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四川清音的特征

什么是四川清音?
1个回答2024-03-17 02:30
四川清音原名“唱琵琶”或“唱月琴”,渊源于明、清时期的俗曲。20世纪30年代在成都、重庆相继成立清音歌曲演唱会或称改进会,以后遂以清音命名。清音的曲调分大调、曲牌、小调3类。音乐结构有曲牌联套体、板式变化体和单曲体3种。演唱形式过去都以女演员为主,男演员为辅,坐唱而不表演,演唱者自己弹奏乐器。一般是3~5人一班,旧称“海湖班”。四川清音的曲目丰富,内容大部分是幽怨思怀之曲,也有不少是应景词曲或咏唱传奇、小说中的人物故事。
四川的清音音乐
1个回答2024-03-26 18:58
早期称“唱小曲”、“唱小调”,又因演唱时艺人自弹月琴或琵琶,被称为“唱月琴”或“唱琵琶”。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定名为“四川清音”。它用四川方言演唱,流行于以成都为中心的城市与农村,以及长江沿岸的水陆码头。四川清音是由明、清的时调小曲及四川民歌发展而成。音乐十分丰富,计有100 多支曲牌。如[赵调]、[背工调]、[满江红]、[打枣杆调]、[马头调]、[叠断桥]、[ 小桃红]、[银纽丝]、[梅花落]等等。音乐唱腔结构分曲牌和板腔两类。 板腔类又有“汉调”和“反西皮”两种。传统的演唱方式为坐唱,即摆上一或两张八仙桌,演唱者面对听客正面而坐,主唱者居中(多数为女艺人),琴师坐在主唱者的左右两边,月琴、琵琶或三弦在左面,碗碗琴、二胡或小胡琴在右面。这种方式主要是在茶楼、书馆里的演唱,另外还有沿街卖唱或到旅店客栈卖唱的。清代中期以后,四川清音卖唱的艺人很多,出现了“大街小巷唱月琴,茶楼旅店客盈门”的景象。
  四川清音除有专业艺人外,还有许多业余爱好者,称为“玩友”。他们不但能唱,一般都能弹奏琵琶或月琴,有的弹奏水平还相当高。还有一些清音的玩友组织,他们为推动四川清音艺术的发展发挥了作用。 五六十年代,四川清音进入剧场,坐唱的形式逐渐被站唱所取代。改为演员自己敲击竹节鼓打板演唱,配以小乐队伴奏,乐器有琵琶、高胡、二胡、中胡等。伴奏员兼演配角并参与合唱帮腔。 四川清音的传统曲目很丰富,有《昭君出塞》、《尼姑下山》、《断桥》、《黛玉焚稿》、《放风筝》等,现代曲目有《布谷鸟儿咕咕叫》、《六月六》等。
  原名"唱琵琶"、"唱月琴"。成都在30年代成立"清音职业工会",后更名为"清音曲改会",即得现名"清音"。四川清音于清乾隆年间由民歌小调发展而成,属于歌唱体牌子曲类的曲艺说唱艺术形式,曲调丰富,唱腔优美。流传至今有8个大调、100余支小调,唱段200多支。大调多以故事传说为主,小调多采用四川流行的山歌、民歌等曲调演唱。伴奏乐器为琵琶、二胡、竹鼓、檀板等。其中竹鼓是四川清音特具的伴奏乐器。表演时由女演员一人独唱,右手击竹鼓,左手击檀板,自击自唱。近年来又开唱长篇曲目如《白莲女杰》,在唱演中嵌入表白,韵文、散文交错演唱。四川清音分为上河派、下河派。成都的"省调"为上河派,其唱腔轻盈,细腻圆润,在运腔中有一种风格独具、跳跃式的连续顿音唱法--"哈哈腔"。著名清音演唱艺术家李月秋的"哈哈腔"造诣较深,她音色甜美,行腔轻柔婉转,早在40年代即有"成都周璇"誉称。四川清音代表曲目有《放风筝》、《断桥》、《秋江》、《绣荷色》、《黄继光》、《赶花会》等。
  
什么叫四川清音?现在的名家还有谁?
1个回答2024-05-27 00:38
四川清音早期称“唱小曲”、“唱小调”,又因演唱时艺人自弹月琴或琵琶,被称为“唱月琴”或“唱琵琶”。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定名为“四川清音”。它用四川方言演唱,流行于以成都为中心的城市与农村,以及长江沿岸的水陆码头。

