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节四川清音题材

有关四川的电影题材
1个回答2024-02-29 04:23
观音山。还挺不错的一部电影。主要是它的取景90%都在成都。成都市的普通民居、菜市场、酒吧、商场都将进入镜头,而剩下的10%的戏将在峨边完成。另外还有《成都我爱你》。
四川的清音音乐
1个回答2024-03-26 18:58
早期称“唱小曲”、“唱小调”,又因演唱时艺人自弹月琴或琵琶,被称为“唱月琴”或“唱琵琶”。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定名为“四川清音”。它用四川方言演唱,流行于以成都为中心的城市与农村,以及长江沿岸的水陆码头。四川清音是由明、清的时调小曲及四川民歌发展而成。音乐十分丰富,计有100 多支曲牌。如[赵调]、[背工调]、[满江红]、[打枣杆调]、[马头调]、[叠断桥]、[ 小桃红]、[银纽丝]、[梅花落]等等。音乐唱腔结构分曲牌和板腔两类。 板腔类又有“汉调”和“反西皮”两种。传统的演唱方式为坐唱,即摆上一或两张八仙桌,演唱者面对听客正面而坐,主唱者居中(多数为女艺人),琴师坐在主唱者的左右两边,月琴、琵琶或三弦在左面,碗碗琴、二胡或小胡琴在右面。这种方式主要是在茶楼、书馆里的演唱,另外还有沿街卖唱或到旅店客栈卖唱的。清代中期以后,四川清音卖唱的艺人很多,出现了“大街小巷唱月琴,茶楼旅店客盈门”的景象。
  四川清音除有专业艺人外,还有许多业余爱好者,称为“玩友”。他们不但能唱,一般都能弹奏琵琶或月琴,有的弹奏水平还相当高。还有一些清音的玩友组织,他们为推动四川清音艺术的发展发挥了作用。 五六十年代,四川清音进入剧场,坐唱的形式逐渐被站唱所取代。改为演员自己敲击竹节鼓打板演唱,配以小乐队伴奏,乐器有琵琶、高胡、二胡、中胡等。伴奏员兼演配角并参与合唱帮腔。 四川清音的传统曲目很丰富,有《昭君出塞》、《尼姑下山》、《断桥》、《黛玉焚稿》、《放风筝》等,现代曲目有《布谷鸟儿咕咕叫》、《六月六》等。
  原名"唱琵琶"、"唱月琴"。成都在30年代成立"清音职业工会",后更名为"清音曲改会",即得现名"清音"。四川清音于清乾隆年间由民歌小调发展而成,属于歌唱体牌子曲类的曲艺说唱艺术形式,曲调丰富,唱腔优美。流传至今有8个大调、100余支小调,唱段200多支。大调多以故事传说为主,小调多采用四川流行的山歌、民歌等曲调演唱。伴奏乐器为琵琶、二胡、竹鼓、檀板等。其中竹鼓是四川清音特具的伴奏乐器。表演时由女演员一人独唱,右手击竹鼓,左手击檀板,自击自唱。近年来又开唱长篇曲目如《白莲女杰》,在唱演中嵌入表白,韵文、散文交错演唱。四川清音分为上河派、下河派。成都的"省调"为上河派,其唱腔轻盈,细腻圆润,在运腔中有一种风格独具、跳跃式的连续顿音唱法--"哈哈腔"。著名清音演唱艺术家李月秋的"哈哈腔"造诣较深,她音色甜美,行腔轻柔婉转,早在40年代即有"成都周璇"誉称。四川清音代表曲目有《放风筝》、《断桥》、《秋江》、《绣荷色》、《黄继光》、《赶花会》等。
  
什么叫四川清音?现在的名家还有谁?
1个回答2024-05-27 00:38
四川清音早期称“唱小曲”、“唱小调”,又因演唱时艺人自弹月琴或琵琶,被称为“唱月琴”或“唱琵琶”。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定名为“四川清音”。它用四川方言演唱,流行于以成都为中心的城市与农村,以及长江沿岸的水陆码头。

