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芬朗音响

达芬奇的生平事迹及影响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4-16 17:31
莱昂纳多.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他在几乎每个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代的学者称他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学者”,是一位“旷世奇才”。所有的,以及更多的赞誉他都当之无愧。

一、天才少年

莱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诞生在意大利芬奇镇附近的安基亚诺村,芬奇镇靠近佛罗伦萨。达.芬奇是非婚生子,他的童年是在祖父的田庄里度过的。孩提时代的达.芬奇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兴趣广泛。他歌唱得很好,很早就学会弹琵琶,他的即兴演唱,不论歌词还是曲调,都让人惊叹。他尤其喜爱绘画,常为邻里们作画,有“绘画神童”的美称。达.芬奇的家庭是当时佛罗伦萨有名的望族,父亲皮埃罗希望达.芬奇象自己一样当律师,可后来由于发生了一件事情而使皮埃罗改变了想法,决定让小芬奇学画。

当时,皮埃罗受一位农民的委托,要画一幅盾面画。他听说儿子会画画,想试试儿子的画艺,便将这任务交给了小芬奇。小芬奇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画成了一个骇人的妖怪。这妖怪长着火球般的眼睛,张着血盆大口,鼻孔中喷出火焰和毒气,样子十分的恐怖。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完成后,小芬奇请父亲来到他的房间。他把窗遮去一半,将画架竖在光线恰好落在妖怪身上的地方。皮埃罗刚走进房间时,一眼就看到了这个面目狰狞的怪物,吓得大叫起来。小芬奇则笑着对父亲说:“请您拿去吧,这就是它该产生的效果。”皮埃罗从此确信儿子有绘画天赋,便将小芬奇送往佛罗伦萨,师从著名的艺术家委罗基奥,开始系统地学习造型艺术。此时的达.芬奇只有14岁。

委罗基奥的画舫是当时佛罗伦萨著名的艺术中心,经常有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在这里聚会,讨论学术问题。达.芬奇在这里结实了一大批知名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科学家,开始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 达.芬奇在20岁时已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用画笔和雕刻刀去表现大自然和现实生活的真、善、美,热情歌颂人生的幸福和大自然的美妙。

达.芬奇并不满足他的这些才干,他要掌握人类思想的各个领域。他眼光独到,做事干练,具有艺术的灵魂。有一次,他在山里迷了路,走到了一个漆黑的山洞前。他在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我突然产生了两种情绪--害怕和渴望:对漆黑的洞穴感到害怕,又想看看其中是否会有什么怪异的东西。”他一生都被这两种情绪所羁束--对生活之不可知或无力探知的神秘感到害怕,而又想把这个神秘之不可知性加以揭露,加以研究,解释其含义,描绘其壮观。他很早就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研究者、一个教师、尤其是一个艺术家。

二.科学巨匠

达.芬奇无论是在艺术领域,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的眼光与科学知识水平超越了他的时代。

在文艺复兴早期,人们盲目地接受传统观念,崇拜古代权威和古典著作。人们学习科学知识也只是学习象《圣经》一样的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只相信文字记载。达.芬奇反对经院哲学家们把过去的教义和言论作为知识基础,他鼓励人们向大自然学习,到自然界中寻求知识和真理。他认为知识起源于实践,只有从实践出发,通过实践去探索科学的奥秘。他说“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实践应以好的理论为基础”。达.芬奇提出并掌握了这种先进的科学方法,采用这种科学方法去进行科学研究,在自然科学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出的这一方法,后来得到了伽利略的发展,并由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从理论上加以总结,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最基本方法。 达.芬奇坚信科学,他对宗教感到厌恶,抨击天主教为“一个贩卖欺骗的店铺”。他说:“真理只有一个,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学之中。”达.芬奇的实验工作方法为后来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人的发明创造开辟了道路。

在天文学上,达.芬奇对传统的“地球中心说”持否定的观点。他认为地球不是太阳系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一颗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太阳本身是不运动的。达.芬奇还认为月亮自身并不发光,他只是反射太阳的光辉。他的这些观点的提出早于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甚至在当时,达.芬奇就幻想利用太阳能了。

在物理学方面, 达.芬奇重新发现了液体压力的概念,提出了连通器原理。他指出:在连通器内,同一液体的液面高度是相同的,不同液体的液面高度不同,液体的高度与密度成反比。他发现了惯性原理,后来为伽利略的实验所证明。他认为一个抛射体最初是沿倾斜的直线上升,在引力和冲力的混合作用下作曲线位移,最后冲力耗尽,在引力的作用下作垂直下落运动。他的这一发现使亚里士多德的落体学说产生了动摇。他发展了杠杆原理,除推导出作用力与臂长关系外,还算出了速度与臂长的关系。他指出了“永动机”作为能源的不可能性。达.芬奇还预示了物质的原子原理,形象生动的描述了原子能的威力:“那东西将从地底下爆起,……使人在无声的气息中突然死去,城堡也遭到彻底毁坏,看起来在空中似乎有破坏力。”

