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承光相声

吕剧的非遗传承
1个回答2024-02-27 05:32

吕剧由山东最主要的曲艺形式山东琴书发展而来,风格质朴清新,最能代表山东风格,也体现了华北、东北农民的朴素特点,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与京剧、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秦腔、川剧并称为“中国八大戏曲剧种”。央视电视指南《数字飙榜》栏目盘点的中国十大经典戏曲种类分别是,京剧、豫剧、评剧、越剧、昆曲、曲剧、黄梅戏、吕剧、越调、沪剧。
2008年,吕剧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戏曲学院于2014年排演了吕剧《苦菜花》,获得广泛好评。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郎咸芬、李岱江、林建华、李渔、王永昌、马常委、杜瑞杰。 吕剧在山东省传承情况较好。省文化厅非遗处姜慧表示,山东目前能够经常性演出剧种23个,除吕剧外,都属于濒危剧种。 山东省积极组织“吕剧华夏行”、“吕剧艺术节”、“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等活动,实施吕剧艺术振兴工程,组织《看大戏》栏目的制作。
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郎咸芬、李岱江、林建华、李渔、王永昌、马常委、杜瑞杰、李萍、高静、胡静华、李肖江、董家岭、焦黎、栾胜利、苏智。 吕剧广泛流传于苏北地区,根植于清末民初时期, 已列入江苏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作《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借年》、《五九看柳》、《山乡情》、《草莓扣》、《称爹》等。2015年,江苏省演艺集团东海吕剧团排演的《没掀开的红盖头》获得中国戏曲学会奖。
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许素平 吕剧是“闯关东”文化的代表,是中原文化与关东文化相交融,孕育的具有多元文化内涵的新型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已被吉林省通化市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积极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代传承人:清朝末年,柳河县凉水河子镇山东广饶移民李万良;
第二代传承人:20世纪30年代,李万良将演唱技艺传给女婿李秀山;
第三代传承人:1960年通化专区青年吕剧团成立,老艺人李秀山收下周桂芳、付宏娟、王延武等人为徒;
第四代传承人:70年代,冯仁智、金太石;
第五代传承人:80年代,王焕娥、孟凡志、马世海、刘兴波;
第六代传承人:90年代,李强、何新丽、于静丽、付明。

轩辕剑里 吕承志是谁演的?
1个回答2023-05-24 06:00
马天宇,而且他演的吕承志就是李世民
电视剧。轩辕剑之天之痕,如烟和吕承志最后在一起了吗
1个回答2023-05-15 22:54
没有,吕承志走了
韩信有“三不杀”的承诺,那么最后是怎么被吕后杀的呢?
1个回答2023-02-13 14:31
当时的吕后将他抓起来,用布袋把他装起来,悬在铜钟之下,用竹枪将其刺死。
山西吕梁到承德市多少公里?
1个回答2023-01-04 00:07

从山西吕梁到承德市大约890公里,开车走高速的话需要12小时左右。

轩辕剑大结局吕承志、如烟怎么了?
1个回答2023-05-22 00:10
侣承志是崆峒神将!他和如烟没有结局
勾吕承蜩文言文翻译
1个回答2023-11-30 23:44

1. 《痀偻承蜩》的古文和译文

《痀偻承蜩》

作 者:庄子

朝代:战国时期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选自《庄子·达生》

注释

1、痀偻:脊背向前弯曲。“佝偻者”即驼背的人。

2、承:(用长竿)取物。

3、蜩:蝉

4、出:经过,取道

5、道:方法

6.、锱铢:锱和铢都是古代重量单位,锱是一两的四分之一,铢是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这里比喻极少的数量或极小的可能。

7、厥:通“橛”,断掉的树木。

8、株枸:断残的树桩

9、凝:精力专注或注意力集中

10、邪(yé):疑问语,“吗”“呢”

11、执:举

译文:

内 容:孔子去楚国游历

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的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孔子说:“先生的技艺真是巧妙啊!有什么技巧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叠起两个弹丸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叠起三个弹丸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

叠起五个弹丸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我不反身,不侧视,一动不动,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怎么会不成功呢?”

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它就是驼背老人说的道理!”

