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舞蹈基本动作

侗族舞蹈名称
1个回答2023-12-15 03:23

侗族舞蹈名称如下:

1. "踩歌"舞蹈

舞蹈特点:以独特的“踩歌”节奏为特色,舞者在踏击的同时伴以歌唱,舞步轻盈灵动,富有韵律感。

表演场合:通常在侗族的传统节庆、庙会或欢庆活动中表演,是一种庆祝和展示民族风情的舞蹈形式。

2. "船歌"舞蹈

舞蹈特点:以模仿划船、垂钓等动作为主题,舞步舒展、流畅,通过舞者的动作展现了侗族人民与水相关的生活情景。

表演场合:常在河边、湖畔等水域地区表演,展示侗族人民与水相关的生活和文化。

3. "三弦舞"舞蹈

舞蹈特点:舞者手持三弦,边弹边舞,动作轻盈而富有情感,以表达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表演场合:常见于侗族的婚庆、喜庆等场合,是一种表达祝福和欢乐的舞蹈形式。

4. "竹竿舞"舞蹈

舞蹈特点:舞者手持竹竿,跳跃、旋转,配合竹竿舞动,舞步矫健有力,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表演场合:常在丰收节、庆祝活动或重大节日中表演,寓意着欢乐和团结。

5. "秧歌"舞蹈

舞蹈特点:舞者身着传统服饰,以农耕生活为主题,通过舞步、动作表现出农耕的场景和生活情景。

表演场合:常见于侗族的丰收庆典、节日庆典中,是一种祈愿风调雨顺、丰收的舞蹈形式。

侗族舞蹈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蹈展现了侗族人民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舞蹈不仅在庆典、节日中表演,也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演绎,传承着侗族人民的智慧、美学和生活方式。每一种舞蹈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展现出侗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侗族舞蹈啰吔舞简介!
1个回答2023-10-24 12:00
我是作品的编导,“呀啰吔”是侗族跳哆耶舞时唱的衬词,也是哆耶舞最具雹虚代表性的音乐元素。只要是侗族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唱。孩子们跳哆耶,玩哆耶,哆耶给他们的童年带来的美好的时光,他们在快乐的哆耶中成源迅燃长,并把“哆耶”这昌粗种传统的、具民族符号性的舞蹈代代传承......
侗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1个回答2023-12-10 00:18

侗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如下:

侗族节奏艺术主要以敲击节奏的表现形式为主,敲击节奏这种艺术形式是侗族乐舞艺术中个性鲜明、形式完美、极具特色,具有十分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早已引起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注意。侗族打击乐器都是对自然界生长的植物通过加工而形成的自然乐器。

侗族如今仍然生活在风景如画的秀丽山川,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珍惜大自然所提供的所有资源,他们所有制作的打击乐器都以天然物质为加工材料而制成。在侗乡最为流行的打击节奏有:竹筒节奏、扦担节奏、板凳节奏等等,这些都是纯打击节奏的表现形式。

自然界和人们的生活中无不充满着节奏,一切客观事物均依赖节奏而存在。侗族很善于提炼自然节奏来抒发情感表达或揭示自己的内心活动。自然界的风雨雷电、蛙叫蝉鸣;生活中的酒筒板凳、扦担刀鞘的声响,都是他们模仿加工用以表达情感的声响材料。

通过对自然节奏轻重、强弱、长短、快慢、力度、幅度、层次、明暗、虚实的提炼加工成为抒发情感艺术节奏,惟妙惟肖的刻画人们心情变化,将其内心活动和思想情感通过节奏声响表达出来,形成了侗族特殊的节奏艺术表现形式。

解析:侗族舞蹈的特点都有哪些
1个回答2023-12-15 13:31

  侗家以人人会唱歌自豪,人们称誉侗族地区是“诗歌的海洋”。村寨中的鼓楼和风雨桥以它们的独特风格,显示着侗族人民的建筑艺术。讲究礼貌、敬老爱幼、乐于助人、修桥补路、重视公益事业是侗族人的传统习俗和美德。

  芦笙舞是侗族的传统民间舞蹈。源于古代播种前祈求丰收、收获后感谢神灵赐予和祭祀祖先的仪式性舞蹈。舞蹈气氛热烈而欢快,现已成为侗族民众在稻谷收获后至来年春播前农闲期间和各喜庆佳节时,由青年男女参加被称作《踩堂》或《踩芦笙》的自娱性、求偶舞蹈。