四川清音是由明、清的时调小曲及四川民歌发展而成。音乐十分丰富,计有100 多支曲牌。如[赵调]、[背工调]、[满江红]、[打枣杆调]、[马头调]、[叠断桥]、[ 小桃红]、[银纽丝]、[梅花落]等等。音乐唱腔结构分曲牌和板腔两类。 板腔类又有“汉调”和“反西皮”两种。传统的演唱方式为坐唱,即摆上一或两张八仙桌,演唱者面对听客正面而坐,主唱者居中(多数为女艺人),琴师坐在主唱者的左右两边,月琴、琵琶或三弦在左面,碗碗琴、二胡或小胡琴在右面。这种方式主要是在茶楼、书馆里的演唱,另外还有沿街卖唱或到旅店客栈卖唱的。清代中期以后,四川清音卖唱的艺人很多,出现了“大街小巷唱月琴,茶楼旅店客盈门”的景象。

四川清音除有专业艺人外,还有许多业余爱好者,称为“玩友”。他们不但能唱,一般都能弹奏琵琶或月琴,有的弹奏水平还相当高。还有一些清音的玩友组织,他们为推动四川清音艺术的发展发挥了作用。 五六十年代,四川清音进入剧场,坐唱的形式逐渐被站唱所取代。改为演员自己敲击竹节鼓打板演唱,配以小乐队伴奏,乐器有琵琶、高胡、二胡、中胡等。伴奏员兼演配角并参与合唱帮腔。 四川清音的传统曲目很丰富,有《昭君出塞》、《尼姑下山》、《断桥》、《黛玉焚稿》、《放风筝》等,现代曲目有《布谷鸟儿咕咕叫》、《六月六》等。
原名"唱琵琶"、"唱月琴"。成都在30年代成立"清音职业工会",后更名为"清音曲改会",即得现名"清音"。四川清音于清乾隆年间由民歌小调发展而成,属于歌唱体牌子曲类的曲艺说唱艺术形式,曲调丰富,唱腔优美。流传至今有8个大调、100余支小调,唱段200多支。大调多以故事传说为主,小调多采用四川流行的山歌、民歌等曲调演唱。伴奏乐器为琵琶、二胡、竹鼓、檀板等。其中竹鼓是四川清音特具的伴奏乐器。表演时由女演员一人独唱,右手击竹鼓,左手击檀板,自击自唱。近年来又开唱长篇曲目如《白莲女杰》,在唱演中嵌入表白,韵文、散文交错演唱。四川清音分为上河派、下河派。成都的"省调"为上河派,其唱腔轻盈,细腻圆润,在运腔中有一种风格独具、跳跃式的连续顿音唱法--"哈哈腔"。著名清音演唱艺术家李月秋的"哈哈腔"造诣较深,她音色甜美,行腔轻柔婉转,早在40年代即有"成都周璇"誉称。四川清音代表曲目有《放风筝》、《断桥》、《秋江》、《绣荷色》、《黄继光》、《赶花会》等。

李月秋(1925~ )

四川成都市人。7岁拜师学唱四川清音,12 岁出师后便在书场茶馆演唱,受到听众的赞誉。50年代后就职于成都市曲艺团,从事四川清音的演唱。她擅唱的曲目有《绣荷包》、《秋江》、《尼姑下山》。1957年她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唱了《小放风筝》、《忆娥郎》获得金质奖章。她的嗓音清脆,演唱柔媚秀丽,亲切委婉,对曲目内容的表述细腻,富有生活情趣。她将前辈创造的“ 呵呵腔”发展为独具特色的“哈哈腔”,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演唱风格,如《布谷鸟儿咕咕叫》所用的“哈哈腔”,就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程永玲(1947~ )

四川江津人。1958年就读于成都市戏剧学校曲艺班,从师李月秋,毕业后到成都市曲艺团演唱清音。她擅长演唱小调曲目,她的音色甜美,清新俏丽,既保持了李月秋的风格,又有自己的特色。她曾赴南斯拉夫参加国际艺术节,并去奥地利演出,受到热烈欢迎。程永玲是当前四川清音饮誉海内外的青年演员。
简述儿童故事的特征。
1个回答2024-01-19 10:39

(一)完整连贯
(二)生动有趣
(三)语言口语化和生活化

简述学前儿童常见行为问题的特征。
1个回答2024-06-08 08:00


(1)持久性的困难。

(2)不受普通教育方法控制的行为。

(3)不理会现实。

(4)客观困难的存在。

简述儿童故事的特征
1个回答2024-02-21 23:16

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生活故事的题材来自幼儿真实的生活,作家创作的动因和意图,往往源于幼儿成长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故事单纯而又略有曲折,重视通过语言和动作的刻画突出人物形象。

