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演讲谈孩子教育

李玫瑾教授谈育儿
1个回答2023-12-02 09:18
一位宝妈留言问:

“如果我的孩子被打了,我该怎么做?”

很多人可能会说:“忍忍就过去了,千万别还手!”

当妈后,每次看到校园霸凌、孩子被打的新闻,都会一阵心痛。

可是一味的忍让,会换来“施暴者”的心疼、理解和退让吗?会解决问题吗?

不会的,一味无底线的忍让,只会纵容“施暴者”变本加厉,觉得你更好欺负。

61岁的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告诉家长:

“孩子要有不伤人的教养,但也有不被伤害的气场。”

                    李玫瑾教授

李玫瑾教授参加中央电视台《开讲啦》节目时,有观众提问说:

“如果你的孩子,有一天跑过来跟你说‘我同学欺负我,他们打我’;

你会不会跟他说‘打回去孩子,我支持你’呢?”

李教授坚定的回答:“打回去,我支持!”

李教授解释说:“我们现在所接受的教育,更多的是遇到问题先让孩子自我反省;

这反而纵容了一些不良行为,最终导致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

“打回去,我支持你”不是在纵容暴力,而是在用另外一种方式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

最重要的是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

李教授举了自己小孙女的一个例子:

小孙女刚去幼儿园一个月,就被一个小男孩抱起来扔到地上,磕到了凳子上,额头也磕得肿了起来。

李教授就告诉小孙女,如果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挣脱不掉,就揪住他的两只耳朵往两边拽,一拽他一疼就会放下你。

李教授给父母提了两个建议:

第一,自己的孩子不要欺负别人,这是家教问题,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越有力量越不能欺负比你弱的。

第二,自己的孩子不要被别人欺负,可以让孩子从小进行体育锻炼,有运动就有爆发力,就不容易被别人欺负。

同时,也提醒各位家长,教孩子“打回去”是一种解决之道;

但也要分情况而定,更不能报复性伤害别人。

李玫瑾教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曾对多起个案进行详细调查。

李玫瑾教授关于常见育儿问题的科学建议,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01 

再苦再难

也一定要亲自带孩子

李玫瑾教授说,孩子的出生年,再苦再累也一定要自己抚养。

孩子一岁半之前一定要自己带,否则你就丧失了对他心理上的“控制力”。

比如说,孩子从一出生就是奶奶带,等到他上学的时候接回来;

那么这个孩子只要心里难过,他一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奶奶。

如果妈妈和奶奶发生冲突,那么这个孩子会从心底里恨他妈。

为什么孩子一岁半之前的抚养,至关重要呢?

我们都知道,孩子刚出生的时候,除了可以哭闹、吃奶和睡觉,一不能抬头,二不能翻身;

所以他至少有7、8个月,吃喝拉撒完全是依赖另外的人照顾,也就是抚养人。

也就是说,只要抚养人一出现,孩子就能吃了、能翻身了、他下身就舒服了,这意味着什么呢?

孩子所有的需要的满足,和由此带来的快乐,都和这个抚养人的出现息息相关。

日复一日,因为孩子从快乐体验,到他快乐过程当中的注视,以及他耳边听到的抚养人的声音;

那么,到半岁之后,孩子最开始出现的一个心理现象,就叫认人。

认人呢,我们都知道,孩子谁养的,他6个月到12个月之间,就开始挑人了。

这种认人的现象,我们叫情感,这个情感的出现,真的非常重要,有时候我们也叫依恋。

依恋就是指孩子早期对某人的一种认准了以后接近他,与该人分离紧张不安,重逢时候的高兴轻松。

如果早年这个孩子,他所有的快乐和母亲的声音,和母亲的相貌结合在一起;

那么这个孩子往后,他不管怎样调皮,他心里还会有一个空间,留给他的母亲。

也就是说父母想要对孩子有真正的“控制力”,尤其是母亲,那靠什么控制呢?

不是靠吓唬、恐吓、训斥,真正能让孩子听你的,是你对他早年的抚养。

  02 

孩子6岁之前一定要说“不”

李玫瑾教授说——

6岁之前性格养成,如果有些问题没解决,后边家长就管不了了。

第一个,就是克制任性,6岁之前说“不”,非常重要。

比如说,一个3、4岁的孩子和家长闹,爸妈应该说,今天这事儿不行就是不行。

这孩子闹吧,他能怎么闹?大不了在地下打滚。

但是等到他十三四岁了,家长突然跟他说——

“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听话了,好好学习,我不给你钱了,你不能去网吧玩了。”

孩子还会和家长闹,但他有好几种途径了——离家出走,跳楼或者其他极端行为。

这么点大的孩子,他怎么会想到“死”呢?

