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神农氏的神话故事

神农氏的故事 关于神农氏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8 09:44
1、据说神农氏的样貌很奇特,身材瘦削,全身除了头和四肢外,都是透明的(水晶肚),因此内脏清晰可见。

2、神农氏尝尽百草,只要药草是有毒的,服下后他的内脏就会呈现黑色,因此什么药草对于人体哪一个部位有影响就可以轻易地知道了。后来,由于神农氏服太多种毒药,积毒太深,最后因为断肠草(有人说是百足虫)而身亡。

3、相传是神农氏发明耕种的方法,他命百姓把谷种收集,然后播在开垦过的田土上,以后百姓就按照这方法耕植五谷了,神农氏之称一源为此。

4、相传神农氏拥有一个“水晶肚”,腹部脏器透明可见,因此亲自尝百草来辨别念岁各类草药的功效,最后试到一种含有剧毒的草药,传说为断肠草(或是百足虫),肠子节节俱断,最终不治丧命,人们因而命名为断肠草。

5、神农氏有一条红色神鞭,名为赭鞭,用来鞭打各类花草,可令到花草的寒、热等特性显露出来。

6、神农氏有很多称号,比如:稷王、五谷王、五谷爷、五谷先帝、开天炎帝、神农仙帝、田主、田祖等等。由于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所以宏游民间又尊称其为药王大帝、药仙等。

7、距离随州市区五十五公里处的烈山上,洞中原有石桌、石凳、石碗及石榻等,传说是神农氏所用的器物。仔绝睁烈山还有神农井、神农宅、神农观、炎帝庙等古建筑。厉山镇北有“炎帝神农氏”碑一座,保存至今。
神农氏的成语神农氏的成语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4 07:28
神农氏的成语有:司农仰屋,不违农时,重农轻商。
神农氏的成语有:司农仰屋,不违农时,牛农对泣。2:注音是、ㄕㄣ_ㄋㄨㄥ_ㄕ_。3:结构是、神(左右结构)农(独体结构)氏(独体结构)。4:拼音是、shénnóngshì。
神农氏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远古人民过着采集渔猎生活,他发明制作木耒、木耜,教民农业生产。反映中国原始时代由采集渔猎向农耕生产进步的情况。又传说他遍尝百草,发高滚现药材,教人治病。一说神农氏即炎帝。
关于神农氏的诗词
《神农氏·往昔读古史》《神农氏遗下的号码》
关于神农氏的诗句
神农氏之乐歌也仁哉神农氏吾爱神农氏
关于神农氏的词语
牛农对泣寓兵于农务农息民贾氏窥帘不夺农时夫己氏士农工商羿氏舛射不误农时梁氏夫妻
关于神农氏的造句
1、据一个中国古代传说相传,神农氏在户外用火烧兄念扒水喝时发羡昌现了茶。
2、很多中国人相信最早发现茶的是神话中的三皇之一神农氏,他也是为中国人发明了医药和农耕的人。
3、根据一个中国古代的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叶。
4、新石器时代炎帝神农氏有“石_之玉”;
5、为了拯救普通百姓的病痛,神农氏挑选了各种各样的野生植物作为药物。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神农氏的详细信息
神农和神农氏是指同一个人吗,为什么又叫神农氏?
1个回答2023-08-04 14:31
这个问题,应该说,神农氏是一个部落的名称,炎帝是部落的首领称呼
“神农氏”的传说故事是怎样的?
1个回答2024-02-22 14:12

当人类因为不知道什么东西可以吃和什么东西不可以吃,对疾病不知道该如何治疗的时候,又有一个伟大的人物出现了,他就是神农氏。

神农氏的样貌非常奇特,他身材瘦削,身体除四肢和脑袋外都是透明的,因此内脏清晰可见。他为了辨别食物是否能吃,就采集各种花草果实,一一地放到口中咀嚼并吃下。只要吃下的东西是有毒的,他的内脏就会呈现黑色,因此什么药草对于人体哪一个部位有影响就可以轻易地知道了。

有一次,神农氏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霎时天旋地转,一头栽倒。臣民们慌忙扶他坐起。

神农氏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经不会说话了,只好用昀后一点力气,指着面前一棵红亮亮的灵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

臣民们慌忙把那红灵芝放到嘴里嚼嚼,喂到他嘴里。神农吃了灵芝草,毒气解了,头不昏了,会说话了。从此,人们都说灵芝草能起死回生。

臣民们担心神农氏这样尝草太危险了,都劝他回去。他又摇摇头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说罢,他又接着尝百草。

神农氏通过尝百草,分辨出了可以吃的五谷,并通过试种,掌握了栽培方法,然后教人种植这些五谷。从此,人们有了自己种植的粮食作物。

在教人耕作过程中,神农氏还因天之时,分地之利,“斵木为耜,揉木为耒”,发明了农业工具。耒耜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

