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范蠡传

范蠡怎么读 关于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故事
1个回答2024-03-06 21:28
范蠡fàn lí
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仗越国战败,范蠡陪伴越王勾践到吴国为奴,尝尽了辛酸、屈辱。回国后,范蠡协助勾践制订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大战略;他又到民间选美,发现美女西施和郑旦,将她们培训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女谍",然后派到吴国去涣散、瓦解吴王意志,最后战败了吴国。庆功宴上,范蠡揣度出勾践有诛杀功臣之心。便乘夜与西施一起逃走了。范蠡与西施辗转来到泰山脚下的陶地定居经商。他修建房屋、开挖养鱼塘、饲养五畜,自称"陶朱公",他用独到的经营理念与方式逐渐的使生意兴旺起来,并远播四方。一代商圣就在这里诞生了。
范蠡的老师是谁 范蠡与勾践是什么关系
1个回答2024-04-14 13:06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著《范蠡》二篇,今佚。
范蠡为早期道家学者,楚学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虽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后定居于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他是范姓始祖范武子的玄孙,并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
范蠡的蠡怎么读
2个回答2023-08-19 23:04
我记得是li ,读第二声。
范蠡是一个怎么的人(历史上有范蠡这个人吗)
1个回答2023-12-03 15:25

范蠡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道家学者。范蠡出生于楚国,被认为是最早一批提出商业理论的人,所以很多做生意的人会把范蠡当做是“商圣”。其实范蠡从小家境并不算好,但他十分爱学习,而且善于结交,长大后因不满楚国的政治圈所以投奔越国,此后成为了越王勾践最重要的帮手。范蠡曾辅佐勾践复国,并且灭吴一雪前耻。立下汗马功劳的范蠡最后却决定隐退经商,并且三次发财又三散家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01 范蠡观察越王,产生离开念头。

话说勾践置酒文台之上,大宴群臣,欢庆灭吴之功,乐师们作曲歌功颂德。在欢悦的气氛中,可是勾践本人却面无喜色。范蠡猜中了勾践的心思,他是只爱土地财物,不惜臣民的死活,即使谋成国定,也永无满足之日。范蠡于是产生了离开勾践的念头。

将离去之前,他对文种说越王将来会诛戮你的,文种不以为然。范蠡后来写信告诉他一些“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良犬烹”和物盛而衰,适时进退的道理。还说越王为人,长颈鸟啄,鹰眼狼步,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你若不走,终有一天会加害于你。但终究口说无凭,文种还是不信。

02 范蠡去意已决,勾践留人心切。

范蠡向勾践辞行,勾践流泪挽留,又加以威胁,说你真走了,我将杀戮你妻子!范氏软硬不吃,他说:“君子适应形势,有计不急于成功,死也不怕人猜疑,内心也不

自欺。你走,妻子犯什么罪呢?”于是乘扁舟远去三江、五湖烟水之中,开始人们也不知他的去向和所在。

据说,不出他所料,越王还封他的妻子土地,铸他金像于座右表示不忘故旧,并朝夕相与论政。人走了,就是一尊无害的偶像,可以崇拜,借此沾名;而对于还存在的功臣却是另一种态度。

03 范氏预言中的,文仲伏剑自杀。

范蠡走后,旧时同僚,有的走,有的疏远于勾践,文种也消极起来,怠于朝政。果然有人进谗言,说文种心怀怨望,甚至说要谋反。尽管文种向勾践解释,勾践总是郁

郁不欢。这时关于对待鲁哀公想求越国伐三桓之事,君臣之间也意向不同。

过了一年,勾践就向文种索取他过去宣扬的“九术之策”。文种自知不免,方才醒悟日前范蠡的劝告,真所谓“大恩不报,大功不还”是常规。于是越王也赐给文种“属镂”之剑。文种仰天哀叹:身为楚国南阳之宰,终为越王之罪囚,后世的忠臣,一定会以我为鉴戒!于是伏剑自杀。

