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之乱臣贼子有声书

晚清名臣曾国藩父亲的育儿经
1个回答2023-11-18 23:41

对于曾国藩,大家都不陌生,他乃晚清的“中兴四大名臣”之一,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曾国藩和所有孩子一样,并非天资聪颖,其智力甚至可以说是中下水平。小偷与曾国藩的故事流传甚广,说是曾国藩夜里背书,有一个小偷跑到曾国藩家偷东西,结果发现曾国藩背了又背,一篇课文背了一晚上,还是结结巴巴地背不出来,小偷见无从下手,生气地从梁上跳下来,非常流利地把书背了一遍,扬长而去。

曾国藩与同时代的俊杰比起来也确是差了一大截。小他1岁的左宗棠,14岁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一。李鸿章也是17岁即中秀才。比曾、左、李稍晚的梁启超更是一个神童,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

曾国藩为何能够成功?

一个小小少年,因为一篇文章背不下来,居然没有选择休息,而是彻夜背诵!正是这种坚持成就了曾国藩。

曾国藩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何而来?

恐怕与他老父亲曾麟书的言传身教分不开。曾国藩资质平庸,其父曾麟书似乎比曾国藩更差,曾麟书一生考了17次秀才,一直到43岁,才勉强过关。尽管封建 社会 也有为科举而考得白发苍苍的人,比如蒲松龄等,但真正能够坚持的人还是少之又少,很多读书人考了几次不中,就选择了放弃。

曾麟书前前后后考了17次,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坚持的精神!所以说,曾麟书的这种人生态度也影响了曾国藩。当然曾国藩运气要比父亲好一点,曾国藩从14岁参加县试,前后考了7次,到23岁,才以倒数第二名的成绩考上秀才。

曾国藩的一生,谦虚诚实教子有方。他的儿子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自修英文,成为清末著名外交家;纪鸿研究古算学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他不幸早逝;他的孙辈也出了曾广钧这样的诗人;曾孙辈又出了曾昭抡,曾约农这样的学者和教育家。

关于子女教育:曾国藩主张读书明理、勤俭持家、兢兢业业,与邻里和睦相处。

“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门第太甚,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

“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曾麟书的言传身教影响了曾国藩,也陶冶了曾国藩的性格品质。而曾国藩的道德学问,以及为人处世之法不仅持续影响着他的子女后代,也同样令华夏后人敬仰。

满屋都是英雄汉,谁是贼人谁是臣 心里自清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1-24 01:25
出自智取威虎山经典台词
西北玄天一朵云,乌鸦落进凤凰群。
满屋都是英雄汉,谁是君来谁是臣。
清代名臣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5-07 16:05

1,刘墉,乾隆年间官员,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于嘉庆九年十二月病逝,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2,纪晓岚,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嘉庆十年(公元1805)二月,纪昀病逝,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3,曾国藩,晚清名臣,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4,年羹尧,康熙、雍正年间官员,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公元1725年,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于公元1726年赐自尽。5,于成龙,顺康熙年间官员,清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迁任湖广黄州府的同知和知府,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康熙二十年入京觐见,升任江南江西总督。

求张寿臣的《贼说话》视频和文本
1个回答2022-08-30 21:23
视频不能有吧
清代名臣张英让地的完整故事
1个回答2024-01-29 18:00
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倒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清代名臣张英让地的完整故事
1个回答2024-02-02 01:59
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倒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晚清“第一明臣”曾国藩读书的故事
1个回答2023-12-02 19:47

晚清“第一明臣”曾国藩读书的故事

  话说曾国藩小时候,也像现在的同学们一样,要读书,要考试,当然,也要背课文啦。一天夜里,他又在做这样的功课。手捧一篇文章,摇头晃脑地念呀念。时间悄悄流逝,眼看夜色越来越深,天上的月亮都被云儿遮住了,小油灯一闪一闪地昏昏欲睡,曾国藩依然没有背会那篇文章。这可气坏了一个人!那人躲在屋檐下,蘸湿手指头,捅破窗户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瞄着屋里的曾国藩,已经很长很长时间了!他一直在等待,等待曾国藩背会文章翻身上床呼呼大睡,自己便可入室偷盗。哦,原来是一个贼呀!接下来的情节真是富有戏剧色彩。贼人终于等不得了,忍无可忍,跳将出来,愤怒地对曾国藩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把那篇文章从头至尾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哈哈,我想,这个故事或许有演绎的成分。贼的郁闷有点过火,贼的聪明有点夸张。但是,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想一想吧,它告诉我们的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却常谈常新的道理,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勤奋永远无敌。

  看到一篇篇精彩的作文,总有同学满怀期待地问我,自己怎么做也能写得那样好?我的锦囊妙计嘛,一定有这样一条:坚持练笔。天天写,月月写,年年写,何愁作文不提高?曾国藩,年少时天分并不突出,但后来多厉害;大家看出来了吧,是勤奋创造了奇迹。呵呵,曾国藩把贼都惹火了,那个夜晚,到底翻来覆去,将书读了多少遍?

