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随园校区音乐楼

红楼梦随笔一篇
1个回答2022-08-27 20:20
趋势逐渐下降???
红楼梦随笔
1个回答2024-01-24 12:29
“痴”“呆”二字,就字意而言,算是近义,近乎“傻”,可是在“痴”后加一“情”字,词语的含义就掉转了头了。就连曹公写“大旨谈情”的《石头记》,也不大舍得用这一“痴”字。遍观一部大书,能得一“痴”字者,不过区区三人。——“痴颦儿”大概是众望所归,在此就不讨论;再而是林小红,占了个“痴女儿遗帕惹相思”的回目;还有个“痴丫头” ,这丫头原来就有“呆丫头”的雅号,至于这“痴”的由来,全因众人的取笑,所以算不得名副其实。

“衷”和“钟”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有始有终”,一个是当时就发出声音,结局如何无关痛痒。曹公在树种借史老太太之口对那些见面就思想着终身大事的姑娘狠狠批了一通,当然,批评也包括写那些媚俗小说的作者。但在曹公本身,大约也还是相信一见衷情的。至少,我们可以体会到这样的内容。比如二玉,初会时黛玉便感觉到两人似乎在哪见过,而宝玉直接大呼“这个妹妹我曾见过。”放到现在而言,就如男女的初次约会,某男说,“你跟我那死去的女友真像。”当然,结局很可能是某女转身离开,并发下狠话,“老娘不做这替代品。”这事也就就此完结。再看二玉,不但是一见钟情,还能说是一见衷情两相情愿了,但到底,他们的年龄算是硬伤。还有尤三姐,自五年前与柳二郎一面之后,便暗下决心非他不嫁,这也算是一见衷情了。只是可惜这“衷情”算是一相情愿,于是结局也很令人扼腕。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三姐的死一是不知己,所衷情的二郎也不知己,所以这死,也太冤枉了些。

现实中的爱情,一见衷情的事并不多见,林小红都说了,“谁还能守谁一辈子呢?”所以二玉的爱情也就更显得难能可贵。大约,经典的爱情故事总是先有一相情愿的一见钟情,然后这“一相情愿“又有了追求的勇气,最后才能两相情愿而成正果。这么说来,小红和芸哥儿这一对,可算是经典的爱情故事了。

曹公有意安排了小红的第一次出场就是和芸哥儿相见,在后者眼中,小红“倒也生得细巧干净”;而于小红而言,看到他时已经是种下了情愫,“下死眼把贾芸盯了两眼”。两人这第一次见面只是说了几句话,并没什么特殊处。大约这个时候,小红是对芸哥有好感的,却没往深处想;回到宝玉房中,首次给宝玉端茶倒水,似是入了宝玉的眼。我们可以从宝玉的眼中大概可以描摹出小红的外貌:小红一定也生得非常漂亮,只是比晴雯袭人略逊些,身材属于娇小玲珑型的,可是她的日常工作是提水浇花啊,这样的工作对这样的人是极不相称的,难怪小红有心“攀高枝”。如果就此宝玉就抬举了她,那以后就没芸哥儿什么事了,偏偏这时候秋纹碧痕回来了,一阵奚落一通质问,小红只好以找“手帕”搪塞过去,却由此心灰意冷了。

现实中的男女其实也都一样,女人的对工作的事失望的时候,往往就会萌生“找个人嫁掉算了”的思想,而男人,则是趋向于“还是先把自己养活吧。”曹公以“痴女儿遗帕惹相思”为回目,实有“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恶搞嫌疑。小红和芸哥儿的交往中,始终没有写“遗帕”的情节,而“遗帕”和“相思”的因果关系大约也并不如回目中所表。真实的情节是,小红受到同事的压制,工作失意,由此想到了嫁人,想到了芸哥儿,此时相思始生。又由于白天对秋碧二人说了“寻帕”的谎,当晚便梦见了芸哥儿还帕。第二天醒来后果断寻找机会遗失帕子并让芸哥儿拾到,这应该是小红的第一次主动出击,而到“蜂腰桥传言设心事”一会,是表白,是回应,从而使二人的交往水到渠成,到达两相情愿之境。

