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清袁牧 这首诗

袁牧之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12 22:12

袁牧之原名袁家莱,1909年3月3日,生于浙江宁波。受新戏剧运动的影响,童年时代的他最喜欢的游戏是学演文明戏,中国人民电影事业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13岁到上海,开始在洪深组织的戏剧协社演戏。1946年袁牧之任东北电影制片厂第一任厂长,文化部电影局第一任局长,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届中国文联委员,第一届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副主席,1952年因病离职。

袁牧介绍
1个回答2024-03-28 11:20
袁牧是中国画派画家。



你说的是“袁枚”吧: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改放外任,在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任知县,有政声。乾隆十三年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市),筑室小仓山隋氏废园,改名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从此不再出仕。从事诗文著述,广交四方文士。晚年自号仓山居士。

袁枚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他活跃诗坛60余年,存诗4000余首,基本上体现了他所主张的性灵说,有独特风格和一定成就。他有少量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诗歌,如《苦灾行》、《征粮叹》等。但袁诗思想内容的主要特点是抒写性灵,表现个人生活遭际中真实的感受、情趣和识见,往往不受束缚,时有唐突传统,在艺术上不拟古,不拘一格,以熟练的技巧和流畅的语言,表现所感受到的思想体会和所捕捉到的艺术形象,追求真率自然、清新灵巧的艺术风格。
诗人袁牧和袁枚是同一个人吗
3个回答2023-02-11 02:44
不是同一个人
袁枚 (1716年-1797年),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时称随园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曾官江宁知县。为“清代骈文八大家”、“江右三大家”之一,文笔又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袁牧之是怎么死的?
1个回答2023-02-26 21:11
1954年以后,他因病长期离职修养。在病中,他仍坚持创作活动。
1978年1月30日,袁牧之在北京病逝,终年69岁。
袁牧 子不语
1个回答2022-05-21 14:15
文言小说《子不语 》
作者:(清)袁枚著 页数:572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日期:1985
简介:袁枚(1716~1798), 清代文学家
袁枚《牧童》改写
1个回答2024-02-02 02:17
原文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捉鸣蝉,忽然闭口立。

改写

“草儿青呀野花香,我放牛儿下山岗……”你听,从那蜿蜒的林间小道上传来了牧童清亮天真的歌声。欢快的歌儿在树林中回荡,乐得小鸟们闹得更欢了。寻着歌声望去,只见一个十来岁的牧童扎着一条小辫,身穿短衫裤,光着脚丫,骑在牛背上正唱地欢呢。你看,他敞开短衫,牛绳缠在腰间,倒骑在牛背上,一边唱着歌儿,一边做着鬼脸,翘着脚丫。

天可真热呀。你听,树林里的知了烦躁不安一个劲儿地喊:“热死了,热死了!”牧童眯着眼,用树枝编成的草帽扇着风。突然,小牧童的歌声听住了,他轻轻一拍牛背,牛也停住了脚。啊!原来在牧童身边的树杈上停着一只的知了,正扇动翅膀在歌唱呢!牧童想:“捉只知了系上线,玩玩该多痛快!”于是他慢慢地站在牛背上,轻轻地向知了靠近。

近了,更近了。只见小牧童右手一罩,“哈哈,抓住了,抓住了!”知了在他手心挣扎。牧童调皮地说:“你‘知道’的太迟了!”

说完,他两脚向外一分,“嗖”的一下子又稳稳地骑在牛背上,“嘘――哧――”,他顽皮地一声叫,催着牛儿向前走……
袁牧写了哪些儿童诗?
2个回答2023-11-13 01:12
袁牧写过的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补遗》、《子不语》、《续子不语》等。
袁枚(1716-1797),汉族,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是清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题画袁牧中的晚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09-26 12:14
题画
清 袁枚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诗文大意
村落傍晚天还很晴,桃花倒映在水显得更加鲜艳。牧童到了什么地方去?牛背上一只鸥睡着了。
晚,傍晚。
故事影片,袁牧之编导,袁牧之、陈波儿主演
1个回答2022-06-26 20:05
是《桃李劫》,著名的《毕业歌》是它的主题曲
玉溪实验中学入学条件
1个回答2024-09-13 07:54
您好,玉溪实验中学的入学条件包括:1、年满6岁;2、具有正常的智力发育;3、具有良好的健康状况;4、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5、具有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6、具有良好的自我保护能力;7、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祥燃枯8、具有良好的自我服务能力;9、具有良好的自我发展能力;10、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11、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12、具有良好的自我激励能力;13、具有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14、具有良好的自我探索能力;15、具有良好的自我沟通能力;16、具有良好的自我表达能力;17、具有良好的自我推理能力;18、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19、具有良好的自我激励能力;20、具有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21、具有良好的自我探索能力;22、具有良好的自我沟通能力;23、具有良好的自我表达能力;24、具有良好的自我推理能力;25、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26、具有良好的自我激励能力;27、具有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28、具有良好的自我谨洞探索能力;29、具有良好的自我沟通能力;30、具有良好的自我表达能力;31、具有良好的自我推理能力;32、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33、具有良好的自我激励能力;34、具有良好的自我学段仿习能力;35、具有良好的自我探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