达.芬奇在解剖学和生理学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认为是近代生理解剖学的始祖。他掌握了人体解剖知识,从解剖学入手,研究了生理学和医学。他最先采用蜡来表现人脑的内部结构,也是设想用玻璃和陶瓷制作心脏和眼睛的第一人。他发现了血液的功能,认为血液对人体起着新陈代谢的作用。他说血液不断的改造全身,把养料带到身体需要的各个部分,再把体内废物带走。达.芬奇研究过心脏,他发现心脏有四个腔,并画出了心脏瓣膜。他认为老年人的死因之一是动脉硬化,而产生动脉硬化的原因是缺乏运动。后来,英国的威廉.哈维证实和发展了达.芬奇的这些生理学成果。

达.芬奇的研究和发明还涉及到军事和机械方面,他发明了飞行机械、直升飞机、降落伞、机关枪、手榴弹、坦克车、潜水艇、双层船壳战舰、起重机等等。他还在数学领域和水利工程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可以说,达.芬奇的研究涉及到自然科学的每一部门,他的思想和才能深入到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全面发展的学者。

但是达.芬奇的大多数著作和手稿都没有发表,直到他逝世后多年才被世人所发现。科学史家丹皮尔这样评论达.芬奇,“如果他当初发表他的著作的话,科学本来一定会一下就跳到一百年以后的局面。”

三.艺术大师

说到艺术创作,在文艺复兴时期当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成就最高。他们的艺术成就达到了西方造型艺术继古希腊之后的第二次高峰,仅绘画而言,则达到了欧洲的第一次高峰。其中尤以达.芬奇最为突出,恩格斯称他是巨人中的巨人。在艺术创作方面,达.芬奇解决了造型艺术三个领域--建筑、雕刻、绘画中的重大课题:1、解决了纪念性中央圆屋顶建筑物设计和理想城市的规划问题;2、完成了15世纪以来雕刻家深感棘手的骑马纪念碑雕像的课题;3、解决了当时绘画中两个重要领域--纪念性壁画和祭坛画的问题。达.芬奇的艺术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不仅象镜子似的反映事物,而且还以思考指导创作,从自然界中观察和选择美的部分加以表现。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这三幅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是达.芬奇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

四.文艺复兴精神的代表

达.芬奇比之文艺复兴时期中的任何一人,有更多的、领域更广的幻想。他思想深邃、博学多才。他怀着永无休止的探索精神去研究自然和人生的一切奥秘,他把艺术和科学、理智和情感、形体和精神熔于一炉,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把艺术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达.芬奇是当之无愧的“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贝多芬的交响曲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08 06:03

贝多芬的交响曲有:

1、C大调第一交响曲

Symphony No.1 in C major,Op.21

2、D大调第二交响曲

Symphony No.2 in D major,Op.36

3、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

Symphony No.3 in E-flat Major,“Eroica”Op.55

4、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

Symphony No.4 in B flat major,Op.60

5、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Symphony No. 5 in C minor,Op. 67,Fate Symphony

6、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Symphony No. 6 in F major,Op. 68,Pastoral Symphony

7、A大调第七交响曲

Symphony No.7 in A major,Op.92

8、F大调第八交响曲

Symphony No.8 in F major,Op.93



扩展资料

创作特点

贝多芬的一生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的激烈变革,他的作品是时代和个性结合的产物。他极大地扩展了交响音乐的思想内容,使之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体裁,钢琴的表现幅度也大大增强。

内容的扩展导致表现手法的创新:他突破了传统的形式结构,动机型的主题运用和动力性的乐思发展,使音乐具有非凡的气势和力量;建立在功能体系上的变音体系,成为他的和声风格特征;灵活的离调转调和大幅度的节奏对比和力度对比,对于刻画矛盾冲突和戏剧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对位法的运用,乐队音响的组合,钢琴音乐的写作都有鲜明的特点。

贝多芬的交响曲哪个好
3个回答2023-07-13 05:42
F大调第六交响乐 作品第68号“田园”.前几个乐岁铅章比较静谧数册,后两个乐章开始有撼动的张力,最后愉快和豁然开乎毕好朗.
分为五个乐章,乐曲较明快,节奏不太快的快板和极活泼的极快板之间都有,层次分明.
当然,音乐的认知要看个人的喜好和理解,我个人比较喜欢上述的"田园"和 C小调第五交响乐 作品第92号“命运”,希望答案让你满意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故事?
1个回答2024-02-18 06:29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Beethoven Symphony No.9 in d minor)即《d小调第九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在1819至1824年间创作的一部大型四乐章交响曲,因其第四乐章加入了大型合唱,故称为“合唱交响曲”。

