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采茶戏音韵分析

南昌采茶戏的缘起
1个回答2024-03-15 11:01

南昌采茶戏是具有代表性的江西采茶戏之一,而江西采茶戏是中国采茶戏的始祖,主要发源于赣南信丰、安远一带。“赣南茶事兴盛,历史悠久。”据说,宋、明、清三代,赣南均有名茶列为贡品,当地汉族劳动人民都为繁荣的茶事而载歌载舞。众所周知,在茶叶生产中,首要工序就是采茶。在翠绿山野与明媚的春光中,人们一边劳动,一边唱着山歌,既消除了疲劳,也抒发了感情,“采茶歌”由此而来。而采茶歌与民间舞蹈相结合,则是在许多年以后的新春之际,随民间各种灯彩在乡村表演,即形成采茶灯戏的演出,这便是采茶戏的最早雏形。采茶灯戏中所演唱的采茶歌为“十二月采茶歌”,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顺采茶”,从正月唱到十二月;二是“倒采茶”,从十二月唱到正月;三是“四季茶”,则唱一年的春夏秋冬。演唱时,舞者口唱“茶歌”,手提“茶篮”作道具,载歌载舞,从而形成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采茶灯戏,俗称“茶篮灯歌”。
赣南采茶戏形成后,即分成几路向外发展,除远至闽、粤、湘、桂诸省区所形成的支系之外,在江西省境内即形成了赣东、赣西、赣南、赣派漏北、赣中五大流派。南昌采茶戏属于赣北流派,至今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发脉于载歌载舞的采茶灯戏,扮唱《十二月采茶歌》及各种民间小调,以南昌、新建两县为中心起步、发展起来的。
据史料记载,清朝道光末年,采茶戏由灯彩演变成戏曲。清朝光绪年间,南昌采茶戏在南昌禾埠起班。当时的剧目多为“二小”(小丑、小旦)扮演,如《攀笋》、《卖棉纱》等。之后,随着剧情的需要,“二小”逐渐发展尘念烂为“三小”(小丑、小旦、小生),如《下南京》、《卖花线》等,因此民间俗称采茶灯为“三角班”。后来,这种表演已不局限于表现茶事了,而是出现了大量表现日常生活内容的小戏,到了这时,“半班”也就因此宣告诞生了。“半班”则已基本形成高闭为采茶戏班的规模,有十几二十人,有服装、道具和乐队,已能够上演差不多完整的各种剧目,所以很受乡间民众的欢迎。

江西南昌采茶戏 作文
1个回答2024-05-30 23:15
所谓采茶戏,是流行于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的一种戏曲类别。在各省,每每还以流行的地区不同,而冠以各地的地名来加以区别。如广东的“粤北采茶戏”,湖北的“阳新采茶戏”、“黄梅采茶戏”、“蕲春采茶戏”等等。这种戏,尤以江西较为普遍,剧种也多。如江西采茶戏的剧种,即有“赣南采茶戏”、“抚州采茶戏”、“南昌采茶戏”、“高安采茶戏”、“武宁采茶戏”、“赣东采茶戏”、“吉安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和“宁都采茶戏”等。这些剧种虽然名目繁多,但它们形成的时间,大致都在清代中期至清代末年的这一阶段。



江西采茶戏,主要发源于赣南信丰、安远一带,采茶戏与盛产茶叶有关。明朝,赣南、赣东、赣北茶区每逢谷雨季节,劳动妇女上山,一边采茶一边唱山歌以鼓舞劳动热情,这种在茶区流传的山歌,被人称为“采茶歌”。由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由于它一般只有二旦一丑,或生、旦、丑三人的表演,故又名“三角班”。赣南采茶戏形成后,即分几路向外发展,与当地方言和曲调融合,形成赣东、西、南、北、中五大流派,每个流派中又有不同的本地腔。江西采茶戏总的特点是:表演欢快,诙谐风趣,载歌载舞,喜剧性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颇受群众喜爱。
南昌采茶戏有哪些
1个回答2023-08-18 18:46
过时了,江西已经不种茶叶了!
现在生活什么都变质了。
采茶戏已经徒具虚名了
南昌采茶戏的特点
1个回答2022-07-14 12:50
南昌采茶戏是在高安采茶戏的基础上发展的一门干味地方戏
南昌的采茶戏又什么特点?
1个回答2023-03-13 07:27
表演欢快,诙谐风趣,载歌载舞,喜剧性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仁昌和韵如
1个回答2023-02-18 13:59
双韵母写ang
全韵母写an
求南昌采茶戏:方卿戏姑
2个回答2022-06-21 02:35
方卿戏姑来是南昌采茶戏中经典剧目,在近代南昌采茶剧团创作的。

