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名著阅读演讲稿拟题

名著阅读交流稿,
1个回答2024-02-20 22:40
名著是历史天空中璀璨的星辰,凝聚着前人智慧的光芒;名著是岁月长河中晶莹的水滴,折射着时代动人的光彩。读名著是和渊博的智者交谈,读名著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眺望。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各位齐聚交流阅读感受,相信我们都会受益匪浅。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虽然我们的活动已经接近尾声,但是我们的阅读不会结束,我们的交流不会结束。希望通过今天的阅读交流会,会让我们更加爱上书籍,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学习的一部分。让书籍润泽大家的心灵,让书香侵入我们的心田。感谢大家的到来,本次名著阅读交流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于名著阅读的广播稿两百字?
1个回答2024-05-03 06:57

教育家说:“书是智慧的钥匙。”史学家说:“书是进步的阶梯。”政治家说:“书是时代的生命。”经济家说:“书是致富的信息。”而书对于我来说,书就像一位良师时时刻刻都在指引着我们,就一个知识的海洋任你遨游,就像一个面包当你饥饿时给你能量。

  每当你走入书的世界,总会发现一点新东西,“书就是知识的源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两句话一点也没错。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每一样东西每一种事物都认识,只有通过读书才能使我们知道:大自然的美丽,人类进化过程的漫长……

  只有多读书才能让我们增长知识,充实头脑,就拿我来说吧,我也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我对书似乎有一种特别的情感。记得我读五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再一次数学考试中考得特别的差,把我的自信心都打击没了,心也灰了。从此,我对学数学失去了信心,就这样成绩一天天的下滑……

  有一天,我经姐姐介绍,看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完后我明白了生命在于奋斗,不要因一丝丝挫折而丧气。于是,从那天起,我便打起精神,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复习,就这样我的成绩从差到优。

  当我捧起一本书,书就如一根魔法棒一般能给我快乐,能让这世界充满芳香。当我烦恼时,打开笑话书,总能让我哈哈大笑,把所有的烦恼都抛之脑后。想打开知识的大门吗?那就要多读书,得到书的灌溉和充实。例如:曾国藩那样他小时的天赋不怎么高,一篇文章都要被几十次,但他还是很勤奋的读书,最后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书就是我们的老师,读一本好书就如交了一位高尚的朋友。同学们,热爱读书吧!

就师生关系拟发言稿
1个回答2024-02-23 02:50
   那么,我们该如何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呢?
(一)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
   民主平等是现代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摆脱束缚,大胆表现;可以使学生在尊重和信任中充满自信,勇于创新;可以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主动愉悦。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这种民主与平等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师生间,人格与地位上的平等,更应该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平等的学习机会。
在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应该让每一位学生有话可说,让每位同学都获得与教师平等对话的权利。如果我们课堂上的话语权只掌握在少数同学手里,师生的民主、平等交流只存在于小范围之内,那么,长期发展下去,课堂上活跃的分子会越来越少;而其他同学更是感受不到与老师交流带来的乐趣,感受不到在知识和学术上的平等对话与尊重。那么这样的课堂终将会走向一片沉寂,和谐更将无从谈起。
   二、教师要关爱与理解学生
马卡连柯说过:“爱与理解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与理解就没有教育。”
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特别是尊重、爱护、信任学生,学生才乐于接近教师,教育才富有实效。同时,任何人之间的交往都离不开理解。作为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就更需要教师的理解。只有理解学生,才能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才能在学生反复出现问题时,抑制心中的焦躁和不冷静,心平气和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在挫折中逐渐成长,而不是逆反和对抗。
中学生对名著的看法拟一个作文题目
1个回答2024-03-01 11:34
初中必读经典名著《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傅雷家书》 《水浒传》 《培根随笔》《儒林外史》 《哈姆雷特》 《平凡的世界》 《格列佛游记》 《泰戈尔诗选》 《简?爱》《红楼梦》 《论语》 《威尼> 《呐喊》 《野草》 《家》 《 子夜》 《包氏父子》 《四世同堂》 《梁实秋散文集》 《骆驼祥子》 《围城》 《我们仨》 《人间草木》 《金锁记》《雷雨》 《繁星春水》 《沈从文文集》 《浮躁》 《平凡的世界》 《余光中诗选》 《左手的掌纹》 《野火集》 《这个动荡的世界》 《射雕英雄传 >> <<哦,香雪》 《贾平凹散文集》 《穆斯林的葬礼》 《青春念想》 《撒哈拉的故事》 《山居笔记》 《海子诗集》《草房子》 《楼》 《毕淑敏散文集》 《一个人的村庄》 《我的精神家园》 《大地上的事情》 《活着》 《周国平自选集》 《哈姆雷特》 《鲁滨孙漂流 记》 《堂吉诃德》 《忏悔录》 《欧也妮?葛朗台》 《巴黎圣母院》 《远大前程》 《简?爱》 《八十天环游地球》《复活》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 《羊脂球》 《吉檀迦利》 《巨人三传》 《热爱生命》《变形记》 《喧哗与骚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老人与海》 《麦田里的守望者》 《百年孤独》 《悲惨世界》 《飘》 《爱的教育》 《小王子》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阿甘正传》 《苏菲的世界》 《哈里?波特》 《论语》 《史记》 《古文观止》 《唐诗三百首新注》 《
著名作品中的拟人句
1个回答2024-03-11 06:40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