在尝百草过程中,神农氏还掌握了很多植物药性,于是撰写了一本书,定名《本草》。在这部人类昀早的著作上,他详细记载各种药物的性能,告诉人们怎样利用这些草药防病治病,以求得寿命更长。

神农氏教会了人们开展种植业,开创了人类更加实用和可靠的生存方式,并引领农耕时代的到来。由于他对华夏农业文明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被称为“华夏农业文明的缔造者”。

神农氏的传说?
1个回答2024-02-29 08:29
一次,神农氏在深山老林采药,被一群毒蛇围住。毒蛇一起向神农氏扑去,有的缠腰,有的缠腿,有的缠脖子,想致神农氏于死地。神农氏寡不敌众,终被咬伤倒地,血流不止,浑身发肿。他忍痛高喊:“西王母,快来救我。”王母娘娘闻听呼声后,立即派青鸟衔着她的一颗救命解毒仙丹在天空中盘旋窥瞰,终于在一片森林里找到了神农氏。毒蛇见到了王母的使者青鸟,都吓得纷纷逃散。   青鸟将仙丹喂到神农氏口里,神农氏逐渐从昏迷中清醒。青鸟完成使命后翩然腾云驾雾回归。神农氏感激涕零,高声向青鸟道谢,哪知,一张口,仙丹落地,立刻生根发芽长出一棵青草,草顶上长出一颗红珠。神农氏仔细一看,与仙丹完全一样,放入口中一尝,身上的余痛全消,便高兴地自言自语:“有治毒蛇咬伤的药方了!”于是,给这味草药取名“头顶一颗珠”。后来,药物学家给它命名为“延龄草”。   [神农尝百草]   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黎民百姓靠打猎过日子,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兽越打越稀,人们就只好饿肚子。谁要生疮害病,无医无药,不死也要脱层皮啊!  老百姓的疾苦,神农氏瞧在眼里,疼在心头。怎样给百姓充饥?怎样为百姓治病?神农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第四天,他带着一批臣民,从家乡随州历山出发,向西北大山走去。他们走哇,走哇,腿走肿了,脚起茧了,还是不停地走,整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来到一个地方。只见高山一峰接一峰,峡谷一条连一条,山上长满奇花异草,大老远就闻到了香气。神农他们正往前走,突然从峡谷窜出来一群狼虫虎豹,把他们团团围住。神农马上让臣民们挥舞神鞭,向野兽们打去。打走一批,又拥上来一批,一直打了七天七夜,才把野兽都赶跑了。那些虎豹蟒蛇身上被神鞭抽出一条条一块块伤痕,后来变成了皮上的斑纹。  这时,臣民们说这里太险恶,劝神农回去。神农摇摇头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他说着领头进了峡谷,来到一座茫茫大山脚下。
神农氏的传说?
1个回答2024-03-13 13:14
  《白虎通义·号》说,神农氏能够根据天时之宜,分地之利,创作了来招等农具,教民耕作,使人民获得很大的好处,故号神农。《世本·帝系篇》则首把炎帝和神农氏扯在一起称“炎帝神农氏”,谓炎帝即神农氏,炎帝身号,神农代号。汉高诱注《淮南子·时则训》,提到赤帝时又把赤帝与神农氏合起来,说赤帝即炎帝,少典之子,号为神农,南方火德之帝。《左传》、《国语》和《礼记》曾提到烈山氏能够播植百谷百蔬。东汉郑玄注《礼记》和三国韦昭注《国语》,都说烈山氏为炎帝。《水经注》卷三十二又把烈山氏和神农氏相并,说谬水西南姿圆经过厉乡南,水南有重山,就是烈山,山下有一个洞穴,相传是神农氏的诞生处,所以《礼记》称神农氏为烈山氏。而有关烈(厉、列)山氏称号的缘起,又有二说。《路史》认为,烈山原字当作列山或厉山,因神农氏“肇迹”于列山,故以列山、厉山为氏。刘城淮《中国上古神话》则认为炎帝为人神,放火烧山很猛烈,故为烈山氏。
  《史记·五帝本纪》则隐喻炎帝与神农氏并非一人,说黄帝时,神农氏的时代已经衰落,诸侯之间互相侵伐,暴虐百姓,神农氏不能征讨,于是黄帝“修德振兵”,讨伐危害最大的炎帝和蚩尤,把他俩伐灭后威望大振,于是代神农氏而有天下。神农氏不事征伐,这与《庄于·盗跖》说神农氏“无有相害之心”、《商君书·画策》说神农“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相符合,怎么会变成炎帝这样“侵伐诸侯,暴虐百姓”的人呢?英勇善战的黄帝,竟然要与他“三战,然后得其志”。此外,《史记·封禅书》分列炎帝和神农氏为二人,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也主张炎帝、神农氏为二人。
  神农氏为什么想起来种五谷呢?《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这说明,神农氏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从原始畜牧业向原始农业业发展的转变关头。那时,人口已生育繁多,维持生计的是猎物和植物的查实。可是,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上的走兽越打越稀,所得食物难以裹腹。怎样才能解决人们的吃食问题?神农氏苦苦思索,可谓绞尽脑汁。
  据《拾遗记》记载,一天,一只周身通红的鸟儿,衔着一棵五彩九穗谷,飞在天空,掠过神农氏的头顶时,九穗谷掉在地上,神农氏见了,拾起来埋在了土壤里,后来竟长成一桥册搏片。他把谷穗在手里揉搓后放在嘴里,感到很好吃。于是他教人确倒树木,割掉野草,用斧头、锄头、耒耜等生产工具,开垦土地,种起了谷子。