四川清音是由明、清的时调小曲及四川民歌发展而成。音乐十分丰富,计有100 多支曲牌。如[赵调]、[背工调]、[满江红]、[打枣杆调]、[马头调]、[叠断桥]、[ 小桃红]、[银纽丝]、[梅花落]等等。音乐唱腔结构分曲牌和板腔两类。 板腔类又有“汉调”和“反西皮”两种。传统的演唱方式为坐唱,即摆上一或两张八仙桌,演唱者面对听客正面而坐,主唱者居中(多数为女艺人),琴师坐在主唱者的左右两边,月琴、琵琶或三弦在左面,碗碗琴、二胡或小胡琴在右面。这种方式主要是在茶楼、书馆里的演唱,另外还有沿街卖唱或到旅店客栈卖唱的。清代中期以后,四川清音卖唱的艺人很多,出现了“大街小巷唱月琴,茶楼旅店客盈门”的景象。

四川清音除有专业艺人外,还有许多业余爱好者,称为“玩友”。他们不但能唱,一般都能弹奏琵琶或月琴,有的弹奏水平还相当高。还有一些清音的玩友组织,他们为推动四川清音艺术的发展发挥了作用。 五六十年代,四川清音进入剧场,坐唱的形式逐渐被站唱所取代。改为演员自己敲击竹节鼓打板演唱,配以小乐队伴奏,乐器有琵琶、高胡、二胡、中胡等。伴奏员兼演配角并参与合唱帮腔。 四川清音的传统曲目很丰富,有《昭君出塞》、《尼姑下山》、《断桥》、《黛玉焚稿》、《放风筝》等,现代曲目有《布谷鸟儿咕咕叫》、《六月六》等。
原名"唱琵琶"、"唱月琴"。成都在30年代成立"清音职业工会",后更名为"清音曲改会",即得现名"清音"。四川清音于清乾隆年间由民歌小调发展而成,属于歌唱体牌子曲类的曲艺说唱艺术形式,曲调丰富,唱腔优美。流传至今有8个大调、100余支小调,唱段200多支。大调多以故事传说为主,小调多采用四川流行的山歌、民歌等曲调演唱。伴奏乐器为琵琶、二胡、竹鼓、檀板等。其中竹鼓是四川清音特具的伴奏乐器。表演时由女演员一人独唱,右手击竹鼓,左手击檀板,自击自唱。近年来又开唱长篇曲目如《白莲女杰》,在唱演中嵌入表白,韵文、散文交错演唱。四川清音分为上河派、下河派。成都的"省调"为上河派,其唱腔轻盈,细腻圆润,在运腔中有一种风格独具、跳跃式的连续顿音唱法--"哈哈腔"。著名清音演唱艺术家李月秋的"哈哈腔"造诣较深,她音色甜美,行腔轻柔婉转,早在40年代即有"成都周璇"誉称。四川清音代表曲目有《放风筝》、《断桥》、《秋江》、《绣荷色》、《黄继光》、《赶花会》等。

李月秋(1925~ )

四川成都市人。7岁拜师学唱四川清音,12 岁出师后便在书场茶馆演唱,受到听众的赞誉。50年代后就职于成都市曲艺团,从事四川清音的演唱。她擅唱的曲目有《绣荷包》、《秋江》、《尼姑下山》。1957年她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唱了《小放风筝》、《忆娥郎》获得金质奖章。她的嗓音清脆,演唱柔媚秀丽,亲切委婉,对曲目内容的表述细腻,富有生活情趣。她将前辈创造的“ 呵呵腔”发展为独具特色的“哈哈腔”,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演唱风格,如《布谷鸟儿咕咕叫》所用的“哈哈腔”,就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程永玲(1947~ )