扩展资料:

典故出自庄子的《外篇·达生》,讲述了孔子去楚国游历,走进森林,看到一个驼背老人蝎子。他的粘腻外观就像在地上捡东西一样容易,孔子受益匪浅。它是所有事物的隐喻,只要你专注于所有事情,消除外界的一切干扰,努力工作,集中注意力,努力学习,坚持不懈,即使天生的条件不够,你也一定会有所成就。

说明了凡事只要专心致志,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艰苦努力,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并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有所成就,即使先天条件不足也不例外。

本篇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

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一切脱离自然法则而认识的知识,认为一切事物的本质并无区别,极力否定离开自然本源而仅仅局限于眼前的现实面前的处世态度,缔造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客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处事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违反自然规律的政治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痀偻承蜩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庄子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庄子·外篇·达生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仲尼适楚

2. 古文翻译:佝偻承蜩

原文】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1),犹掇之也(2)。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3);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4);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5)。吾不反不侧(6),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译文】

孔子前往楚,行走在一座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人在粘知了,就象拣知了一样。

孔子(上前)问道:“您真行啊!有什么诀窍吗?”

(驼背人)答道:“我有诀窍啊。(夏季)五六月时用两个(有粘性的)弹丸粘

粘在棍子上,(用来)粘知了,粘不到的就不多了;用三个,粘不到的就只有十分之

一;用五个,那就象拣一样了。(粘知了时)我的身子站定在那,就象断木桩子;我

的手臂就象枯树支;虽然天地很大,容有万物,(此时)而我就只知道有蝉翼。我心

不旁骛,世上万物我都不换蝉翼,这样还有什么得不到呢!”

孔子环顾弟子并对他们说:“用心专一,就是聚精会神于一处,这说的就是驼背人啊!”

3. 古文:痀偻承蜩

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在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孔子说:“先生技艺真是精巧啊!有门道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

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即使天地很大,万物品种很多,但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一动不动,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孔子回去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这就是驼背老人说的道理吧!”。

4. 痀偻承蜩 六年级上文言文点击答案

原文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财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编辑本段翻译

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在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孔子说:“先生技艺真是精巧啊!有门道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即使天地很大,万物品种很多,但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孔子回去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编辑本段感想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我们心无旁骛的认真做个一年半载,把别的诱惑、爱好暂时收敛和压抑一下,那肯定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的。佝偻老人的体质没有办法和一般人相比,但是他在捕蝉这件事情上却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水平,主要原因就是专一和刻苦。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读音tiao二声,蝉),犹掇(读音duo一声,拾取)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读音zi、zhu一声,都是古代的极小重量单位,表示很少); 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读音jue二声,失去知觉)株拘;吾执臂也,若 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编辑本段译文

:孔子前往楚国,行走在一座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人在粘知了,就象拣知了一样。 孔子(上前)问道:“您真灵巧啊!有什么诀窍吗?” (驼背人)答道:“我有诀窍啊。练习了五六个月,用两个(有粘性的)弹丸粘(知了)不掉,那样失手掉的知了很 少;用三个弹丸粘(知了)不掉,那样失手掉的知了有十分之一;用五个弹丸粘(知了)不掉,那就象拣一样了。 (粘知了时)我的身子站定在那,就象没有知觉的断木桩子;我举着的手臂,就象枯树枝;虽然天地很大,容有万物, (此时)而(我)就只知道有蝉翼。我不回头不侧身,不能用世上万物来换蝉翼,(这样)还有什么得不到呢!” 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5. 古文翻译:佝偻承蜩

佝偻承蜩:比喻做事情专心,全神贯注,方能成功。

佝偻承蜩,读音:【gōu lóu chéng tiáo】出处:先秦·庄周《庄子·达生》:"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故事:孔子到楚国去,经过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孔子说:"先生真是巧啊!有门道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叠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

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6. 丈人承蜩的全文翻译

一、译文:孔子到楚国去,走在一座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人在粘知了,就像用手捡东西一样。

孔子(上前)问道:“您真厉害啊!请问有什么诀窍吗?”

(驼背人)答道:“(如果能在竿头)摞上两枚圆丸而不掉下来,那么知了很少能跑掉;如果摞上三枚圆丸而不掉下来,那么十只也不过跑掉一只;能摞上五枚圆丸而不掉下来,那粘知了就像伸手拾东西一样了。”

“我站立在那里,身体就象一个树桩子;我执竿的手臂,就象一节枯树的干枝。虽然天地这么大,万物这么多,但(我心目中)只注意在知了翅膀上。我内心宁静,心无二念,不因万物干扰而转移我对知了翅膀的注意力,这怎能粘不到知了呢?”

孔子回头看着他的弟子们,说:“用心专一,就是聚精会神于一处,不就是说的这位驼背老人吗?”

