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价值

王羲之书法真迹,值多少钱
1个回答2022-12-29 23:41
无价之宝,价值连城。
如何评价王羲之
1个回答2024-04-17 13:24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在我国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参考价值。那么,人们是如何评价王羲之的呢?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对王羲之的评价,希望能帮到你。

  名人是怎么评论王羲之

  萧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

  瘐翼:“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梁武帝:“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唐太宗:“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虞龢:“羲之书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存。’又云:‘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张草犹当雁行。

  孙过庭:“且元常(钟繇)专工于隶书,伯英(张芝)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

  米芾:“谢安慰问帖,字清古,在二王之上,宜乎批评子敬帖尾也。“

  王羲之书法总体评价

  王羲之被誉为“书圣”,无论是否懂得书法都知道王羲之这位独特的书法家。在浩瀚书法海洋中,王羲之已经被众多书法立为了一座灯塔,被历代书法立为楷模,并且用王羲之的标准来衡量历代的书法名家。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

  有评论说:“中国书史上虽推崇王羲之为“书圣”,但并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圣像,而只是看作中华文化中书艺创造的“尽善尽美”的象征。事物永远是发展的、前进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时代到达“尽善尽美”的顶峰,这一“圣像”必将召唤后来者在各自的时代去登攀新的书艺顶峰。”这里虽然打破了王羲之崇拜,但是仍然没能打破人们认识王羲之的格局。为什么王羲之的书法是最好的?为什么王羲之的被认为是完美无瑕的?

  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有两个比较大的因素:

  第一,唐太宗的推动作用。唐太宗十分推崇王羲之的书法,以至于召集天下、宫廷中的书家临摹《兰亭序》。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王羲之的书法地位有推动作用。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唐太宗的书法造诣不浅,他应该能够判断出王羲之的书法水平。唐太宗只是一个外因,主要的原因还是王羲之自己。

  第二,王羲之的书法功底。历代的书法家已经把王羲之尊为“书圣”,因此评价王羲之的书法也就没有缺点可寻。因为定论认为王羲之是完美的,王羲之是绝对的,王羲之是不可超越的。历代的书法家,包括后来的欧颜柳赵、苏黄米蔡、翁刘成铁等等众多书法几乎都与王羲之的书法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我想原因主要是中国封建时期的正统思想与中庸思想:

  王羲之的书法被尊为书法的正统,王羲之之法也被书法届尊为正统之法,任何违背王羲之的法则都是被成为叛逆的。但是违背王羲之的法则是不是都是坏的呢?有人说王羲之的法则到现在还有人在用,但是那些违背王羲之的法则都已经不存在了。想想看,这种一出来就被唾弃的法则能够流传下来吗?当王羲之的书法被尊为正统之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等一批书家都不同程度受到了王羲之的影响。我们都知道科举考试,科举考试的字体相当一段时间以欧体为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欧阳询,也间接发展了王羲之。当欧阳询被尊为欧体的楷模,后来的欧体书法者也就以欧阳询为标准,因此也就永远无法超越欧阳询。而被欧阳询所临摹的王羲之,也就成为了更是高不可攀的巅峰。

  王羲之的书法在书家看来是“大家无特色,大家无风格”,而且王羲之是“中庸之美”。这种标准被看作是书法的终极状态,这种思想很明显是受到了儒家学说的限制。当我们把王羲之等同于儒家思想的精华之后,我们就会发现王羲之已经成为了一个儒家思想在书法界的孔子,是不可动摇的圣人。而后的无论是多么伟大的书法家拿王羲之的标准来衡量当然也就无可比拟。怀素、张旭、王铎比起王羲之过于豪放,欧阳询比起王羲之过于呆滞等等之类的评论诞生也就不足为奇了。在儒家思想统治的中国封建社会,只要儒家思想不动摇,王羲之就基本不会动摇。而当代则不同,儒家思想的地位已经大大下降了。因此开始有众多书法家开始批评和反思王羲之。是不是我们的书法必须中庸?必须不左不右?

  如果说王羲之是一座不可攀越的高峰,那么随后的唐代书法不如晋代,宋朝不如唐朝,元朝不如宋朝,明朝不如元朝,清朝不如明朝,民国不如清朝,当代不如民国。抛开王羲之的禁忌不讲,我们的书法家不应该反思吗?

