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鼓词唐明皇游月宫全部

鼓词的温州鼓词?
1个回答2024-03-16 12:20

温州鼓词,又称“瞽词”或“盲词”,俗称“唱词”,是浙南地区最大的曲艺种类,亦为华东和浙江省的主要曲种之一。温州鼓词长于抒情,善于叙事,通俗易懂,内含丰富;唱腔押韵,音节和谐,保持了民间说唱音乐的特色。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曲目有《陈十四娘娘》《十二红》等。温州鼓词发源于温州瑞安,流布于温州、青田、玉环等地区。2006年5月20日,浙江省瑞安市申报的“温州鼓词”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13。

温州鼓词老师
1个回答2024-02-19 14:18
你去买个徐玉燕的VCD 里面开始就有徐玉燕的手机号码 直接打过去问她本人最好了
温州鼓词?
1个回答2024-03-04 18:04
温州鼓词,又称“瞽词”或“盲词”,俗称“唱词”,是浙南地区最大的曲艺种类,亦为华东和浙江省的主要曲种之一。

温州鼓词长于抒情,善于叙事,通俗易懂,内含丰富;唱腔押韵,音节和谐,保持了民间说唱音乐的特色。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曲目有《陈十四娘娘》《十二红》等。
温州鼓词发源于温州瑞安,流布于温州、青田、玉环等地区。2006年5月20日,浙江省瑞安市申报的“温州鼓词”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13。
温州鼓词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07 15:36

温州鼓词是流行于浙江温州及其毗邻地区的一个曲艺品种,俗称“唱词”。因过去的艺人多为盲人,故又称为“瞽词”或“盲词”。它用温州方言表演,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清代中期已见流传。艺人们演唱用的主要乐器,有牛筋琴、扁鼓、三粒板、小抱月等。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长篇曲目有《陈十四娘娘》、《十二红》等。2006年5月20日,温州鼓词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温州鼓词哪里最多?
1个回答2024-03-21 09:10

【解说】温州鼓词,俗称“唱词”,是浙南地区最大的曲艺种类,发源于温州瑞安。其表演形式乃一人一鼓,以瑞安方言,用鼓打着节奏连说带唱,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温州鼓词四大名师
1个回答2024-04-11 12:15

温州鼓词四大名师分别是阮世池、方克多、陈志雄、丁凌生。

温州鼓词,又称“瞽词”或“盲词”,俗称“唱词”,是浙南地区最大的曲艺种类,亦为华东和浙江省的主要曲种之一。

阮世池,温州鼓词“阮派”艺术创始人。17岁以《十二红》、《五风图》等名噪浙南。其演唱语言通俗易懂,吐字清晰,表情传神,唱腔婉约柔和,感情细腻,檀长肢体语言,以刻画大家国秀、小家碧玉和农妇村姑见长。

方克多,融合有京剧腔调,吐字清晰发音纯正,唱腔腔婉转流畅,声情并茂,似戏曲又非戏曲,表白、滑口悠远,风格韵味独特。代表作有《三请樊梨花》、《红灯记》、《沙家浜》等。

陈志雄,长于抒情,善于叙事,曲句俚质,通俗易懂,并夹有富的群众词汇和民间谚语,韵律押韵自然,音节和谐。其代表作有《八仙贺喜》、《罗通娶亲》、《孔明点兵》、《斩狸猫》、《济公传》等。

丁凌生,词风严肃认真,表演苍劲庄重,唱腔平缓自然,吐字清晰,道白自如,用鼓轻重有度,业界称之谓“丁派”。代表作有《杨志卖刀》、《王杰》、《雷锋》、《智取威虎山》等。

唐明皇游月宫
1个回答2024-02-17 02:00
  唐明皇游月宫 中秋传说

  唐明皇游月宫
  据《唐逸史》记载:唐朝开元年间,中秋之夜,方士罗公远邀玄宗游月宫,掷手杖于空中,即化为银色大桥。过大桥,行数十里,到达一大城阙,横匾上有“广寒清虚之府”几个大字,罗公远对玄宗说“此乃月宫也”,见仙女数百,素衣飘然,婀娜多姿,随音乐翩翩起舞于广庭中。玄宗看得如痴如醉,默默记下仙女们优美的舞曲。回到人间后,玄宗即命令伶官依其声调整理出一首优美动听的曲子,然后配上模仿月宫仙女舞姿的舞蹈,这就是闻名后世的《霓裳羽衣曲》。唐明皇游月宫由此成为千古佳话,月宫从此也有了“广寒宫”之称。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元和年间观赏当时宫廷里表演《霓裳羽衣曲》,舞者“不著人家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缨累累佩珊珊”,俨然是一副道家仙女的打扮。其舞姿也是“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抑无力,斜曳裙时云欲生”,“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白居易《霓裳羽衣歌》),看来其意境与月宫的神话是吻合的。

