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的由来及渊源

渊姓起源,我姓渊,请问起源于哪里?有何历史渊源?
1个回答2023-08-06 06:36
我也姓渊,叫渊泉
百家姓“甄”的有什么历史渊源
1个回答2024-03-15 07:34
百家姓“甄”的歼兄衫有什么历史渊源,鄄城县阎什镇甄庄甄姓是舜的后裔。历山庙村庙院内《甄氏祖庙祭文碑》记载:“甄氏为虞舜之后裔,舜微时耕于历山,渔于雷泽,陶于甄……所居之氏腔地,一年成村,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是为甄城,即今山东省鄄城之由来。古者,甄,鄄相通。甄,乃制陶之轮。舜之三子曰藩,受禹封为制陶之官于甄,其后人乃以为氏,是为鄄姓之起源。”(摘自《鄄城尘拦县志》)
百家姓“甄”的有什么历史渊源
1个回答2024-04-07 09:26
甄(Zhēn)姓源出有三:
以官名为姓
据《通志·氏族略》载,上古的时候,舜帝品德高尚,处处以身做则。他听说东夷部落的烧陶技术落后。于是就到东夷部落去烧陶。在舜的指点之下,东夷部落很快掌握了烧陶的主要技术,而且成了著名的陶器产地。由于经济的发展,东夷部落的所在地很快发展成为一个城邑,这就是甄城。舜的子孙有的留在甄城做甄官,掌管制陶业。后来甄官的后代便以这一官名为姓,称为甄姓。
以封地为姓
据《元和姓纂》载,上古部落首领皋陶的儿子仲甄在夏朝做官,后来被分封到甄,他的子孙于是根据祖先的封地和字,将自己的姓氏定做甄。
出自他族改姓
《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三字姓的郁都甄氏,入中原后改为甄氏。
请问姓名文化有何渊源?
1个回答2024-03-11 01:41
姓名文化的渊源
[来源: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07-11-29]

姓名文化的渊源须要追溯到悠悠中华几千年文明史的发展,中国人的姓名由独特汉字方块字组成的,他含义深奥,内容丰富更包含了人生命运的写照。

古老的传说,仓颉和大桡是轩辕皇帝时期的发明家,仓颉造字,当时天地动鬼神惊。大桡作甲子,即十天干十二地支,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干支肇始于万物生命节律,彦霖认为干支与天体的运行规律有关。天干是描摹太阳的出没,地支是描摹月亮的周行,由此可见,汉字是宇宙万物的浓缩,干支与天体周期轮回有着自然象征的联系,具有时空统一的全息概念,表现了我们祖先对大千世界,对天、地、人三才,对世间万物万象的独到见解和认识。因此每个人既然有自己的名字,就必然会有自己的生命运行轨迹的符号,他充满了大小宇宙、天体、感应等吉凶祸福的信息,姓名就不可避免地对人生的成长变化产生潜在影响。

人的名字,是有姓和名字两部分组成,姓代表血缘关系的标志,是一个家族或部分有血缘关系人的公用姓,名字是后天给于的,故起一个好名字必然要从各方面考虑。

如:用杜氏结构及基本笔画论吉凶

“、”代表伤疤,在头上头伤,在中间动过手术,下边在什么地方代表哪个地方动过手术。走动大,小时候注意水灾。如“游”此人头部脸上有伤疤。“永”此人头上有小疤,东北有文化场所。“京”代表本人,头上有小疤,当然还有很多秘密在名字当中浅举一例大家可以自己对照。
请问曲姓有什么渊源啊
1个回答2024-03-20 21:38
曲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六十四位的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六。

关于曲姓的来源,有几种说法,但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出自姬姓。据《风俗通》所载,春秋时,晋穆侯封少子成师于曲沃(故城在今山西闻喜东),其后子孙以地为氏,称曲姓。

成师,西周末东周初时晋国人,周武王第三子叔虞之九世孙,穆侯林之子,文侯仇之弟。仇子昭侯时,封其叔于曲沃,是为曲沃桓叔。曲沃之地大于晋之国都,再加上桓叔德行高尚,颇得曲沃国民拥戴。后晋臣潘父弑昭侯,而迎立桓叔,由于晋之臣民同仇敌忾,桓叔败回曲沃,于数年后(公元前732年)郁郁而终。其子曲沃庄伯亦曾兴兵攻晋,但不得结果。传至其孙曲沃武公姬时,族强势大,民心多附,他连杀三君(哀侯、小子侯、侯缗),尽并晋地,而代晋为诸侯,史称晋武公。武公代晋后,仍都原晋之国都一翼(今山西翼城),而留居曲沃之宗族,后以地为氏,称曲姓,并尊曲沃桓叔为得姓始祖。