浓郁的幼儿生活情趣。

感人故事征集,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5 05:13
原来真的没有合适不合适,只有珍惜不珍惜,能一起走一起进步是幸福的 刚搬进这个房子的那天,她整理完全部的东西,最后拿出一个非常精致的玻璃瓶,对他说道:“亲爱的,3个月内,你让我每哭一次,我就往里面加一滴水,代表我的眼泪。要是它满了,我就收拾我的东西离开这房子。” 男人不以为然,有点纳闷:“你们女人也太神经质了吧!就这么不信任我么,那还有什么可谈?我让你搬过来和我一起生活,是为了照顾你,不是欺负你的!” 女人说:“好男人不会让心爱的女人受一点点伤,我会记录下我为什么流泪,不会是莫名其妙的。” “那好吧,抱~!” 两个月后,女人把那瓶子给男人看,说:“已经满一半了,在两个月内,我们是否有必要查看一下是什么问题呢?”说完递了一本精致的小笔记本给男人。 男人没有马上打开来看,他的表情里有一丝惊讶,还有点哭笑不得的意味,似乎没有想到女人的眼泪可以这么多,盛得这么快,又觉得女人是小题大作了,但是很可爱。 他打开本子开始看,惊讶女人怎么写了那么多。男人一边看着,女人一边说话:“第一次吵架,是在第3天,而且还是一大早,你刚醒来有点懵懂,挤的牙膏不知道怎么的飞到镜子上了,那是我刚擦干净的,我说你连挤牙膏都不会啊,你就来脾气了,然后吵起来……” 男人沉默着。女人继续说:“有天晚上我让你帮洗下那几件衣服,因为水太凉,你只顾着玩游戏迟迟不肯动,后来吵起来,我很失望你忘记了我的生理期不能碰冷水,委屈……” “还有一次,我很累了,你还不肯去洗澡睡觉,明明知道我特敏感,有点神经衰弱,哪怕一点点敲键盘的声音都能让我难以入睡,我一情急就说了你这个人自私的话,我们吵起来,你说了一大堆辩论自己不自私自私的人是我之后甩门出去上网通宵,我打你电话你没拿我又不敢自己一个人去找你……” 女人这时候有点激动了,眼球开始泛红,说:“还有一次……”男人打断了她的话,“亲爱的,别说了……” 沉默。 长久的沉默。 还是女人打破了沉默:“是不是我们真的不合适?如果是这样,结婚了还是会离婚吧?我们的个性都那么强,谁都不肯退让。” 气氛有点尴尬。 本子里记录的事情都是那么细小的事情,每次吵架的原因都是那么的简单,男人看着这本子,似乎在体会着女人的心情,大男子是不会去计较这些小事,原本觉得每次和好之后都没事,女人就爱拿这些来说事,但是当他认真去看的时候,他也开始难过了,女人很细心,把事件、心情都写了,还自己总结了一下原因。原来最微小的事情累积起来是很让人痛苦的,他看得出,女人从失望慢慢变成绝望。 他想,大概是因为每次吵架,两人都是喜欢在吵架中找出对方不爱自己的证据。他突然意识到,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而且每次吵架,双方都是在心情不稳定的时候,就是还有别的烦心事的时候,把不好的情绪带进了两个人的生活里。 “亲爱的别难过……”男人终于说话了:“我请个假,我们去旅游吧!” 他们去了第一次一起旅游的地方,太多美好的回忆被唤起,原来彼此是那么深深地爱着对方,这时的女人特别温柔,这时的男人特别体贴。 “亲爱的,你还认为我们结婚的话,会离婚么?”男人问。 “我想不是我们不合适,像现在,我们是那么快乐,一切都那么美好,可是一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里,为什么就变了呢?” “亲爱的,难道我们现在不在现实里吗?” “……”女人楞了 “因为那时候我们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负面的事物上并且放大了那些负面的心情。并且喜欢找对方不爱自己的证据,然后彼此个性都很倔不肯服输太要面子。” 女人觉得确实是如此,原来,双方只是需要一点点忍让,一点点包容。男人带她回顾这初次旅游的地点,是真的用心了,想起那时候他们在一起还不久,为了让对方觉得自己好,都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还有半个月,如果那瓶子还是半瓶,那么,亲爱的,嫁给我吧!” 女人钻进男人怀里笑开了颜 后来他们结婚了。很少再吵架。如果粗心的男人不小心碰掉了杯子,女人不会再开口就骂,因为在女人开口之前,男人已经在道歉,说对不起,都是我不小心的,赔两个给老婆!老婆尽管去选你喜欢的!女人就笑了,然后说,不用买啦,反正还有杯子,再说也不都是你的错,怪我自己没把杯子放好,让你碰到啦! 原来真的没有合适不合适,只有珍惜不珍惜,能一起走一起进步是幸福的。
简述现代东方文学的特征。
1个回答2024-02-05 17:58