04 陶朱公经营有道散财乡邻,不愿应齐侯赐相位之聘。

范蠡起初在东海之滨治产业,他善于经营,颇有积蓄。然后浮海至齐,慕伍子胥的忠悃,叹为夫差所杀,就取名为“鸱夷子皮”,即子胥鸱夷浮江之意。在齐国,他从事农商结合的产业,又建立室家,生了儿子,全家合力从事,积蓄达数十万。也不愿应齐侯赐相位之聘,还散财于亲友邻里。后来,移居中原交通枢纽的定陶,主要从事商业,号称陶朱公。

古时“工商食官”,工商业为官府所经营,春秋时代出现了个体工商业,如前面说到郑国的商人弦高就是一例。后期卫国商人势力壮大到会与政府为难的地步,孔门弟子子贡也经商致富。到战国时代就出现更多的工商业家了。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达。范蠡可说是这些商人中承前启后的一位。

05 范门中男犯罪,庄生泄愤处死,陶朱公预料成真。

后来,范氏发生了一桩家庭悲剧,虽然不幸,却从反面证明了他的人世经验丰富,预见正确。相传他的中男犯罪被拘囚在楚国,他想用重金去赎免,装了一车黄金,要派小儿子前往。可是,他的大男却要去,夫人也按常理支持大男,朱公不得已,就让大男捎去给旧友庄生一封信,并叮嘱大男把千金全给庄生,一切听其所为。

大男到了楚国,找到庄生家,起初按父亲嘱咐照办。庄生叫他回去,一切也不要探问。庄生家贫,但以廉直闻名,楚国君臣都尊重他,他本无意得这千金,待事成后归还,先作信任的抵押。庄生入见楚王,说今夜某星座预示灾异,王若施德可以消除。于是楚王使人封三钱之府以示节俭。其他官员也受了朱公大男的贿赂活动,这时,纷纷报讯说他弟弟得救了,因为楚王封钱府之后照例要大赦。

大男得讯见事已成功,却又去庄生家说弟弟将获赦,庄生知道他的心思,退回黄金,但觉受骗,再见楚王告以将大赦的传言,楚王因被人觉察他未施行的意图而恼怒,立即处置罪犯。结果朱公中男被判死刑,大男为之奉丧恸哭而归。

母亲和众乡亲甚为悲哀,唯有陶朱公却说:我已预料了八九分。因为大男与我共患难,治产业,惜财如命;小儿子从没吃过苦,不知财产贵重,所以这件事只能让小儿子去办。这是事物的定理,悲哀无济于事。

故事也许带点寓言性,却并非完全是子虚。足见范蒸在政治进退上有远见,治产业生财有道,处理人事纠纷也自然体察入微。在剥削阶级的政治斗争中,尔诈我虞,媚强凌弱是常事,最恶毒的莫过于过河拆桥,饮水塞井,甚而骨肉相残,以怨报德,这种闹剧,纵观春秋一代真是层出不穷,少有能跳出这种尘垢之外,范蠡可以说在统治集团里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佼佼者。

06 本文的总结与启示

唐人有诗云:“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给予他以深情的赞叹。烟水苍茫,孤帆远影,一个人渐渐远去了,一个历史时代也告别了我们一一春秋时代结束了。

《老子》有云:“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范蠡“富好行其德”,是因为他意识到物聚必散,天道使然。范蠡从人有盛衰、泰终必否的道理中隐约感觉到久受尊名,不祥的道理,可以说与老子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范蠡丰富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把握到他的精神:健全的人格精神;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诚实经商的诚信精神;回报社会的无私精神。