把非生物拟人化。例如:
①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高尔基《海燕》)
②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老舍《小花朵集》)
③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王蒙《春之声》)
④街上非常热闹。电车不慌不忙地跑着,客客气气地响着铃铛枣一点也不性急,好像在说:"借光。呃,借光。"
(张云翼《给孩子们·去看电影》)
⑤这时,春风送来沁鼻的花香,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仿佛对张老师那美好的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刘心武《班主任》)
⑥一捆捆的稿纸从屋角的两只麻袋中探头探脑地露出脸来……(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波浪"、"岭"、"录音机"、"电车"、"星星"、"稿纸"等非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名著演讲稿
1个回答2024-02-26 13:44
希望能给你一些帮助:《我的信念》 居里夫人

  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一件事情是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情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有一年的春天里,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结着茧子。这使我极感兴趣,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象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
  在近五十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的研究,而研究基本上是对真理的探讨。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回忆。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在那整个时期中,我丈夫和我专心致志地,象在梦幻之中一般,艰辛地在简陋的书房里研究,后来我们就在那儿发现了镭。
  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所以后来我要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喧染。
  我深信在科学方面,我们是有对事而不是对人的兴趣。当皮埃尔·居里和我决定应否在我们的发现上取得经济上的利益时,我们都认为这是违反我们的纯粹研究观念。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我坚信我们是对的。诚然,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最大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对于一件忘我的事业的进展,受了强烈的吸引,使他们没有闲暇,也无热诚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的唯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我从没有视这种权益为理所当然的,因为在二十四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和蹂躏的波兰。我估量过法国自由的代价。
  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我很早就知道,许多象我一样敏感的人,甚至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便会过分懊恼,他们尽量隐藏自己的敏感。从我丈夫的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非浅。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我年纪渐老了,我愈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栽花、植树、建筑,对诵诗和眺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并且他是一个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象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了。
推荐古代四大名著演讲稿(急)
1个回答2024-01-22 11:56

大家好,今天我推荐的名著是《西游记》。

《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而后上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我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因为作者吴承恩将书中的各个人物用文字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吴承恩围绕取经这个事展开叙说,情节跌宕起伏,很吸引读者的兴趣。

我特别喜欢书中的孙悟空,因为他法力高强,又对唐僧忠心耿耿,虽然很调皮,可还是令人喜欢。

推荐名著的一个演讲稿
1个回答2024-02-18 21:32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于一八七0年问世,暨今已逾百年,而仍能以多种文字的各种版本风行世界,广有读者,仅此一端,即可见其生命力之强,吸引力之大。主张书不及百岁不看的读者,是大可放心一阅的。 书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法拉格特,只在小说开头部分昙花一现,姑且算半个;内景只是一艘潜水艇。但就是这么四个半人,这么一艘潜水艇,在将近一年的时间中,纵横海底两万里,为我们演绎出一个个故事,展现出一幅幅画面;故事曲折惊险,引人入胜,画面多姿多彩,气象万千。这样一部小说,读来既使人赏心悦目,也令人动魄惊心。