反对侵略反对压迫为各国文学的共同主题。在文学领域,东方各国虽不曾像西方那样形成具有共同特征的文艺思潮,但大致相同的命运与共同的理想,使许多作家的作品表现出大致相近的思想倾向。一些国家形成了有共同思想的文学社团,开展有组织的文学活动。以现实主义为主的表现手法。当时的大多数作家都力求创作的真实,因此,许多有影响的作品都是以作家的亲身经历为素材而创作的。

四川的清音音乐
1个回答2024-03-26 18:57
早期称“唱小曲”、“唱小调”,又因演唱时艺人自弹月琴或琵琶,被称为“唱月琴”或“唱琵琶”。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定名为“四川清音”。它用四川方言演唱,流行于以成都为中心的城市与农村,以及长江沿岸的水陆码头。四川清音是由明、清的时调小曲及四川民歌发展而成。音乐十分丰富,计有100 多支曲牌。如[赵调]、[背工调]、[满江红]、[打枣杆调]、[马头调]、[叠断桥]、[ 小桃红]、[银纽丝]、[梅花落]等等。音乐唱腔结构分曲牌和板腔两类。 板腔类又有“汉调”和“反西皮”两种。传统的演唱方式为坐唱,即摆上一或两张八仙桌,演唱者面对听客正面而坐,主唱者居中(多数为女艺人),琴师坐在主唱者的左右两边,月琴、琵琶或三弦在左面,碗碗琴、二胡或小胡琴在右面。这种方式主要是在茶楼、书馆里的演唱,另外还有沿街卖唱或到旅店客栈卖唱的。清代中期以后,四川清音卖唱的艺人很多,出现了“大街小巷唱月琴,茶楼旅店客盈门”的景象。

  四川清音除有专业艺人外,还有许多业余爱好者,称为“玩友”。他们不但能唱,一般都能弹奏琵琶或月琴,有的弹奏水平还相当高。还有一些清音的玩友组织,他们为推动四川清音艺术的发展发挥了作用。 五六十年代,四川清音进入剧场,坐唱的形式逐渐被站唱所取代。改为演员自己敲击竹节鼓打板演唱,配以小乐队伴奏,乐器有琵琶、高胡、二胡、中胡等。伴奏员兼演配角并参与合唱帮腔。 四川清音的传统曲目很丰富,有《昭君出塞》、《尼姑下山》、《断桥》、《黛玉焚稿》、《放风筝》等,现代曲目有《布谷鸟儿咕咕叫》、《六月六》等。

  原名"唱琵琶"、"唱月琴"。成都在30年代成立"清音职业工会",后更名为"清音曲改会",即得现名"清音"。四川清音于清乾隆年间由民歌小调发展而成,属于歌唱体牌子曲类的曲艺说唱艺术形式,曲调丰富,唱腔优美。流传至今有8个大调、100余支小调,唱段200多支。大调多以故事传说为主,小调多采用四川流行的山歌、民歌等曲调演唱。伴奏乐器为琵琶、二胡、竹鼓、檀板等。其中竹鼓是四川清音特具的伴奏乐器。表演时由女演员一人独唱,右手击竹鼓,左手击檀板,自击自唱。近年来又开唱长篇曲目如《白莲女杰》,在唱演中嵌入表白,韵文、散文交错演唱。四川清音分为上河派、下河派。成都的"省调"为上河派,其唱腔轻盈,细腻圆润,在运腔中有一种风格独具、跳跃式的连续顿音唱法--"哈哈腔"。著名清音演唱艺术家李月秋的"哈哈腔"造诣较深,她音色甜美,行腔轻柔婉转,早在40年代即有"成都周璇"誉称。四川清音代表曲目有《放风筝》、《断桥》、《秋江》、《绣荷色》、《黄继光》、《赶花会》等。

  
四川清音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5-20 03:35

四川清音原名唱琵琶,唱月琴,是四川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20世纪30年代在成都、重庆相继成立清音歌曲演唱会或称改进会,以后遂以清音命名。四川清音渊源于明、清时的俗曲。四川清音在清乾隆、嘉庆年间很盛行,以泸州、叙府(今宜宾)为中心,遍及城镇和乡村,拥有大量的听众。2008年6月7日,四川清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