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蛇之变木雁之间人生感悟

山木与雁的感悟
1个回答2023-12-16 07:50

凡事必须看清事物的本质,掌握其内在规律,才能知道看似矛盾,实际合理。人们取舍的基本条件就是:利我!从这个故事看,很明显:对人有用的木材,砍!不能鸣叫用于看家的鹅,杀!会鸣叫看家的鹅,留着让它为人服务。注:古时,人们养鹅用来看家。雁:鹅就是由大雁驯化而来的。

木雁之间龙蛇之变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2-16 17:45

木雁之间龙蛇之变意思做人处事必须判断情况,找准时机。

木雁之间和龙蛇之变两个词语都出自《庄子•山木》一文,是庄子回答弟子问题的一段语,他想表达的是,君子应处木雁之间,当有龙蛇之变。这句话的核心意思是,做人处事必须判断情况,找准时机。

好与坏是一时一局的事,须判断分析、区别对待。又如龙与蛇,貌虽似,质却迥异。俗话说,僧佛之修,龙蛇之变。做人有时候像蛇,有时候像龙,人生是变化无定的。

为蛇时要蛰伏泥巴,学会与蚯蚓蝼蚁为伍,为龙时则要振翅高飞,奋发图强。总之,得良机时就要展示才华,所遇非人时则要懂得隐忍,如此,才是一个能伸能屈的君子。

道理

每个人在事业初期,与其说是潜龙,实际上与蛇无异,这时候不能去表现自己;当有足够的才华并碰到了合适的时机时才能去争取展现;当你事业蒸蒸日上、势头正旺时则要学会收敛,否则将会后悔无穷。

有人说道儒都源自易经,作为道家代表的庄子所讲的龙蛇之变是指有才华的人在处事时一定要懂得准确的判断时势,像姜子牙直钩垂钓、等待时机。由此可见,木雁之间,龙蛇之变,其实讲的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木雁之间 龙蛇之变典故
1个回答2023-11-28 19:25

木雁之间 龙蛇之变典故。如下:

一天,庄子带着弟子们到山上讲学,看到伐木工作中,庄子问弟子:“被伐的树木都有什么特点?”弟子们不约而同的回答:能做房梁,能做领子船子的都是好树木。”然而,在路边有棵又粗又壮的树木却没被砍伐。

原来,这是一棵臭椿树,形状歪七扭八,纹理也不规整,它不成才所以不能用。由时可见,成才的被砍了,不成才的反而得以善终,长成参天大树。

弟子问道,“老师的意思是,要我们收敛锋芒,不能展示能干,防止被砍伐了。”庄子说,这只是人生的一半。

接着,弟子们随庄子到山下遇一农舍,农舍养了很多鹅,主人见庄子的到来,执意要宴请庄子一行,便追着鹅要杀一只用餐,弄得鸡飞狗跳,然而,门口有一只不跑,神态安然的鹅,主人却不去杀它。

弟子们很诧异的问主人,主人说,“这个鹅声音好听,叫起来有着高山流水之音,有才艺的鹅我舍不得杀。”有才艺的鹅得以善终,此时,不成才的被淘汰,成才的就安乐无忧。

两则故事,似乎有点自相矛盾,到底要成才还是不成才才可以善终?弟子们不解的问庄子。

庄子说:“君子应有龙蛇之变”,该成龙的时候,就应该在天上飞腾万里,吞云吐雾,展示才华,但如果条件不允许的时候,就要落在地上,蛰伏为一条蛇,在草莽之间学会与蚯蚓,蝼蚁为伍,住泥泞的洞穴,吃肮脏的食物,在此期间,不能放弃,懊恼灰心。

就这样,庄子的“君子应处木雁之间,当有龙蛇之变。”成为经典。这是一个做人处事,职场江湖的经典准则,好与坏是一时一局的事,须判断分析、区别对待。俗话说,僧佛之修,龙蛇之变。做人有时候像蛇,有时候像龙,人生是变化无定的。得良机时就要展示才华,所遇非人时则要懂得隐忍,如此,才是一个能伸能屈的君子。

“木雁之间”“龙蛇之变”,这两个成语出自我国战国中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他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先生并称“老庄”。



《不见大雁》感悟
1个回答2024-03-03 19:21
1写因自然环境的恶化使大雁绝迹从而也使天台八景之一的“清溪落雁”成为历史的记忆。在这些篇什里,作者由天气、景致与物种的变异与消失,就生存环境的现实危机发出了一声声叹息,也就维护环境的时不我待发出了一声声呼吁。
大雁南飞的感悟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2 14:45

天空中,我们经常会看到雁群飞行,大雁长途迁徙时一般会排成一定的“阵行”,如“人”字型,并在需要时交换“阵行”,因为一定的“阵行”会降低雁群迁徙的劳动负荷。

雁群也会有“头雁”,但有一个事实我们可能不曾了解:那就是掌握“领航权”的“头雁”会不停得变换,即“头雁”飞累了,它会将“领航权”交给另一只大雁。

这样不停地交换“领航权”能让雁群飞的时间更长,使雁群飞得更远。

由此可见,雁群中的“头雁”为了雁群的整体利益,并不会独揽大权,而是在适当的时候交给其他有能力的大雁。

同样地,作为团队的管理者,一定不能独揽大权,目空一切,这样只会让自己疲于奔命而成效甚微。

管理者如果不原“放权”,也许当他亲力亲为时,事情会进展得比较顺利。

但当他一旦无暇顾及时,则事情马上会急转直下,就像雁群中的“头雁”,如果在它疲惫之时,它仍处于“领航权”的位置,而不愿将这一权利授予其他的大雁,那么最终的结果只会降低雁群的飞行速度,缩短雁群的飞行路程,最终都无法达到目的地。