  侗族节奏艺术主要以敲击节奏的表现形式为主,敲击节奏这种艺术形式是侗族乐舞艺术中个性鲜明、形式完美、极具特色,具有十分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早已引起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注意。侗族打击乐器都是对自然界生长的植物通过加工而形成的自然乐器。

  侗族如今仍然生活在风景如画的秀丽山川,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珍惜大自然所提供的所有资源,他们所有制作的打击乐器都以天然物质为加工材料而制成。在侗乡最为流行的打击节奏有:竹筒节奏、扦担节奏、板凳节奏等等,这些都是纯打击节奏的表现形式。

  自然界和人们的生活中无不充满着节奏,一切客观事物均依赖节奏而存在。侗族很善于提炼自然节奏来抒发情感表达或揭示自己的内心活动。自然界的风雨雷电、蛙叫蝉鸣;生活中的酒筒板凳、扦担刀鞘的声响,都是他们模仿加工用以表达情感的声响材料。

  通过对自然节奏轻重、强弱、长短、快慢、力度、幅度、层次、明暗、虚实的提炼加工成为抒发情感艺术节奏,惟妙惟肖的刻画人们心情变化,将其内心活动和思想情感通过节奏声响表达出来,形成了侗族特殊的节奏艺术表现形式。

  【结束语】每个少数民族都活着在自己的地域,不常离开的他们更是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民俗习惯。随着时代的演变虽然在改变却依旧保留着许多的原始状态。舞蹈就是最好的体现,侗族舞蹈的特点你是否记得了呢?

侗族民族舞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1-24 06:37

关于侗族民族舞的简介

  主要分布在中国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等地的侗族,分别系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壮傣和侗水两个语支。其先民是古代“百越”中“骆越”支系“西瓯”的后裔。隋唐时期至宋代,曾被称作“峒”和“洞”,以后才以“侗”为该民族的族称。

  广西柳州地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都要举行具有丰富多彩内容的盛大民族活动。

  侗族从古至今无论年长年幼,人人都能歌善舞,有着事事以歌对答、以舞寻偶的传统。在他们的歌咏中,有单声部的“小歌”、多声部的“大歌”、迎客时的“拦路歌”、婚嫁时的 “伴嫁歌”、青年人自弹自唱的“琵琶歌”等数不胜数。以至连相互闹矛盾时也用唱歌来进行争吵。侗族在歌舞时都离不开芦笙的伴奏,歌舞和芦笙是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和内容。在侗族统称的《芦笙舞》中,包括着多种内容和形式的舞蹈,其中有节日时的自娱性舞蹈、有青年男女之间进行交谊的舞蹈、还有为展现芦笙高手边演奏芦笙、边做舞蹈高难技巧的表演和竞赛性舞蹈。

  过去,侗族跳《芦笙舞》、“对歌”或举行村寨“集会”,一定要在特定的地点“鼓楼”前进行。在广西、贵州等侗族集聚的村寨,都会建有一座高大、古朴、典雅,造型各具特色的木结构建筑“鼓楼”。鼓楼的建筑形式除以下大上小似高塔状为原则外,真是千姿百态各具一格。它的多角屋檐可建为四边、六边或八边形,座座飞阁重叠,高达三至十五层耸立于村寨的最高处。但此外建于本世纪二十年代的三江县侗寨“马胖鼓楼”虽只建有一层,但却以它的精雕细刻、拥有九层飞檐、雄伟宽敞形如庙宇的殿式方塔形建筑而闻名遐迩。殿内立有需双合抱的四根大柱,板壁绘彩色传统的壁画,是侗族古代建筑的精华与骄傲。鼓楼为侗家公共活动的场所和集会中心,凡有紧急情况,村寨中德高望众的头人将敲击悬挂在殿内梁上的“款鼓”,集合全寨侗胞。此外,若有贵客进寨,也可击鼓通报全寨而表示欢迎的隆重。鼓楼内大厅青石铺地、设火塘、四周摆有长凳,是侗胞在任何时节聊天、做活、演戏、对歌、踩堂和赛芦笙的场所。