但到底,他们是否也如童话故事中那样战胜了邪恶终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呢?从书中的批语和前回所埋伏线,答案是趋于肯定的。书中第八回便能从黛玉眼中看到“绛芸轩”三字,绛为红,芸字更不用说了,大约这三字的含义大家没什么意见。后回又有“绣鸳鸯梦兆绛芸轩”的回目,这就让人难懂了,很难想象宝玉进园时会把老太太处的半间屋子也搬进怡红院。这文不对题处,还该联系到芸哥儿,——芸哥儿大约可以算是除宝玉外唯一一个进过怡红院的男人,且宝玉见面就认他为儿,凤姐也欲认小红为女儿,加上批语中”芸玉探狱神庙“的批语,却又让人豁然开朗了。
听雨楼随笔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12 14:48

《听雨楼随笔》是一和宏部图书,由埋闹高伯雨编弯棚罩写,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

随州二中跳楼事件
1个回答2024-02-10 19:25
是真的!高二六班(奥赛班)的一女生.高高的.文静秀美..成绩好..还写得一手好字..画也画的好..同学人缘也好..前一天有说有笑的..第二天早晨六点多被发现摔死在地上....她教室在六楼...同学猜测是从那上面跳楼的..有人听到物体坠地的响声..但是.都没人亲眼看见.
听蒋勋《细说红楼梦》随想
1个回答2024-02-04 16:02
最近在喜马拉雅上听蒋勋的《细说红楼梦》。蒋勋讲《红楼梦》有自己的角度,他会从生活美学,从作品本身去讲红楼梦,而不是从政治和考证的角度。

我本身就很喜欢《红楼梦》这本书,但是,总是不敢轻易拿起来看,怕一看就现在红楼梦的世界里,不可自拔。所以,听蒋勋的《细说红楼梦》也是纠结了很久。但还是抵挡不住《红楼梦》的吸引力,开始听蒋勋细说红楼梦。

读《红楼梦》最大的感触是对于人的悲悯

作者对于任何角色都是不带感情色彩得描述,每个人物有着自己的宿命。《红楼梦》在第五回的时候就把金陵十二钗的结局告诉了读者。一般小说绝对不会在前面就告诉读者结局,怕读者读完结局就不读小说了。可是,《红楼梦》,尽管你知道结局,你还是不懂,因为后面的事情还薯旁颤没有发生,你看着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步一步走向既定的结局。我们不管是读小说还是对于自己的人生,都希望能更早得知道结局,可知道了结局又如何,你还是无法迈过人生的那些坎。结局终究只有一个,而过程却是丰富多彩的,也是曲折的。

读《红楼梦》,感觉对人生有一个透彻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宿命,而这个命运又是与这个人的家庭环境和性格有关的。薛蟠这样的角色,我读的时候很讨厌他,可是,细细想想,薛蟠也是一个可怜的人,父亲早逝,母亲和族人过度的宠爱,惹了什么人命官司都替他周旋收拾,导致他不辨是非,不知对错。所以,他是缺少了基本的是非观,可是这样的结果是由他的家庭教育造成的,母亲和族人过度宠爱的结果。中国古语:溺子害子,还是有有道理的。

《红楼梦》有着300多个不同的角色,你找不出绝对的好人和坏人

好人和坏人其实是很难界定的。所以,蒋勋说,《红楼梦》很大的一个进步就是,对好人和坏人提出了和儒家思想不同的认识。曹雪芹觉得有介于好人和坏人之间的人,而大部分人都是介于好人数败和坏人之间的。

我们看电视剧,看小说,总是会以好人坏人的角度来评价人,刚开始看,就想要去找出好人和坏人,看到坏人就特别讨厌他,他做什么事情都是坏的。这种简单粗暴的分类方法其实是很不公平的。我们要承认,人性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地划分成好人和坏人。并不是说坏人就是十恶不赦,只做坏事。而他成为这样的人,也是有其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影响。

