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板王顺亭资料

亭子的资料
1个回答2024-02-17 22:50
亭:体积小巧,造型别致,可建于园林的任何地方,其主要用途是供人休息、避雨。亭子的结构简单,其柱间通透开辟,柱身下设半墙。从亭的平面来看,可分为正多边形亭、长方形和近长方形亭、圆亭和近圆亭、组合式亭等等,从立体构形来说,又可分为单檐、重檐和三重檐等类型。

亭子的材料:木、石为主
爱晚亭的资料
1个回答2024-03-14 01:41
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由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与安徽的醉翁亭、杭州湖心亭、北京陶然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


爱晚亭由来:爱晚亭座落在岳麓山脚,亭前池塘碧绿如玉,四周山林环抱,每到秋季,枫红如丹,不禁让人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绝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爱晚亭”之名亦由此而来。

长沙岳麓山爱晚亭,驰名遐迩。此亭原名“红叶”,又名“爱枫”。今名“爱晚”,其名是谁改的呢?一直为人们所关注。
长期以来有一种说法是:亭名“爱晚”是诗人袁牧改的。据说:袁牧访罗典(时任岳麓书院山长),罗轻其为人,不予接见。听说袁牧认为亭名“红叶”太俗,不若取“停车坐爱枫林晚”诗意改作“爱晚”,遂改。刊于1987年2月2日《华声报》上赵海洲的《爱晚亭与袁牧的诗》一文,即本此说。
上述故事颇富传奇,流传甚广。但实际上,这是“毕冠袁戴”,真正改名者应该诗毕沅,而不是袁牧。
说爱晚亭名是毕沅改的,是罗典的《次石琢堂学使留题书院诗韵二首即以送别》诗后有一条自注:“山中红叶甚盛,山麓有亭,毕秋帆制军名曰‘爱晚’纪以诗。”据现有资料,知袁牧访问岳麓山是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红叶亭的修建是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晚于袁牧访问时间八年,显而易见,“爱晚”亭名不可能是袁牧所改。
那么,为什么肯定说是毕沅改的呢?除了上述罗典诗的一条注以外,还因为,毕沅那时正任湖广总督,常到岳麓山爱晚亭一带游览。特别是,毕与罗有多年的交谊。他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冬游岳麓山所写的两首长律中,对罗倍加称颂,并有“旧鱼重逢要夙愿”、“精神强胜廿年前”之句。因此,揆诸情理,亭改“爱晚”者也应该是毕沅,而不是袁牧。
有关五亭桥的资料
1个回答2024-04-29 09:11
五亭桥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风景区内,是扬州的地标建筑,五亭桥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又叫莲花桥。“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秋之夜,可感受到“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
五亭桥是瘦西湖的标志,其最大的特点是阴柔阳刚的完美结合,南秀北雄的有机融和。五亭桥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该桥建于莲花堤上,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巡盐御史高恒及扬州盐商为迎奉乾隆帝而建,是因为建于莲花堤上,所以它又叫莲花桥。桥的造型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桥下列四翼,正侧有十五个卷洞,彼此相通。每当皓月当空,各洞衔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倒挂湖中,不可捉摸。正如清人黄惺庵赞道:“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唐杜牧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之句。五亭桥中秋时正侧有十五个卷洞因此有徐凝的《忆扬州》五亭桥,古称“莲花桥”。建造在瘦西湖上,好像湖的一根腰带。因桥上建亭,故又名五亭桥。如果把瘦西湖比做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那么五亭桥就是少女身上那条华美的腰带。五亭桥不但是瘦西湖的标志,也是扬州城的象征。五亭桥上建有极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风亭,挺拔秀丽的风亭就像五朵冉冉出水的莲花。亭上有宝顶,亭内绘有顶画,亭外挂着风铃。五亭桥的桥墩由 12 大块青石砌成,形成厚重有力的“工”字型桥基。清秀的桥身和沉雄的桥基,两者为什么能配置得如此和谐呢?答案就在桥洞。五亭桥的桥身由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卷洞组成。空灵的拱顶卷洞配上敦实的桥基,桥基在直线配上桥洞的曲线,加上自然流畅的比例,就取得了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难怪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芦沟桥,最具艺术美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望江南百调》中提到: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萧。如果乘船从桥下穿过,我们可以数出五亭桥一共有着15个桥洞。这15个桥洞,洞洞相连,洞洞相通。《扬州画舫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每当清风月满之时,每洞各衔一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莫可名状。”说是每到满月之夜,五亭桥下十五个桥洞中每个洞都含着一个月亮。“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如果你能在中秋之夜来到扬州——这个中国月亮城。说不定就能领略到这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绝妙奇境。站在