  《芦笙舞》是侗族的传统民间舞蹈。源于古代播种前祈求丰收、收获后感谢神灵赐予和祭祀祖先的仪式性舞蹈。舞蹈气氛热烈而欢快,现已成为侗族民众在稻谷收获后至来年春播前农闲期间和各喜庆佳节时,由青年男女参加被称作《踩堂》或《踩芦笙》的自娱性、求偶舞蹈。

  每逢节日,成年的侗族未婚男女青年,都不会放过“踩堂”机会。因为这些男女青年中的不少人,要通过集体共舞的机会来选择自己的心上人。而且参加“踩堂”的少女不但要身着闪闪发亮的蓝靛色礼服,还个个力所能及地在头、耳、脖颈、手臂各处戴满银饰,因为这是向男青年展示自己家庭经济状况的无声语言。在过去,由于经济水平的`低下,一家中若同时有一个以上的女儿都进入成年,但因没有起码的银佩饰,只能由年长的女儿参加“踩堂”活动而使全家陷入窘境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进行“踩堂”的舞圈以村寨为单位,每个舞圈被人们称作“一堂”,节日期间来自各个村寨、各怀绝技的若干堂“芦笙舞”将会聚一堂,齐展风姿。届时,每堂芦笙在作舞前首先要在圆圈中心高高竖起一根芦笙柱,柱顶悬挂芦笙队队旗,并围绕芦笙柱特设由4—6人担任为《踩堂》舞蹈进行低音伴奏的“芒筒”演奏。一切准备停当后,手持小芦笙的男青年与持彩巾或花伞、佩戴银饰的盛装少女,分别站成内外两层圆圈,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作舞。舞蹈动作与节奏,依照芦笙头所领奏的曲调更换舞姿。女子以原地旋转和两臂上下、前后的摆动为主要动作;男子在边吹奏芦笙,边做幅度较大的蹲步、跳跃、点步踢腿等动作。整个舞蹈沉浸在抒情与细腻之中,但又不少萧洒与活泼。而且,每当若干堂舞队同时作舞时,“芦笙曲”此起彼伏,姑娘们舞姿翩跹,真是构成一片歌舞海洋,热闹非凡。更有意思的是,在广西三江县《踩堂》的最后,有时还会加入更为激烈和引人注目,似拔河游戏的娱乐活动“拉鼓”。所有作舞的男女分为两边,拉拽着系有粗绳的长形木鼓,以一方胜利为舞蹈活动的终止

;
基础的傣族舞蹈有什么
1个回答2024-02-15 07:17
《雨竹林》 我有一个同学跳特别好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教学视频
1个回答2024-02-24 03:56

  藏族舞蹈是藏族民族舞蹈的总括名称。藏族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并与汉族舞蹈文化相互交流,也与周边民族和国家的舞蹈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西藏高原地区的藏族文化。那么,藏族舞基本功怎么练呢?下面就让我来告诉大家吧!

  藏族舞蹈上肢动作类

   1、齐眉晃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

  规格及要领: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4、前后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5、横向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6、平面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藏族舞蹈下肢动作类

   1、碎踏

  规格及要领:双脚全脚交替踏步,双膝颤动,踏脚节奏均等。可进、退、转体。

  动作短句:2/4中速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进。

  [2]-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退。

  [3]-4:(右始)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转,体对七方向。双手由外及里“抹”。

  [5]-8:(右始)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转,体对五方向。双手由里及外“摊”。

  [4]-8:反复[3]-8动作。体对三、一方向。

  2、颤踏

  规格及要领:弱拍双膝下沉,动作腿重拍踏地伸直膝盖颤动(变支撑腿),同时抬起另一只腿。动作时,踏地与抬起另一只腿同步,颤时保持上身的稳定、松弛。

  动作短句:2/4中速

  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6:右脚“颤踏”(抬左脚),同时左转腰,里“横向摆手”。

  [7]-8:体对一,原地左右“碎踏”二步。外“横向摆手”。

  [2]-8:做[1]-8反向动作。

  [3]-4:做[1]-8动作。

  [5]-8:做[2]-8动作。

  [4]-8:反复[3]-8动作。

  3、抬踏颤(抬踏亦叫“冈打”)

