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古诗赏析

赏析 李白的忆秦娥
1个回答2023-07-16 00:31
李白的《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喊郑照,汉家陵阙。

这是一首千古名篇,也是词作中为数不多的词牌名与其内容相符的作品之一。
该词浅显易懂,已有许多文章介绍其内容。这里就不再赘述,仅就其格律作初步赏析。
根据龙榆生诗词网站,《忆秦娥》的格律如下:

平中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仄(韵)。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古韵中,“别”、“节”、“绝”读入声,是启渗激一种短促的发声,被列入仄声。被〖 〗号括起来的部分,应重复前句中的末尾数字。“中”的位置,既可平声亦可仄声。
首先,在选择声韵时,该词的仄声“月”韵,短促、深沉,易于表达怀古的伤感之情。
其次,在长短句搭配中,该词的三处三言句、三处七言句、四处四言句,用得恰当、精妙。
第一个三言句“箫声咽”,勾画出词作的悲情氛围;第二个三言句“秦楼月”,给出词作上半阙的核心景物;第三个三言句“音尘绝”,领出下半阙的感慨。
三个七言句,分别给悄袜出词作的人物、时间和地点,充分发挥了七言句的描述能力。
四个四言句,分作两处连读,短促、有力,直发胸臆。
在唐朝,“长短句”的艺术形式刚刚萌芽,远不及后来的宋朝成熟。但李白的这首《忆秦娥》,充分发挥了长短句的格律优点,贴切、自然,毫无斧凿之痕,显示出诗词大家的功力,也给后人做出了表率。可以说,李白不仅站到了唐诗的艺术之巅,而且开拓了宋词的先河。
忆秦娥娄山关的赏析
1个回答2023-12-12 03:26

娄山关的历史与文化

娄山关,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境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关隘之一。早在春秋时期,娄山关就是秦、楚两国的交界处。而在秦朝时期,娄山关成为了连接中原和西北的重要通道,也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建的万里长城的起点之一。娄山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而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娄山关也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变迁。

在历史上,娄山关曾多次成为战争的焦点。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公元前217年,汉高祖刘邦与项羽在此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决战,最终刘邦胜利,统一了天下。此后,娄山关成为了汉朝的西北门户,也是汉中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唐朝时期,娄山关更是成为了连接中原和西域的重要通道,也是唐太宗征讨吐蕃的主要战场之一。此外,娄山关还是一座文化名城,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著名的文化名人,如晋代名士阮籍、唐代文学家李白等。

忆秦娥

忆秦娥,是一首流传甚广的民间歌曲,也是娄山关的代表性文化遗产之一。这首歌曲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主人公秦娥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的丈夫因为战争而牺牲,秦娥为了纪念丈夫,每年都会在娄山关上烧香祭奠。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深情,表达了人们对爱情和亲情的珍视和怀念之情,也反映了娄山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娄山关的赏析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娄山关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还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游览娄山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欣赏和感受这座古城的魅力。

城墙

娄山关的城墙是中国历史上保存完好的城墙之一,也是娄山关的标志性建筑。城墙高大厚重,长达5公里,上面还有许多箭楼、烽火台等军事设施,可以让人感受到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壮观。在城墙上走一圈,可以俯瞰整个古城,感受到娄山关的宏伟和壮观。

秦娥庙

秦娥庙是娄山关的重要景点之一,也是忆秦娥这首歌曲的主要背景地点。庙内供奉着秦娥的神像和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作品,可以让人感受到娄山关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在庙内烧香祭奠,也是体验娄山关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古街

娄山关的古街保存完好,是一处充满古朴气息的历史文化街区。古街两旁是古色古香的民居和商铺,可以让人感受到娄山关的人文风情和生活气息。在古街上散步,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美食和特色小吃,也可以购买到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纪念品和手工艺品。

结尾

娄山关是一座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城,也是一处充满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旅游胜地。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壮观,也可以领略到娄山关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忆秦娥这首歌曲,更是让人们对这座古城产生了更深刻的感悟和情感共鸣。如果有机会,不妨来娄山关一游,感受这座古城的魅力和神韵。