二、原文:先秦·庄周《庄子·达生》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扩展资料

一、启示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心致志,精神集中。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二、人物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7. < >的翻译谁会

“我有道也;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有道邪;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

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则失者锱铢(3),就像枯木的树枝!”

孔子顾谓弟子曰,其痀偻丈人之谓乎,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蝉;累三而不坠,犹掇之也(2),为什么不能成功呢,走出树林:“我有我的办法;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子巧乎,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虽天地之大!有门道吗,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若厥株拘(4)。

仲尼曰,我举竿的手臂,若槁木之枝,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乃凝于神,万物之多。吾处身也,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六个月的练习,就是高度凝聚精神。吾不反不侧(6);虽然天地很大,则失者十一,何为而不得,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用志不分?”曰。

孔子说?”驼背老人说。我立定身子:“先生真是巧啊,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运用心志不分散。经过五,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万物品类很多,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吾执臂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见痀偻者承蜩(1),不以万物易蜩之翼【原文】

仲尼适楚!”

【译文】

孔子到楚国去,出于林中,而唯蜩翼之知(5)

8. 佝偻者承蜩的现代文翻译

《佝偻者承蜩》

孔子前往楚,行走在一座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人在粘知了,就象拣知了一样。

孔子(上前)问道:“您真行啊!有什么诀窍吗?”

(驼背人)答道:“我有诀窍啊。(夏季)五六月时用两个(有粘性的)弹丸粘

粘在棍子上,(用来)粘知了,粘不到的就不多了;用三个,粘不到的就只有十分之

一;用五个,那就象拣一样了。(粘知了时)我的身子站定在那,就象断木桩子;我

的手臂就象枯树支;虽然天地很大,容有万物,(此时)而我就只知道有蝉翼。我心

不旁骛,世上万物我都不换蝉翼,这样还有什么得不到呢!”

孔子环顾弟子并对他们说:“用心专一,就是聚精会神于一处,这说的就是驼背人啊!”

吕公有四个孩子:长子吕泽,次子吕释之,长女吕雉,次女吕媭.
1个回答2024-02-27 08:48
吕媭为人,心肠之狠,手段之辣,不亚乃姊。吕后与她志同道合,所以遇事便与商量,吕媭因得干预朝政,在外招权纳贿,势力颇大。
吕安的吕安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8 03:15

吕安,魏晋时名士,恃才傲物,蔑视礼法,与“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是至交好友。两人居处天南地北,但“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后人遂用“相思命驾”称颂朋友间的思念寻访以及深情厚谊。
据《世说新语·简傲》载,有一次,吕安久不见嵇康,十分思念,便不远千里,驾车来到安徽宿县嵇家造访,因未事先相约,恰巧嵇康不在家。嵇康的哥哥嵇喜出门来迎接。可吕安瞧不起嵇喜,连门槛都未进,便要打道回府,嵇喜出于礼貌好客,再三挽留。吕安竟无动于衷,提笔在门上写了一个“凤”字,便回头而去。嵇喜不解其意,还以为是客人赏识他而题写的,欣赏良久,沾沾自喜。其实,“凤”繁体字为“鳯”,拆开来就是“凡鸟”,讥讽嵇喜庸才,俗不可耐也。
这个吕安,简傲得可以,全不讲情面,且人家又没招他惹他,又是好友的兄长。而嵇喜呢,也确实是一只“凡鸟”,被人讥刺,却还洋洋自得。
这个嵇喜为人所鄙视,也是有前例的。据《晋书·阮籍传》载,阮籍善于作“青白眼”(正眼相看,称为“青睐”;斜视露白,称为“白眼”)。他见到崇尚礼义的世欲之士的人,便用白眼相对。阮籍遭母丧,嵇喜来吊唁,阮便作出白眼,嵇喜不高兴地走了。嵇喜之弟嵇康听说阮籍丧母后,带着酒,挟着琴来看望他,阮籍大喜,便露出了青眼。

吕国的东吕国
1个回答2024-01-26 13:45

南阳吕国于公元前688年被楚文王灭亡后,楚王将其遗族的一支东迁至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西南,建立了一个小国,为楚国附庸,史称“东吕”,以区别于南阳之“吕”。后,“东吕”被宋国所并,继而又沦为陈的属地;陈被楚灭,其地则归了楚。楚平王时(前528年―前516年),令蔡平侯复国(蔡国曾为楚灵王所灭)。蔡平侯将蔡国从上蔡迁至“东吕”故地,该地遂改名新蔡。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