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藤下秋色罐中清音

陶罐和铁罐教案 陶罐和铁罐教学范本
1个回答2023-12-03 05:53
1、教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对话部分,感悟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合作表演故事。体会寓言的寓意,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学会合作。  

2、教学重难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3、教师提取课文主线:指名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多指几名学生说,将主要内容说清楚。)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提取主线: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4、师:刚才老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注意到,大家都提到一个词:“奚落”(板书)

那么谁能说说“奚落”是什么意思呢?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多请几个。师过渡:那么在课文中铁罐是怎样来奚落陶罐的呢?
林清玄 常春藤
1个回答2024-04-25 11:39
等老师讲完就知道了
快乐的中秋节作文怎么写 要范文
1个回答2024-03-15 00:31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说起中秋的来源,坊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变成了癞蛤蟆,被叫着月精。

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可是又有另一个说法是,在月宫里还有一个叫吴刚的人。

唐明皇游月宫,话说贵为天子的唐明皇对嫦娥非常的迷恋。一天他上了月宫,在月宫里看到了一只玉兔和一群能歌善舞的仙女 。

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间的传说中是赖月饼作为通讯工具。朱元璋带头取义,把字条塞在每个月饼馅里,呼唤众人依时起义。

中秋节的起源,其中的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夜,除了拜祭、还有就是应节的月饼和灯笼。祭拜的当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称她为月娘。老人家说,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会被割耳朵

时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对于新的一代来说,中秋节最令人记取的是月饼和灯笼。当然,月圆当空的节日,是人们团圆的大好日子。
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叫范什么的?
1个回答2024-03-08 01:20

应该是范蠡(lǐ) ,字少伯,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邑(今河南淅川县)人。

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 "之一,他虽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被视为顺阳范氏 之先祖。

西安的秋天(作文范文)
1个回答2023-10-23 02:11
那你就自己写啊!
加藤清正到底配不配为后人称为清正公?
1个回答2023-08-08 00:02
我觉得还有点配!
朱自清的“紫藤花”
1个回答2024-06-02 02:25
朱自清散文:一封信

昨夜,班座给我发来一篇朱自清的散文。我问他,怎么突然想起给我看这个了?他说,大概是因为紫藤花吧。

紫藤花哟,我曾迷恋过的植物。我曾拿它做过头像,做过签名,我曾因为一个商店名曰“紫藤园”就多转了两圈。可是见了它,除了说一句“美”,竟也没有什么多余的话。

于是为了这“紫藤花”,我又仔仔细细的读了两遍这篇文章。

班座可是晃我呢,通篇下来,写紫藤花的,可不就那一段么?可细一想,真是有足足一大段呢!一时间,我竟嫉妒起朱先生了:同样是见了一株紫藤花,他怎就看得到“ 纤指 ”与“ 细丝 ”,怎就想得到“ 婀娜 ”的“ 姑娘 ”与“ 凝妆的少妇 ”呢?那“ 丰姿 ”,“ 仙女 ”般的丰姿,我怎就读不出呢?是我看到的紫藤花不如他见的美么?还是说,这些文人墨客竟长了一双不一样的眼睛呢?

我当真是嫉妒了。

又到了紫藤花开的季节了,我定要去寻一两株重新来品一品。
范蠡是春秋战国的什么人?
1个回答2024-03-14 01:26
政治家、谋士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

辅佐越国勾践,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乃儒商之鼻祖。
一个女孩坐在树藤秋千上的画
1个回答2024-03-15 17:37

清明节做青团作文 清明节做青团作文范文
1个回答2024-02-09 03:04
几年前的四月,又值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在岭南地区,我们通常都会去扫墓,吃乳猪,而在我的老家——江南地区,人们不仅会去扫墓,还会弄一种“美味”——青团,岭南地区也叫“艾糍”。每逢过节,我们都会去到奶奶家,而那年清明节,又正赶上姑妈准备做青团,我这个吃货自然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首先,把制作枝迟裂青团的原料:糯米粉、粘米粉、豆沙馅还有最重要的艾草准备好。第一步,把艾草洗干净,然后把艾草放入锅内焯,加水,用搅拌机把艾草打成艾草汁,闻着这散发出来的清香,我们开始进行最关键的一步。

终于开始包青团了,首先把粉和艾草汁活成碧绿的面团,每次截取适量大小,摊开,放入豆沙馅,再包成拳头大小,这样,一个碧绿诱人的青团就大功告成啦猛闭~姑妈心灵手巧,飞速地包着青团,成品一个个大小均匀;而我包的青团则“一瘦一胖”,东倒西歪,心中默叹姑妈的手艺,心里倏忽燃起了胜负欲,更加仔细认真地包青团,起初还是不大好看,但我越包越上手,很快掌握了门道,不知不觉包的越来越快,青团也越包越好看,不一会儿,一盘子的青团都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把青团拿去蒸,青团散发出的艾草清香,惹得一屋子的人都“口水直流”。

经过不长时间的蒸制,青团终于蒸好了,我等不到青团完全凉透,八成凉时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自己包的青团,一口下去,满嘴都散发着“春天的味道”,青团不甜不腻,不黏牙,艾旦判草的清香仿佛融入了豆沙馅中,散发出清淡悠长的味道,看着大家吃着我包的青团赞不绝口,我不仅享受着美味,更有一股幸福与自豪感。

大后,我每年清明节都会吃青团,但无论是买的,还是别人送的,我再也没有吃到过像那年那样好吃的青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