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书侣压经铜香炉

铜香炉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12 19:16

铜香炉是铜做的焚香器具,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工碰嫌艺品。铜香炉虽然质地相同但是不同时代的能工巧匠们却灶老把他们做成了作成种种形式。铜香炉用途亦有多隐吵升种﹐有熏衣铜香炉﹑或陈设铜香炉﹑或敬神供佛铜香炉。铜香炉中最知名的是明朝制造的宣德炉。

铜手炉能熏香吗
1个回答2024-03-04 00:55
可以的,再说你比较喜欢那只铜手炉,那就是能把喜欢的东东玩到极致。你说的宴猛不伦不类,那是不会的,只是古物棚时的香炉多是放着,而且比较大而言,而后来铜手炉、脚炉作陪嫁火源也是常加香罩祥则料以示喜庆,所以说你把那铜手炉作薰香炉真的是物尽其用,更是发展了它在原来用途,愿你玩得高兴。祝健康快乐。
双耳铜香炉的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7-05 01:05
铜香炉较贵重,不易坏,双耳寓意能听到烧香人说的话,在说移动香炉也方便
铜碗当香炉可不可以?供佛有什么讲究吗?
1个回答2024-05-12 18:30
香炉是什么材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存恭敬心,材质样式只要你内心喜欢就好,供佛拜佛用真诚心,恭敬心,就好,一份诚敬得一分利益,阿弥陀佛,心中有佛,自得佛菩萨保佑
我有一个大明宣德年铜香炉?
3个回答2022-12-19 15:44
大明宣德年铜香炉,收藏和研究价值较高。市价在10到100万左右,建议继续收藏。
大明宣德三足铜香炉
3个回答2022-10-16 19:10
大明宣德三足铜香炉,如果是真品的话,价格一定会很高吧?
三足鬲与铜香炉的翻译
1个回答2023-12-11 14:50

【原文】 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谓“鬲”也。煎和之法,常欲湆在下 (1) ,体在上,则易熟而不偏烂。及升鼎,则浊滓皆归足中。《鼎卦》初六:“鼎颠趾,利出否。” (2) 谓浊恶下,须先泻而虚之。九二阳爻,方为“鼎实” (3) 。今京师大屠善熟彘者,钩悬而煮,不使著釡底,亦古人遗意也。又古铜香炉 (4) ,多镂其底,先入火于炉中,乃以灰覆其上,火盛则难灭而持久;又防炉热灼席,则为盘荐水 (5) ,以渐其趾 (6) ,且以承火灺之坠 (7) 。其他古器,率有曲意,而形制文画,大概多同。盖有所传授,各守师法,后人莫敢辄改。今之众学,人人各出己意,奇衺浅陋 (8) ,弃古自用,不止器械而已。【注释】(1)湆(qì):肉汁。 (2)此所引为《易经·鼎卦》初六爻的爻辞,意谓把鼎足倒过来,利于倒出脏物。否,恶,指不洁之物。 (3)鼎实:《鼎卦》九二爻辞原作“鼎有实”,指鼎中又放入了烹煮之物。 (4)铜香炉:此指古人在室内燃香饼以取香味的一种熏炉,三足有盖。香饼用香料掺在炭末及其他添加剂中做成。 (5)荐:进。此指盛上。 (6)渐(jiān):浸泡。 (7)灺(xiè):燃烧物烧剩的部分。 (8)衺(xié):同“邪”。【译文】古鼎中有三足皆为空心而其中可以盛东西的,这样的鼎就是古人所称的“鬲”。用鼎烹煮肉食的方法,总是希望汤汁在肉块下面,肉块浮在汤汁上,这样就容易煮熟而又不会一边烂、一边不烂。等到取出煮熟的肉块时,浑浊的渣滓就都落到鼎足中。《鼎卦》的初六爻辞说:“把鼎足颠倒过来,便于倒出不洁之物。”这是说脏物沉淀后,必须先把它倾泻掉,把鼎足清空。所以到九二阳爻,爻辞才说“鼎中又有了烹煮之物”。如今京师有名的屠夫善于烹熟整条猪的,都是用钩子悬挂着烹煮,而不让它附着于锅底,这也是从古人的用意继承下来的。此外,古代的铜香炉,大都在底部镂孔,使用时先把点燃的香饼放入炉中,再以灰覆盖香饼,这样火旺后就不容易熄灭而能燃烧得久;又为防止香炉烧热后烤坏席子,因而在炉下放一托盘而加水,以浸泡香炉的三足,且用以承接未烧完就掉下来的残留香饼。其他古器,大率都有曲折周到的用意,而形制和文饰,大抵多相同。这是由于古人的技艺和学问只要有所传授,就都各守师法,后人不敢随意更改。今天的众多学问,人人各出己意,离奇不正而浅陋,放弃传统,师心自用,又不止于器物的制作而已。

香炉怎么用 香炉里放什么
1个回答2023-01-15 07:28
香炉里应该放3枚用净身水洗过的硬币,分别是一元钱币,5角钱硬币,一角钱硬币。这叫做金银铜,也就是说大钱小钱通通有
弟子规诵读比赛的文章
1个回答2024-06-21 07:40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则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