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瞒天过海的故事简介

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9 04:01
1、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旁虚宏在阳之对,太阳,太阴险。

2、含义:瞒住上天,偷渡大海,比喻用谎言和伪装向别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在背地里偷偷地行动。

3、故事:春秋时代,齐姜和狐运册偃定计,把晋公子重耳灌醉,打发他离开齐国,隋代,隋将贺若弼多次大张旗鼓地进行换防,以麻痹敌军,最后在敌军毫无戒备的誉兄情况下,指挥大军偷袭并攻克了陈国的南徐州。
三十六计中的瞒天过海中的天指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1-16 05:48
非常重要的敌方任务~
三十六计—瞒天过海这个故事讲了个什么事?不要太啰嗦,说明白就行了.
1个回答2024-01-24 04:11
“瞒天过海”
【古兵法原文】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原文今译】
防备得十分严密周全,往往容易松懈大意,司空见惯的事情就不会引起怀疑.阴计可用于阳事进程中,不是阳事之敌对面.至阴之术,可以为至阳之目的服务.
【出处今译】
出自传说.相传唐太宗率兵30万,离开长安远征辽东.大军到达海边,太宗举目远眺,沧海茫茫,一望无边,看来此海难渡,不禁焦急起来.大将薛仁贵见状,心生一计:他请太宗进入海边的一座彩色营帐,命文武百官饮酒作乐.一时笙歌四起,美酒飘香.此情此景竟然使太宗忘记了忧愁,沉浸在欢乐之中.正在酒酣之际,太宗忽闻帐外有波涛汹涌之声,便急忙揭开帐幕向外张望.这才发现自己与30万大军正在乘船渡海,而且马上要到达彼岸.原来薛仁贵担心太宗因大海阻隔而放弃东征,便瞒着他指挥大军渡海.因为皇帝贵为“天子”,所以叫做“瞒天过海”(事见《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
三十六计—瞒天过海这个故事讲了个什么事?不要太啰嗦,说明白就行了.
1个回答2024-01-22 04:25
“瞒天过海”
【古兵法原文】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原文今译】
防备得十分严密周全,往往容易松懈大意,司空见惯的事情就不会引起怀疑.阴计可用于阳事进程中,不是阳事之敌对面.至阴之术,可以为至阳之目的服务.
【出处今译】
出自传说.相传唐太宗率兵30万,离开长安远征辽东.大军到达海边,太宗举目远眺,沧海茫茫,一望无边,看来此海难渡,不禁焦急起来.大将薛仁贵见状,心生一计:他请太宗进入海边的一座彩色营帐,命文武百官饮酒作乐.一时笙歌四起,美酒飘香.此情此景竟然使太宗忘记了忧愁,沉浸在欢乐之中.正在酒酣之际,太宗忽闻帐外有波涛汹涌之声,便急忙揭开帐幕向外张望.这才发现自己与30万大军正在乘船渡海,而且马上要到达彼岸.原来薛仁贵担心太宗因大海阻隔而放弃东征,便瞒着他指挥大军渡海.因为皇帝贵为“天子”,所以叫做“瞒天过海”(事见《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
三十六计故事缩写瞒天过海缩写
1个回答2024-01-24 04:12
瞒天过海 :字面意思是瞒住上天,偷渡大海。比喻用谎言和伪装向别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而在背地里偷偷地行动。清代无名氏将"瞒天过海"收进其所编《三十六计》中,并作为"三十六计"的第一计。"瞒天过海"的计策,古时人们早有使用,而"瞒天过海"这一词语的形成,或与元初未知人士所撰《薛仁贵征辽事略》中薛仁贵设计让唐太宗渡海的故事有关。"瞒天过海"这一词语的最先使用,应不晚于明代末年。
为什么三十六计第一计是瞒天过海?
3个回答2023-12-27 05:31
因为三十六计里所有的计谋都离不开一个瞒字,瞒是开始,走是终结,瞒天过海是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蒙骗对方,最后瞒不下去了,就只好走了,因此第一计是瞒天过海,最后一计是走为上计。
瞒天过海是三十六计的第几计
1个回答2023-12-11 22:09
“瞒天过海”是《三十六计》的第一计。
“瞒天过海”之谋略决不可以与“欺上瞒下”、“掩耳盗铃”或者诸如夜中行窃、拖人衣裘、僻处谋命之类等同,也决不是谋略之士所应当做的事情。虽然,这两种在某种程度上都含有欺骗性在内,但其动机、性质、目的是不相同的,自是不可以混为一谈。
这一计的兵法运用,常常是着眼于人们在观察处理世事中,由于对某些事情的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三十六计》简介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内容详细介绍
三十六计按照次序分别是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瞒天过海”是《三十六计》中第多少计??
3个回答2022-09-04 02:25
第一计。
三十六计每六计一组又分为六套,第一套为:胜战计,胜战计中第一条计谋,便是“瞒天过海”。
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的含义什么?
1个回答2022-12-13 15:04
“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用来作战役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成果。
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的问题?
3个回答2023-12-19 12:46

《三十六计》是一部古代中国兵法典籍,其中包含了36种战略和策略,用于指导战争和智谋。其中之一是"瞒天过海",意为通过隐藏真实意图或行动,以欺骗对手,从而获得战略上的优势。以下是关于"瞒天过海"的一些问题和解答:

什么是"瞒天过海"?
"瞒天过海"是指在战争或竞争中,通过隐藏真实意图或行动,以欺骗对手,从而获得战略上的优势。这种策略通常涉及到伪装、掩饰、虚实结合等手段,以使对手产生错觉或误判,从而在战略上占据上风。

"瞒天过海"在现代社会中是否适用?
"瞒天过海"虽然最初是作为军事战略提出的,但其思想内核可以在现代社会中的各种竞争和策略中找到应用。例如,在商业竞争中,企业可能会采取隐蔽、伪装、假象等手段来保护商业机密、隐藏商业意图或欺骗竞争对手。在政治、外交、谈判等领域,"瞒天过海"的思想也可以被用来引导对手偏离真实意图,达到自身战略目的。

"瞒天过海"的实施有哪些要点?
"瞒天过海"的实施可以包括以下要点:

精心策划:在实施"瞒天过海"时,需要经过精心的策划和计划,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并制定相应的伪装、掩饰、虚实结合等措施。

虚实结合:"瞒天过海"通常需要将真实意图和行动与伪装、虚假信息相结合,使对手难以辨别真假,从而误判情况。

保持秘密:保持实施"瞒天过海"的行动和意图的秘密,以防止对手掌握真实情报。

深思熟虑:在实施"瞒天过海"时,需要深思熟虑,权衡利益和风险,避免因虚假信息和伪装而引发不必要的风险和后果。

谨慎选择对手:"瞒天过海"需要考虑对手的情报收集能力和判断力,选择合适的对手进行欺骗,避免被对手识破。

灵活应变:实施"瞒天过海"时,情况可能会变化,需要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变,调整伪装和虚实结合的手段。

背后准备:除了前期的伪装和掩饰,"瞒天过海"还需要做好背后的准备工作,例如备足资源、准备应对对手可能的反应和揭示伪装的手段。

评估风险:实施"瞒天过海"时,需要充分评估风险,包括可能的对手识破伪装的风险、被揭示真实意图的风险等,并做好应对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瞒天过海"虽然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取得战略优势,但也存在道德和法律的限制。在实际应用时,应遵循合法、公平、诚实的原则,避免利用欺诈、虚假信息等不正当手段。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