这部交响曲被公认为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是其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简介
1个回答2024-02-24 23:24

《c小调第五交响曲》(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又名命运交响曲(Fate Symphony),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作品67号,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

《c小调第五交响曲》以音乐中的短—短—短—长节奏动机开场。据说,贝多芬曾将四个音的动机解释为“命运之神在敲门”。它主导了第一乐章,并在整个交响曲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整首交响曲可以被看到是情感的发展,从c小调第一乐章的冲突与斗争,发展到c大调末乐章的胜利与喜悦。最末乐章是全曲的最高潮,它比第一乐章在篇幅上更长、在声音上更有力。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贝多芬开始构思并动笔写《c小调第五交响曲》是在1804年,那时,他的耳聋已经完全失去了治愈的希望,他热恋的情人朱丽叶·琪察尔迪伯爵小姐因为门第原因离开了他,再加上当时的德国正处于一个令人窒息的封建时期。

一连串的遭遇让贝多芬备受打击,但这位坚强的音乐巨人并不想就此认命,更不想屈服于命运对他的捉弄,他想要向命运、向大家证明,即使自己耳朵聋了,也照样可以进行音乐的创作。 

贝多芬为他的第五交响曲花了四年左右的时间辛勤劳动,从1804到1808年。在此期间,为了创作另一部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和第四钢琴协奏曲,《c小调第五交响曲》曾暂时中辍。另一部交响曲因完成较早,所以编为第四。

贝多芬的交响曲为什么要分第几乐章?
1个回答2022-09-10 14:36
情感不一样!!
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让人想到哪些画面
1个回答2024-03-08 14:48
被高分的田园交响曲,人人想到的农村的炊烟,丰收的情景
贝多芬有《第___交响曲》
1个回答2022-11-16 14:56
贝多芬有九部交响曲!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三,第六,第九~这就是世人长说的贝多芬三六九.
贝多芬对后世影响?
1个回答2022-09-26 01:00
使得音乐史从此发展到新的高度,这是贝多芬非常突出的影响。
人们听到贝多芬的作品的时候,无不被其中所蕴藏的巨大的感情所征服,从而从中读懂关于生活和生命的真谛,进而产生强大的力量,帮助人们克服生活中遭遇的种种困难。
贝多芬的交响曲
2个回答2022-09-26 04:55
  乐曲概述
  C大调第一交响曲(Symphony No.1 in C major, Op.21),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作于1794至1796年,作品21号。1800年4月2日在维也纳霍夫堡剧院首演。据说这部作品是应斯维顿男爵的建议而作,斯维顿男爵是莫扎特和海顿的保护人。
  C大调第一交响曲是贝多芬的第一部交响曲体裁的作品,但事实上早在1788至1789年间,也就是贝多芬20岁不到的时候,他就曾经试图创作交响乐,但是没能获得成功。C大调第一交响曲真正问世已经是十年以后的1800年,贝多芬当时已经三十岁了。
  [编辑本段]乐曲赏析
  全曲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柔板—快板(Adagio Molto - Allegro Con Brio)。开头有一段仿效海顿的缓慢引子,主题是舞蹈性的。第二主题是双簧管和长笛的对答。
  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Andante Cantabile Con Moto)。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活泼的快板(Menuetto. Allegro Molto e Vivace),实际是诙谐曲,有极快的速度,频繁冒出的节奏重音,瞬息休止的与急剧的力度对比。
  第四乐章:柔板—活泼的快板(Adagio - Allegro Molto e Vivace),回到模仿海顿:奏鸣曲——回旋曲的曲式,充满欢乐的喜剧性,似乎充满了对海顿模仿的机智笑声。
  这部作品的突出部分是第三、四乐章的轻松、诙谐、活泼,首演时那些正统的评论家曾认为“这种大量使用粗俗的不谐和音及所有乐器发出的超闹”,损害了莫扎特与海顿,其实作品中充满了对他们的敬意。
  [编辑本段]乐曲评价
  C大调第一交响曲,其整体风格沿袭了前辈莫扎特、海顿的很多东西,有些评论家甚至感觉有些许节奏正是莫扎特在以前某部作品中使用过的。该曲给人幽默通俗的第一感觉,而又略带一些舞蹈性,韵味上接近莫扎特、海顿时期的交响曲。C大调第一交响曲的某些旋律段中,贝多芬展现出了自己不同凡响的一面,只是这种独创的态度显得还不够开放,而过于拘谨。这部旋律不失激昂、幽默的作品,听来通俗易懂,但与贝多芬以后的那些名作又似乎有着较大的区别。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