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经冰鉴

曾国藩的家书挺经冰鉴各自讲些什么?
1个回答2024-03-18 00:56

《挺经》共分十八卷,包括:内圣、砺志、家范、明强、坚忍、刚柔、英才、诡道、忠疑等。 《挺经》一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人生经验和成功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它是曾国藩修身处世、居官治平的最高法则。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如果说曾国藩是一个谜,那么《曾国藩挺经》就是打开这个谜的一把钥匙。 曾国藩的一生,凭借一个“挺”字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实,历尽劫波,以坚韧挺劲的无畏精神而成就了“天下之大功”。可以说,该书是曾国藩吐尽毕生的心血于临终前写成的一部“压案之作”。 识人的学问——《冰鉴》。“冰鉴”一词,取其以冰为镜,明察秋毫,知面知心之意,提出鉴别人才的各种方法和途径。曾国藩观人之术,不同于传统习俗,它重神兼之以形,重常而辨之以奇,重礼而导之以术,就相论人,就神取人,从静态中把握人的本质,从动态中观察人的归宿。熬头神骨,第二刚柔,第三容貌,第四情态,第五须眉,第六声响,第七气色。

曾国藩的家书挺经冰鉴各自讲些什么?
1个回答2024-05-10 18:20
《挺经》共分十八卷,包括:内圣、砺志、家范、明强、坚忍、刚柔、英才、诡道、忠疑等。
《挺经》一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人生经验和成功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它是曾国藩修身处世、居官治平的最高法则。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如果说曾国藩是一个谜,那么《曾国藩挺经》就是打开这个谜的一把钥匙。 曾国藩的一生,凭借一个“挺”字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实,历尽劫波,以坚韧挺劲的无畏精神而成就了“天下之大功”。可以说,该书是曾国藩吐尽毕生的心血于临终前写成的一部“压案之作”。
识人的学问——《冰鉴》。“冰鉴”一词,取其以冰为镜,明察秋毫,知面知心之意,提出鉴别人才的各种方法和途径。曾国藩观人之术,不同于传统习俗,它重神兼之以形,重常而辨之以奇,重礼而导之以术,就相论人,就神取人,从静态中把握人的本质,从动态中观察人的归宿。熬头神骨,第二刚柔,第三容貌,第四情态,第五须眉,第六声响,第七气色。
《曾国藩全集》里包括《冰鉴》和《挺经》吗?求解答?
1个回答2024-01-25 08:26

《曾国藩全集》包括家书、家训、日记和读书录四大板块,但它的辑的仅仅是曾国藩文章中的一部分,并不包括《冰鉴》和《挺经》。

左手挺经右手冰鉴的介绍
1个回答2022-12-20 11:02

《挺经》是由曾国藩编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

曾国藩家书冰鉴挺经顺序?
1个回答2024-01-17 01:09

曾国藩留世亲著的有三本书:《挺经》,《曾国藩家书》,《冰鉴》。 《挺经》讲的是如何做事,做人,不像现在的那些励志书籍讲的明明白白,书中给的故事和道理都需要自己的思考,自己领悟。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为官鼎盛时期写给家里人的信的辑录,从中可看出曾国藩功高而不震主的秘密。 《冰鉴》,曾国藩描述了毕生识人心得体会,其实就是一本他个人对面相学的体会和研究报告。 另外,推荐由唐浩明写的历史传记类小说《曾国藩》,通俗,可读性强,艺术地再现了曾国藩平凡且辉煌的一生。

冰鉴是什么?有谁讲冰鉴讲得好的?
2个回答2022-04-09 01:56
《冰鉴》一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

著名教授赵知易讲的不错。
冰鉴的电子书
1个回答2022-05-20 20:25
有关冰鉴的小说么
请问什么是冰鉴
1个回答2024-05-15 16:45
1、古籍《周礼》记载“祭祀共冰鉴”。“鉴”其实就是个盒子,里头放冰,再将食物放在冰的中间,起到对食物防腐保鲜的作用。由此可见,鉴是我国的冰箱之祖了。



2、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



第一神骨



第二刚柔



第三容貌



第四情态



第五须眉



第六声音



第七气色
冰鉴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05-19 13:20
“鉴”字读“hàn”时,冰鉴是指古代一种盛冰的容器。读作“jiàn”时,冰鉴意为“光洁如冰的镜子”,有明察之意。如:《谢开府辟召表》:“臣谬赞国机,职宜冰鉴。”除此之外,这个词也有月亮的意思。比如,元稹《月》:“绛河冰鉴朗,黄道玉轮巍。”
冰鉴全文讲解主要讲什么?
1个回答2024-03-01 22:24