四川江津人。1958年就读于成都市戏剧学校曲艺班,从师李月秋,毕业后到成都市曲艺团演唱清音。她擅长演唱小调曲目,她的音色甜美,清新俏丽,既保持了李月秋的风格,又有自己的特色。她曾赴南斯拉夫参加国际艺术节,并去奥地利演出,受到热烈欢迎。程永玲是当前四川清音饮誉海内外的青年演员。
什么是四川清音?
1个回答2024-03-17 02:30
四川清音原名“唱琵琶”或“唱月琴”,渊源于明、清时期的俗曲。20世纪30年代在成都、重庆相继成立清音歌曲演唱会或称改进会,以后遂以清音命名。清音的曲调分大调、曲牌、小调3类。音乐结构有曲牌联套体、板式变化体和单曲体3种。演唱形式过去都以女演员为主,男演员为辅,坐唱而不表演,演唱者自己弹奏乐器。一般是3~5人一班,旧称“海湖班”。四川清音的曲目丰富,内容大部分是幽怨思怀之曲,也有不少是应景词曲或咏唱传奇、小说中的人物故事。
四川的清音音乐
1个回答2024-03-26 18:57
早期称“唱小曲”、“唱小调”,又因演唱时艺人自弹月琴或琵琶,被称为“唱月琴”或“唱琵琶”。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定名为“四川清音”。它用四川方言演唱,流行于以成都为中心的城市与农村,以及长江沿岸的水陆码头。四川清音是由明、清的时调小曲及四川民歌发展而成。音乐十分丰富,计有100 多支曲牌。如[赵调]、[背工调]、[满江红]、[打枣杆调]、[马头调]、[叠断桥]、[ 小桃红]、[银纽丝]、[梅花落]等等。音乐唱腔结构分曲牌和板腔两类。 板腔类又有“汉调”和“反西皮”两种。传统的演唱方式为坐唱,即摆上一或两张八仙桌,演唱者面对听客正面而坐,主唱者居中(多数为女艺人),琴师坐在主唱者的左右两边,月琴、琵琶或三弦在左面,碗碗琴、二胡或小胡琴在右面。这种方式主要是在茶楼、书馆里的演唱,另外还有沿街卖唱或到旅店客栈卖唱的。清代中期以后,四川清音卖唱的艺人很多,出现了“大街小巷唱月琴,茶楼旅店客盈门”的景象。

  四川清音除有专业艺人外,还有许多业余爱好者,称为“玩友”。他们不但能唱,一般都能弹奏琵琶或月琴,有的弹奏水平还相当高。还有一些清音的玩友组织,他们为推动四川清音艺术的发展发挥了作用。 五六十年代,四川清音进入剧场,坐唱的形式逐渐被站唱所取代。改为演员自己敲击竹节鼓打板演唱,配以小乐队伴奏,乐器有琵琶、高胡、二胡、中胡等。伴奏员兼演配角并参与合唱帮腔。 四川清音的传统曲目很丰富,有《昭君出塞》、《尼姑下山》、《断桥》、《黛玉焚稿》、《放风筝》等,现代曲目有《布谷鸟儿咕咕叫》、《六月六》等。

  原名"唱琵琶"、"唱月琴"。成都在30年代成立"清音职业工会",后更名为"清音曲改会",即得现名"清音"。四川清音于清乾隆年间由民歌小调发展而成,属于歌唱体牌子曲类的曲艺说唱艺术形式,曲调丰富,唱腔优美。流传至今有8个大调、100余支小调,唱段200多支。大调多以故事传说为主,小调多采用四川流行的山歌、民歌等曲调演唱。伴奏乐器为琵琶、二胡、竹鼓、檀板等。其中竹鼓是四川清音特具的伴奏乐器。表演时由女演员一人独唱,右手击竹鼓,左手击檀板,自击自唱。近年来又开唱长篇曲目如《白莲女杰》,在唱演中嵌入表白,韵文、散文交错演唱。四川清音分为上河派、下河派。成都的"省调"为上河派,其唱腔轻盈,细腻圆润,在运腔中有一种风格独具、跳跃式的连续顿音唱法--"哈哈腔"。著名清音演唱艺术家李月秋的"哈哈腔"造诣较深,她音色甜美,行腔轻柔婉转,早在40年代即有"成都周璇"誉称。四川清音代表曲目有《放风筝》、《断桥》、《秋江》、《绣荷色》、《黄继光》、《赶花会》等。