五亭桥五亭桥上向东看,远处的湖光水色就是一副典型的江南山水图景。而桥东面这座四面环水的建筑,叫做凫庄。凫庄建于1921年,因为形状类似浮于水面的野鸭而得名。它的整体建筑紧凑得体,有效地烘托映衬了五亭桥和白塔,成为瘦西湖上不可缺少的一处点缀。五亭桥,联系了东方独具的刚柔之美,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也是让人们铭记的原因之一。
有关五亭桥的资料
1个回答2024-07-10 16:46
五亭桥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风景区内,是扬州的地标建筑,五亭桥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又叫莲花桥。“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秋之夜,可感受到“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
五亭桥是瘦西湖的标志,其最大的特点是阴柔阳刚的完美结合,南秀北雄的有机融和。五亭桥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该桥建于莲花堤上,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巡盐御史高恒及扬州盐商为迎奉乾隆帝而建,是因为建于莲花堤上,所以它又叫莲花桥。桥的造型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桥下列四翼,正侧有十五个卷洞,彼此相通。每当皓月当空,各洞衔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倒挂湖中,不可捉摸。正如清人黄惺庵赞道:“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唐杜牧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之句。五亭桥中秋时正侧有十五个卷洞因此有徐凝的《忆扬州》五亭桥,古称“莲花桥”。建造在瘦西湖上,好像湖的一根腰带。因桥上建亭,故又名五亭桥。如果把瘦西湖比做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那么五亭桥就是少女身上那条华美的腰带。五亭桥不但是瘦西湖的标志,也是扬州城的象征。五亭桥上建有极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风亭,挺拔秀丽的风亭就像五朵冉冉出水的莲花。亭上有宝顶,亭内绘有顶画,亭外挂着风铃。五亭桥的桥墩由 12 大块青石砌成,形成厚重有力的“工”字型桥基。清秀的桥身和沉雄的桥基,两者为什么能配置得如此和谐呢?答案就在桥洞。五亭桥的桥身由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卷洞组成。空灵的拱顶卷洞配上敦实的桥基,桥基在直线配上桥洞的曲线,加上自然流畅的比例,就取得了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难怪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芦沟桥,最具艺术美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望江南百调》中提到: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萧。如果乘船从桥下穿过,我们可以数出五亭桥一共有着15个桥洞。这15个桥洞,洞洞相连,洞洞相通。《扬州画舫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每当清风月满之时,每洞各衔一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莫可名状。”说是每到满月之夜,五亭桥下十五个桥洞中每个洞都含着一个月亮。“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如果你能在中秋之夜来到扬州——这个中国月亮城。说不定就能领略到这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绝妙奇境。站在
五亭桥五亭桥上向东看,远处的湖光水色就是一副典型的江南山水图景。而桥东面这座四面环水的建筑,叫做凫庄。凫庄建于1921年,因为形状类似浮于水面的野鸭而得名。它的整体建筑紧凑得体,有效地烘托映衬了五亭桥和白塔,成为瘦西湖上不可缺少的一处点缀。五亭桥,联系了东方独具的刚柔之美,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也是让人们铭记的原因之一。
白敬亭的资料
1个回答2024-01-29 20:31
白敬亭,1993年10月15日出生于北京怀柔,中国内地男演员,目前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4年因参演搜狐自制网剧《匆匆那年》饰演男二号“乔燃”一角引起广泛关注;2015年出演微电影《魔法触恋》,饰演男一号“姜义哲”;同年4月份参演明晓溪同名小说改编电视剧《旋风少女》,在剧中饰演“喻初原”一角。
白敬亭资料
1个回答2024-02-16 17:22
白敬亭,1993年10月15日出生于北京,中国内地男演员,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4年出演首部电视剧《匆匆那年》中男二号“乔燃”一角而进入娱乐圈。
五亭桥的资料
1个回答2024-04-28 23:53
五亭桥
瘦西湖在全国园林中独树一帜,五亭桥又是瘦西湖的标志,在全国园林中有一席之地。其最大的特点是阴柔阳刚的完美结合,南秀北雄的有机融和。该桥建于莲花堤上,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巡盐御史高恒所建,是因为建于莲花堤上,还是因为形状象一朵盛开的莲花,所以它又叫莲花桥。