《红楼梦》中,也找不到绝对的好人。之前,觉得李纨应该算是《红楼梦》中比较完美的角色吧。看刘心武的分析,刘心武觉得卖巧姐的狠兄是贾兰。李纨一毛不拔,有一定的积蓄,而且也没有受抄家太大的影响,在刘姥姥来求助救巧姐时,李纨还是一毛不拔,让儿子贾兰打发了刘姥姥。李纨最后好不容易做上了诰命夫人,可惜好景不长,很快就去世了。

繁花似锦转头空

繁花似锦转头空,这句话用在《红楼梦》中最恰当不过了。

《红楼梦》的前面是极度的奢华,可是到了后面就是极度的凄惨了,我小时候依稀启租看过87版的红楼梦,记着家道中落后的一些凄凉的场景以及凤姐去世后被破席子裹着,在大雪地里被人拉着埋葬的场景。

曹雪芹是真正经历了大起大落,从极度富贵到抄家到贫困,这样的人生经历一般人是很难有机会去经历的,他的《红楼梦》也是参照自己的家族史写出来的,《红楼梦》中很多人物都是有原型的。

《红楼梦》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宿命,因为家道败落,每个人的命运都不怎么好。《红楼梦》中有很多佛家的思想,比如福报,因果报应等等。

《红楼梦》中蕴含着太多的人生智慧,像蒋勋说的,这是值得读十几遍的一本书。《红楼梦》也带给我一些释怀,之前我总是无法放下一件事,但是听《红楼梦》,我就觉得也许这也是宿命吧。

《红楼梦》与青少年教育

蒋勋讲《红楼梦》的一大特点,他认为这是一本青少年文学,他说世界文学中很少有描绘青少年时期的文学作品,《红楼梦》是少数几本描述青少年的作品。《红楼梦》的故事大部分发生在宝玉十三四岁的年龄。宝玉,黛玉,宝钗,薛蟠等其实都是青少年。

读《红楼梦》大部分人最关心的是宝玉,黛玉,宝钗之间的爱情故事。蒋勋说他对《红楼梦》里的薛蟠和贾瑞很感兴趣。

薛蟠和贾瑞,这两个角色是我看《红楼梦》很容易忽略的角色,尤其薛蟠,是自己不喜欢的角色。

蒋勋讲薛蟠的时候会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解读。他觉得薛蟠成为他现在的这个样子,其实不能全怪他,他本身不是一个坏孩子。薛蟠父亲早逝,是母亲的独子,因此薛姨妈很宠爱薛蟠,薛家也都溺爱着薛蟠。薛蟠闯了什么祸,都会有族人帮忙解决。没有人教他分辨是非善恶,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情,因为有族人帮他处理,他都相安无事。

他去京城的路上,硬要把香菱抢来做妾,还因此打死了冯公子,他却像没事人一样,带着香菱,妈妈和妹妹,继续赶路。我想,他可能都不知道打死人是需要吃人命官司的。每次都有族人帮他料理,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犯错了,甚至违法了。发展到后来就是无法无天的呆霸王形象了。这不能不说是家庭教育造成了他这样的性格。

蒋勋讲到,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像薛蟠这样被家人宠坏了的孩子。听到这些,我就会想,以后有孩子,千万不要太溺爱,要教他明辨是非,分清善恶,而不是无法无天,不知是非善恶。

蒋勋也讲到了贾瑞。他觉得贾瑞是一个无法控制自己欲望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其实也有很多这样的人。

《红楼梦》这部作品的经典不仅仅在于描绘了贾家的繁荣,金陵十二钗,还描绘了很多小人物。以前看《红楼梦》,很容易忽略这些小人物,而听蒋勋的《细说红楼梦》,蒋勋会去分析这些小人物,让我受益匪浅。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是蒋勋在讲《红楼梦》时常常讲到的。
风信楼随性怎么增加
1个回答2023-02-25 12:16

风信楼随性增加攻略:

