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琴书孟颍

阜阳市颍东区颖河西路属于哪
1个回答2024-03-18 23:08
颍河西路是从拦河坝那,到商厦,电业局那条路。大概的范围是这样的
阜阳颍州西湖九龙泉的传说
1个回答2024-03-30 04:52
“九(救)龙泉”的传说



西汉末,王莽篡位。汉嫡刘秀揭竿。莽重兵剿,以绝后患。秀避,背西疾驰于都①三昼,至汝阴西②。时当午,阳似火,口渴难耐,头昏目眩,跌至骑下。现一石井,水浊如浆切无汲③水器具,沮默④:“此井若能倾侧一下就好啦!” 刹时,井口倾侧⑤,井水清澈,汩汩⑥溢出。秀大喜,畅饮,顿感神清气爽,精神百倍。



秀得帝后缮之⑦,立亭为志⑧。御名⑨ “九⑩龙泉。” 既是枯水季节,依旧水丰不涸,惠及十里八乡。



此井之水,经权威测试,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利用现代科技反渗透及多道净化工序,入口甘冽甜绵、饮之清凉解渴、沁脾心肺、神清气爽、精神倍增。润泽龙的传人。



①骑马向东逃离西汉都城 ②今阜阳西十余公里 ③舀 ④沮丧地默默念叨 ⑤倾斜,谐音“清澈” ⑥水流出声 ⑦刘秀称帝修缮此井 ⑧建造亭子作为纪念 ⑨皇帝封号 ⑩与“救”谐音
2019年我是阜阳颍州区的中考456分可以上阜阳那所高中
1个回答2022-09-23 15:03
颍州区属于市内三区,普通高中的建档线好像是460分……
安徽阜阳颍上郑氏家谱
4个回答2023-07-13 06:13
安徽颍上县王岗镇搭裂郑湾村,勤俭治家昌,忠孝传四方,祖先训示,兰田多生玉,皮搭90多岁的郑家定老“侯爷”给郑知握闭氏后续了辈份
“阜阳”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6-22 12:22
阜:取意为小山坡,因为在皖西北大平原上,阜阳的地势算是高一些的,所以取了这个字。

阳: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 阜阳在淮河的支流颍河以北,所以称之为阳。
阜阳地名来历
1个回答2024-02-26 02:29
阜阳市历史悠久,人文蔚盛。历史上以颍州(今阜阳市区)为中心的南部开发较早。西周以后,在今阜阳境内即建立了妫姓的胡子国,临泉境内的沈子国,颍上境内的慎等。春秋战国时,又出现了太和原墙的原阳,倪邱的新,临泉的寝等县邑。由此地域概念逐渐形成。秦代始置汝阴县,汉属汝南郡。三国魏置阴郡。北魏孝昌四年(公元532年)置颍州,隋设汝阴郡,唐设颍州,宋设顺昌府,元属汝宁府,明属凤阳府。清为颍州府。清雍正十三年,颍州更名阜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阜阳地区专员公署,下辖八县一个行政办事处。 历史上颍、亳两州南北相望,随着封建政权更迭,而隶属不一,形成了两个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明代洪武六年(公元1372年),颍、亳二州首次并为统一版图,“省谯县入亳州,寻降亳州的亳县,属颍州”。弘治九年(公元1496)亳县复升为州,与颍州为颍州府,又降亳州为亳县,正式纳入颍州管辖之内,形成了东西四百里,南北七百里的广大地域。不仅包括今阜阳市、亳州市全境,而且含今六安地区霍丘县的大部分地界。1998年2月,亳州市从阜阳市划出,由省直辖。2000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亳州市、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划归亳州市管辖。目前,阜阳市辖界首市和太和、临泉、颍上、阜南四县及颍州、颍泉、颍东三区。
阜阳有哪些游乐园
1个回答2024-03-25 22:45
楼上的兄弟,你把最重要的生态园给漏了。在阜阳城区西北方。面积很大,占地上千亩。就是阜阳三区最好的游玩之地了。我说的可对,但是要钱的,2011年门票时30元。还有就是颍上县的八里河风景区,不过在阜阳下边的一个县里。有点远。
阜阳地名来历?
1个回答2024-02-18 14:30

阜阳,历史上曾称谓汝阴、颍州或顺昌。时间更迭,称谓之变,各有其说。阜阳地名由来,或说县有土阜,名为丘,汉置新县,隋有颍阳县,合二之名与义曰阜阳。或说因阜阳侯而得名。据《后汉书·济南王传》所载,永初二年(公元108年),安帝封济南王刘错之子刘显为阜阳侯,阜阳地名始见。侯邑在沈亭南,古沈亭原在阜阳境,今为临泉县境,但其正式作为县名记载于志是在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颍州为颍州府时,增设附廓阜阳,阜阳县才确定。

阜阳哪些公园唱戏
1个回答2024-02-27 05:54
清河广场,文峰公园,华联大厦门口,我只见过这三个地方唱过戏
阜阳地名来历
1个回答2024-02-07 03:56
阜阳,历史上曾称谓汝阴、颍州或顺昌。时间更迭,称谓之变,各有其说。
阜阳地名由来,或说县有土阜,名为丘,汉置新县,隋有颍阳县,合二之名与义曰阜阳。或说因阜阳侯而得名。据《后汉书·济南王传》所载,永初二年(公元108年),安帝封济南王刘错之子刘显为阜阳侯,阜阳地名始见。侯邑在沈亭南,古沈亭原在阜阳境,今为临泉县境,但其正式作为县名记载于志是在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颍州为颍州府时,增设附廓阜阳,阜阳县才确定。
而汝阴之称见志最早,其因古汝水支流流经城东北而得名。秦灭六国即置汝阴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封夏婴为汝阴侯。后汉又封刘信为汝阴王。据考,汝阳,《汉书·地理志》又作女阴。《水经注》卷22《汝水注》说:“阚●曰:本汝水别流,其后枯竭,号曰
‘死汝水’,故其字无水。”郦道元以为阚氏所释非是,认为“汝女,乃方俗之音,故字随读改”。北魏孝昌四年曾一度改为颍州郡,但不久即又复汝阴名,直到唐初。
颍州称谓始于北魏孝昌四年,因城临颍水而得名。《后汉书·郡国志》记汝阴县“本胡国”。“杜预曰:县西北有胡城”。《水经注》卷22《颍水注》:“颍水又东南流迳胡城东。”胡子国故城在阜阳城西二里。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设颍州,天宝初年一度称汝阴郡,干元六年(公元758年)又复名颍州。经五代十国,直至宋初。
顺昌之称,始于宋代,宋治平元年(1064年)英宗封子赵顼为颍王,赵顼即位后称神宗。因颍州为“飞龙”之地,即升州为府,称顺昌府。直到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兵占领顺昌,此称告一段落。
金大定元年(1161年),改顺昌为颍州,历经元、明、清三代,政府机构增减变化,但其称未变,直到一九一二年辛亥革命废府设县,改称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