  是年八月中秋之夜,月色如银,万里一碧。玄宗在宫中赏月,笙歌进酒。凭着白玉栏杆,仰面看着,浩然长想。有词为证: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透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蛇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霜华遍地,欲跨彩云飞起。调寄《醉江月》玄宗不觉襟怀旷荡,便道:“此月普照万方,如此光灿,其中必有非常好处。见说嫦娥窃药,奔在月宫,既有宫殿,定可游观。只是如何得上去?”急传旨宣召叶尊师,法善应召而至。玄宗问道:“尊师道术可使朕到月宫一游否?”法善道:“这有何难?就请御驾启行。”说罢,将手中板笏一掷,现出一条雪链也似的银桥来,那头直接着月内。法善就扶着玄宗,踱上桥去,且是平稳好走,随走过处,桥便随灭。走得不上一里多路,到了一个所在,露下沾衣,寒气逼人,面前有座玲拢四柱牌楼。抬头看时,上面有个大匾额,乃是六个大金字。玄宗认着是“广寒清虚之府”六字。便同法善从大门走进来。看时,庭前是一株大桂树,扶疏遮荫,不知覆着多少里数。桂树之下,有无数白衣仙女,乘着白鸾在那里舞。这边庭阶上,又有一伙仙女,也如此打扮,各执乐器一件在那里奏乐,与舞的仙女相应。看见玄宗与法善走进来,也不惊异,也不招接,吹的自吹,舞的自舞。玄宗呆呆看着,法善指道:“这些仙女,名为‘素娥’,身上所穿白衣,叫做‘霓裳羽衣’,所奏之曲,名曰《紫云曲》。”玄宗素晓音律,将两手按节,把乐声一一默记了。后来到宫中,传与杨太真,就名《霓裳羽衣曲》,流于乐府,为唐家希有之音,这是后话。 玄宗听罢仙曲,怕冷欲还。法善驾起两片彩云,稳如平地,不劳举步,已到人间。路过潞州城上,细听谯楼更鼓,已打三点。那月色一发明朗如昼,照得潞州城中纤毫皆见。但只夜深入静,四顾悄然。法善道:“臣侍陛下夜临于此,此间人如何知道?适来陛下习听仙乐,何不于此试演一曲?”玄宗道:“甚妙,甚妙。只方才不带得所用玉笛来。”法善道:“玉笛何在?”玄宗庄“在寝殿中。”法善道:“这个不难。”将手指了一指,玉笛自云中坠下。玄宗大喜,接过手来,想着月中拍数,照依吹了一曲;又在袖中模出数个金钱,洒将下去了,乘月回宫。至今传说唐明皇游月宫,正此故事。那潞州城中,有睡不着的,听得笛声嘹亮,似觉非凡。有爬起来听的,却在半空中吹响,没做理会。次日,又有街上抬得金钱的,报知府里。府里官员道是非常祥瑞,上表奏闻。十来日,表到御前。玄宗看表道:“八月望夜,有天乐临城,兼获金钱,此乃国家瑞儿,万千之喜。”玄宗心下明白,不宽大笑。自此敬重法善,与张果一般,时常留他两人在宫中,或下棋,或斗小法,赌胜负为戏。
唐明皇游月宫这个故事传说内容是什么~急~~
1个回答2024-02-01 23:33
是年八月中秋之夜,月色如银,万里一碧。玄宗在宫中赏月,笙歌进酒。凭着白玉栏杆,仰面看着,浩然长想。有词为证: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透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蛇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霜华遍地,欲跨彩云飞起。调寄《醉江月》玄宗不觉襟怀旷荡,便道:“此月普照万方,如此光灿,其中必有非常好处。见说嫦娥窃药,奔在月宫,既有宫殿,定可游观。只是如何得上去?”急传旨宣召叶尊师,法善应召而至。玄宗问道:“尊师道术可使朕到月宫一游否?”法善道:“这有何难?就请御驾启行。”说罢,将手中板笏一掷,现出一条雪链也似的银桥来,那头直接着月内。法善就扶着玄宗,踱上桥去,且是平稳好走,随走过处,桥便随灭。走得不上一里多路,到了一个所在,露下沾衣,寒气逼人,面前有座玲拢四柱牌楼。抬头看时,上面有个大匾额,乃是六个大金字。玄宗认着是“广寒清虚之府”六字。便同法善从大门走进来。看时,庭前是一株大桂树,扶疏遮荫,不知覆着多少里数。桂树之下,有无数白衣仙女,乘着白鸾在那里舞。这边庭阶上,又有一伙仙女,也如此打扮,各执乐器一件在那里奏乐,与舞的仙女相应。看见玄宗与法善走进来,也不惊异,也不招接,吹的自吹,舞的自舞。玄宗呆呆看着,法善指道:“这些仙女,名为‘素娥’,身上所穿白衣,叫做‘霓裳羽衣’,所奏之曲,名曰《紫云曲》。”玄宗素晓音律,将两手按节,把乐声一一默记了。后来到宫中,传与杨太真,就名《霓裳羽衣曲》,流于乐府,为唐家希有之音,这是后话。 玄宗听罢仙曲,怕冷欲还。法善驾起两片彩云,稳如平地,不劳举步,已到人间。路过潞州城上,细听谯楼更鼓,已打三点。那月色一发明朗如昼,照得潞州城中纤毫皆见。但只夜深入静,四顾悄然。法善道:“臣侍陛下夜临于此,此间人如何知道?适来陛下习听仙乐,何不于此试演一曲?”玄宗道:“甚妙,甚妙。只方才不带得所用玉笛来。”法善道:“玉笛何在?”玄宗庄“在寝殿中。”法善道:“这个不难。”将手指了一指,玉笛自云中坠下。玄宗大喜,接过手来,想着月中拍数,照依吹了一曲;又在袖中模出数个金钱,洒将下去了,乘月回宫。至今传说唐明皇游月宫,正此故事。那潞州城中,有睡不着的,听得笛声嘹亮,似觉非凡。有爬起来听的,却在半空中吹响,没做理会。次日,又有街上抬得金钱的,报知府里。府里官员道是非常祥瑞,上表奏闻。十来日,表到御前。玄宗看表道:“八月望夜,有天乐临城,兼获金钱,此乃国家瑞儿,万千之喜。”玄宗心下明白,不宽大笑。自此敬重法善,与张果一般,时常留他两人在宫中,或下棋,或斗小法,赌胜负为戏
唐明皇游月宫这个故事传说内容是什么~急~~
1个回答2024-03-25 13:01
明皇遊月宮,仙音留世間



