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黄庭经》

黄宗羲与哪个成语有关
1个回答2024-02-21 20:16
耿耿此心
gěng gěng cǐ xīn耿耿:形容忠诚。这颗心至忠至诚清·黄宗羲《感旧》:“寒江才把一书开,耿耿此心不易灰。”
黄宗羲一生有哪些重要的成就?
1个回答2024-03-18 12:19

黄宗羲对天文、算术、乐律、经史百家以及释道之书均为精通,史学成就尤大,所著《明儒学案》开浙东史学之风气。

在哲学上,他坚持朴素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提出理气不可分的观点,并认为心就是气。

在认识论上,他把“致良知”的“致”等同于行,反对空想空谈,强调并自身积极投入实践斗争。

在社会政治方面,他提出君主是天下的大害,天下不应该以君主一姓的存亡为转移,而应该以百姓的忧乐为出发点。

黄宗羲还主张改革土地及赋税制度,强调工商皆本。

和黄宗羲相关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19 01:28
耿耿此心 gěng gěng cǐ xīn耿耿:形容忠诚。这颗心至忠至诚清·黄宗羲《感旧》:“寒江才把一书开,耿耿此心不易灰。”
黄宗羲
1个回答2024-03-08 03:49
黄宗羲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史学家和思想家。清兵南下时,他曾武装抗清,明朝灭亡后,他拿起笔杆进行民族复兴的宣传。他提倡“经世致用”,写作了《明夷待访录》,表达了他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倾向,对近代的民主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他还主张工商皆本,反对八股取士,晚年又写作了《明儒学案》和《宋元学案》中的十七个学案,创立了学案体。
王羲之《黄庭经》是如何完成的?王羲之书成换白鹅
1个回答2023-11-17 19:41

在王羲之的楷书作品中,以《黄庭经》最具代表性,关于这幅作品的创造还留下了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在山阴地方有一位道士,很喜欢王羲之的书法,也很想求王羲之给写一本《黄庭经》。他早已把帛纸准备好,但当时的王羲之已名声在外,这位道士担心王羲之不肯答应。后来,经多方打听,道士了解到王羲之平素非常喜欢鹅,就特地养了一群十分逗人喜爱的大肥鹅,以便见机行动。

有一天,王羲之坐船路过山阴一带,道士闻讯后,把他那一群鹅赶往王羲之经过的地方。王羲之看到河里游着的一群白鹅,两掌拨水,昂首前进,羽毛白净,形态优美,心里别提有多喜欢了。他停下船看了又看,一直舍不得离开。一旁的道士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认为机会来到了,询问王羲之是否想把这些鹅带走。王羲之让道士开个价钱。道士故作姿态说:这么好的鹅哪能舍得卖掉。不过先生您要是真喜欢,就给我写一本经来换。王羲之一听这话,马上答应,当即兴致勃勃地用了半天时间写好一卷《黄庭经》交给道士。道士如获至宝,立即把那一群鹅装在笼子里,让王羲之随船带走。这就是人们后来传颂的“书成换白鹅”的故事。

王羲之为什么特别喜欢鹅呢?清代著名书法家包世臣的一首诗,或许能给我们一点点启示。这首诗这样写到:“全身精力到毫端,定台先将两足安。悟入鹅群行水势,方知五指力起难。”诗中概括了王羲之的书法要领,说的是王羲之研究鹅行水的姿势,悟出了用笔的方法,那就是学书法时要“志意专精”,写字的时候,精神要非常集中,姿势也要端正,这样,五指会运用自如,非常得力。所以,王羲之喜欢鹅,是和他研究执笔、运笔有密切关系的。

也有人认为,这种说法,是后人的牵强附会。王羲之喜欢鹅就像我们普通人喜欢某一种小宠物一样,只是一种爱好而已,没有那么多的内涵。

全祖望是黄宗羲的什么人
1个回答2024-03-20 15:16
全祖望(1705-1755),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人。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 764篇诗词 ► 1条名句
黄宗羲是如何为父报仇的?
1个回答2024-02-18 10:58

黄宗羲为了替父亲报仇,决定只身去北京。他在袖子里暗藏一根铁锥,还写好一篇呼冤的文稿。此时,熹宗朱由校已死,崇祯即位。崇祯首先革除魏忠贤的阉党,魏忠贤自缢身死。崇祯褒奖东林党死难烈士,黄尊素也被迫劾为“忠端公”。但魏忠贤手下六个爪牙,即曹钦经、李实、许显纯、崔应元、叶咨和颜仲文还未审处。血气方刚的黄宗羲知道后,上书向崇祯帝控告。在刑部审判这六人时,黄宗羲也出庭了。黄宗羲见到许显纯时,怒不可遏,拿出袖中铁锥向许击去,许被打得鲜血直流。这六个人犯中的李实,事先派人送给黄宗羲3000两金子,只要求黄宗羲说明,李实是受魏忠贤的指使,而不是出于本人的意愿。黄宗羲坚决拒绝,并当场加以揭露。结果这六名爪牙,受到了应得的惩罚。从此,黄宗羲为父报仇、为国除奸的勇敢行为传遍了北京城,传遍了全国。