据说,乾隆南巡到此曾感叹它象琼岛春阴之景,这就点出了该桥是借鉴北京北海之景。确实,该桥受北海五龙亭的影响很深,五龙亭五亭临水而建,中日龙泽,重檐下方上圆,象征天圆地方;西为涌瑞、浮翠,涌瑞为方形重檐,浮翠为方形单檐;东为澄祥、滋香,澄祥为方形重檐。五亭皆绿琉璃瓦顶,亭与亭之间有石梁相连,婉转若游龙,另龙泽、滋香、浮翠三亭有单孔石桥与石岸相接,珠栏画栋,照耀涟漪。

扬州五亭桥无北海开阔水面,当然无法把五龙亭照搬。但聪明的工匠别出蹊径,将亭、桥结合,形成亭桥,分之为五亭,群聚于一桥,亭与亭之间以短廊相接,形成完整的屋面。桥亭秀,桥基雄,两者如何配置和谐呢?这里关键是如何把桥基建得纤巧,与桥亭比例适当,配置和谐。造桥者把桥身建成拱卷形,由三种不同的卷洞联系,桥孔共有十五个,中心桥孔最大,跨度为7.13米,呈大的半圆形,直贯东西,旁边十二桥孔布置在桥础三面,可通南北,亦呈小的半圆形,桥阶洞则为扇形,可通东西。正面望去,连同倒影,形成五孔,大小不一,形状各殊,这样就在厚重的桥基上,安排了空灵的拱卷,在直线的拼缝转角中安置了曲线的桥洞,与桥亭自然就配置和谐了。难怪后人把桥基比成北方威武的勇士,而把桥亭比做南方秀美的少女,这是力与美的结合,壮与秀的和谐。
张顺的资料
1个回答2023-08-09 11:46
排名第十三位,天损星
白敬亭的资料
1个回答2023-05-06 13:53
白敬亭,1993年10月15日出生于北京,中国内地男演员,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4年出演首部电视剧《匆匆那年》中男二号“乔燃”一角而进入娱乐圈。baike.baidu_com/...ontent
历下亭简介及详细资料
1个回答2024-05-24 11:30
概述

济南名亭之一,因其南临历山(千佛山),故名历下亭,亦称古历亭。历下亭巍立于大明湖中最大的湖中岛上,岛面积约4160平方米,因历下亭是名闻遐迩的海右古亭。

历下亭挺拔端庄,古朴典雅,红柱青瓦,八角重檐。亭上二层檐下,悬有乾隆皇帝书历下亭红底金字匾额。历下亭建造年代很早,位置也多有变化。北魏至唐时期,历下亭在现在的五龙潭处,称客亭。    

整个岛上绿柳环合,花木扶疏,亭台轩廊错落有致,修竹芳卉点缀其间。春天,修竹婆娑,翠柳笼烟;秋日,湖水荡漾,荷花溢香,凉风徐吹,令人心爽,被称作“历下秋风”,为古时历城八景之一。

气候

济南地处中纬度地带,由于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其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由于独特的地形作用,济南的气候极端性明显强于周边地区;年平均气温13.8℃,极端气温最高42.5℃(1955年7月24日),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9.7℃(1953年1月17日)。最高月均温27.2℃(7月),最低月均温-3.2℃(1月)。年平均降水量685毫米。年日照时数 1870.9小时(2009年)。济南是季风气候明显区域之一。

风景

历下亭位于湖中岛的中央,八柱矗立,红柱青瓦,斗拱承托,八角重檐,檐角飞翘,攒尖宝顶,亭脊饰有吻兽,蔚为大观。亭身空透,亭下四周有木制坐栏,亭内有石雕莲花桌凳,以供游人休憩,二层檐下悬挂清乾隆皇帝所书匾额“历下亭”红底金字。

