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第七章好句

《红星照耀中国》第七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1个回答2024-04-15 08:57

第七章:去前线的路上,讲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拥护,对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乐观活泼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

原文:

我到保安以西的甘肃边境和前线去的时候,一路上借宿农民的茅屋,睡在他们的土炕上(在弄不到门板那样的奢侈品的时候),吃他们的饭,同他们谈话。

他们都是穷人,心地善良,殷勤好客。他们有些人听说我是个“外国客人”便拒绝收我的钱。我记得一个农村小脚老太太,自己有五、六个孩子吃饭,却坚持要把她养的五、六只鸡杀一只招待我。

“咱们可不能让一个洋鬼子告诉外面的人说咱们红军不懂规矩,”我听到她同我的一个同伴说。我知道她这么说并不是有意无礼。她除了“洋鬼子”以外实在不知道该用什么称唿来叫我。

我当时是同傅锦魁一起旅行,他是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由外交部派来陪我上前线。象在后方的所有共产党一样,傅因有机会到前线的部队里去而很高兴,把我看成是天赐给他的良机。

同时,他直率地把我看成是个帝国主义分子,对我整个旅行公开抱怀疑态度。但是,在一切方面,他总是乐意帮忙的,因此后来没有等到旅行结束,我们就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此文出自美国·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创作背景:

《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长大后成为一名著名的记者。

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红星照耀中国第七章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6-26 21:06
写作思路:首先要熟读文章的内容,用简洁的语句将文章的主要内容叙述出来,在叙述的同时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阐述一下自己对于红军战士的敬意之情等等。

正文:

红星重照耀,中华辉煌现。向红军战士们致敬!向中国共产党致敬!愿你们的亡灵永存。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总结的那样,正是由于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农民才会主动组织起来保卫自己的红色政权;也正是由于秉承了这样的理念,共产党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得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不断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



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枪声的日子,在到处都是炮火的世界里,我们该的么痛苦!而我们今日在繁华的城市里生活,今天的幸福,都是如何来的?是由工农红军来的,这条通向繁华的大路,是他们的血肉铺成的。我们应永远悼念他们。

这些故事虽然只是被寥寥数笔记下,但这个历史却依然那么令人赞叹,这伟大的军事行动是敌人永远无法做到的,因为敌人沾沾自喜时,红军已经度过了大渡河,敌人还在计划时,红军已经完成了会师。

这本书中所描绘的红色中国,与我们教科书上所学到的是有许多出入的。相比之而言,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更加真实、可靠。

说道红军,就不得不提军队。在斯诺看来,他感受到了红军高度的政治觉悟,认为红军是中国唯一的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铁打的军队。在真正的红军一节中,作者这样描写到:“他们向来都同士兵并肩作战,团长以下都是这样。

一位外国武官这样说,单单是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红军拥有极大优势的敌人的作战能力。这就是红军的军官们习惯说的:“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弟兄们,向前冲!”。同样是六个字,差别确实很大的。第一种是把自己与士兵放在了同一个位置,与士兵们心连心。

提到红军,另一个比提的就是长征了。电视里所演的长征真的是惊心动魄、惊险万分。红军通过各种巧妙的战术突破敌人的重重围堵,摆脱危险困境。无论是四度赤水河、勇夺泸定桥、飞度金沙江等等都显示了红军的有勇有谋。

当时,当他们面对一些少数民族的人民时,当当地人民对他们闻所未闻,他们仍旧是勇往直前,他们的功绩、作为都帮助他们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友谊,甚至是吸引了一部分人来参军。这足以证明了中国红军在人民中的威望和感召力。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战略转移,是一次武装巡回宣传,是一个奇迹。它体现了共产党强大的精神世界,非凡的心里素质,而这些也仅仅占了全书的一小部分。也可以说,红军的长征也仅仅占了中国革命的一小部分。

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战略转移,是一次武装巡回宣传,是一个奇迹。它体现了共产党强大的精神世界,非凡的心里素质,而这些也仅仅占了全书的一小部分。也可以说,红军的长征也仅仅占了中国革命的一小部分。
红星照耀中国第七章讲述了什么内容?
1个回答2024-02-18 23:58

第七章:去前线的路上,讲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拥护,对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乐观活泼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

原文:

我到保安以西的甘肃边境和前线去的时候,一路上借宿农民的茅屋,睡在他们的土炕上(在弄不到门板那样的奢侈品的时候),吃他们的饭,同他们谈话。

他们都是穷人,心地善良,殷勤好客。他们有些人听说我是个“外国客人”便拒绝收我的钱。我记得一个农村小脚老太太,自己有五、六个孩子吃饭,却坚持要把她养的五、六只鸡杀一只招待我。

“咱们可不能让一个洋鬼子告诉外面的人说咱们红军不懂规矩,”我听到她同我的一个同伴说。我知道她这么说并不是有意无礼。她除了“洋鬼子”以外实在不知道该用什么称唿来叫我。