故事并不复杂:故事发生在1866年,法国人阿龙纳斯,一位生物学家,应邀赴美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其时,海上出了个怪物,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科考活动结束之后,生物学家正准备束装就道,返回法国,却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于是改弦更张,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把那个怪物从海洋中清除出去 ”的活动。



      经过千辛万苦,“怪物”未被清除,驱逐舰反被“怪物”重创,博物学家和他的仆人以及为清除“怪物”被特意请到驱逐舰上来的一名捕鲸手,都成了“怪物”的俘虏!“怪物”非他,原来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鹦鹉螺”号。



      潜艇对俘虏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潜艇艇长尼摩从此永远不许他们离开。阿龙纳斯一行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十个月之后,这三个人终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生物学家才得以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海底两万里》写的主要是他们在这十个月里的经历。 《海底两万里》已经有几种中译本,“两万里”也就成了个约定俗成的说法;究其实,这里的“里”指的是法国古里,而古法里又有海陆之分,一古海里约合5.556公里,一古陆里约合4.445公里;既然是在海底周游,这里的两万里,理应为两万古海里。

如此说来,他们在海底行驶的路程,就应该在十一万公里以上了。这是要说明的。 十一万公里的行程,是个大场面,一路所见,可以说无奇不有。谁见过海底森林?谁见过海底煤矿?谁见过“养”在贝壳里、价值连城的大珍珠?当了俘虏的阿罗纳克斯和他的朋友们都见到了,而且曾经徜徉其间。他们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儒艮,儒艮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他们在大西洋里和章鱼进行过血战,一名船员惨死;这些场面,都十分惊心动魄。此外,书中还描写了抹香鲸如何残杀长须鲸,“鹦鹉螺”号潜艇又是如何杀死成群的抹香鲸的,那情景也十分罕见。

      阿龙纳斯是个生物学家,博古通今,乘潜艇在水下航行,使他饱览了海洋里的各种动植物;他和他那位对分类学入了迷的仆人康塞尔,将这些海洋生物向我们做了详实的介绍,界、门、纲、目、科、属、种,说得井井有条,使读者认识了许多海洋生物;阿罗纳克斯还把在海洋中见到的种种奇观,一一娓娓道来,令读者大开眼界,知道了什么是太平洋黑流,什么是墨西哥暖流,飓风是怎样形成的,马尾藻海又是什么样……我们知道珊瑚礁是怎样形成的吗?知道海洋究竟有多深吗?知道海水传播声音的速度有多快吗?这一类知识,书中比比皆是。



     “鹦鹉螺”号也曾遇险,在珊瑚礁上搁过浅,受到过巴布亚土著的袭击,最可怕的是,在南极被厚厚的冰层困住,艇内缺氧,艇上的人几乎不能生还。但是,凭着潜艇的精良构造和艇长的超人智慧,种种险境,均被化解,终于完成了十一万公里的海底行程。 凡尔纳时代,潜水艇刚刚面世,还是一种神秘的东西;“鹦鹉螺”号艇长内莫又是个身世不明之人,他逃避人类,蛰居海底,而又隐隐约约和陆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种特殊联系。凡此种种,都给小说增加了一层神秘色彩。

      既是小说,人物当然是虚构的,作家给“鹦鹉螺”号艇长取的拉丁文名字,更明白无误地指出了这一点——“内莫”,在拉丁文里是子虚乌有的意思。但这并没有妨碍作者把他描写成一个有血有肉、让读者觉得可信的人物。
急!!四大名著、好书推荐的演讲稿
1个回答2024-02-29 21:08
好读书 读好书 读书好

时下各种媒体大量融入我们的生活如网络、电视等,许多媒体鲜活、灵动,在很大程度上的吸引的青少年的眼球,占据了孩子们很多的业余时间,但这些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况且大量的视频的充斥会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再有,一些网络游戏会使儿童玩物丧志、不能自拔。所以,我们家中始终坚信这样一个理念:孩子的阅读史就是孩子的成长发育史。让孩子养成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习惯,引领我们的孩子走向卓越。

“好读书”是前提。(爱因斯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要培养孩子喜欢书。首先,家长的示范作用。我们家里有很多书,并且家里的成员最大的嗜好就是读书,我们家的电视长期处于关机状态,这样的潜移默化的浸染,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与书为伴的习惯;再有,我们夫妻给孩子读故事如《格林童话》、《小王子》等,让孩子知道书中有着多彩的世界,给孩子植下“读书是人幸福“的种子。