  规格及要领:弱拍双膝下沉,同时抬起前脚掌,重拍膝关节带动,踝关节发力,脚掌快速击打地面,同时颤膝。可双脚亦可单脚做。

  动作短句:2/4中速

  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8:保持基本体态,原地双脚“抬踏颤”四次。

  [2]-2:保持基本体态,原地右脚“抬踏颤”一次。

  [3]-4:做1-2反向动作。

  [5]-8:反复1-4动作。

  [3]-2:原地右、左脚“抬踏颤”各一次。

  [3]-8:反复1-2动作。

  [4]-8:原地右、左交替“抬踏颤”八次。

  4、吸颤步

  规格及要领:动作腿吸腿时,支撑腿蹭踮颤膝一次,再落脚“碎踏”二次。注意保持上身的稳定、松弛。

  动作短句:2/4中速

  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2:左“吸颤步”进(吸左脚),右“前后摆手”。

  [3]-4:做1-2反向动作。

  [5]-8:反复1-4动作。

  [2]-8:反复[1]-8动作退,双手上位左、右摆手。

  5、退踏步

  规格及要领:动作腿后撤半步,脚掌着地,同时支撑腿微离地面,打拍支撑腿踏地,再动作腿踏地颤膝。动作时,它具有退颤分离颤,踏地后顺势滑的特点。

  动作短句:2/4中速

  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8:右“退踏步”四次,“前后摆手”四次。

  [2]-8:反复[1]-8动作,同时左转一周(7、5、3、1方向)。

侗族民族舞的简介
1个回答2023-12-08 16:04

关于侗族民族舞的简介

  主要分布在中国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等地的侗族,分别系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壮傣和侗水两个语支。其先民是古代“百越”中“骆越”支系“西瓯”的后裔。隋唐时期至宋代,曾被称作“峒”和“洞”,以后才以“侗”为该民族的族称。

  广西柳州地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都要举行具有丰富多彩内容的盛大民族活动。

  侗族从古至今无论年长年幼,人人都能歌善舞,有着事事以歌对答、以舞寻偶的传统。在他们的歌咏中,有单声部的“小歌”、多声部的“大歌”、迎客时的“拦路歌”、婚嫁时的 “伴嫁歌”、青年人自弹自唱的“琵琶歌”等数不胜数。以至连相互闹矛盾时也用唱歌来进行争吵。侗族在歌舞时都离不开芦笙的伴奏,歌舞和芦笙是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和内容。在侗族统称的《芦笙舞》中,包括着多种内容和形式的舞蹈,其中有节日时的自娱性舞蹈、有青年男女之间进行交谊的舞蹈、还有为展现芦笙高手边演奏芦笙、边做舞蹈高难技巧的表演和竞赛性舞蹈。

  过去,侗族跳《芦笙舞》、“对歌”或举行村寨“集会”,一定要在特定的地点“鼓楼”前进行。在广西、贵州等侗族集聚的村寨,都会建有一座高大、古朴、典雅,造型各具特色的木结构建筑“鼓楼”。鼓楼的建筑形式除以下大上小似高塔状为原则外,真是千姿百态各具一格。它的多角屋檐可建为四边、六边或八边形,座座飞阁重叠,高达三至十五层耸立于村寨的最高处。但此外建于本世纪二十年代的三江县侗寨“马胖鼓楼”虽只建有一层,但却以它的精雕细刻、拥有九层飞檐、雄伟宽敞形如庙宇的殿式方塔形建筑而闻名遐迩。殿内立有需双合抱的四根大柱,板壁绘彩色传统的壁画,是侗族古代建筑的精华与骄傲。鼓楼为侗家公共活动的场所和集会中心,凡有紧急情况,村寨中德高望众的头人将敲击悬挂在殿内梁上的“款鼓”,集合全寨侗胞。此外,若有贵客进寨,也可击鼓通报全寨而表示欢迎的隆重。鼓楼内大厅青石铺地、设火塘、四周摆有长凳,是侗胞在任何时节聊天、做活、演戏、对歌、踩堂和赛芦笙的场所。

  《芦笙舞》是侗族的传统民间舞蹈。源于古代播种前祈求丰收、收获后感谢神灵赐予和祭祀祖先的仪式性舞蹈。舞蹈气氛热烈而欢快,现已成为侗族民众在稻谷收获后至来年春播前农闲期间和各喜庆佳节时,由青年男女参加被称作《踩堂》或《踩芦笙》的自娱性、求偶舞蹈。