;
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家风源流
1个回答2023-12-02 09:18

曾国藩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近百年来,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从“勋高柱石”的古今完人到“汉奸刽子手”的历史罪人,无一不是人们评价的焦点。但曾国藩的家风传承与家教实践,历来受到后人关注。从这个角度来看,曾国藩的家风家教是值得后人效仿的。他继承发扬了祖辈以耕读为本的家风,对儿女倾心爱护、灵活施教,对弟妹反复训诲、大力提携,对妻妾恪守礼道、严格要求,形成了尚耕读、务勤俭、重孝友、戒骄奢的家风特色。

一、倍加珍惜的手足之情

曾国藩共有兄弟姐妹九人,一姐、三妹、四弟,曾国藩在兄弟中排行老大。二弟曾国潢、三弟曾国华、四弟曾国荃、五弟曾国葆。曾国藩对诸弟的教导可谓是尽心尽力。曾国藩在京为官期间,家中的事情都由其父亲决断,其父亲去世后,曾国潢常常仰仗曾国藩的权势借势杀人,为患乡里。曾国藩知道后,用锥刺其股,让其铭记教训。三弟曾国华跟随李续宾转战皖北,在三河镇一战中与李续宾同时殉难。曾国藩闻讯痛不欲生:“我实负弟,茹恨终古”。曾国藩对其四弟曾国荃也极其疼爱,对其管教极严,常在家书中对其进行告诫,曾国荃在军旅上颇有建树,围攻安庆,荣获首功。虽然曾国藩常年不在家中,但对诸弟的关心和教育一直没有放松,从为学治事到处世接物,无一不在家书中悉心教诲。

二、怜爱子女,灵活施教

曾国藩与欧阳夫人共育有三子六女,但长成者共七人,分别是:次子纪泽、长女纪静、次女纪耀、三女纪琛、四女纪纯、三子纪鸿、满女纪芬。因长子曾纪第早夭,曾纪泽在事实上成为曾家的长子。普天之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龙成凤,曾国藩也不例外。纵观历史,按照统治阶级的标准来衡量,曾国藩的教子之法是比较成功的。曾纪泽、曾纪鸿十分勤奋、谦虚。曾纪泽学识超群,诗文书画样样俱佳,并且自修英文,成为清末较具影响力的外交家;次子曾纪鸿虽然早夭,但却具有极高的算学天赋。曾国藩的孙子们也个个成才,这与曾国藩在教子方面的“爱之有其道”是分不开的。曾国藩在家书中不厌其烦地教导子女,只求读书明理,不求做官发财,这与同时代的官宦之家相比,是极其开明的。

三、关爱后代,传承家风

由于曾国藩的谆谆教诲和殷勤培育,曾氏半耕半读、克勤克俭的家风得到了很好的延续。100多年来,曾国藩兄弟及其家族后裔中人才辈出,早已成为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历史现象。曾氏后裔大多秉承了曾国藩的教诲和家风,为人规矩、老实、谨慎、勤奋。曾家第2代、第4代中,大多数留学海外,潜心学术的很多,做官经商的很少。当有人对曾国藩的第5代、第6代未能出一个显达人物表示惋惜时,曾宪华说:“可是,曾家那么多代,你找不出一个坏人。”他的大女儿曾梦佳也认为:“曾家人的性格和素养,让他们对权力和财富的欲望没有那么强烈。”有家风传承如此,有后辈贤孝如此,曾国藩当可含笑于九泉了。

曾国藩总结的重要家风“八本”: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晚清名臣张之洞,为何两个儿子都当了汉奸?
4个回答2023-11-28 15:18
晚清名臣张之洞是一个清官。他对两个儿子教子无方。清官家产很薄。两个儿子应该是为了钱才才当了汉奸。
怎样教孩子蹲着大便?
1个回答2024-06-03 03:02
和他一起去挑选 一个好看的便盆,告诉他,以后在这个上面大便,慢慢教 ,会好的。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