  拙见!以备书法水平提高之后再来审视自己的见解。看看将来是否能够有新的见解。

  王羲之是怎么自我评价的

  吾书比之钟、张当盛行,或谓过之;张草尤当雁行。张精熟过人,临池学书,池尽墨;若吾耽之,未必谢之。后达解者知其评之不虚。吾尽心精作亦久,寻诸旧书,惟钟、张故绝伦,其余为小佳,不足在意。去二贤,仆书次之。须使书意转深,点画之间有意。自有言不尽,得其妙者,事事皆然。平南、李式论君不谢。《自论书》的有关内容,南朝刘宋时虞龢的《论书表》有过表述;《晋书·王羲之传》也有载录;唐代孙过庭《书谱》曾复引,它们虽有字句上小的差异,但大意则相一致。

  王羲之将自己的书法艺术放在中国书法史这个层次上衡量,他认为"惟钟张故为绝伦,其余为是小佳,不足在意。"而他自己的书法与钟繇、张芝则不相上下,呈并行之势,或者有些地方超过他们,与张芝的草书相比,其水平尤其接近。王羲之对自己书法艺术的评价是中肯而客观的,并没有言过其实,也没有谦谦君子之态,充满了一代大师的自信。王羲之学习钟繇、张芝是花过一番苦功的,钟繇的《宣示表》曾得到王氏家族的高度重视,家族中很多人都临习过,唯有王羲之的书法与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王羲之曾说他"真书胜钟,草故减张",其实王羲之的草书天然纯真,气韵生动,公认胜张,如今从《十七帖》等草书可以看出。王羲之承认张芝的"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功夫,但王羲之晚年的功力并不比张芝逊色。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与同时代的大家相比,"平南、李式论君不谢"。平南即王平南,王羲之的伯父王廙;李式是卫夫人的侄儿,他们都是名噪一时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显然是超过他们的,在这里则云"论君不谢"。

如何评价王羲之
1个回答2024-04-09 20:12

一般来说,王羲之被公认为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行书书法家。他写的《兰亭集序》被视作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书法作品之一。09年亚洲周刊的调查显示,在当前现存的和未被发觉的书法作品中《兰亭集序》以2.66亿美元的收购意愿排名世界第一。王羲之本人家世显赫,世代簪缨,自己做到将军,史称“王右军”,为人性情豪爽,潇洒俊逸,学富五车,论相貌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最令人称奇的是他那一笔惊为天人的行书,中国两千年书法史上无人能出其右。


古人对王羲之的评价
1个回答2024-05-10 15:25
  王羲之在我国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他的书法对我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那么,在我国历史上对王羲之是如何评价的呢?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对王羲之的历史评价,希望能帮到你。

  评价王羲之历史地位
  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也是最杰出的书法家。由于他在书法艺术方面无人可及的成就和在书法史上的巨大贡献,被后人誉之为“书圣”。

  1,王羲之的书法经历代很多书法大家和书法鉴赏大家的品评,堪称古今无二;

  2,王羲之是伟大的书法艺术变革家,开一代书法新风;

  3,他是历代书法宗师,1600多年来,大凡著名的书法家,几乎没有人不受惠于王羲之书法。因其书法具有可临摹性,被一代又一代人当作最佳临摹范本;

  4,他的书论是中国古代书学理论的经典之作,古代多少书法家都是以王羲之书论作为主要教材来学习书法和从事书法创作的;

  5,他不但书品为世人所尊崇,而且人品为世人所敬仰;

  6,他被作为东晋初年有才能、有思想、有政治眼光、有作为的重要历史人物,写进“二十四史”之一的唐朝官修的《晋书》。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助于他的书法长久地流传下去。
  历史上是如何评价王羲之的成就
  萧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

  瘐翼:“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梁武帝:“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唐太宗:“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虞龢:“羲之书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存。’又云:‘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张草犹当雁行。

  孙过庭:“且元常(钟繇)专工于隶书,伯英(张芝)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

  米芾:“谢安慰问帖,字清古,在二王之上,宜乎批评子敬帖尾也。“

  唐房玄龄、李淳风、褚遂良等共同撰写的《晋书·列传·第五十》是王羲之、王献之等人的合传。仔细地阐述了王羲之是如何练就书法,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书圣”,王羲之对知识的不断追求、对书法的深深痴迷,发人深省,具有深刻的借鉴及 教育 意义。
  王羲之书法评价
  准确地 总结 很难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来看王羲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其实并不都是因为李世民的作用。唐太宗肯定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王羲之客观的书法水平决定了他书圣的地位。

