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织女渡河桥全诗

你知道牵牛织女渡河桥这句诗的出处吗'
1个回答2024-01-28 14:50
  出自唐朝林杰诗《乞巧》
  《乞巧》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线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资料袋的内容,感受人们过节时的喜悦。
  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要引导学生结合全诗的理解,进一步体味诗中展示的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牵牛织女渡河桥这句诗是出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1-18 08:18

原文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译文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到了,牵牛织女再度横渡喜鹊桥来相会。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挨家挨户的巧手女子都穿起红丝,至少有几万条。赏析一《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牛郎织女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资料袋的内容,感受人们过节时的喜悦。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要引导学生结合全诗的理解,进一步体味诗中展示的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牵牛织女渡河桥这句诗出自什么故事?
4个回答2023-11-30 23:42
牵牛织女渡河桥出自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织女是天神,而牛郎是凡人。一次,织女在人间游玩后在湖中嬉水,被一旁路过的牛郎捡走了衣服,两人因此结缘,一见钟情结为夫妇,并生下一男一女。但是人神恋爱是违反天条的,玉帝命令织女必须离开牛郎。牛郎在看到妻子被抓走后,便马上用扁担挑起一对箩筐,将一对儿女分别放入筐内,去追织女了。眼看就快要追上了,一条大河忽然挡在了他的面前,这就是王母娘娘划的银河。王母娘娘见他们感情真挚,便破例让他们每年七月七日通过喜鹊搭桥相会一次。“牛郎织女”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后来发展成为七夕节。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的意思?
1个回答2022-11-21 13:12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到了,牵牛织女再度横渡喜鹊桥来相会
你知道牵牛织女渡河桥这句诗的出处吗'
1个回答2024-01-15 21:55
乞巧

作者:林杰 (唐代)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林杰(831-847)字智周,儿时非常聪明,传说六岁就能赋诗。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资料袋的内容,感受人们过节时的喜悦。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要引导学生结合全诗的理解,进一步体味诗中展示的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的作者是谁
1个回答2024-01-15 18:06

这首诗题目:乞巧

作者:(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资料袋的内容,感受人们过节时的喜悦。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要引导学生结合全诗的理解,进一步体味诗中展示的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7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这两句叙述的就是什么的民间故事
1个回答2024-01-26 03:30
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2-02 21:23

译文:七夕晚上,望着浩瀚无际的天空,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

这句诗出自唐·林杰《乞巧》。全文如下: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林杰幼年时,对牛郎织女的故事非常感兴趣。抬头观望牵牛星和织女星,抱着美好的愿望,期盼他们能渡过天河相聚,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乞巧》这首诗。

赏析

《乞巧》这首诗描写了民间七夕乞巧的热闹场面,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牵动了人们善良美好的心灵,并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1-25 22:46

七夕的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本句出自唐代林杰《乞巧》,全诗如下: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七夕的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有几万条。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