亭之西侧有厅堂面阔三间,绕以回廊,红柱青瓦,四面出厦,飞檐翘角,名“蔚蓝轩”。轩西为宽阔的湖面,若值晴空万里,则天蓝蓝,水蓝蓝,湖天一色,莹如碧玉,故名蔚蓝轩,亭之北有大厅五间,硬山出厦,花雕扇扉,曰“名士轩”,是历代文人雅士宴集之地。该轩坐北朝南,面阔五间。“名士轩”三字匾额为1911年春清末书法家朱庆元书,楹联“杨柳春风万方极乐,芙蕖秋月一片大明”,为著名文学家郭沫若题写。轩内西壁嵌唐代天宝年间北海太守、大书法家李邕和大诗人杜甫的线描石刻画像及自秦汉至清末祖籍济南的15位名士的石刻画像。东壁嵌有清代诗人、书法家何绍基题写的《历下亭》诗碑,记述了他的好友陈弼夫和陈景亮重修历下亭的经过和他在山东看到的灾荒景况。

历下亭之南是大门,大门两侧是东西长廊。长廊东端是“临湖阁”,北墙嵌有咸丰九年陈景亮撰、何绍基书《重修历下亭记》石碣。长廊西端是“藕香品茗厅”,面阔三间,飞檐出厦。大门楹联集杜甫诗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为何绍基手书,门上悬红底金字“海右古亭”匾一方。大门东侧有石碑横卧,上刻“历下亭”三字,乃清乾隆皇帝手书。大门西侧有御碑亭,红柱青瓦,四方尖顶,与西游廊相连,亭内立有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乾隆皇帝撰书的《大明湖题》诗碑。

历下亭东南侧,有古柳一株,巍立湖岸,枝干均已枯朽,却又枯木重生,于枝干外皮处萌生嫩枝,鹅黄柔绿,令人怜惜。据考,古柳已逾160岁高龄,柳能长寿如此,实属罕见。

旅游 交通

到达大明湖的市内公车线路众多,到达南门、东门、北门、西南门的车都有。乘坐以下线路车均可到达:K98路、K91路、K54路、6路、11路、14路、30路、31路、33路、36路、37路、41路、63路、83路,此外还有旅游66路车。

美食

碧筒饮 是我国古代情醇典雅之酒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古人用荷叶为酒杯饮酒的一种传统的习俗,当时称之为“碧筒饮”,而碧筒饮的发明者正是济南人。

冰糖莲子羹

特选大明湖优质莲子芯,配以银耳加以烹制。莲子,是一种药用和食用价值都很高的营养保健品原料,被誉为“莲中人参”。

历史

历下亭历史悠久,历经沧桑,位置也几经变迁。北魏至唐代历下亭在五龙潭处,郦道元《水经注》称“客亭”,是官府为接迎宾客而建造的。唐初始称“历下亭”。天宝四年(公元745年),诗人杜甫到临邑看望其弟杜颖,路经济南,适逢在开元年间就与杜甫在长安结为忘年交的北海太守李邕至济,在此亭宴请杜甫及济南名士,杜甫当即赋《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一首:“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署,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诗中第一句叙述李邕驻临济南,设宴历下亭,第二句说明了历下亭古老历史。当时方位以西为右,以东为左,济南在大海之西,故曰海右。因济南有过鲍叔牙、邹衍、伏生、房玄龄等大批历史名人,又因当时在场的有济南士绅蹇处士等人,因此称赞名士多。而接下来诗句描述的是亭内外景物和宴饮的情趣,以及对日落将席散,盛情难在的感慨。李杜宴饮赋诗历下亭使这海右古亭从此声名远扬,而“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一联,千百年来更成了济南的骄傲。

据《唐书》记载,天宝元年,齐州曾改为临淄郡,故此亭当时也称“临淄亭”。杜甫《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有“伊昔临淄亭”的诗句。到了唐朝末年,历下亭逐渐废圮。北宋曾巩在齐州任职时,又重建历下亭,位置在大明湖南岸州衙宅后。之后又几经兴废变迁,至清初,山东盐运使李兴祖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在湖中岛上现址,购买乡绅艾氏地产重新建之。其规模比以前宏大,坐北朝南,颜额为“古历亭”。竣工后,又在亭西偏南,筑土垒台,建轩宇三间,轩西为宽阔的水域,晴空下,天光水色,一派蔚蓝,故题额“蔚蓝轩”。此后,历下亭的规模、型制又有变异。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