隋唐時代,有很多修煉人活躍在歷史的舞台上,而當時的帝王將相,莫不崇佛敬道。







根據史書記載,隋唐時代,有一個名聞朝野的道士叫葉法善。出生在隋朝的煬帝大業年間,卒於唐朝的唐玄宗開元年間,活了一百零七歲。葉法善是括州括蒼縣人,自曾祖三代為道士,到他這兒已經是四代修道了。當時的道士一稱,指的是修道之士,並不一定是出家道人。在唐高宗的時候,他開始因為道術高明而名動朝野。從唐高宗、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一直到唐玄宗,都對他禮遇非常,他還一度被加官進爵,尊寵莫與。既然這麼受器重,當然是因為有真本事了,在唐玄宗時期,他常常在有大事發生之前就稟告給玄宗。(《舊唐書》、《新唐書》)







唐玄宗就是唐明皇。唐玄宗不但禮遇修煉人,而且對修道也上心,雖是貴為帝王,也常常認真修煉,還掌握了一些變化神通。看他的讀書筆記《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經》,還真不是一個常人能夠有的見地。唐明皇精於樂理,並擅長作曲,有一紫玉笛,一生珍愛不已。當他因為安史之亂避禍於四川的時候,已是暮年。一日撫笛吹曲,忽然有二鶴至,隨曲翩然起舞,曲終而鶴不見。明皇嘆道:我是孔升真人下世,今天使命完成了,玉帝要召我回去了。乃逝。(《明皇雜錄》)







農曆八月十五了,我們就講一個葉法善和唐玄宗中秋遊月宮、記仙曲的故事,這個故事出自《明皇雜錄》,在《太平廣記》裡也有記載。為了生動有趣,我們這裡改編了《初刻拍案驚奇》裡面的故事。







開元初年的八月十五中秋之夜,月色如銀,萬里一碧。玄宗在宮中笙歌進酒,憑玉欄,仰蒼穹,賞皓月,不覺襟懷曠盪。玄宗心思:“此月普照萬方,如此光燦,其中必有非常好處。聽說嫦娥竊藥奔月。既有宮殿,定可遊觀。只是如何得上去?”急傳旨宣召葉尊師,法善應召而至。







玄宗問道:“尊師道術高明,能帶我到月宮一遊嗎?”法善道:“這有何難!就請御駕啟行。”於是葉法善將手中板笏。 一擲,現出一條銀色的長橋來,那頭直接著月內。法善就扶著玄宗,踱上橋去,隨走過處橋便隨滅。只覺得才走了不到一里多,就到了一個地方,這裡露下沾衣寒氣逼人。面前有座玲攏四柱牌樓,上面有個大匾額,寫著 “廣寒清虛之府” 六個大金字。倆人從大門走進來,看庭前是一株巨大無比的桂樹,枝葉繁茂。桂樹之下,有無數白衣仙女,乘著白鸞[2]在那裡起舞。這邊庭階上,又有一伙白衣仙女,拿著樂器伴奏。她們看見二人走進來,既不奇怪也不理睬,仍然玩自己的。玄宗呆呆看著,法善指道:“這些仙女稱作素娥,身上所穿白衣叫霓裳羽衣,所奏之曲叫《紫雲曲》。”玄宗素曉音律舞蹈,將兩手按節,一一默記了。後來,回到人間宮中,把曲子和舞蹈傳與楊玉環,名《霓裳羽衣曲》,流於樂府,為稀世罕音。