忆秦娥·箫声咽赏析
1个回答2023-12-25 17:40

此词描绘了一个女子思念爱人的痛苦心情,读来凄婉动人。古人对它评价很高,把它与《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一起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词人落笔就写一个京城女子,在一个月照高楼的夜晚,被凄凉呜咽的箫声惊醒了好梦。“秦娥”,泛指京城长安的一个美丽的女子。《方言》卷二云:“秦晋之间,美貌谓之娥。”“梦断”,谓梦被箫声所惊醒。这里反用《列仙传》所载萧史与弄玉的故事,因为善吹箫的萧史被秦穆公的女儿爱上,终于结为夫妻,一起随凤飞去,那该是多么美好;可这位秦娥呢,单身独宿,只能在梦中与爱人相聚,偏偏好梦被那凄切箫声所打断,醒来一看空剩清冷的月色,心里又该是多么悲伤!一个“咽”字,渲染出境界之凄凉;一个“断”字,烘托出秦娥内心的失望。开头两句就这样以流丽之艳语而描写出哀婉欲绝之情思。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月伤别。”秦娥从梦中惊醒,眼前只有照着楼台的月色;借着月色向楼下看,只见杨柳依旧青青,一如既往,不禁勾起往年在灞桥折柳,送别爱人那种悲伤情景的回忆。“秦楼月”之反复,本是这个词调的要求;而在这首小令之中,不仅起到由月色而见柳色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加强了对于孤独凄凉的环境气氛的渲染。至于由“柳色”而跳跃到“伤别”上去,既是从汉代以来折柳送别这一传统风尚生发出来的想象,又是对秦娥怀念远人心情的进层刻画。“灞月”,汉文帝刘恒的月墓,在今陕西西安市东,附近有灞桥,为长安人士送别之所。《三辅黄图》云:“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灞月”一作“灞桥”。“灞月伤别”,是由柳色触发的对当时分别情景的回忆,它既补明了“梦断”之“梦”乃是与远别爱人相聚的好梦,更为下阕结句的描写埋下了伏笔。这一“伤别”,本写秦娥之离愁别恨,而以年年贯之,则把多少年、多少代人间共有的悲剧连类道尽,境界顿然阔大起来,赋予了普遍的意义。这三句连贯而下,层层浮想,句意跳跃,脉络相承,曲尽秦娥梦断之后的所见和所思。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这两句紧承“伤别”,描写秦娥登原望信而不得的景象。“乐游原”在今西安市南,居全城最高处,四望宽敞,可_望全城和周围汉朝的月墓;这里写秦娥登临远望的地点。“清秋节”,点明是清凉的秋季,既补写上阕没有明写的时间,又点染冷清寂寥的气氛。此时此地,秦娥满怀愁绪,眼望爱人由此离去的咸阳古道,苦苦等着,然而尘埃不起,音信全无。“咸阳”,乃秦朝京城,至汉、唐时从京城长安往西北经商或从军,咸阳为必经之地;“古道”,年代久远的通道,一个“古”字唤起人们对古往今来多少过客的不尽联想,前人喻之“语境则‘咸阳古道’”(引江顺诒《词学集成》),正说出其境界之寥廓。“音尘绝”,见于蔡琰《胡笳十八拍》之十:“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音尘”本谓声音与尘埃,后借指信息;“绝”,断绝。这三字,不仅写尽咸阳古道寂静冷落的景象,更把秦娥孤独无望、欲哭无声的心境写绝,其“伤别”之情可谓极矣!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月阙。”词人依词调的要求,将“音尘绝”三字加以反复,进一步强调从乐游原上远望咸阳古道的悲凉景象,和秦娥哀婉凄切的心境,而引出秦娥眼前之所见,只有在肃杀的秋风之中,一轮落日空照着汉代皇帝月墓的荒凉图景。“阙”,此指月墓前的牌楼。汉朝皇帝的月墓都在长安周围(详见《三辅黄图》),而身登乐游原的秦娥凭高_望,不见音尘,正将此景尽收眼底,同时秦娥怀古伤今的弦外之音,也借此被表达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这结尾两句与上阕的结尾两句前后照应,从年年伤别的怀念远人,到残照月阙的怀古伤今,气象突然为之开阔,意境也就愈显深远。

此词意境博大开阔,风格宏妙浑厚。读者从敦煌曲子词中也可以看到类似格调,而不类中晚唐的清婉绮丽。陆游说:“唐自大中以后,诗家日趋浅薄,其间不复有前辈宏妙浑厚之作。”(《花间集跋》)。诗风与词风自身存在着交错否定之趋势。