因为在他的眼里,家长的爱是没有限制的,他已经学会了用家长的“爱”,来威胁家长,只是他不知道死的含义。

所以,6岁之前说“不”,是给孩子一个最早的训练。

我们知道,孩子2岁之前,还不太会说话,觉得难受了、痛苦了都是靠哭来表达。

但3-5岁开始,孩子的哭声就有目的性了:我要这个东西,你不给我,我就哭。

这个目的性一开始出现,家长就要抓住孩子的一件事对他训练,什么事呢?

就是他提这要求不合理,他要的这东西不能给他。

比如他要买小汽车,买了家里无数了他还要买。在商店开始闹起来,说我就要这小汽车。

家长说你家里那个跟这个差不多,不买了吧,孩子就开始哭闹,说不行,我就要,我不走。

遇到这种情况,就一定要对孩子做一个“克制任性”的训练。

第一步:

直接抱回家;当场不要打也不要骂,任孩子哭不要管。

第二步:

回家后抱到卧室里,一对一,不管谁来管,一个人管就够了,把门一关,其他人不要来劝来干涉。

第三步:

记住四个“不要”

不要骂孩子,言传身教很重要,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不要打孩子,大人打小孩,这不公平;

不要说教,孩子哭闹时,你说什么对他都是噪音,你越说他越闹;

不要走开,他就是闹给你看的,所以你一定要看着他闹。

所以,家长就把门一关,往孩子跟前一坐,表明姿态——

“今天这事说不行就是不行,你哭吧,你闹吧”。

孩子当然会接着哭啊闹啊——

这时候就算孩子脑袋磕到床角上,你都不要管,他知道疼,肯定不会再磕了。

等孩子哭到精疲力尽的时候,你给点爱,拿热水给擦把脸,因为孩子哭到那程度,也很难受了,给他擦一把。

擦完以后孩子会想,你是不是回心转意了?

这时候你一定要把毛巾往旁边一放,跟上一句话:还哭吗?要哭接着哭。

你看,你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你只是以这种方式告诉他——

如果你闹起来没道理,我不心疼,我也不让步,你就闹吧。

这一次他就会知道了,闹是没有用的,孩子越小管,越好管。

当然,也不能让孩子太压抑了,孩子不闹了以后,你要跟他说——

“以后有什么事儿,你能不能跟我好好说。如果你能说服我,我也许会考虑你的要求。”

孩子可能会和你说,“我想要那辆小汽车”。

你就问他,“那这辆小汽车,和家里的有什么区别呀?你能跟我说说吗?”

注意,这是鼓励孩子和你交流。

交流有一个原则,记住“三比一”——

就是孩子提出三次要求,满足他一次,让孩子知道交流有用,但又不要每次都给他。

所以,这样就建立了你和孩子间一个好的关系——

1、你明确说不行的事,他不闹了。

2、如果他真的想坚持,他会跟你商量。

有了这个基础,到了青春期,你们俩的关系就好处了。

  03 

让孩子管别人

现在孩子学习压力很大——

一直到高中学习压力都很大,所以家长一般不给孩子增加任何负担。

家长觉得,孩子只要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就行,其他不用管。

所以有些孩子到高中,甚至大学,都不用为父母亲,去负责任何事情。

因此,孩子只要管好自己就行,那么管好自己,一旦他考上大学——

他就会觉得是凭自己的努力考上的,跟父母没关系,也就是自私。

所以孩子自私养成的原因,就是家里什么事都让他只管自己,别人不用管。

其实,应该让孩子管别人,比如孩子五岁左右,能跟家长一起坐在饭桌上吃饭了。

这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立下一个规矩——家长不动筷子,你就不能先吃饭。

这个事很简单,但非常有效。

孩子一般放学了,四五点他就开始饿了。

可是家长吃饭一般在六点前后;所以很多老人心疼,觉得孩子饿了,先吃吧。

其实,晚吃这一个小时,孩子饿不坏,虽然饿下来确实挺难受的。

但是我们知道,人生最基本的痛苦,就是饥饿;