我当时是同傅锦魁一起旅行,他是一个年羡态轻的共产党员,由外交部派来陪我上前线。象在后方的所有共产党一样,傅因有机会到前线的部队里去而很高兴,把我看成是天赐给他的良机。

同时,他直率地把我看成是个帝国主义分子,对我整个旅行公开抱怀疑态度。但是,在一切方面,他总是乐意帮忙的,因薯芹此后来没有等到旅行结束,我们就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此文出自美国·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创作背景:

《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长大后成为一名著名的记者兄手源。

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红星照耀中国第七篇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5-22 17:56

当时的人们活在那般困难的环境下但是却活得更加耀眼夺目,大放生命的异彩。那么现在年轻的我们更应该趁着青春年华,挥洒汗水铸就我们的充满光明的未来之路。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1-31 02:54
他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虽然他也曾希望通过一种来自西方的方式来改变中国,但是他发现,中国不是西方,中国是独特的,无法复制他人的,所以他还是要回归他所激烈批判过的传统,他的一生就是从反抗传统到回归传统,体现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就是历史的重复。作为半个知识分子,他具有敢于行动和实践的胆量。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2-29 08:29
这都是工农红军得来的。这几天我怀着好奇地心情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勇猛战斗,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途中帮助过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
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章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2-13 04:04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嫌隐,引用原文要简洁.在指败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写读后感一般应做到三点:
1、要读懂原文的内容.“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先读后感.因此,读是至关唯者颤重要的.只有通过读,抓住了原文的重要内容,才会写出自己的真实体会.
2、写自己体会最深刻的部分.一篇文章叙述的内容很多,要抓住文章中你自己体会最深的内容来写.体会不深,感想不丰富,读后感就写不成功.
红星照耀中国》第9章心得
1个回答2024-04-10 11:26
红星照耀中国》第9章心得
今天我读了《红星耀中国》第九篇。红星耀中国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其怀着对中国革命战士的重重疑问,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冒生命危险奔赴当时被刻意曲解的革命根据地,与革命 领 导 人进行谈话,然后他运用平实、质朴的文字把一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的呈现在了这本书上。
第九章题目是——同红军在一起(续)。该章前部分介绍了红军大将徐 海 东的生平和其何如走向革命道路的,后部分写了红军的敌人——四大马(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马步青)和其统治区的一些见闻!
我印象最深刻的红军对待百姓的态度与四大马为首的军 阀对待百姓的态度,红军攻占延安以后,同意把一部分产品给长城以北的蒙古人,废除了国 民 党的全部苛捐杂税杂税,并且自己建设工厂,有织布厂、被服厂、制鞋厂、造纸厂、兵器厂等等。
而而国 民 党军 阀那里苛捐杂税很多。例如:马将军在该省要征收的捐税:销售税、家畜税、骆驼税、运盐税、用盐税、烟灯税、养羊税、商人税、脚夫税、养鸽税、土地税、掮客税、粮食税、特别粮食税、附加土地税、木材税、采煤税、皮税、屠宰税、船税、灌溉税、磨石税、房屋税、磨面税、秤税、礼仪税、烟税、酒税、印花税、婚税、蔬菜税。这张单子还没有囊括所有的苛捐杂税......
其实简单的对比,就是共产党得到人心的最简单例子,谁对百姓好,谁就能得到人民的支持,正是得到人民的支持,所以红军以及后来的解放军才能解放了全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第6章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5-04 01:01

第六章红星在西北 

读后感;死亡和捐税中,从斯诺先生在蒙古边缘上的绥远县的描述中,我的感触颇深。那里的人没有吃的,活活死,在斯诺的细节描写下,把那些可怜的人们写地十分真实,使我似乎看到了这些情景。他把青年写成老太婆,这让我觉得当时的青年没有生机盎然,而是多了几分痛苦。他把儿童们的身体情况描写了出来,这更让我震惊和震撼,他们与当时的富人和现在的我们简直是天差地别,在书中写到,斯诺在那里总是做成千上万人在他面前活活饿死的噩梦,可想而知这对斯诺的影响很大。苏维埃社会,这个标题,我隐约感觉到那时的社会应该有很大的改变,不出所料,我阅读到后面时苏维埃设置各种委员会,还有斯诺先生描写的社会没有鸦片和罂粟的影子,而且多了《婚姻法》这让我觉得这个社会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红星在西北,这是自由和希望的象征,人们欢迎它,也让我感觉到人们对自由的向往和渴望,红军和苏维埃 作出极大的贡献,没有他们哪有我们现在的生活?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第一篇中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3 17:20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第一篇主要内容是《苏维埃的巨头》,文章语言质朴,里面用到的成语不是很多。我翻找了一下,只找到下面几个成语: 不治之症、生死攸关、心不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