空有想法却不付诸行动的成语有:纸上谈兵、空口白话、光说不练、临渊羡鱼。
成语解释
【成语】: 付诸东流
【解释】: 付:交给;诸:之于。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像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
成语典故
【出处】: 唐·高适《封丘作》诗:“生事应须南亩田,世事尽付东流水。”
词语辨析
编辑
【用法】: 作谓语、定语;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
1、刻不容缓[ kè bù róng huǎn ]
刻:指短暂的时间;缓:延迟。 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胎前产后以及难产各症;不独刻不容缓;并且两命攸关。”
2、迫不及待[ pò bù jí dài ]
迫: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
3、事不宜迟[ shì bù yí chí ]
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不宜拖延。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杨春道:‘好计!我和你便去;事不宜迟!’”
4、当务之急[ dāng wù zhī jí ]
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
出处:《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5、雷厉风行[ léi lì fēng xíng ]
厉:猛烈。像雷那样猛烈,像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出处:清·李渔《蜃中楼》:“大丈夫做事;雷厉风行。”
fù zhū dōng liú
成语释义 付:交给;诸:之于;东流:向东流的江河。投入滚滚东流的江河中;一去再不回来。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
成语出处 清 梁启超《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而前此勤劳贮蓄所得之结果,遂付诸东流。”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
产生年代 近代成语
近义词 付之东流
反义词 继日成功;
成语例句
惜丙寅清水潭决,稿本付诸东流,故录其梗概于此。(清 黄钧宰《金壶七墨 鸳鸯印传奇始末》)
做一件事情,只要开始行动,就算获得了一半的成功。
演讲大师齐格勒提醒我们,世界上牵引力最大的火车头停在铁轨上,为了防滑,只需在它8个驱动轮前面塞一块一英寸见方的木块,这个庞然大物就无法动弹。然而,一旦这只巨型火车头开始启动,这小小的木块就再也挡不住它了;当它的时速达到100英里时,一堵5英尺厚的钢筋混凝土墙也能轻而易举被它撞穿。
从一块小木块令其无法动弹到能撞穿一堵钢筋水泥墙,火车头威力变得如此巨大,原因不是别的,因为它开动起来了。
其实,人的威力也会变得巨大无比,许多令人难以想像的障碍也会被你轻松地突破,当然前提是:你必须行动起来。不然,只知道浮想,如停在铁轨上的火车头,那就连一块小木块也无法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