而孩子以后走向社会,走向人生的话,他的痛苦会更多。

让孩子去体会,因为人只有自己经历了痛苦,才能体会别人的痛苦。

我们成年人都知道,你自己经历了某些痛苦,当别人再有这样的事情,你马上就能体谅别人,孩子也一样。

要让孩子在这种小小的痛苦面前,知道别人跟他一样——

而且我们是一个家,我们是一个整体,所以要有“别人”的意识。

让孩子“管别人”,是防止孩子自私的一种途径。

  04 

让孩子经历点挫折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对孩子进行挫折训练十分重要。

很多人忍受挫折的忍耐力特别弱——

其实这跟意志力相关,而意志力的培养,不是靠智力培养出来的,而是靠体力培养出来的。

所以孩子小的时候,要让他适当吃一点体力之苦;

人只有忍受过体力之苦,才会承受住生活之难。

如果体力训练做不到,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学习游泳。

学游泳也要趁早,七八岁甚至五六岁都行,送到游泳池,教练会说你们家长都出去吧,你们在这儿孩子学不了。

为什么呢?因为接下来,教练会拿着杆子把孩子都轰到泳池里,甚至是把孩子抱起来扔到泳池中。

孩子到水里使劲扑腾啊!其实,在教练的看护下,孩子都好好的。

但第一天接孩子的时候,你一定要问孩子一个问题:“第一次下水,你什么感觉?”

孩子一定会说,“吓死我了,我喝了好几口水”……

家长继续问:“那后来怎么样了?好好的上来了对吧?!”

你就告诉孩子,以后长大了,一辈子都要记住这感受——

遇到挫折的时候,可能也觉得自己都快死了,但只要肯扑腾、肯努力,就一定没事。

以后他再遇到这个挫折,你就给他讲这个道理,他肯定忘不了。

以上这些训练,都要在孩子12岁之前做。

有家长说,树大自然直,孩子大了自然懂事,孩子那么小,你不要去管他。

不是的,如果孩子12岁之前你没管他,从14岁开始管,是根本管不了的。

李玫瑾教授说,犯罪心理问题,很多源于人的早期。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大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所以,希望上述的这些“育儿经”,能对家长和孩子有所帮助——

祝愿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的长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意义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9 07:50

意思是说:送鱼给别人,不如教会他怎样捕鱼。喻指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淮南子·说林训》,原文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意思是说,与其站在水边渴望也能得到鱼,不如回家结网从而真正捕到鱼。也就是说,总在不慧肢切实际地空想、总在艳羡他人的成绩,不如脚踏实地耕耘、把愿望付诸点滴行动。

扩展资料

《淮南子》书中有较多的《庄子》的影响,已与晚周至汉初南方黄老道家的正宗有所区别。道家由以黄老为银碧腔主转移到以老锋衫庄甚至以庄列为主,这一转变在《淮南子》书中已可见其端倪。

作为楚文化重要内容的黄老道家兼阴阳数术的思想传统,到《淮南子》的成书,已经是殿军之作了。此书撰著于景帝一朝的后期,而于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初的建元二年进献于朝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意义?
1个回答2024-01-22 15:06

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做事目的,捕鱼是做事的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真正学会捕鱼的方法。

大学生可以和大学教授谈恋爱吗?会不会对老师有不好的影响?
1个回答2024-03-26 06:20
要分情况的,如果男未娶女未嫁,双方都是自由身,那么爱就爱了;如果一版方已有家庭,再发展恋爱权关系于情于理都是不合时宜的。大学期间,如果是正常学历教育的年龄段的大学生还是太年轻,资历不足,易冲动,不建议谈恋爱,因为随着年纪增长经历丰富,看待问题的观点会变,还是等到毕业了走上社会以后再谈恋爱的比较好。
教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1个回答2024-01-24 03:55
文/--水的颜色

01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出自我国古代道家学派著作——《老子》。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在教育教学中,鱼是知识,渔是学习知识的方法。知识是海洋,懂得学习方法掌握学习的技能方能在海洋中遨游。

然而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欲”,是指学习的动机、兴趣与内驱力。 一个人假如会学习方法,但不想学习,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想跳进知识这片海中遨游。即使掌握了各种学习方法,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但是一个对学习有着着极大兴趣 的人,即便不会学习的方法,也会想尽各种方法去得到知识。

