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人相声

我想供佛,可是还有大仙要我供,我该怎么办呢?
1个回答2023-02-19 02:14
多听大师讲经说法吧。
去寺庙供灯和供花,有那么多佛要供那个呢,还是每个都可以供呢?
1个回答2022-10-13 21:27
一般的,拜(供)主殿的佛就可以了。
讲究一点的,除主殿外,还要加上喜欢哪个就拜(供)哪个。
非常虔诚的,逢佛必拜(供)。不但拜(供)佛、菩萨罗汉都拜(供)。
佛前供花.供果.供水.供灯.供香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2-17 01:28
佛前供花.供果.供水.供灯.供香表示对佛陀的尊重。
为什么在佛前供花,供果,供香和供水
1个回答2023-05-11 21:35
"不要看轻在佛前供一碗清水,只要诚心,供一碗清水的福德,已足够我们在天上享数千万年的福而不下堕,更何况备办种种供养。所以每天供佛,是必不可少的修行环节,也必需养成习惯。有位居士,前生天天说偈赞佛,之后数十生以来,都得人身,所到之处人皆恭敬,说话声音美好悦耳,人人信乐。 ​"~常观世音师父
能把亲人的骨灰供在家里吗?怎么供?
1个回答2024-02-21 14:32
买个能容下骨灰盒的漂亮容器装上,像供菩萨那样供着!最好自己知道,不吓到客人!
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 仿写
3个回答2022-08-27 06:22
我出钱请你们旅游,出钱请你们看电影,出钱请你们吃大餐,还要出钱请你们犯法啊
没钱供小孩读大学怎么办?
1个回答2024-02-07 05:00

如果小孩子能考上大学的话,还是尽量让他去读大学,不要因为贫穷而不让他去读。读书虽然不一定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还是有一定的机会的。另外你没让他去读大学,以后他回想起来可能会怨恨你的,为什么你不让他去读大学,让大学成为他一生的遗憾。

如果没钱的话,我觉得你可以去跟亲戚朋友借,因为你是借来让小孩子读书的,我相信亲戚朋友知道了会借给你的,所以你要拉下那个面子去跟别人借。另外国家为了让贫困学生能上得起大学,弄了一个大学生助学贷款,你可以让你的孩子先去学校报到,然后到时候再去学校办理这个助学贷款,这个贷款是免息的,只要在你大学毕业后几年还完这些钱就可以了,另外国家还有对贫困学生还有一个助学金,每年2000元的标准,你可以让他去申请这个助学金。只要你找你们当地的居委会给你开个贫困证明就可以了。

如果你的小孩去读大学的愿望很强的话,那么你可以跟他商量一下,说明一下家里的经济情况,让他在寒暑假期间去做兼职,这样就可以利用这几个月的时间赚到一笔钱,这也足够他的学费了,不过会比较辛苦,不知道他是否会原意。另外在学校的时候也可以去做兼职,可以找一些家教之类的工作,这个工作的工资比较高,可以轻松赚到自己的生活费;还有就是在学校要好好学习,争取拿到学校的奖学金,学校的奖学金也是一笔不少的钱。

当然你能帮他解决学费的问题最好,他就可以安心的在学校读书,以后工作了再来帮你还清这笔债。

供不应求是不是成语
1个回答2024-02-10 17:11
成语解释
供不应求 ( gōng bù yìng qiú )
解 释 供:供应;应:满足;求:需求。供给的物品不能满足需求。

成语典故
出 处 《茅盾选集·长春南关行》:“现在接受了南方六个单位的订货单,每天生产一至二吨,供不应求。”
.示 例巴金《忆·觉醒与活动》:“当时在成都新的书报很受欢迎,常常~。”

词语辨析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用于人或商品
近义词 粥少僧多
反义词 供过于求
灯 谜 多贡献勿索取
当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卖方市场.
供给
1个回答2024-02-07 10:41
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
什么叫供给
1个回答2024-01-25 09:09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体制、增长方式等的变动,使劳动力在包括技能、经验、工种、知识、年龄、性别、主观意愿、地区等方面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一致而导致的失业.结构性失业产生的根源在于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不一致,从而表现为失业和空位并存的特征.同时由于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不一致的原因和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也就导致了其类型的多样化.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经济结构变动比较剧烈,所以结构型失业多比较正常。但是,即便与同等发展程度的国家相比,我国的服务业发展水平也是很低的。比如上海,服务业的比重也不到50%,还少于第二产业。一般认为,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强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强于资金推动型的重工业。因此,服务业不发达多少造成了结构型失业。那么,为什么产业结构会这样呢?还是回到地区竞争上去,博弈论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问题。比方说,如果上海实施产业结构转型,大力发展服务业,把第二产业向外地迁移,上海是不是应该害怕GDP和税收减少?是不是应该害怕产业空心化?显而易见,如果这种担心成为现实,上海在日后的发展中将受制于其他地区,因为它的谈判能力下降了。所以,基于“战略利益”的考虑,上海是不会愿意产业的这种转移的。我猜想,所有的地区恐怕都是如此,不但不愿意将产业转移,也都会千方百计发展这种具有战略地位的产业,而恰恰这种产业多数不是就业吸纳型的。也就是说,这种所谓“战略利益”之争导致各个地方都不愿意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经济机构就这样被异化,结构型失业自然很多。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