范蠡的儿子是谁 范蠡后代怎么样
1个回答2023-12-02 17:03
《史记》中记载了范蠡“知子莫若父”的故事,是范蠡的次子在楚国因杀人罪被抓起来,范蠡知道杀人偿命之说,但认为家有千金的孩子不该在大庭广众下被处死,遂让其小儿子前往探视。
这时范蠡的大儿子听到此事,觉得很生气,自己作为家中的长子,弟弟出事理应大哥出马,怎会让小弟去办事呢,便要求自己去办。但是范蠡不肯,于是觉得委屈的范蠡长子,认为其父不信任他,便以死相挟,加上其妻相劝,无奈之下范蠡只得允诺。
于是在长子出门之前,范蠡让他带着数万黄金前去楚国,且提前以书信交代楚国好友庄先生,嘱咐其长子不可忤逆庄先生的意见。于是范蠡长子出门之前私自带着其余黄金出发了,到了庄先生那里,将黄金给他。
庄先生为谦逊贫困之人,但非贪财之辈,暂收下黄金只是为了让其信任他会办好此事,于是在楚王面前多言几句使其大赦天下。当时范蠡长子未听庄先生建议回去,而是滞留楚地,为了多一重救出弟弟额保障,黄金赠与当地王贵。
范蠡有哪些名言,商圣范蠡经商故事
1个回答2024-01-22 13:56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贵极反贱,贱极反贵。(贵的商品要像粪土一样快快抛出,贱的商品要像珍宝一样快快买进.)
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商圣范蠡经商故事范蠡有哪些名言?
1个回答2024-03-06 21:00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贵极反贱,贱极反贵。(贵的商品要像粪土一样快快抛出,贱的商品要像珍宝一样快快买进.)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范蠡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8 10:27
       范蠡,春秋末期楚宛三户(今河南南阳)人。他学识渊博,志向远大。由于出身清苦和性格孤僻,范蠡早期的言行举止往往出人意表,身边人把他形容得十分古怪,私下称他为“疯子”。但范蠡的年少轻狂,却引起了新上任的宛邑令文种的注意,几次乘车来到范蠡家诚心拜访。两人一见如故,共论天下时政,分析能够实现理想抱负的地方。后来范蠡便和文种一起投身越国,做了大夫。

  当时的越国君主勾践对朝政不怎么关心,喜欢上山打猎,下河戏水,回宫摆宴。并没有发现邻近的吴国已上任了新的君主——夫差,正虎视耽耽越国。夫差的父亲阖闾曾在越吴战役中受了重创,不治身亡。他死前紧握着儿子夫差的手,留下遗言:“你一定不要忘了灭掉越国!”

       夫差继位后在自己的王宫里安排了十多个侍从,每日无论是上朝还是下朝,侍从都会大声提醒他:“夫差,你有没有忘记越王杀害你父亲的大仇?”夫差一面回答着:“不敢忘!”一面以此激励自己奋发图强、加紧练兵。这个消息传到越王勾践耳朵里,决定先下手征伐吴国。当时遭到了范蠡的反对。范蠡劝说勾践:越国的战争准备还不充分,实力不如吴国。而且攻打时机也不成熟,硬要起兵,不但劳民伤财,而且不得人心。固执自大的勾践不听劝阻,坚持出兵,结果在公元前494年的吴越“夫椒会战”时,被吴军打得惨败,只剩下了5000名残兵。勾践撤退到会稽山后,又遭吴军围截。他见自己身陷绝境,无计可施,才凄然向范蠡悔道:“我当初不听先生之言,到了这个地步,可怎么办哪?”

  范蠡冷静献策:“为今之计,只有放下姿态,用厚礼和卑微的言辞去贿赂吴国君臣,让他们劝说夫差同意议和。甚至暂且忍受屈辱,去侍奉吴王,等待他日东山再起。”勾践无奈答应,派文种前往吴军大营请求议和。文种“膝行顿首”爬到吴王面前说:“亡国之臣勾践自知罪不可赦,情愿做君王的贱臣,妻子可以做您的贱妾。只求议和。否则就将自己的妻子杀掉,把所有的珍宝烧掉。并率剩余兵士和您死战到底,但这未必对大王有利。”吴王夫差听了有些犹豫,又受到越国权臣太宰嚭劝说怂恿,休战撤兵,要勾践带着妻子和三百官吏去吴国做奴隶。范蠡亲自跟随勾践来到吴国,整整三年,陪着勾践忍辱负重。

