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九针十二原原文

黄帝的九个儿子分别是?
1个回答2024-02-04 06:35

黄帝并非由九个儿子。

史载黄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依次为: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

《黄帝内经》中的黄帝是谁?
1个回答2024-03-17 03:09
黄帝内经中的皇帝是轩辕,传说中的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曾与岐伯等论医学。 黄帝,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承前启后中华文明的先祖。传说中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发黄的金针菇能吃吗
1个回答2024-02-26 15:03
你好,是可以吃的。
金针菇的颜色一般都是偏乳白色,放了几天以后就会慢慢的变黄,只要金针菇没有霉变,没有腐烂,没有异味,那么就是可以吃的。
金针菇颜色变黄以后虽然可以吃,但是营养价值已经变得比较低,所以吃新鲜的金针菇是最好的,发黄的金针菇口感也会变差。但是这样的金针菇不会产生有毒物质,吃之前最好是弄熟之后使用,以免有细菌残留。所以金针菇最好不要放太久,最好是吃多少买多少。
针灸的现代九针
1个回答2024-04-18 03:02

现代九针即师氏新九针(新九针指镵针、磁圆针、鍉针、锋勾针、铍针、梅花针、火针、毫针、三棱针九种针具),系山西师怀堂先生在《灵枢》“九针”基础上,历时40余年反复临床研究应用、研制、革新后而成,故名曰“新九针”。 镵针其柄为不锈钢,长10cm,针体为钼质金属制作,长4cm,直径为0.3cm,钼质针体部分嵌于不锈钢柄内,外形美观,使用顺手。针体的末端延伸为0.5cm长的箭头状锋利针头。
本针是以划割方法在选定的部位使用,先将划割部位及针具消毒,而后以其锋利之刃,根据需要在不同部位(穴位)及反应点上施术,用拇、食、中三指持钢笔式押持针体,进行皮肤划割,以微出血为度。划割方向:顺经脉循行走向、划痕长度以1cm长为妥。
该针主要用于外感疾患及割治排脓等,如外感风邪、中风口歪、多种胃肠疾病而表现为口腔内颊粘膜上有白斑或紫斑者,以及皮肤病中的湿疹、脓疱疮等疾患的治疗。 磁圆针柄为合金铝所制,既轻便又美观耐用,分两节,两节间由螺旋丝口衔接,前节较细,长12cm,后节较粗,长10cm,针头长6cm,两端针尖嵌有3000高斯磁铁,针头一端形如绿豆大圆粒状,名曰磁圆针;另一端形如梅花针头状,名曰磁梅花针,各有其用。
磁圆针使用时,以右手紧握针柄,右肘屈曲为90度,以右腕部之上下活动的力量,循经叩击穴位,每穴反复叩击5~10次,顺经叩打为补法,逆经叩打为泻法。主要用于皮肤病的治疗。
本针循经叩击可通经活络、活血化瘀,具有磁疗、圆针和梅花针循经捶叩三种针治疗的综合作用。可泛治许多常见疾病,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胃下垂、动、静脉炎、小儿夜尿症、动脉硬化、轻度静脉曲张、蚊虫叮伤、跌损性血肿痛、鹅掌风、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主要用磁梅花针)。对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虚劳疾患、神经衰弱、脱肛、子宫脱垂均有疗效。 鍉针全长12cm,针柄9.5cm长,系不锈钢制作。针体长2.2cm,是不锈钢制作,针头大小、形态如黍粒状,直径约0.3cm。
摄持手法同铍针,以拇、食、中三指持钢笔式姿势紧摄,然后在一定的部位(穴位、刺激点)按压片刻,以形成明显凹坑,有针感为准。
主用于小儿按摩,治疗疳积、吐泄、消化不良,也用于寻找压痛点、疾病反应点、阿是穴,还用于火针点刺前压痕点穴以作标志,亦可用作火鍉针。 锋勾针为不锈钢制成,针长12cm,中间粗而长,两端细而短,针头勾回,呈110度角,针尖锋利呈三棱形,三个棱皆成锋刃。针之两端勾尖、粗细各异,随病选用。
①选准勾刺穴位后以常规消毒。
②以左手食、中指押按穴位,并以相反方向用力绷紧所刺皮肤,两指之间保持1cm之宽为宜,右手呈执毛笔式姿势持针,迅速刺入皮下连勾割3~5次,以割断肌纤维或出血并发出响声为度,而后用消毒棉球按压穴位片刻。
①用于某些慢性疾患而致局部功能障碍,或顽固疼痛久而不愈,如肩周炎、神经性头痛、腰背肌劳损、腱鞘炎、脑血管病后遗症,胃肠疾病。
②其他疾病如急性结膜炎、扁桃体炎、急性(或慢性)咽炎、高烧等。