曲姓发源于今山西曲沃一带,在得姓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基本繁衍生息于此。战国时,三国分晋,曲姓有因仕宦关系或其他原因进入今河北、河南之地者,而繁衍于祖居地之曲姓则由于种种原因或北徙今山西临汾一带,或南迁至今山西、河南间地的陕县一带,进而进入陕西。秦时,有御史名曲宫,便是曲沃桓叔之裔孙。两汉之际,曲姓除在今陕西临汾、河南陕县一带繁衍迅速以外,还有一支北迁雁门郡,并在该地逐渐形成大的聚落。魏晋南北朝时期,曲姓在今陕西临汾、河南陕县一带族大势众,人口兴旺、昌盛,为曲姓平阳郡望、雁门郡望、陕郡郡望。隋唐两代,曲姓上述郡望仍在,尤以陕州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曲环为其杰出代表。其客居陇右(今青海东郡)子孙有落籍此地者。唐末,曲承裕由于仕宦的原因进入安南,子孙留居当地。两宋时,特别是赵宋王朝偏安江东后,曲姓徙入南方者渐渐多起来。明初,山西曲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陕西、甘肃、河北、山东、北京等地。此后至清中叶,曲姓逐渐散居于内蒙、湖北、广西、广东、云南等广大省份。清康熙年间以后,山东、河北等地的曲姓因为谋生的原因进入东北三省,子孙遂留居当地。解放后,伴随开发北大荒、军垦、农垦之运动,有更多的曲姓落籍东北。

如今,曲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辽宁、黑龙江等省份多此姓,二省之曲姓约占全国汉族曲姓的百分之五十五。

从以上资料记载中,不难看出曲姓基本上以山西曲沃为中心繁衍播迁,明朝以前,主要聚居于山西境内和山西与河南交界处,明朝初年的移民运动才使曲姓先民向中国北方各省扩散。
源姓的姓氏渊源
1个回答2024-05-04 16:09

单一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五胡十六国时期秃发鲜卑南凉景王秃发傉檀的王子秃发破羌,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在今天广东省鹤山市龙口镇霄乡,有一个全国罕见的姓氏“源”。如今,霄乡居住着源氏一千多人,判梁世界各地还有两千多人。
三国时期,活跃在河西走廊的鲜卑诸部以拓跋匹孤所部的规模最大。曹魏文帝曹丕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拓跋部大人拓跋桔汾逝世,次子拓跋力微因其母为“天女”,有神异,故得立为首领,即北魏元皇帝,而拓跋匹孤虽为长子却不得继位。拓跋匹孤因此而愤恨不平,遂率领自己的部族人脱离鲜卑拓拔部出走,由塞北阴山、河套一带,沿黄河、顺贺兰山脉东麓南下,至河西、陇西以北,即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至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一带游牧。传说,后来拓跋匹孤的儿子拓跋寿阗生于棉被之中,鲜卑语称棉被为“秃发”,寿阗就成为了秃发寿阗。又传说,拓跋寿阗崇尚猛禽“鵚”,即秃鹙,常以鵚羽为头饰。而鵚羽就是“秃发”,即秃鹙的毛发,因此改称秃发寿阗。所以,拓跋寿阗率领的这支鲜卑拓拔部落就“秃发”得名,称秃发部。且族人皆因首领拓跋匹孤不得继位而不平,正好由此皆改姓为秃发氏,回避了原来的拓拔氏,史称“秃发鲜卑”。实际上,“秃发”本就是“拓跋”的汉史异译读音,所以其原本就与拓跋鲜卑同宗同源。数年后秃发寿阗逝世,由其孙子秃发树机能接替了秃发鲜卑的大人职位。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二十一年(后凉太祖懿武帝吕光麟嘉九年,公元396年),后凉太祖吕光遣使拜秃发树机能的后代秃发·乌孤为征南大将军、益州牧、左贤王。而秃发乌孤决意摆脱后凉吕光的控制,便谢绝封爵。
东晋安帝司马德宗隆安元年(南凉武王秃发乌孤太初元年,公元397年),秃发乌孤自称大部督、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年号太初,建立了南凉国政权,自号南凉烈祖武王。秃发鲜卑历经拓跋匹孤→秃发寿阗→秃发树机能→秃发思复鞬→秃发乌孤→秃发利鹿孤→秃发傉檀,到了东晋义熙十年(南凉掘迅运景王秃发傉檀嘉平七年,西秦乞伏炽磐永康三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神瑞元年,公元414年),南凉国被西秦国灭亡后,南凉景王秃发傉檀的王子秃发破羌(一说王孙)逃离开故地,辗转投奔拓拔鲜卑建立的北魏王朝。北魏太武帝接纳了他,并对他说:“卿与朕源同,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就昌闹此赐他姓名源贺,晋封他为西平侯,从此秃发破羌改称源贺,历史上也称其为秃发源贺。
源贺,就是今天源氏一族的始祖,历经一千五百九十余年,世代相传至今。