南昌采茶戏故事情节
1个回答2024-01-18 05:29
南昌采茶戏,又叫灯戏、三脚班。源于明末清初,已历300余年。流行于南昌、新建、安义、进贤、 永修、奉新等县。最早在新建县叫茶灯戏,由十二月采茶调演变而来,后受武宁茶戏、靖安湖调的影响,茶灯戏演变成三脚班。早先个采茶戏没有固定的演出场地,流动性大,咸丰年间三脚班进城后,发展成半班,演出场地多半是茶馆。再往后有十三本、十六本、四十八本等等。最后可演连台本戏。清末翟金生曾写过《豫章景物竹枝词》四十首,其中有首记载了南昌采茶戏:“二月街头唱采茶,村童扮作髻双丫。土音方语无腔调,笑煞吴姬与楚娃。”晚清历史上有名的戏班叫联艺班、莲芳班。1927年采茶戏进入南昌市,其曲调分为本调和杂调两类,本调有正腔(包括北腔、汉腔、叹腔、四平腔)、花腔,本调系由下河调发展而来,杂调包括茶灯调和小戏用曲调。1951年联艺班、莲芳班并为南昌地方实验剧团,1953年,正式命名为南昌采茶戏。  南昌采茶戏中经典剧目为:方卿戏姑、秧麦、十五贯、打渔杀家、南瓜记、辜家记、鸣冤记、花轿记、蔡鸣凤辞店、山伯会友等等。其中南瓜记、辜家记、鸣冤记、花轿记合称南昌四大记。 再如采茶戏的人物表演,又与民间的“采茶灯”极其相近,茶灯舞一般为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所以,最初的采茶戏,也叫“三小戏”,亦是二小旦、一小生或一旦一生一丑参加演出的。另外,有些地方的采茶戏,如蕲春采茶戏,在演唱形式上,也多少保持了过去民间采茶歌、采茶舞的一些传统。其特点是一唱众和;即台上一名演员演唱,其他演员和乐师在演唱到每句句末时,和唱“啊嗬”、“咿哟”之类的帮腔。演唱、帮腔、锣鼓伴奏,使曲调更婉转,节奏更鲜明,风格独具,也更带泥土的芳香
南昌采茶戏故事情节
1个回答2024-01-06 19:41
南昌采茶戏,又叫灯戏、三脚班。源于明末清初,已历300余年。流行于南昌、新建、安义、进贤、 永修、奉新等县。最早在新建县叫茶灯戏,由十二月采茶调演变而来,后受武宁茶戏、靖安湖调的影响,茶灯戏演变成三脚班。早先个采茶戏没有固定的演出场地,流动性大,咸丰年间三脚班进城后,发展成半班,演出场地多半是茶馆。再往后有十三本、十六本、四十八本等等。最后可演连台本戏。清末翟金生曾写过《豫章景物竹枝词》四十首,其中有首记载了南昌采茶戏:“二月街头唱采茶,村童扮作髻双丫。土音方语无腔调,笑煞吴姬与楚娃。”晚清历史上有名的戏班叫联艺班、莲芳班。1927年采茶戏进入南昌市,其曲调分为本调和杂调两类,本调有正腔(包括北腔、汉腔、叹腔、四平腔)、花腔,本调系由下河调发展而来,杂调包括茶灯调和小戏专用曲调。1951年联艺班、莲芳班并为南昌地方实验剧团,1953年,正式命名为南昌采茶戏。  南昌采茶戏中经典剧目为:方卿戏姑、秧麦、十五贯、打渔杀家、南瓜记、辜家记、鸣冤记、花轿记、蔡鸣凤辞店、山伯会友等等。其中南瓜记、辜家记、鸣冤记、花轿记合称南昌四大记。 再如采茶戏的人物表演,又与民间的“采茶灯”极其相近,茶灯舞一般为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所以,最初的采茶戏,也叫“三小戏”,亦是二小旦、一小生或一旦一生一丑参加演出的。另外,有些地方的采茶戏,如蕲春采茶戏,在演唱形式上,也多少保持了过去民间采茶歌、采茶舞的一些传统。其特点是一唱众和;即台上一名演员演唱,其他演员和乐师在演唱到每句句末时,和唱“啊嗬”、“咿哟”之类的帮腔。演唱、帮腔、锣鼓伴奏,使曲调更婉转,节奏更鲜明,风格独具,也更带泥土的芳香
茶韵的茶相关谚语
1个回答2024-03-14 10:46
茶好客常来。

来客无烟茶,算个啥人家。

人熟好办事,烟茶不分家。

人走茶就凉。

.酒满敬人,茶满伤人。

.茶逢知已千杯少,壶中共抛一片心。

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茶。

.客来敬茶。

神农遇毒,得茶而解。
壶中日月,养性延年。

苦茶久饮,可以益思。

夏季宜饮绿,冬季宜饮红,春秋两季宜饮花。

冬饮可御寒,夏饮去暑烦。

饮茶有益,消食解腻。

好茶一杯,精神百倍。

茶水喝足,百病可除。

淡茶温饮,清香养人。

苦茶久饮,明目清心。

不喝隔夜茶,不喝过量酒。

午茶助精神,晚茶导不眠。

吃饭勿过饱,喝茶勿过浓。

烫茶伤人,姜茶治痢,糖茶和胃。

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空腹茶心慌,晚茶难入寐,烫茶伤五内,温茶保年岁。

投茶有序,先茶后汤。

清茶一杯在手,能解疾病与忧愁。

早茶晚酒。

酒吃头杯,茶吃二盏。

好茶不怕细品。

茶吃后来酽。

常喝茶,少烂牙。

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露白。

隔夜茶,毒如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