岐伯与黄帝在何处讲成黄帝内经
1个回答2024-03-16 10:58
  黄帝内经素问
  咳论篇第三十八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
  帝曰:何以异之?岐伯曰:肺咳之状,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帝曰:六府之咳奈何?安所受病?岐伯曰:五藏之久咳,乃移于六府。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藏者治其俞,治府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帝曰:善。
九针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4-16 12:54

九针是古代九种针形的统称。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载:“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一曰镵针,长一寸六分。二曰员针,长一寸六分。三曰缇针,长三寸半。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五曰铍针,长四寸,广二寸半。六曰员利针,长一寸六分。七曰毫针,长三寸六分。八曰长针,长七寸。九曰大针,,长四寸。”但《黄帝内经》未绘九针图形,至宋代《济生拔萃》方初绘九针图。
古代使用的9种不同形制和用途的金属医针。首载于《灵枢》中。分别为:①镵针。长1.6寸,针头大而针尖锐利,用于浅刺泄热。②圆针。长1.6寸,针身粗大,针尖呈卵圆形,用于按摩皮肉。③提针。长4寸,针身粗大而尖圆如黍粟,用于按脉候气,治疗脉气虚少者。④锋针。长1.6寸,针身为三棱形,针锋三面有口,十分锐利,用于刺络放血。⑤铍针。长4寸,宽2.5分,形如剑锋,用于排脓放血,治疗痈肿。⑥圆利针。长1.6寸,圆而且锐,针身中部微粗,用于治疗急性痹证。⑦毫针。长1.6寸或3.6寸,针身较细,针尖如蚊虻的口器一样尖锐,用于治寒热痹痛在经络者,能扶正祛邪。⑧长针。长7寸,针身较大,针锋锐利,用于病变位置较深的痹证,又称芒针。⑨大针。长4寸,针身粗,针锋微圆,用于关节水肿。

九针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5-23 13:57

九针,针具名。为九种针具的总称。出《黄帝内经》。即鑱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灵枢·官针》:“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指出九针的形状、用途各异,据情选用,方可去病。

《黄帝的新装》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13:47
一位奢侈的国王每天只顾着穿衣服,不管其他任何事,最后竟然还受骗,什么都没穿去游行!没有人去揭穿谎言,甚至还夸耀,最后一个孩子天真的一句话才结束了这场闹剧。
黄帝的传奇故事
1个回答2024-01-26 04:33

有很多的版本   去网上找个

黄帝的传说故事
1个回答2024-01-29 21:14
轩辕黄帝是中国古史传说时期最早的宗祖神,华夏族形成后被公认为全族的始祖。上古时期约在姬水一带(即东起渭水西迄湟水之间今陕甘青地境的古齐家文化区域)形成的较为先进的黄帝族 ,即因这位杰出的始祖而得名 。黄帝族和住在姜水(在今陕西岐山、武功附近注入渭水)一带的姜姓炎帝族世代互通婚姻。后黄帝族后裔中的一支进入今山西南部,创造了夏文化,遂称夏族。夏族进入中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代。《国语•晋语》及《 世本 》 和《 大戴礼记 》中的《帝系》,都说黄帝是少典之子。《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姓公孙 ,名曰轩辕” ,其国号为“有熊” 。《易•系辞》、《世本•作篇》等各种文献都盛称黄帝时期有许多发明创造。属于生产技术方面的,有穿井、作杵臼、作弓矢 、服牛乘马、作驾、作舟等;属于物质生活方面的,有制衣裳、旃冕 等;精神文化方面则有作甲子、占日月 、算数、调历、造律吕、笙竽、医药、文字等。其中当然有不少是黄帝以后的发明创造,但也反映了黄帝族获得的辉煌成就。《战国策•秦策》记苏秦把“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与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夏,武王伐纣并称,表明这是黄帝一生中主要的战绩。黄帝族经过夏、周两代与其他各族的冲突、交往与融合,到战国时期形成了统一的华夏族。传说轩辕黄帝入主中原后就活动在禹州具茨、萁山一带,在这里留下了大批古迹和动人的传说。比如在大鸿寨的练兵场,藏兵洞,在逍遥观一带的修道庵以及他辞别群臣的散驾之地散驾村。而他群臣的封地也多在这一带。比如风后的封地封后顶,力牧的封地称力牧场、方雷的封地方山,雍氏的封地雍城,以及他在这里见大隗,广成子的地方等等。所以,史志上也称禹州是黄帝的故里。而其后代夏禹建立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就在大禹的封地夏(即今禹州),因此,禹州又称“华夏第一都”。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