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唱戏的人

有甚么书比较好看出版社作者是谁?
1个回答2024-08-17 12:25
不知道你看过《余秋雨文集》没?非常好看,很增长经历。推荐····
道家符咒的图片
1个回答2024-08-17 12:25
楼主,符咒是道教(宗教)的,道家是一种哲学。不要搞混了哦。
校园书室有故事书,科技书,文艺书
1个回答2024-08-17 12:22
故事书是总数2/5,科技书是总数(2/5)*(7/8)=7/20,文艺书=1-2/5-7/20=1/4
2/5-1/4=3/20,总数144/(3/20)=960
故事书960*(2/5)=384
科技书960*(7/20)=336
文艺书960*(1/4)=240
哪里有完整的邵伟华四柱预测学电子书
1个回答2024-08-17 12:21
已经发送是pdf格式的
原发性肝癌
1个回答2024-08-17 12:21

原发性肝癌是亚洲人肝脏最常见的肿瘤,发病与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密切相关。男性多见,好发于30~60岁。症状多出现于中晚期,表现为肝区疼痛,消瘦乏力,腹部包块等。CT平扫表现为肝内单发或多发、圆形或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影,边缘清晰或不清,多数为低密度影,肿瘤内发生坏死可出现更低密度区,合并出血或钙化可见高密度灶。CT增强扫描造影剂呈快进快出表现,动脉期肿瘤病灶出现斑片状、结节状增强,CT值迅速达到峰值,门脉期病灶增强密度迅速下降,延迟期病灶密度持续下降呈低密度灶(图4-3-1、4-3.2、4-3.3)。

天天向上介绍的怎么样会说话。的书
1个回答2024-08-17 12:20
《说话之道》是蔡康永的一本实用书,带着“赎罪的心理”,提醒粉丝不要刻意模仿他在节目中的说话方式。在“说话”多年之后,首次尝试教人“说话”。

书中,通过小戈与古古二人的生活片段,引出读者在日常交际中的疏漏,告诉读者们,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学英语国际音标用什么教材
1个回答2024-08-17 12:17
我觉得教材是种多余 你可以向老师请教英标的读法 用和它谐音的中文去记住它

再试着在字典上读几个自己曾学过的单词 看现在的读音是否和以前一样 有偏差再根据音标一个一个地读 找出到底是哪个不同 然后再去请教老师或上网查它的读音
昨天晚上《天天向上》推荐的书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8-17 12:16
《天天向上》推荐的书是:

说话之道
诗经
楚辞
幕晚
文学回忆录
古桥头
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_1988
故宫藏美
世说心语
图书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8-17 12:15
图书的概念

图书是以传播知识为目的,用文字或其它信息符号记录于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图书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一种特定的不断发展着的知识传播工具。

"图书"一词最早出现于《史记·萧相围世家》,刘邦攻入咸阳时,"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这里的"图书"指的是地图和文书档案,它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图书是有区别。进一步探求"图书"一词的渊源,可追溯到《周易·上系辞》记载的"河出图、洛出书"这个典故上来,它反映了图画和文字的密切关系。虽然是神话传说,但却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文字起源于图画。图画和文字确实是紧密相连的。古人称各种文字形态为"书体",写字的方法为"书法""书"字还被作为动词,当"写"讲,如"罄竹难书"、"奋笔疾书"、"大书特书"等等。以后,"书"便进一步被引申为一切文字记录。如"书信"、"文书""刑书"、,"诏书"、"盟书"等等。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于图书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到了今天,人们已经不再把一创文字记录都称作"书"了。例如文书、书信、诏书、盟书,虽然都带有"书"字,但已不包括在图书的范围之内。古文记载,其内容多是记事性质的,如甲骨卜辞、青铜器铭文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其作用主要是为帮助记忆,以便需要时检查参考,其性质相当于后世的档案。以后人们从实践中认识到,这些记录的材料可以改变成总结经验、传授知识的工具。于是便出现了专为传授知识、供人阅读的著作。这样,图书一词便取得了较新而又较窄的意义。到后来,凡不以传播经验、传授知识、供人阅读为目的的文字记录就不算图书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有意识她运用文字来宣传思想,传播知识,同时也逐步地形成了一套书籍制度,而处理日常事务的文件又形成了一套文书制度。于是,图书与档案就逐渐被区分开了。

在我国古代,人们曾对图书下过不同的定义。例如:从图书的内容方面出发的就有:"百氏六家,总曰书也"(《尚书·序疏》)。从图书形式上出发的则认为:"著于竹帛谓之书"(《说文解字·序》)。显然,这些定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就当时的实际情况而言的,不可能对以后的发展作全面的概括。但上述定义已经正确地揭示了当时书籍的内容和形式特征,并且把"书"看作是一种特指概念,把它与原始的文字记录区别开来。经过了长达数千年演变,作为图书内容的知识范围扩大了,记述和表达的方法增多了,使用的物质载体和生产制作的方法发生了多次的变化;因而也就产生了图书的各种类型、著作方式、载体、书籍制度以及各种生产方式。所有这些,便促使人们对图书有了较系统而明确的概念。

直到今天,图书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迟到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对于"图书馆"和"图书情报工作"等概念来说,"图书"是广义的,泛指各种类型的读物,既包括甲骨文、金石拓片、手抄卷轴,又包括当代出版的书刊、报纸,甚至包括声像资料、缩徽胶片(卷)及机读目录等新技术产品;而在图书馆和情报所的实际工作中,人们又要把图书同期刊、报纸、科技报告、技术标准、视听资料、缩微制品等既相提并论,又有所区别。在前者与后者有所区别的时候,图书所包括的范围就大大缩小了,这是狭义的"图书"。
书本为什么不能卖?
1个回答2024-08-17 12:12

书本是知识的源泉,因为有些时候的话,读过之后忘了,到时候再要的时候还需要重新翻书本,所以书本的话不要卖也卖不了几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