当然,管理者不能任意授权,如果管理者不依据事情的性质,的能力而大肆授权,则将会不知所措,那么工作将无法展开,要么事情将会办得很糟。

如果我们能像“头雁”一样让团队成员都有机会得到锻炼,培养并善于将一些工作交给下属完成,则这样的管理者才会不至于太累,同时团队绩效也会更好,所以管理者需要学会恰当授权,懂得逐步授权,懂得在什么时机授权,这样事情才会得到更好,更快地解决。

因此,管理者积极培养下属,灵活授权下属充分发挥团队的潜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们的管理绩效。

当每只大雁展翅高飞,也为后边的对友提供了“向上之风”“V”字之形。

为雁群增加37%的飞行范围。

由此可见,当一个团队中的每一个队员都团结一致,互相帮助,有着共同的默契,那么这个团队将发挥出更大的潜能,做任何事情都会事半功倍,能更轻松地达到目的地,因为他的旅途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

当某只大雁偏离队伍时,它会立即发现单独飞行的辛劳和阻力,他会立即飞回队伍中,善用同伴提供的“向上之风”。

不南飞的大雁的感悟
1个回答2024-03-13 13:14
不南飞的大雁,像是耽于异国的风情而不愿回乡的游子,虽然不用再为物质上的追求而四处奔波,却为此付出了精神上的代价,那就是失去了精神上的根,如无根浮萍,身虽定居,心灵却在四处漂泊,这样的交易或许并不划算,大雁南飞,寻找的早已不是物质,而是精神上的依托
致大雁的感悟
1个回答2024-03-04 13:44
赞扬了大雁南来北去不屈的志节
木雁之间
1个回答2023-11-24 05:14
《庄子》里面有个小故事,我们称之为“木雁之间”。

有一天,庄子和学生到山里,看到一群人在伐木。靠近路边一棵大树枝繁叶茂,而伐木的工匠却置之不理,到远离道路的地方去砍伐。

庄子弟子前去询问,伐木工匠回答:路边那棵大树,虽然枝繁叶茂,其实这个树并不好,不成材,砍伐它没什么用,所以留在路边。众人感慨道:树木因为成材而被砍伐,不成材的反而生存很好。

之后,庄子和弟子们去拜访住在山里的朋友。朋友看到庄子来访,非常高兴,立即安排家人做饭,告诉家人要杀一只雁(就是大鹅)招待庄子一行。家人问:两只大雁,一只会唱歌,另一只不会唱歌,杀哪只?庄子的朋友回答:杀不会唱歌的那只。大家再次感慨:这只雁因为不成材,失去了生命。

第二天,弟子们问庄子,我们昨天所见,树因不成材而存活,雁因不成材而被杀,这成材和不成材,您老人家怎么看?

庄子答:我选木雁之间,就是介乎于成材和不成材之间。

这是庄子的大智慧,类似的意思如中庸之道,难得糊涂,大致如此。清静无为,无为无不为,凡事应该在过与不过之间、无用与有用之间,尽量不要走极端,既能不卑不亢,又能慎独反思,生存之道也。
雁的启示故事的感悟
1个回答2024-02-23 05:29
团队故事——雁的启示
  雁的启示,每年的九月至十一月,加拿大境内的大雁都要成群结队的往南飞行,到美国东海岸过冬。第二年的春天再飞回原地繁殖。在长达万里的航程中,他们要遭遇猎人的枪口,历经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及寒流与缺水的威胁,但每一年他们都能成功往返。雁群一字排开成“V”字型时,这比孤雁单飞提升了71%的飞行能量。当每只雁振翅高飞,也为后面的队友提供了“向上之风”,这种省力的飞行模式,让每支雁最大的节省能量。如果我们如雁一般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彼此相互依存,分享团队的力量。当某只雁偏离队伍时他会立刻发现:单独飞行的辛苦及阻力,他会立即飞回团队,善用前面伙伴提供的“向上之风”。启示,如果我们如雁一般,我们就会在队伍中,跟着带队者到达目的地。我们接受他人的协助,并也要协助他人。当前导的雁疲倦时,他会退到队伍的后方,而另一只雁则飞到他的位置上来填补。其实,艰难的任务需要轮流付出,我们要相互尊重、共享资源,发挥所有人的潜力。当某只雁生病或受伤时,会有其他两只雁飞出队伍跟在后面,协助并保护他,直到他康复,然后他们自己组成“V”字型,再开始飞行追赶团队。其实,如果我们如雁一般,无论在困境或顺境时都能彼此维护,互相依赖,再艰辛的路程也不惧怕遥远。在队伍中的每一支雁会发出“呱呱”的叫声,鼓励领头的雁勇往直前。其实,生命的的奖赏是在终点,而非起点,在旅程中遭尽坎坷,你可能还会失败,只要团队相互鼓励,坚定信念,终究一定能够成功。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