  神农氏从这里得到启发:谷子可年年种植,源源不断,若能有更多的草木之实选为人用,多多种植,大家的吃饭问题不就是解决了吗?那时,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草药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谁也分不清。神农氏就一样一样的尝,一样一样的试种,最后从中筛选出的稻、黍、稷、麦、菽五谷,所以后人尊他为“五谷爷”、“农皇爷”。
  神农氏教民种五谷后,并不单单靠天而收,还教民打井汲水,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在这一高台的四角各有一口井,台中央有一口井水都 会波动。由于这一带历史上多次被黄河水冲击,黄水退后大量泥沙沉积,这些井多数都被埋在地下,现在仅找到一眼,在南面二百步分配权的地方。此井泉水清澈、甘甜,每天都有方圆近百里的人到这里取水,称为神水,说直接可以治病。
  后人为了纪念神农氏尝百草、种五谷的伟大功绩,在这高台上修建了庙宇。传说神农氏生于农历正月初五,所以每年的正月初五到正月二十便形成了祭祀,祈求五谷丰登。历代达官司贵人、文人学士到这里朝拜者比比皆是。据县志记载,三国时曹植来这里拜谒后,写下著名的《神农赞》,“少典之,火德成木。造为耒耜,遵民播谷。正为雅琴,以畅风俗不。”
  五谷台神农氏的塑像,肩敏祥披树叶,头生双角,手捧五谷。墙上的壁画记录了他一生的主要功绩,除了开垦荒地,口尝百草,播种五谷,汲水灌溉外,还有日中为市,造陶器,尝药治病等。
  农业的出现,人类的劳动果实已有剩余,这时,神农氏设立集市,让大家把吃不完,用不了的食物和东西,每天中午拿到集市上去交换,从而出现了中国社地原始的商品交易。
  同时,他还发明了陶器,解决了人类的生活用具——器皿和陶盆、陶罐等。
  神农氏的另一伟大功绩就是创始了中国医药和医术。
  《纲鉴易知录》记载:“民有疾,未知药石,炎帝始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口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文书上以疗民疾而医道自此始矣。”
农氏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3-13 12:52
农姓的由来源流
1、出自神农氏,是炎帝的后裔,以王父字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神农氏后人入朝为农正官,职掌农业生产和祈祷丰年等事务。他的后人就以农为氏。
2、出自以官名为氏。远古负责管理农事的官称为农正官。任此官职的人,其后代有的以官名中的“农”字为姓,称农氏。
3、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数民族有农姓:
① 壮族侬姓改为汉姓。北宋时,赵宋明对广西农洞壮族侬部亲属实行灭族,对侬洞百姓则以赐姓的名义副其“从良”,改为汉姓。侬洞壮族为免杀头灭族之灾,一部分更姓赵,一部分则忍痛割爱,将侬字省去人旁,以农为姓,而且还在家谱中说先祖是随狄青自山东来。
② 羌族本有苏农氏,改汉姓为农氏。
神农氏的传说
1个回答2024-01-31 02:33
 炎帝,传说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农氏族始祖。炎帝始生地在厉山,轩辕氏族始祖黄帝始生地在姬水,早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有定论。炎帝生于烈山石室,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炎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他一生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丰食足衣;为了让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尝遍了各种药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乐器,让百姓懂得礼仪,为后世所称道。据《史记》等古籍追记,炎帝姓“伊耆”,名石年。母为有娇氏女,名曰女登,是少典正妃。生炎帝。长于姜水,故有‘姜’姓之称。据《纲鉴》等记载:“炎帝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其俗朴,重端悫,不岔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于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肠谷,西至三危,莫不从其化。”《越绝书》说:“昔者神农之治天下,务利之已矣,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不以其智能自贵于人,而天下共尊之。”为人们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神农氏的传说
1个回答2022-05-14 01:16
楼上回答的很详细拉
“当代神农氏”的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4-02-04 17:16
当代神农氏的主要内容是:袁隆平看着炎黄子孙被饥荒弄得生不如死,就下定决心要像神农氏一样,为百姓们服务——研制杂交水稻。
袁隆平为了能成功研制出杂交水稻,去丰富自己的知识,学会多国国家的语言;被说“不可能”,但却坚持。
在十几年后,袁隆平通过了努力,成功研制出杂交水稻,有一百多个国家引进,被认定是当代神农氏。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