  
四川清音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5-20 03:35

四川清音原名唱琵琶,唱月琴,是四川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20世纪30年代在成都、重庆相继成立清音歌曲演唱会或称改进会,以后遂以清音命名。四川清音渊源于明、清时的俗曲。四川清音在清乾隆、嘉庆年间很盛行,以泸州、叙府(今宜宾)为中心,遍及城镇和乡村,拥有大量的听众。2008年6月7日,四川清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谁有四川文化方面的素材
1个回答2024-03-06 19:05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 位于东经97°21'-108°31',北纬26°03'-34°19',面积为48.5万平方千米。地处长江上游,山地和高原占78.82%。川西为高原,其余为四川盆地。气候各地有明显差异,川西高原的气候垂直分布现象明显,"十里不同天",1月平均气温-9.3°C,7月为11-17°C,年均降水量500-700毫米,四川盆地为亚热带湿润气候,1月平均气温3-8°C,7月25-29°C,年均降水量为1000毫米左右。主要有汉、彝、藏、苗、回等民族。农业发达,素称"天府之国",水稻产量居全国首位,麦、棉、丝、油菜籽、茶、柑桔、桐油、白蜡(产量居全国首位)、猪棕等都在全国占重要地位。钢铁、机械、电器、井盐、化工等到工业较发达。

旅游资源:山水名胜、文物古迹、民族风情兼备。峨眉山、青城山、九寨沟黄龙、兴文石林等都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引人入胜。都江堰、剑门蜀道则是人工改造自然的辉煌成果。乐山大佛(位于四川乐山东面凌云山西壁), 是世界最大的石刻佛像,“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王建墓、刘备墓与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楼公园都与著名历史人物有密切关系。自贡是"恐龙窝",为恐龙化石集中产地。卧龙自然保护区因大熊猫而为世界注目。成都青羊宫花会、凉山彝族火把节、川西北藏族转山会等,都是民俗旅游的重点。

地方文艺:川剧形式活泼,曲调多样,浅显易懂,语言诙谐,表演程式多样化,一些特技如变脸、旋舞、喷火等,有强烈艺术效果。四川扬琴、四川清音等为主要曲艺形式。相书由一人在幔后表演, 能模拟各种声音,维妙维肖。 谐剧寓壮于谐,能及时反映生活现实。

饮食文化:川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用料广泛,味多而深浓,以麻辣味为特色。宫爆鸡丁、麻婆豆腐、灯影牛肉、怪味鸡块等最有特色。小吃品种极多,赖汤园、担担面、豆花面、宋嫂面、小笼蒸牛肉、蛋烘糕等均为传统小吃。
四川清音的音乐特征
1个回答2024-08-06 01:46

最初多由女演员一人在茶馆书场表演,伴奏乐器为琵琶、二胡、竹鼓、檀板等。其中竹鼓是四川清音特具的伴奏乐器。表演时由女演员一人独唱,右手击竹鼓,左手击檀板,自击自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川清音进入剧场舞台,改坐唱为站唱,并有对唱、合唱或独唱加伴等形式。表演时演员左手打檀板,右手用筷子敲击竹鼓以控制节奏及演唱速度,伴奏乐器有檀板、竹节鼓、琵琶、月琴、二胡、高胡等。近年来又开唱长篇曲目如《白莲女杰》,在唱演中嵌入表白,韵文、散文交错演唱。四川清音分为上河派、下河派。成都的省调为上河派,其唱腔轻盈,细腻圆润,在运腔中有一种风格独具、跳跃式的连续顿音唱法--哈哈腔。四川清音的演唱形式过去都以女演员为主,男演员为辅,坐唱而不表演,演唱者自己弹奏乐器。一般是三至五人一班,旧称“海湖班”。四川清音的曲目丰富,清末时约在400个以上,近年搜集到约200个曲本,内容大部分是幽怨思怀之曲,也有不少是应景词曲或咏唱传奇、小说中的人物故事。
四川清音音乐曲牌十分丰富,结构形式有单体、联曲体和板腔体。在润腔方面运用“哈哈腔”和“舌尖弹音”是其突出的特点。传统曲目有600多个,根据小说、戏曲改编的如《尼姑下山》、《小乔哭夫》、《断桥》、《思凡》、歌颂历史人物的如《花木兰》、 《昭君出塞》,吸收各地民歌的如《放风筝》、《小丈夫》、《金梅花》等,反映现实生活及革命历史题材的新曲目如《黄继光》、《丁佑君》、《江姐上华蓥》、《送公粮》、《小会计》、《赶花会》。著名清音艺人有陈琼瑞、李月秋、黄德君、程永玲等。
著名清音演唱艺术家李月秋的哈哈腔造诣较深,她音色甜美,行腔轻柔婉转,早在40年代即有成都周璇誉称。四川清音代表曲目有《放风筝》、《断桥》、《秋江》、《绣荷色》、《黄继光》、《赶花会》等。
属于歌唱体牌子曲类的曲艺说唱艺术形式。流传至今有8个大调、100余支小调,唱段200多支。大调多以故事传说为主,小调多采用四川流行的山歌、民歌等曲调演唱。
1957年出版的《清音曲词选》,选辑了部分优秀传统曲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四川清音的传统曲目做了整理工作,并编演不少新曲目。演唱形式改由女演员站唱,用檀板和竹鼓(支以鼓架)来控制节奏,辅以必要的表情动作,由演奏员兼任配角与合唱。著名演员李月秋曾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唱清音,获金质奖章。 清音的音乐曲调,分大调、曲牌、小调3类。大调有8个,即〔勾调〕、〔马头调〕、〔寄生调〕、〔荡调〕、〔背工调〕、〔月调〕、〔反西皮调〕、〔滩簧调〕。曲牌有〔半边月〕、〔平板〕、〔夺子〕、〔叠断桥〕、〔罗江怨〕等;小调有〔鲜花调〕、〔玉娥郎〕、〔四季调〕等。音乐结构有曲牌联套体、板式变化体和单曲体3种。
成都的“省调”为上河派,其唱腔轻盈,细腻圆润,在运腔中有一种风格独具、跳跃式的连续顿音唱法“哈哈腔”。著名清音演唱艺术家李月秋的“哈哈腔”造诣较深,她音色甜美,行腔轻柔婉转,早在40年代即有“成都周璇”誉称。