  再者,如果说字因人(李世民)贵,那皇帝贵为天子,那岂不字更贵?但事实上皇帝留下的字迹,还是没有王羲之的字贵。因此,字因人贵也有不合理的一面。王羲之个人书法水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再来谈书法风格问题。风格这两个字也是新名词,在古代很难谈到“风格”问题,但也强调书法某方面的特色问题。你很难拿出一个准确的字眼来圈定他,诠释他,很难做到。因为往往大家无特色,大家无风格。这是一句什么话呢?这也是现在书法论坛上很少有人提到的。真正的书法大家都没有什么特色,包括其他方面的,绘画是,诗文都是如此。

  前段时间,我看到戏曲频道播放梅兰芳的演唱,其中有一个人就论到梅兰芳的特色问题。说梅兰芳没有特色,为什么没有特色?因为他浑身都是优点,他每个方面都超长与别人,你说他特色在哪里?王羲之作为书圣也是这样。他被称为圣人的时候,就是一个绝对的覆盖面,他把以后书法家的优势完全集于一身。

  我们谈到杜甫诗圣,你说杜甫诗有什么特色,当然,你要故意去找总能找,但整体说来,他覆盖整个一个格律诗坛,站在了最高点。就像他写的望岳一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你说泰山有什么特色,你说他太雄伟太高大,这就是他的特点——“大”,那也不能叫特色,他的特色是囊括了所有其他山的特点。你说王羲之是书圣的时候,他也就是书界之尊,你应该看到,他的优点别人都只是学到一部分,学到一部分的人反倒成了个特色。而对于他,很难用什么风格特色去衡量他。这样说,有人可能说,你太迷信王羲之了。有人说王羲之的字属于中和一派,不是雄强的,是中和的,是以韵胜。

  所谓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真是个俗词滥调。我们说到王羲之的时候,我们想一想,王羲之的书法岂止是尚韵,难道他的书法不尚意吗,难道他的书法不尚法吗?他成为万世法成,后世所有书家都在学习他,难道不尚法吗?他那个意境之高远,难道不尚意吗?他韵味之醇厚,难道只尚韵吗?所以王羲之的不管是神、意、韵, 他各个方面都是完美的。有人说他是中和之美,我们姑且认同他这个话。但是我们知道什么是“中和”吗?“中和”就是不激不历,风规自远。这就是孙过庭《书谱》中说的“中和”。其实,一切以中和为大!你说一个人写的字非常慷慨激昂,阳刚气十足,另一个人说他写的字阴柔气十足,属于秀美一派,或者是粗壮的、古拙的、老辣的,其实这一切都最后归结为“大中和”。

  中和才最大,有些人特别强调书法特色,要有个人面目,其实是不好的。我告诉大家,清代有一个诗书画都很精通的大家,叫杨钧的著有笔记《草堂之灵 》,他说过一句话:

  “凡面目特异者,其道必小。字之冬心板桥,一入藩篱,终绝出路,小道数载可成,中庸百年莫尽”。

  真正面目特别诡异,很奇特的人,其道必小。像金冬心(金农)、郑板桥,这两个人都是诗书画方面有成就的人,但由于他们在书法上的特色非常突出,所以杨钧说是小道。你说是特色,其实也反应了他们的不足,也是缺点。往往就是这样,当你感觉到你写出来字特别秀美的时候,你就失去了雄强失去了古拙,相反,当你感觉你写出字来特别古拙、特别老辣的时候,你就失去了书卷气,失去了完美高华婉转。所以一种特色总掩盖着另一种不足,所以说小道,而大道就是“中庸”。我们知道金冬心、郑板桥写得好,但几个人在学呢?一旦进入他们这个藩篱,则终绝

  出路,就无路可走了。所以,小道数载可成,你可能学了几年就学得很像了,然而“中庸百年莫尽”,你想学习王羲之,此生何易?