02

现在的学生大都养尊处优,许多学生都不知道自己为何要学习。总是家长和老师逼着去学,逼着去写作业。

曾看过这样一则师生的聊天记录。内容大概如下:

无独有偶,我曾语重心长地跟班上一个男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将来找份好工作。不料男孩子说,老师,我妈说哪怕我这辈子不工作,他们的储蓄也足以让我衣食无忧了。

看来“好好工作,将来找份好工作”已不能成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了。 没有学习动力,就没有进取心,每天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我们班甜甜就如此。她上课总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考试成绩也不尽人意。为此父母再三请求我留孩子下来写练习。可是孩子就不乐意了,找各种理由偷溜。老师让她多写一题,她必锱铢必较,跟老师讨价还价。

这是学习态度问题,孩子不想学,哪怕老师天天勉强留她下来辅导也无济于事。孩子不“欲”,授之方法,又何用?

课堂上,正当我讲到重难点时,学生李凌还在全神贯注地玩笔,丝毫不知我所云。

我便点名提醒他,“李凌上课不要玩笔,还想考重点初中呢!”

“老师,不是我想考重点初中,是我妈想要我考!”

这些都是“要我学”,不是“我要学”的学生表现。他们没有学习的欲望,学习总是很被动。因此,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举足轻重。兴趣才是是最好的老师。

03

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

故事中的父亲通过带女儿去豪华的酒店感受美好与富足,通过女儿自身的体验,激起女儿对梦想的追求,激励女儿去努力进取。

04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有这样的一话:“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我想家长也一样。假如家长能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激起孩子学习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学习效果势必会事半功倍。

孩子在学习上有了追求,便有了内在动力,像开窍了一样,不用家长时时刻刻跟在屁股后面求他学,孩子也会积极进取,实现梦想。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05

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学习“欲”呢?家长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首先,可以多讲一些励志故事,把学习的重要性讲透,引导孩子主动学习。

小时候,父亲就常和我说叔叔从小就努力学习,成绩总在市里名列前茅,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如今在广州市最繁华的地方买了房,不但改变了父辈都是农民的命运,还曾被评为某年度广州市十大杰出青年之一。更重要的是因为读书时成绩优异,叔叔在村里很有名望,叔叔结识的同学及朋友都像他一样优秀,大都是局长级别的人物。

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个人的阶级层次。读书不仅谋生的资本,读书还可以让我们选择有意义的工作。

当孩子真正明白读书的意义,学习的重要性时,一定会奋发进取,努力学习。

其次,可以像上文中的父亲一样,带孩子去感受美好与富足,让孩子自觉树立梦想。

可以带孩子去旅行,感受不一样的生活与文化,提高孩子的见识。

可以带孩子去科技馆和博物馆,和孩子一起探究科技的原理,激发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一旦有了梦想,便有了学习的方向。梦想是孩子学习进步的动力,梦想是创造的源泉。孩子的学习因为梦想而更有动力。

最后,多鼓励与赞赏孩子,树立孩子的信心 。

按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兴趣来源于成功的喜悦,一次实践成功,受到赞扬,他就会对此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学习好的信心,就会一步步走向成功。

因此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让孩子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培养兴趣。
几个教授交谈的电影
1个回答2024-02-19 08:56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2007年Richard Schenkman导演美国科幻电影更多义项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The Man from Earth)是一部2007年出品的独立电影,由Richard Schenkman执导,杰洛米·贝斯拜(Jerome Bixby)编剧。
本片改编自科幻作家杰洛米·贝斯拜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小说。作为总投资一万美元的小成本独立电影,其成功跳脱了“激光加金属”等传统
与老教授谈话后的感悟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3-04 08:27
与老盯团教授谈话后的感悟
这样写:
先写介绍教授的一些话,
再写你樱则烂为什么会和老教授谈话,
然后写你们谈话的内容,老教授对你的帮助勉励,
最后写你的收获,
就这样写脊漏,
肯定高效。
蔡明都教授做孩子教育的?
1个回答2023-11-25 23:06
谁谁谁谁谁谁没看错吧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怎样理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1个回答2022-12-21 14:07
体现启发性教学原则
幼儿教育 谈谈你对教育的理解?
1个回答2024-02-10 17:07
教育是国家重视的内容,教育好,国家必回富强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