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1个回答2023-11-30 08:17
  黄宗羲,字太冲,世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和教育家。

  他的思想主张有:

  在政治方面,黄宗羲提出了民主、限制君主专政等先进思想,被视为中国启蒙思想的核心。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一书中还提到了明朝廷的覆灭就是在于独裁、垄断。朝廷没有监督者,君主便专政独权,将自身的权力无限放大,最终激起民众的反对。对于抑制君主专权的办法,黄宗羲提到了设立监督机构,比如宰相的设置可以达到分权的作用。

  在经济方面,主张土地改革,赋税改革,大量减少胥吏。黄宗羲提出了税收制度的三大害处,他提出:斯民之苦暴税久矣,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统治者在制定税收制度之时,应该考虑农民的利益,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税收的收取。在当时来看,黄宗羲提出的思想,是非常先进的。
黄宗羲的生平故事 黄宗羲为何坚持裸葬自己
1个回答2023-12-02 08:42

黄宗羲是中国历史上的伟人之一,伟人大多出生于动荡的时代,黄宗羲就是在这样的年代里成长为一代思想大家。晚年的黄宗羲提出裸葬自己引起了家人的不解,但黄宗羲最后还是以裸葬入土,那黄宗羲为何坚持要裸葬自己呢?

黄宗羲的生平简介

黄宗羲,字太冲,或德冰,号南雷,人称梨洲先生。是明末清初的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和教育家,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的美称。  

黄宗羲之墓

黄宗羲的政治主张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反对封建君主制。黄宗羲是“东林七君子”黄尊素的长子,与弟弟黄宗炎、黄宗会合称“浙东三黄”,和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家”。黄宗羲出生于1610年,他的父亲因反对魏忠贤而受酷刑惨死,1628年,魏忠贤倒台,黄宗羲上书诛灭阉党余孽,人称“姚江孝子”。1644年,明朝灭亡,宏光政权建立,黄宗羲被捕入狱,后脱身回到余姚,开始起兵抗清。1646年,清军占领绍兴,黄宗羲三次被清朝廷捉拿,于是开始隐居的生活。1678年,康熙年间,朝廷多次诏征黄宗羲,黄宗羲都拒绝入仕,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著述中去,病中写作《梨洲末命》等,1695年,黄宗羲病逝。

黄宗羲为何坚持裸葬自己

黄宗羲的晚年都在从事文化活动,但他是和当时自己抗拒的清朝一起,所以不被人理解。1687年,黄宗羲就开始料理自己的后事,他要求儿子在自己死后将自己披散头发,盖上被子,放在石头棺木里裸葬自己。  

黄宗羲石像

当时许多明朝遗民都是以散发下葬,这是不想做清朝百姓的意愿,这可以理解,但是裸葬却不被人理解,而且这种下葬的方式违背葬礼风俗,当时黄宗羲提出裸葬的时候就引起了黄家的轩然 *** 。

黄宗羲一直认为自己的人生是失败的,他求自己死后能尸骨早些腐烂才要求裸葬的。黄宗羲的晚年事业不被人理解,和自己早年的亲朋好友反目成仇,这是他内心的症结。加上父亲和老师惨死的时候,在朋友为抗清殉国的时候,黄宗羲苟活下来,并以80岁高龄逝世,所以他的内心是痛苦、复杂的。在死后,他希望以裸葬的方式下葬,只是希望自己的尸骨能快速的腐烂而已。

黄宗羲的一生,在我们看来似乎是忙碌着的,前世与抗清斗争,后半人生就是忙于著述和从事文化活动,他似乎永远在和现实斗争。他做事有些偏激,又不善于不和别人解释,从坚持裸葬自己就可以看出来,所以很多事情上黄宗羲都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但纵观历史,几乎每个有成就的人都是这样的性格。

明清大思想家黄宗羲的轶事,黄宗羲在史上有哪些故事?
1个回答2023-11-20 03:23

登天一阁

明朝人范钦晚年用尽心力,建了一座藏书楼,内有书籍7万余卷,名之为天一阁。

为防止藏书失散,范钦让整个家族看守,并订立了严格的族规:阁门和书橱钥匙由各房分别掌管,聚齐了钥匙,才能登阁;女子不能登阁;外姓人不能登阁。子孙们世代遵守。

1673年,黄宗羲向范钦的四世孙范光燮提出想拜访天一阁。范光燮钦佩其才学,挨个说服各房同意黄宗羲的请求。最终,黄宗羲成为登上天一阁的第一个外姓人。

晚年诈死

康熙皇帝素闻黄宗羲之名,多次召他当官,都被回绝。为表心志,黄宗羲干脆在父亲的墓边自建墓穴,决心以死抗旨。

不久,康熙果然又召黄宗羲主持纂修明史。钦差鸣锣开道到了黄家,却只见黄宗羲的儿子黄百家披麻戴孝出来迎接,对钦差道:家父前日已辞世。钦差无法,只得回京复旨。

待钦差走后,黄宗羲便从墓穴中出来,专心著书立说,一直活到86岁。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