  王羲之属于中和一派书风,不激不厉,风规自远,不激不厉,旨在中和。中庸之道是不左不右的金光大道。学习书法必须要了解王羲之,要学习王羲之。这是早已有定论的。王羲之的书法是如此的伟大。

  张融,这个人是南朝的齐国人。这个人写的字被皇帝看到了,说他没有二王之法。这个人说:“不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是何等的自负!后来,很多人引用,来说明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面目。这个大套话是没错,但是具体到张融这个人,我们看到,二王的法则依旧通行无阻,并且千秋万代引以为法,张融之法安在哉?我们可以说张融法小道,二王法大道。

  王羲之的字是刚柔兼济,刚强之美和阴柔之美二者是组合得非常好,恰到好处。后世张旭、怀素,如果没有王羲之的字比较,他们就是完美的;但一旦和王羲之相比,就发现他们刚烈之处太多了,过于激烈,中和之美差了一些。还是用王羲之的高度来看待颜真卿,发现颜真卿的字稍微粗野了点。用王羲之的高度来审视欧阳询,欧阳询稍稍板滞了点,特别在行 草书 方面,稍微板滞生硬了点。用王羲之的高度来审视赵孟頫,赵孟頫稍微圆熟了点,方笔少了一点,阳刚之气稍稍弱了一点。所以用王羲之的高度审视其他书法家,都似乎感到某种不足,尽管后来的这些大家也都是一领风骚数百年,但面对王羲之,都得面北称臣。
对王羲之评价
1个回答2024-03-11 12:47
一般来说,王羲之被公认为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行书书法家。他写的《兰亭集序》被视作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书法作品之一。09年亚洲周刊的调查显示,在当前现存的和未被发觉的书法作品中《兰亭集序》以2.66亿美元的收购意愿排名世界第一。王羲之本人家世显赫,世代簪缨,自己做到将军,史称“王右军”,为人性情豪爽,潇洒俊逸,学富五车,论相貌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最令人称奇的是他那一笔惊为天人的行书,中国两千年书法史上无人能出其右。
人们对王羲之的评价
1个回答2024-04-24 19:00
人们对王羲之的评价: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他因而享有书圣美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王羲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王羲之: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人们对王羲之的评价
1个回答2024-05-03 15:22
人们对王羲之的评价: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迟正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他因而享有书圣美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王羲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王羲之: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码码悔。风格模知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对王羲之评价
3个回答2022-08-06 04:38
勤奋 传说 他涮毛笔的水池子都能当墨汁用。
章法为古今第一 字体矫若惊龙
喜欢鹅 品行高洁
东床快婿的典故也由他而来
做文人能文武双全 看淡金钱名利 多难得啊
童话的意义和价值 关于童话的意义和价值
1个回答2024-01-31 00:49
1、发展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力并不完全是天生的,它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体验获得的,体验越丰富,想象力就越丰富。而童话,正是孩子的想象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媒介,帮助他们去了解和体验世界。同时,童话富于积极而美好的幻想,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使他们勇于进取,产生探索世界的欲望。

2、塑造品质

孩子能在童话中找到符合自己身份的角色,并对其进行角色认同。孩子常会认为自己就是童话故事中的那个主人公,在童话中经历着种种考验并最终取得胜利,他们体验着主人公的各种情感,认识到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哪些是好的行为,哪些是坏的行为;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勇敢,用内心的力量不断引导自己成长,塑造积极的品质。

3、心理补偿和宣泄

对年幼的孩子而言,童话具有重要的心理补偿和宣泄作用。在童话世界里,童话人物可以满足和实现他们的很多愿望,这种体验会让他们的生命充满能量;孩子的意识和潜意识经常融合交错在一起,面对起伏跌宕的童话情节,他们更容易在故事中投射自己的形象和情绪,让自己的心理困惑和负面情绪找到安全宣泄的出口。

4、培养美感

孩子向往不平凡的事物,充满神奇和变幻莫测的童话恰好可以吸引他们。优秀的童话故事往往集思想美、情感美、 意境美和语言美于一体,给孩子以美的享受。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充满幻想的童话也为孩子打开一扇窗,引领孩子在奇妙的境界中,发现真善美,让心灵受到滋养。
价值价值连城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3-02 01:20
价值连城。连城:连在一起的许多城池。字面意思是这东西的价值相比许多城池,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