  每逢节日,成年的侗族未婚男女青年,都不会放过“踩堂”机会。因为这些男女青年中的不少人,要通过集体共舞的机会来选择自己的心上人。而且参加“踩堂”的少女不但要身着闪闪发亮的蓝靛色礼服,还个个力所能及地在头、耳、脖颈、手臂各处戴满银饰,因为这是向男青年展示自己家庭经济状况的无声语言。在过去,由于经济水平的`低下,一家中若同时有一个以上的女儿都进入成年,但因没有起码的银佩饰,只能由年长的女儿参加“踩堂”活动而使全家陷入窘境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进行“踩堂”的舞圈以村寨为单位,每个舞圈被人们称作“一堂”,节日期间来自各个村寨、各怀绝技的若干堂“芦笙舞”将会聚一堂,齐展风姿。届时,每堂芦笙在作舞前首先要在圆圈中心高高竖起一根芦笙柱,柱顶悬挂芦笙队队旗,并围绕芦笙柱特设由4—6人担任为《踩堂》舞蹈进行低音伴奏的“芒筒”演奏。一切准备停当后,手持小芦笙的男青年与持彩巾或花伞、佩戴银饰的盛装少女,分别站成内外两层圆圈,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作舞。舞蹈动作与节奏,依照芦笙头所领奏的曲调更换舞姿。女子以原地旋转和两臂上下、前后的摆动为主要动作;男子在边吹奏芦笙,边做幅度较大的蹲步、跳跃、点步踢腿等动作。整个舞蹈沉浸在抒情与细腻之中,但又不少萧洒与活泼。而且,每当若干堂舞队同时作舞时,“芦笙曲”此起彼伏,姑娘们舞姿翩跹,真是构成一片歌舞海洋,热闹非凡。更有意思的是,在广西三江县《踩堂》的最后,有时还会加入更为激烈和引人注目,似拔河游戏的娱乐活动“拉鼓”。所有作舞的男女分为两边,拉拽着系有粗绳的长形木鼓,以一方胜利为舞蹈活动的终止

;
民族舞蹈的基本功怎么练好啊
3个回答2022-10-24 20:27
重要的是韧带要拉好,腰功也要练好,脚尖要绷着,四肢要适当的放松,…………
跳民族舞是一件辛苦的事,能不能学好,还是看你有没有恒心和毅力,若你怕吃苦,说的再多也只是徒劳的。
维族舞蹈基本动作有哪些?
1个回答2023-01-09 14:30

1、体态及表情:

立腰拔背是其体态的突出特点,膝部富有弹性,注重“辫子”的感觉。除了热情之外,还有很显著的高贵感,侧面表现时下巴抬高,保持微笑、活泼、俏皮。

2、基本动作:

垫步、踏点步、进退步、一步一点,翻腕、柔腕、托帽手、点肩式、移颈、三步一抬、滑冲步、点步定点转、转体晃身、转跪等。

3、手臂特点:

维吾尔族舞蹈的舞姿变化多,造型性强,这就要求手臂有极强的控制和运用能力,才能达到姿态的准确,提高表现力。

4、节奏的基本特征:

多用切分音、附点节奏和弱拍上给以强势的艺术处理。如舞蹈动作中的绕腕,指尖的“挑”,脚步的“三步一抬”中的后踢步都是在弱拍做的,因此突出舞蹈的风韵和民族特点。

5、风格:

从头、肩、腰、臂到脚趾都有动作。昂首、挺胸、直腰是体态的基本特征。通过动、静的结合和大、小动作的对比以及移颈、翻腕等装饰性动作的点缀,形成热情、豪放、稳重、细腻的风格韵味。

6、其特点还表现在:

膝部连续性的微颤或变换动作前瞬间的微颤,使动作柔美,衔接自然。

旋转快速、多姿和戛然而止。各种舞蹈形式的旋转,均各具特色,通常在舞蹈的高潮时作竞技性旋转。

音乐伴奏多用切分音、符点节奏,弱拍处常给以强奏的艺术处理,用以突出舞蹈的风韵和民族色彩。

扩展资料:

维吾尔族舞蹈分类

维吾尔族舞蹈,可分为自娱性舞蹈、风俗性舞蹈、表演性舞蹈3类。自娱性和风俗性舞蹈中也带有表演和宗教因素。现流传于新疆各地的民间舞蹈主要形式有:赛乃姆、多朗舞、萨玛舞、夏地亚纳、纳孜尔库姆、盘子舞、手鼓舞以及其他表演性舞蹈。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