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七章述而篇原文

论语第七和第八章的原文和翻译
1个回答2024-02-26 22:41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原文: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原文: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论语》十二章中第七则内容说明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6-19 15:04
是人教版的吗?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
【分析】
  这一则讲的是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就学习而言,我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
兴趣者,爱好,好也。更高的境界,则是乐。
因何而好,为何而好,因何而乐,为何而乐,是一个可以探讨的问题。
学习的三层境界:知 、好、 乐。
乐的人接受得快。
谁有关于李白的论述文章啊?
1个回答2022-09-20 11:11
李白啊,你真白!
经典诵读论语公治长第五-述而第七
1个回答2024-03-08 11:36
是朱熹所作的论语集注,为四书集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论语序说、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乡党第十、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阳货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张第十九、尧曰第二十。
红星照耀中国第七章讲述了什么内容?
1个回答2024-02-18 23:58

第七章:去前线的路上,讲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拥护,对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乐观活泼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

原文:

我到保安以西的甘肃边境和前线去的时候,一路上借宿农民的茅屋,睡在他们的土炕上(在弄不到门板那样的奢侈品的时候),吃他们的饭,同他们谈话。

他们都是穷人,心地善良,殷勤好客。他们有些人听说我是个“外国客人”便拒绝收我的钱。我记得一个农村小脚老太太,自己有五、六个孩子吃饭,却坚持要把她养的五、六只鸡杀一只招待我。

“咱们可不能让一个洋鬼子告诉外面的人说咱们红军不懂规矩,”我听到她同我的一个同伴说。我知道她这么说并不是有意无礼。她除了“洋鬼子”以外实在不知道该用什么称唿来叫我。

我当时是同傅锦魁一起旅行,他是一个年羡态轻的共产党员,由外交部派来陪我上前线。象在后方的所有共产党一样,傅因有机会到前线的部队里去而很高兴,把我看成是天赐给他的良机。

同时,他直率地把我看成是个帝国主义分子,对我整个旅行公开抱怀疑态度。但是,在一切方面,他总是乐意帮忙的,因薯芹此后来没有等到旅行结束,我们就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此文出自美国·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创作背景:

《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长大后成为一名著名的记者兄手源。

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论述类文章指哪些文章
1个回答2022-09-28 05:31
一般都是以一问题讨论为主并且加一些道理进去分析,解析围绕主题进行论证
论语第七章原文?
1个回答2022-07-19 10:28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述十七年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创作用的基本情况。
1个回答2022-12-08 19:16
《黄鹤楼》作者:崔颢
论语述而篇第七读后感
2个回答2022-07-07 16:40
《述而》篇读后感三则:
1、第3章讲孔子的四忧:忧德之不修,忧学之不讲,忧闻义不能徙,忧不善不能改。笔者按:学孔子者,当从此处入手。无此四忧者,非善学孔子者。
2、第16章讲孔子安贫乐道,浮云富贵。笔者按:当今天下,滔滔为利,不知义为何物。吟诵此章,乃可为吾人招魂。
3、第19章孔子自述其为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笔者按:此真羡煞人也。此之谓享受人生也。愿与天下学孔子之读书人共勉之!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