那是在晚清末年,英法联军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清王朝岌岌可危。这时候,有个人走上历史舞台,改写了清代历史,他就是曾国藩。

有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

在我国的历史上,能在政治、军事、文化、思想几个方面,同样出类拔萃的人,其实并没有几个。曾国藩就是这屈指可数的人之一。

曾国藩是晚清时的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代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几乎览尽天下英才,并且专门写了一部识人用人的书《冰鉴》。怎样用人,特别是怎样用准人,其中学问极深。《冰鉴》的用人学问,是曾国藩人生成功术中重要的一门,他从不盲目选人,糊涂授权,而是睁大自己的一双明亮之眼,遵循“看透人之后再用人”的方法,该避则避、该提则提,显示出到位的领导才智和管理才智。曾国藩用人四法:做、省、学、禁;摸透人的精、气、神;任用智、言、劳3种人。他有个相术口诀为: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精与神,全在于双眼;一人的骨骼品相,全在于脸部。其他人需要把身形与精神一起讨论,读书人要先观察他的神气与骨相,单刀直入,这是最重要的。

古代文人观察人的“神”时,一般都把“神”分为清纯与浑浊两种类型。“神”的清纯与浑浊是比较容易区别的,但因为清纯又有奸邪与忠直之分,这奸邪与忠直则不容易分辨。要考察一个人是奸邪还是忠直,应先看他处于动静两种状态下的表现。

眼睛处于静态之时,目光安详沉稳而又有光,真情深蕴,宛如两颗晶亮的明珠,含而不露;处于动态之时,眼中精光闪烁,敏锐犀利,就如春木抽出的新芽。双眼处于静态之时,目光清明沉稳,旁若无人。处于动态之时,目光暗藏杀机,锋芒外露,宛如瞄准目标,一发中的,待弦而发。

以上两种神情,澄明清澈,属于纯正的神情。两眼处于静态的时候,目光有如萤火虫之光,微弱而闪烁不定;处于动态的时候,目光有如流动之水,虽然澄清却游移不定。

以上两种目光,一是善于伪饰的神情,二是奸心内萌的神情。两眼处于静态的时候,目光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处于动态的时候,目光总是像惊鹿一样惶惶不安。

以上两种目光,一则是有智有能而不循正道的神情,一则是深谋图巧又怕别人窥见他的内心的神情。具有前两种神情者多是有瑕疵之辈,具有后两种神情者则是合而不发之人,都属于奸邪神情。可是它们混杂在清纯的神情之中,这是必须仔细加以辨别的。

一般来说,观察识别人的精神状态,那种只是在那里故作振作的人,是比较容易识别的,而那种看起来似乎是故作抖擞,又可能是真的精神振作,就比较难于识别了。精神不足,即便它是故作振作并表现于外的,但不足的特征是掩盖不了的。而精神有余,则是由于它是自然流露并蕴含于内。

道家有所谓“收拾入门”之说,用于观“神”,要领是:尚未“收拾入门”,要着重看人的轻慢不拘,已经“收拾入门”,则要着重看人的精细周密。

对于小心谨慎的人,要从尚未“收拾入门”的时候去看他,这样就可以发现,他愈是小心谨慎,他的举动就愈是不精细,欠周密,总好像漫不经心,这种精神状态,就是所谓的轻慢不拘;对于率直豪放的人,要从已经“收拾入门”的时候去看他,这样就可以发现,他愈是率直豪放,他的举动就愈是慎重周密,做什么都一丝不苟,这种精神状态,实际上都存在于内心世界,但是它们只要稍微向外一流露,立刻就会变为情态,而情态则是比较容易看到的。

其他诸如骨骼、五官、容貌、面色等,如何辨别确认,书中都做了一一记录,分析到位,讲解详实。

《冰鉴》是曾国藩一生识人心得之结晶。冰鉴,取“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之意。就是要为读者提供一些鉴人识人的经验之谈。告诉你怎样的人可以相处,怎样的人不能共事。为我们在择木而栖、择人而婚、择友而游、择邻而居时提供必要的参考。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