  夫差对范蠡的才能很赏识,想招他为自己的臣子。有一次单独把范蠡叫去,对他说:“勾践给我当奴仆,你何必还跟着他?你若抛弃勾践归顺我,我就免除你的苦役,让你做大官。”范蠡马上跪下道:“感谢大王的好意。但‘亡国之臣,不敢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言勇’。我是败国之臣,何敢再望富贵?还是让我跟着旧主为您服役吧。”夫差见范蠡态度坚决,就不再强求。随后,他也被极尽卑态侍奉自己的勾践君臣麻痹,不顾伍子胥的反对,放他们回到了越国。

  勾践一回到越国,尊贤礼士,敬老恤贫、卧薪尝胆、发展生产。他经常和范蠡、文种两个大臣商议如何洗雪会稽之耻、讨伐吴国。文种建议越国首先要处理好与齐、晋、楚等国家的关系;对吴国表面继续采取柔顺的态度,暗中积蓄力量,充实国力;同时向夫差进贡大批的美女和珠宝,引诱他迷于声色,荒废朝政。勾践就命范蠡专门物色越国最美的女子献给夫差。而当时越国的第一美女便是范蠡的爱姬西施。范蠡为了帮助勾践复兴越国,一咬牙,就亲自把西施送去了吴国。

  西施也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女性,她一入吴国后宫,就获得了夫差的宠爱,地位尊贵,如同皇后。她迷惑夫差把国事都交给了没有能力的太宰嚭处理,又不停离间伍子胥和夫差的关系。使夫差对她的话言听计从,不但疑杀了伍子胥,又盲目和齐国开战。越国趁机和齐国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使吴国逐渐在诸侯国中屡屡树敌。

  经过二十年的准备,范蠡乘吴国多年灾荒又遇大旱的时刻,建议勾践乘隙集中兵力向吴国出兵,在笠泽将夫差围困得选择投降。求和不成,夫差无奈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脸,挥剑自刎而死。

  勾践灭了吴国后,大宴群臣进行庆贺。军民们都是欢腾跳跃,可他却面无喜色。心细如发的范蠡看出了端倪,就向勾践辞行。勾践含泪挽留说:“你走了叫我靠谁呢?你留下,我可以分国一半给你。”范蠡坚定不移地说:“主辱臣忧,主忧臣死。昔年勾践受会稽之辱,范蠡本该就死,当时不肯死,是为了留有用之躯雪耻,如今大仇已报,应请主公赐死。”勾贱无奈只好作罢。范蠡走之前只带了些细软盘缠,和西施一起乘舟远行,从此不回越国。并留下一封书信给好友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富贵。你为何还不离去?”文种一时贪恋高官厚禄,未能像范蠡一样做到激流勇退。后来有人诬告文种要造反,勾践就赐给他一把剑,勒令他自尽,文种未能善终。

  范蠡后来辗转到了齐国,更名为砥夷子皮,开垦荒地,种粮养畜。农闲时就做生意。由于他善于经营,很快成为当地巨富。齐国人都推举他为相国。范蠡感叹道:“居家则拥有千金之产,居官则达到卿相之位,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老百姓来说,这已是到了极点了。长久地处在尊贵的位置上,只怕不是吉祥的征兆啊!”就向齐王归还了宰相印,把家财尽散给朋友和乡邻,再次隐名匿姓,悄悄从齐国转到陶地,自号陶朱公。他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转运货物,经营贸易。过不多久,又家产富到“巨万”。后留下穷尽毕生心血撰就的《兵法两篇》和《致富奇书》两部奇书,被世人尊称为“经商鼻祖”。
范蠡的出生年代
1个回答2022-09-04 06:37
公元前536年
谁能给我介绍一下 范蠡 这个人~~
1个回答2022-09-17 23:37
好人,聪明人。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