第一年五月:见雎鸠,收入不好+1000金钱,没有-记得,休息+雎鸠好感。

第一年六月:不为所动+4随性、有些难过-4随性、市井小民+4野心。

第一年七月:被踩在脚下+8野心、没可能-8随意、也好-利用+5野心+2威严-8忠心、也好-保护+8忠心。

第一年八月:是-10随性-20善恶,不是-冤冤相报+10随性+20善恶/第二个+10善恶。

第一年九月:收夕芸,选只是场梦+2随性,选不知是否有前世+好感。

第一年十月:完美达成+20武力+1500金,达成+10武功-5隐蔽+1000金。

栗子糕:武力>140+最远达成,<140+最近达成。

风信楼人物属性提升指南:

一、开场人物

选书生可收夕芸,最不重要选金钱开场金钱数为0,其余开场金钱数为1000。

二、开局

尚有用处+2野心/不该留-2随性-6善恶,让步-2威严+2衷心,未必换来衷心+2野心+4威严-4衷心任无情无法收录/收留+6善恶/看王爷-2野心-2威严+4衷心。

三、特殊活动

头牌大赛:举行间隔8个月,每次消耗25体力和5000金。+20名气,头牌每月+2魅力,所有人+10才艺魅力,辅导+发挥。

红拂之争:每次消耗25体力和6000金,影响因素:武功、实战经验、心情、奖励兴趣。+10隐蔽+10参与者武功,红拂每月+2武功。奖励枣泥糕和暗器可提高栗子胜率,谱子和桂圆蜜饯提高双双胜率,鸳鸯卷提高胜率 。

红楼之贾琏的随身空间
1个回答2023-06-29 20:27
只知道红楼梦之怡琏幽梦是随身空间的。
(歌曲随感)《鼓楼》(赵雷)
1个回答2023-11-19 07:26
感觉中,似乎每个大中城市,都有一座被称为“鼓楼”的地标性建筑。
随着网络购物的发达,我家乡城市的鼓楼商业街也不免受到冲击,经营状况显得特别艰难。
曾几何时,那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各类商铺的经营,虽算不上特别火爆,却也是人们在假期中,特别喜欢逛的一个景点。
如今,听到赵雷歌中唱道“当104路电车再次经过......”的感叹时,让人不禁有些潸然泪目。
又忆起那座不知何时已经停业的民俗博物馆,我自己也早已忘记了路过这里的公交车是几路来着,上一次坐公交车路过这里,是什么车型,等等这些,很难逐一回味喽。
我身边有几位朋友特别喜欢赵雷的歌,其中有每天听他的歌听不腻的,还有翻唱得惟妙惟肖的。
当下听到《鼓楼》的动情之处,不禁想到这样一段话: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太多太多的不期而遇。年轻时忙忙碌碌换来的大多是碌碌无为(不然怎么会有李荣浩《年少有为》中那么大的感叹)。
倦了,累了,甚至觉得身无可恋时,最好的选择是什么?
我觉得转过身,第一眼看到的一定是父母期盼的眼神和早就准备好的热气腾腾的饭菜吧?
与远方的恋人相比,与身边的朋友相较,与诗和远方那梦的故乡感应......哪怕是咫尺天涯的知己,也绝不会比父母对自己的牵挂更有分量。
而且,在我们满身疲倦的时候,或许那些无数曾擦肩而过的陌生人,都会令人觉得值得惦念吧?
很想,很想,在天气暖和起来后,坐公交车去鼓楼逛逛,哪怕只是路过,也是好的。
而且我每每总有感觉,随着家乡人们观念的进步,以及众多劳动者的辛勤付出,昔日的鼓楼一定还会再回来。那座民俗博物馆也一定会再度开启。
期盼鼓楼早些复苏,甚至会超过以往的热闹程度,成为一个新的网红打卡地。
红楼随身空间之雪雁
1个回答2023-03-03 17:45
雪雁是黛玉的随侍丫头,从小跟着她,后来被带入贾府的。不知道你提问的是不是这个意思?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