《四川好人》是什么题材改编的
1个回答2024-07-12 07:25
  《四川好人》在初创时期并不叫《四川好人》,它是作者1939年重新拾起这个题材, 第三次创作时的命名。1939年初,布莱希特准备离开丹麦,继续流亡瑞典,收拾行李时 ,发现了旧日构思的《四川好人》手稿。布莱希特是个在任何动荡不定的条件下,都能 静下心来写作的人,于是便伏在已经捆好的箱子上工作起来。他在1939年3月15日的《 工作日记》中记载说:“几天前我翻出了《四川好人》的手稿(始于柏林,名为《商品 与爱情》),现存五场戏,其中四场可用。写这部作品跟打哑谜一样,因为其中有换行 头、重新化妆的场面。不过我可以在这出戏里发挥史诗剧的技巧,最终重新回到规范上 来。为抽屉写作是不需要许可证的。”(注:见布莱希特《工作日记,1938-1955》,柏 林-魏玛建设出版社,1977年版,第28-29,128页。)
  在这段记载里第一次出现了“四川好人”的命名,同时也交代了一个事实:这出戏最 初创作于作者流亡之前,即生活在柏林时期。那时布莱希特称它为《商品与爱情》,尚 不称它为《四川好人》。据德国布莱希特研究专家维尔纳·密滕茨威和扬·克诺普夫说 ,《商品与爱情》是作者于1930年在柏林就这个题材进行写作时的命名,事实上布莱希 特早在1927年,就草拟了一个关于这出戏的故事大纲,那时它既不称《商品与爱情》, 也不称《四川好人》,而是称《范尼·克雷思或妓女的唯一朋友》。(注:分别见维尔 纳·密滕茨威《布莱希特传》(上卷),柏林建设出版社,1988年版,第664页和扬·克 诺普夫《布莱希特手册·戏剧卷》,斯图加特迈茨勒出版社,1980年版,第201页。)可 见这出戏在它的发生史上,曾经三易其名。《四川好人》的发生史,为我们揭开这出戏 的蓝本之谜提供了有益的线索,这是后话。
  布莱希特怎么会想到用“四川”命名这出戏呢?他一生从未来过中国,估计他对中国地 理知识也所知不多。他之所以用“四川”命名这出戏,大概跟他的书本知识有关。布莱 希特自幼因有先天性心脏病,不善体育活动,常以读书为乐。他博览群书,知识面宽, 且口才极好,又喜欢舞文弄墨,在中学同学中是个出名的才子。中国“四川”这个地名 ,大概是来自他早年的读书经历。
四川李白清多少岁
1个回答2023-04-20 03:00
60岁左右了吧。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