请问百家姓的柳的渊源?
1个回答2023-03-20 09:41
据《百家姓考略》中关于柳姓的来历:古代春秋时,鲁国有个士师叫展禽,受封于柳下,其子孙便以封地为姓,相传姓柳。柳姓人才辈出,数不胜数,其中尤以“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柳体”创始人、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为最著名,还有宋代有婉约派著名词人柳永等大家,其他小家就更多了。
校姓的姓氏渊源
1个回答2024-05-26 22:25

1、名贤氏族言行类槁:出自周官王校之后,以官为姓,天宝有校杰,河南士曹。
2、路史:周公族之后有校氏。 《新编千家姓》读音注为“Xian(县)”3、改姓:本源于校(jiao)姓。清乾隆时,河南中牟有较姓改姓校。在江苏兴化校家庄方言中hao。
4、(读音:xiào)源自蒙古族成吉思汗:2012年,经过专家考证,河南中牟五千姓“校”村民被认定为成吉思汗后裔。

请问金姓的历史渊源
1个回答2024-03-01 06:40
金姓源流 郡望堂号



一、寻根溯祖

1、出自少昊金天氏。相传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是黄帝的己姓

子孙,少昊死后被尊为西方大帝;按照古人的五行学说,西方属金,

所以少昊又有金天氏的称号。他的后裔就有以金为姓的,称金氏。

2、出自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之后。汉代,匈奴休屠王的儿子

叫日磾,在汉武帝时,归顺于汉室。由于他曾铸铜人像(又称金人)

以祭天,遂被赐姓"金"氏,称金日磾,从此他的子孙就统统姓了金。

3、为刘姓改姓为金氏。唐末五代时,吴越国(十国之一)开国

之王钱镠的"镠"与"刘"为同音字,为了避嫌,便将吴越国中的刘氏改

为金氏。

4、除上述三支外,还有六个来源:一是南北朝时羌族中有金姓

;二是唐时新罗国有金姓。新罗国(今朝鲜半岛)王姓金;三是明永

乐年间,成祖伐漠北,蒙古王子也先土干,率妻子部署来降,赐姓金

氏;四是元时有金覆祥,其先本为刘氏,后改为金氏;五是清代文学

评论家金圣叹,本姓张,后改姓金氏;六是清代爱新觉罗子孙中多有

姓金的。



二、郡望堂号

1、堂号

"丽泽堂":宋朝的时候金履祥最长濂洛之学,皇帝召他任国

史馆编修,没到任就死了。他曾在丽泽书院讲学,所以称"丽泽堂"。

金姓又有以"彭城"、"京兆",为其堂号名的。

2、郡望

彭城郡:西汉地节元年改楚国为彭城郡。东汉章和二年改为

彭城国,治所在彭城。南朝宋改为郡。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

在长安。三国辖区改为京兆郡。
度姓的第四个渊源
1个回答2024-03-09 20:14

度支,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帝曹丕开始设置的一个官称和机构。
魏文帝执政后,设置了一个“度支尚书寺”,负责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和支配调度,最高长官就称作“度支尚书”,后历朝历代皆有仿设,其随员在各朝代即称“度支使”、“度支郎”、“度支曹”、“度支卿”、“度支太监”、“度支少监”、“度支院使”、“度支监丞”、“度支大臣”等等。
到晋朝以及南朝宋、齐,北朝魏、齐等政权,均仿设有度支尚书,下辖有度支、金部、仓部、库部、左户部、右户部六曹,各部最高长官为“度支曹尚书”。
隋朝初期,亦仿设有度支尚书,后在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为“民部”。到了唐朝贞观之始,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改“民部”为“户部”,下设有度支司郎中。在史籍《唐书·百官志》中记载:“度支,掌天下租赋物产丰约之宜,水陆道途之利,岁计所出,而支调之。”
到了宋朝时期,亦设置有户部使司、度支使司、盐铁使司,三司总领全国各项财赋。
在元、明、清三朝,中央政府不再单独设立三司,全部财政事务统归户部管辖,不过到了清朝末期,又改户部为度支部。
在度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度支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度氏、支氏,度氏读音作dù(ㄉㄨˋ)。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