“读好书”是关键。和孩子定期去书店买书,所买的书籍都是我们精心挑选的。一部分是经典的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当然这些都是些图文并茂的读本,让经典后使孩子的人文精神;一部分是通过给孩子买的“故事盒”(磁带),孩子对一些故事有了些了解,在通过读书加深解读,如《绿山墙安妮》等;还有一部分是我们曾经读过得好书,如《米欧,我的米欧》等。和孩子一起选购好书,和孩子一起读,大手拉小手一起成长。美国梭罗在《人生金言随笔》中说到:读得好书,就是说,在真实的精神中读真实的书,是一种崇高的训练,这花费一个人的力气,超过举世公认的种种训练。

“读书好”是目的。让孩子在读书中体会到快乐和充实。蒋子龙在论及读书的益处时说:书可以“移植生命,保持记忆,激发思想,传播知识,交流信息,表达灵感”。郁达夫把书比作“启发人类思想的母胎”,“它产生了人生存在的意义,它供给了知识饥渴的乳料”。我们每每给孩子买书之后,大家传阅,阅完后还有互动交流,体味升华。

孩子有了这三部曲的经历,大多已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以致用,还要鼓励孩子动笔写些读后感,留下读书的心得,哪怕是片言只语也是好的;还要,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把读过的书恰切的运用,鼓励孩子讲给别人听,或把精彩句子用到作文、书信、日记中去,把书读活;再者,还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读书姿势要正确,不要在路上、车上、厕所看书,不要躺着看书,不要在光线昏暗或过强的地方看书等等。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走进经典,热爱读书,让书籍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我相信:每个爱读书的孩子,都会拥有灿烂的心情成长,都会拥有一个明媚的未来。

读书之用会催开蓓蕾以云的高度开放!
模拟主持稿、
1个回答2024-03-18 11:25
现在再来回头看《格林童话》,在“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美好结局背后,隐含着多少凄楚、悲伤甚至邪恶的本质,只是那时的自己太小,对此完全忽略罢了。

《韩赛尔与葛雷特》,两兄妹在格林童话里受继母虐待,被父亲抛弃,第一次凭着哥哥撒下的小石子找到回家的路,第二次撒的面包屑被鸟儿吃了,受到糖果房屋的引诱,险些被老巫婆吃掉。最后葛雷特机智的烧死了老巫婆,两个小孩带着满兜的宝石回家,一家人从此幸福快乐……

看完电影,我特意把格林童话找出来重温了一遍。在想起幼年的我是多么眼馋那座美味的糖果小屋的同时,也惊悚的发现这童话隐藏了多么可怕的事实:小孩们烧死了老巫婆。

就像电影里的三兄妹一样,他们流着泪对千正民说:我们不是坏孩子。是的,他们都有着纯真的外表,也有着正常情况下纯洁的心灵,但这一切掩盖不了一个事实:他们杀死了孤儿院管理人。

我们可以说,孤儿院管理人残忍虐童,死有余辜。但看着烈火吞噬他的身体、熊熊烈焰燃烧在三个孩子的眼中,我感到一阵阵的悲哀和寒意。他们住在童话般的大房子里,有着数不清的新奇玩具,他们似乎幸福快乐。可是,一切都只是美丽的假象,掩盖不了他们孤独渴望被爱的内心,掩盖不了他们因一再失望而杀了许多人的事实。

这一切因谁造成?是谁让这三个如天使般纯真的孩子成为无法满足愿望就肆意杀人的魔鬼?我感到很难过。

美丽的童话原来是以这么多的眼泪、辛酸、悲惨作铺垫,三个孩子永远走不出这个魔咒,他们在圣诞夜留下的背影,显得多么的渺小可微。

这部电影,似乎是一步步揭开了童话的真相,看到其内在的本质。其实,它说明的是一个很多人都值得关注深思的社会现象。

我似乎听到了它的呼吁:关注一下孤儿院里的孩子们吧!他们生活在世界的角落,正用无比艳羡的眼神猜测着世界另一头的孩子们的幸福生活。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