玄宗聽罷仙曲,已是凍得發抖了,就想回去了。法善駕起兩片彩雲,倆人腳沒挪窩就到了人間。路過潞州城上,細聽更鼓已是三更,夜深人靜。當時月色明朗如晝,照見城中如晝。法善提議說:“臣侍陛下夜臨於此,此間人如何知道?剛才陛下習聽仙樂,何不就在這兒練習練習?”玄宗道:“甚妙,甚妙。不過沒帶我的紫玉笛來。”法善問:“玉笛何在?”玄宗道“在寢殿中。”法善說:“這個不難。”將手指一伸,玉笛就從雲中墜下。玄宗很高興,接過手來,把心裡記下的《霓裳羽衣曲》吹了一遍;又在袖中模出數個金錢,洒了下去,然後倆人乘月色駕雲回宮。潞州城中,有睡不著的,聽得笛聲嘹亮不同凡響;有爬起來聽的,卻在半空中吹響。次日,又有人在街上拾到金錢,報知府裡。府裡官員想是非常祥瑞,就上奏皇帝。十來日表到御前,玄宗看表上寫著:八月望夜,有天樂臨城,兼獲金錢,此乃國家瑞應,萬千之喜。玄宗心裡明白他們誤會了,不覺大笑。







這就是唐明皇遊月宮的故事和《霓裳羽衣曲》的來歷。
温州鼓词的主要艺人
1个回答2024-01-18 10:25


由于温州鼓词在平阳发展比较快,历史上公认温州鼓词出平阳,但其中也有平阳的艺人为温州鼓词发展和提高作出巨大的贡献有关。
如平阳鳌江郑家墩艺人陈昌牌(1864-1946)。因为他创造了鼓词的牛筋琴乐器,被称为现代温州鼓词音乐的奠基人。早年陈昌牌的演唱就独具特色,故尔人们尊称他“牌先”。他青年时曾当过戏班正吹,精通音律,后学唱鼓词,进步甚快。他发现原来的鼓词伴奏乐器是用牛筋绳绑在凳脚上作琴敲击,牛筋绳因缠绕方法不同,琴的音价无法控制,定调困难,在演唱中稍有不慎便会松动,且每次绑上解下很不方便,于是经过反复研究进行改进。他把五根牛筋绳并排固定在一块木板上,按宫、商、角、徵、羽五个音序排列,经多次试验后终于获得成功。不但使琴音悠扬动听,且能直接烘托演唱效果,增强艺术表现力。还可以使演唱者将手脚解放出来,更加洒脱地表演。为了加强演唱节奏感,他又在左手加了一副拍板,既可控制演唱节奏,又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烘托故事情节和演唱气氛,温州鼓词演唱的基本格局从此定型。一个民间的盲人艺术家。
平阳昆阳镇还有一位叫盲人艺术家叫郑永(1910-1972),鼓词文学作者。青年时代迷恋传奇小说,常在茶余饭后或夏夜纳凉时给邻居或伙伴们说书唱词,颇受邻里赞赏。建国初正式在词院里说唱,还深入工厂田头,鳌江两岸,宣传新中国新社会。他广泛地与温州各地的鼓词艺人接触,逐渐了解和掌握温州鼓词的演唱格局,遂萌发创作温州鼓词的欲望,初次创作了《击沉蒋舰中字号》,并在报刊上发表,颇得好评。接着又创作了《解放一江山》。从此创作的欲望一发而不可收,先后创作《别靠天》、《古城会》、《三世仇》、《血泪荡》、《儿女风尘记》、《草原烽火》、《新儿女英雄传》等;并对传统曲目《胭脂》进行改编。1958年,他创作的鼓词《别靠天》由鼓词艺人参加全国首届曲艺会演,获优秀奖。
平阳县宋桥村黄玉臣(1894-1966)原名黄熙廊,出生时即双目失明,为谋生计,少年时即学唱温州鼓词。也是享名温州的著名鼓词艺人。1951年至1957期间曾任平阳县民间曲艺协会主任。由于他天资和艺术悟性都很好,他在鼓词音乐的继承和改革方面也颇多造诣,他运用扁鼓的敲击技巧,把历史演义中行兵布阵、枪刺刀砍的情节演唱得惟妙惟肖,使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被温州曲艺界誉为“平阳鼓”。代表作有《岳传》、《隋唐演义》、《北宋杨家将》等。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