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南音起源

闽南的文化渊源
1个回答2024-03-05 11:28

文化交融形成传统
古城泉州有一种建筑叫“骑楼建筑”。至今包括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中山路、改扩建后的涂门街、东街等街巷仍保留这样的建筑格局。除了外观上的红瓦大坡屋顶、燕尾脊以及清水砖或出砖入石的外墙面具有显著的闽南古建筑特色外,这种骑楼建筑正是源自于泉州华人华侨侨居地的南洋,并成了泉州传统地方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建筑外,泉州还有“南音”、“南戏”、“南管”,被东南亚地区的人们引以为“乡音”。广义的“南管”指中国南方语系的音乐。但在今天台湾所保存的南管戏,即专指闽南语系中最古老的戏种——“梨园戏”,它正是经由泉州流传到厦门、台 湾以及闽南华侨较多的南洋各地。至今,在台湾、香 港、澳门和泉籍华侨聚居地,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国都有南音社团组织。
泉州每年元宵节期间都要举办“‘海丝’(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文化节以侨乡特有的南洋文化特色吸引了海内外宾朋,许多侨胞特意赶来享用“文化大餐”,领略了“仓官影里三洲路,涨海潮中万国商”的侨乡盛景。在游行的花灯、彩车中,不少东南亚侨胞献演的节目总能让人耳目一新。
闽南与东南亚地区在民间信仰上也有诸多相通之处,妈祖、关帝、保生大帝、开漳圣王等,其中尤以妈祖信仰为盛。宋元时期产生的妈祖信仰通过数次移民在海峡两岸及周边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妈祖信仰圈,泉州天后宫妈祖宫庙香火旺盛,每年都有大批东南亚的侨胞前来进香。从福建传播至台湾、东南亚等地的妈祖宫庙就有数百座。
文化交流升华两岸情缘
漳州是台湾同胞重要的清代祖籍地,现有台湾人口中,清代的祖籍漳州的约占40%;漳州现有台胞4100多人、台属14万人。漳州自古就与台湾有着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积淀。多年来,漳州市以此为基础积极深入开展与台湾的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有效地增进两岸民众的认同感。据介绍,漳州自明清时期至少有98个姓氏迁移到台湾,他们对台湾的开发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翻开史料,赴台的漳州名人数不胜数:海澄人颜思齐拉开了台湾大规模开发的序幕,被尊称为“开台王”;漳浦人蓝鼎元提出了许多有效治理台湾的策略措施,是历史上涉台文献最多的学者,被称为“筹台宗匠”;角美人林平侯为开发台北平原做出贡献,他热心台湾公益事业,成为台北著名的“板桥林家”;此外还有“台湾美术开山祖”的诏安人谢琯樵,为抗击外来侵略、满门忠烈的平和“雾峰林家”等。
几百年来,漳州人片帆渡海,筚路蓝缕,不仅为台湾的开发与发展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同时也把闽南文化和民间信仰带到台湾并广为传播。台湾与漳州有一样的社会生活实际:一样的民居、一样的饮食、一样的风俗、一样的闽南话。
陈元光是唐代开发漳州的重要人物,对漳州建府起到重大影响,被后人尊为“开漳圣王”。台湾的开漳圣王陈元光庙已超过300座。中华台商服务总会会长廖正豪先生说:“在我们的心灵深处,都把‘开漳圣王’奉为保护神。”借助丰富的对台资源,漳州市以打造“开漳圣王文化”品牌为龙头,带动云霄和漳浦 威惠庙、华安浦西村威惠庙、龙海白礁慈济宫、芗城武庙、孔庙、南山寺、东山关帝庙、平和三平寺等宫庙,着力做大漳州对台民间信仰交流平台,使之成为加深漳台民众亲情的一条重要精神纽带。2005年11月15日,漳州古武庙关帝神像及镇庙文物——关公大刀在“漳州武庙宗教交流团”一行6人的护送下应邀赴台湾展出。此后,这尊神像进行环岛巡视,备受尊敬,香火旺盛,全岛有100多座宫庙迎请恭奉。当地媒体称,这次帝君巡台盛况空前,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
最难割舍的是亲情。漳州加大“开漳圣王”等文化的研究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广大台胞对“根”、“祖”、“脉”的认同。如今每年都有数万台胞回漳寻根谒祖,或续修家谱。

闽南人的发源?
2个回答2023-10-26 00:38

爱拼敢赢是他们的特质,闽南人主要讲闽南语,有很多好听的坦敏歌曲,比如张云卉的那首《御拿闽南让拆枝人》,就被很多人传唱。

闽南童谣的历史渊源
1个回答2024-01-29 18:41

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闽南童谣的起源、沿革没有详细的文字记载,但据福建地方典籍记载,公元618年~907年(唐代)福建观察使常兖州曾看到民间有人传授《月光光》的童谣,并记下该首童谣:“月光光,渡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不得渡,小妹撑船来前路。问郎长,问郎短,问郎一去何时返”。闽南各地童谣都有《月光光》一首,跟唐代这首《月光光》比较,虽然文字或多或少做了改动,但主题和结构十分相似。由此可见,闽南童谣的历史源远流长。
15-16世纪明中叶以后,随着闽南人大批过台湾、下南洋,闽南文化的区域扩展到那儿,闽南童谣也随之传播,在台湾、南洋扎下了根,又创造出许多新的童谣。其中的许多又很快传回福建闽南,相互融合,相互启发,使得闽南童谣更加丰富多彩,生动迷人,也成为两岸百姓,两岸儿童相互了解、相互认同、相互交流的一条文化纽带。

闽南土楼来源资料
1个回答2024-02-18 16:25

关于土楼的来源,说法不一,但流传最多的就是早前迁到此处的客家人为了防止盗窃和自然灾害,把家族的人集聚群居。对客家人来说,土楼已不仅仅是一个遮风挡雨的场所,它更凝聚着他们的文化。土楼表现出来的向心性、匀称性,以及血缘性聚居的特征,正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一个缩影。

布谷鸟的故事源于闽南语叫声“弟弟你在哪”
1个回答2024-01-26 23:28
送你一朵玫瑰花,传情达意全靠它,送你一朵大桃花,时来运转有赖它,送你一碗豆腐花,要你一天到晚笑哈哈!
闽南语歌曲 学习闽南语
1个回答2024-03-06 05:26
拼才赢、欢喜、车站、迷魂香、手情、世界第等、雨水我问、才知痛……些歌曲相点吧异啦我刚始候几首
浙南闽语的苍南闽语
1个回答2024-03-08 01:53

苍南县境内的浙南戚敬闽语,主要分布在中部、西部和南部,说浙南闽语的约有57.4万人,占凳仔友全县总枣槐人口54.4%。

小孩子有必要学习闽南语么为什么小朋友要学闽南语?
1个回答2024-01-22 02:14

现在家长们都为了让孩子在入学时能学得更快,与他人相处得更容易,都只教小孩普通话了。所以目前小孩子越来越少说了。个人认为小孩子可以由奶奶爷爷带,这样的早教其实更好。而我们也在大力传承着闽南语,诸如歌曲比赛,讲古等。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