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古文朗读停顿

刻舟求剑如何停顿
1个回答2024-02-27 05:42
刻舟求剑停顿: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文言文停顿:
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须分开。
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5.“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停顿。
6.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刻舟求剑文言文停顿
1个回答2024-03-05 11:48
1. 文言文《刻舟求剑》正确停顿

用空格代表停顿,大体如下:

楚人 有 涉江者,其剑 自舟中 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 :"是 吾剑 之所从 坠。"舟止,从 其所契者 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是: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不会随船而前进。用这样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你可以根据译文感觉出来

2. 刻舟求剑如何停顿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

他急忙在船帮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扩展资料: 故事寓意 剑落水中只会沉底,这是普通常识。

船走远了,还要在船底下找那早掉下水去的剑,真是愚蠢可笑。假使船是静止的,剑沉水底,在船的落剑处刻上记号顺着记号下水找剑,自然有可能找到。

无奈剑沉水底就不动了,船却在不断移动。 这个客观事实没在求剑的人的头脑里得到反映。

他一心以为剑从哪里落下去,就从哪里去找,必能找到。他的认识同客观事实不一致,结果自然只有失败。

用这样一个比喻来讽刺死抱着教条的人,非常有力。 这则成语包含着两层道理。

一层是,人的思想认识如果不符合客观实际,就不会把事情做成功。另一层是,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把陈规旧章当成解决新问题的法宝,也要闹笑话。

作者这种思想是朴素的唯物思想,辫证思想。

3. 刻舟求剑如何停顿

刻舟求剑停顿: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文言文停顿:

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须分开。

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5.“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停顿。

6.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4. 刻舟求剑和郑人买履的古文怎么停顿

1. 郑人买履: 郑国有个想要买鞋子的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准备去集市时,忘了拿量好的尺码。他在集市上选好鞋子后,才想起自己忘了携带尺码,他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于是返回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就没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2. 刻舟求剑: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

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也是太傻了吗?。

刻舟求剑如何停顿
5个回答2023-11-28 20:01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帮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扩展资料:

故事寓意

剑落水中只会沉底,这是普通常识。船走远了,还要在船底下找那早掉下水去的剑,真是愚蠢可笑。假使船是静止的,剑沉水底,在船的落剑处刻上记号顺着记号下水找剑,自然有可能找到。无奈剑沉水底就不动了,船却在不断移动。

这个客观事实没在求剑的人的头脑里得到反映。他一心以为剑从哪里落下去,就从哪里去找,必能找到。他的认识同客观事实不一致,结果自然只有失败。用这样一个比喻来讽刺死抱着教条的人,非常有力。

这则成语包含着两层道理。一层是,人的思想认识如果不符合客观实际,就不会把事情做成功。另一层是,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把陈规旧章当成解决新问题的法宝,也要闹笑话。作者这种思想是朴素的唯物思想,辫证思想。

舟夜书所见朗读停顿
1个回答2023-02-01 12:17

舟夜书所见,朗读停顿: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舟夜书所见》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黑夜舟中见渔灯,茫茫黑夜只有河中一盏渔灯,明暗鲜明且显得神秘、深沉;后两句写孤灯倒影的美景,微风吹起波浪,灯影随即散开像散落在满河的星星。全诗纯用白描,以大景衬小景,以暗景衬亮景,刻画细腻,生动形象。

白话译文

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像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像撒落无数的星星。

刻舟求剑文言文么咋么停顿
1个回答2023-12-08 04:17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该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
请帮我画出这首诗朗读时的重音和停顿
1个回答2024-03-01 21:38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十一月/六日/中国海上
帮我看看这句话朗读的时候应该怎么停顿和重音
1个回答2024-03-17 13:06
“再见!”我 欣慰地说。
“我们已经交了朋友啦,以后 一定可以和睦相处的,再见!”她们 笑容满面地对我说。
望着她们的身影渐渐地(这三个字轻慢)离我远去,我 沉思:我的拼图失而复得(这四个字慢点)了。

从前,我的生活 犹如一幅 奇妙的拼图,由 身边的一个个朋友,由 校园里熟悉的一草一木,熟悉的老师 与同学拼成的。现在,我 转学了,转到了这个我并不情愿转来而且从未接触过的学校。我那幅拼图 丢失了,找不回来了,余下的这一学期 我 如何度过?
朗读小说时,该怎么停顿?
1个回答2024-02-24 09:36
1 懂得句子的意思,根据语意群来朗读.语意群不一定是单独的词语,也可能是英文中所谓的"短语".
2 朗读中的感染力需要训练,但更多的是站在作者的立场,感其所感,才能述其所述.体会作者的真实感情是最重要的.
刻舟求剑朗读分段(文言文)(每句一处停顿)
1个回答2023-04-05 18:36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论语十则朗读停顿
1个回答2022-07-06 20:50
这还是问题吗?!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