此词句句自然,而字字锤炼,沉声切响,掷地真作金石声。而抑扬顿挫,法度森然,无字荒率空泛,无一处逞才使气。以此而言,设为李太白之色,毋宁认是杜少月之笔。其风格诚在五代花间未见,亦非歌席诸曲之所能拟望,已开宋代词之格调。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赏析?
1个回答2022-08-25 21:08
我很认真地并且负责地说:我听说这词非李白亲笔,而是后人模仿他写的
只是想告诉你一下,没别的意思
忆秦娥 中 秦娥指谁
1个回答2024-03-15 19:30
忆秦娥 是指词牌名,最早出自《忆秦娥·箫声咽》词,据称作者是李白,但毫无任何根据。现一般认为是五代词人所作,后被误归于李白名下。因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忆秦娥”。
忆秦娥娄山关赏析秒懂百科
1个回答2023-11-08 03:50

忆秦娥娄山关,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爱情诗篇。它描写了唐朝时期,一对恋人因为战争而被迫分离的悲惨故事。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杜甫爱情诗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我们就来通过忆秦娥娄山关赏析秒懂百科,一起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诗歌背景

忆秦娥娄山关,是杜甫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所作。当时,唐朝正处于盛世,但也面临着边疆战争的威胁。杜甫的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诗中所提到的秦娥,是指唐朝时期的一位女子,她与杜甫的好友崔宗之相爱。然而,由于战争的原因,崔宗之被迫离开了秦娥,前往边疆征战,最终在战场上壮烈牺牲。秦娥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最终也在山关处自杀身亡。

诗歌分析

忆秦娥娄山关,是一首充满悲情色彩的诗篇。它通过对秦娥和崔宗之的爱情故事的描写,展现了人类在战争中所遭受的痛苦和无奈。下面,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的内涵。

“娄山关”,是指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的一座山口。诗中的“娄山关”,是指唐朝时期的边疆关隘,是唐朝与外族交战的重要地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诗,描写了战争的残酷和恐怖。在唐朝时期,战争是家常便饭,烽火常年不熄。在这样的环境下,家书成了战士们与亲人沟通的唯一途径,也是他们心灵的寄托。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两句诗,表达了秦娥对崔宗之的思念之情。在诗中,“白头”指的是秦娥的父亲,他因为长期思念崔宗之,而搔下了自己的头发。而“浑欲不胜簪”,则是指秦娥因为思念崔宗之而快要受不了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诗,是忆秦娥娄山关中最为著名的句子。它表达了杜甫对秦娥和崔宗之的祝福,也表达了对人类和平与幸福的向往。

诗歌艺术价值

忆秦娥娄山关,是一首充满悲情色彩的诗篇。它通过对秦娥和崔宗之的爱情故事的描写,展现了人类在战争中所遭受的痛苦和无奈。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艺术价值,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忆秦娥娄山关赏析秒懂百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这首诗的途径。通过对诗歌背景、诗歌分析和诗歌艺术价值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领会杜甫在这首诗中所想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忆秦娥的意思及内容
1个回答2023-01-26 10:43
拜托,是李白的。。。
忆秦娥主角?
1个回答2024-05-16 09:37

忆秦娥,陕西著名作家陈彦创作的长篇小说《主角》出场人物,也是该书的主角人物。

原型最初只是个放羊的孩子,叫易招弟。她舅胡三元是县剧团的敲鼓手,让她去报考进了考剧团,她靠着自己的勤学苦练,一步步从配角奋斗到主角。最终成为名震一方的“秦腔皇后”。

《忆秦娥》
3个回答2023-08-23 23:45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是不是李白的还有待参考
李白《忆秦娥》-----秦娥指的是谁
1个回答2022-09-12 02:03
此首伤今怀古,托兴深远。首以月下箫声凄咽引起,已见当年繁华梦断不堪回首。次三句,更自月色外,添出柳色,添出别情,将情景融为一片,想见惨淡迷离之概。下片揭响云汉,摹写当年极盛之时与地。而“咸阳古道”一句,骤落千丈,凄动心目。再续“音尘绝”一句,悲感愈深。“西风”八字,只写境界,兴衰之感都寓其中。其气魄之雄伟,实冠今古。北宋李之仪曾和此词。唐宋词简释》 唐圭璋之深,如注如诉;后二句写无可奈何,入室垂帘,隔窗望月,愈衬孤寂。无独乎?无怨乎?诗不正面涂抹,却从反面点妆,字少而情多,委婉而入微,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