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板礼貌礼仪新风尚串词

礼尚往来是礼仪?
3个回答2022-12-15 15:53
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礼尚往来即你来我往,彼此共同经营我们的友情,爱情和亲情。所有的友情爱情和亲情都要有这这份美好的礼尚往来的传统。
礼尚往来是礼仪,也是我们的彼此生活的技巧。
关于礼仪 礼貌 礼节的诗歌或者外国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07:17
文明礼仪知识教育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
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
,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
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
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有关与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2 19:14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给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尊敬长辈的崇高品格通过一则短小精悍的故事展示的淋漓尽致





礼仪的故事: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名人礼仪故事:张良拜师





张良(?—前186年),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想一想:这是一个动人的传说,张良拜师,第三次才见到老师,如果是你,你会去第三次吗?为什么?





礼仪故事: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礼仪故事:杨香扼虎救亲







杨香扼虎救亲是一个中华传统礼仪故事。



杨香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有一天,她跟着父亲杨丰到田间去收割庄稼。两人刚走到半路上,突然跃出一只大老虎,咬住杨香的父亲便往回跑。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她临危不惧,一心只想着被老虎拖走的父亲,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她拼命奔上去,抓住老虎的脖子便往死里掐。起初,老虎用力反扑,可杨香硬不松手,老虎渐渐元气大泄,磨着牙齿,终于断了气。杨香的父亲终于脱离了险境,免于老虎的伤害。



后人为赞扬杨香写文记曰:杨香,年十四岁。随父丰往田中获粟,父为虎曳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磨牙而逝,父因得免于害。
礼仪节目串词
1个回答2024-03-12 16:29
说实话,问题有点模糊了……什么样的
串词
呢?
一般礼仪展示类的话,常用的就是:
开场白(阐述礼仪的作用和重要性,如楼上所说的……)
中间串词(下面表演的是xxx,关键在于xxxx)
结束语(再度阐述礼仪的作用和重要性,然后回到当下,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该怎么做)
什么是礼节?什么是礼仪?什么是礼貌?
3个回答2022-09-12 16:45
礼节:举例:吃饭时长辈要先入座,白话讲就是生活中的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
礼仪:就是人的举止言谈,行走坐卧要有一定的规范性。
礼貌:主要体现在说话与面部表情,见人要微笑问候,对不起,谢谢等语言不离口!
乐经,礼记,仪礼,周礼,尚书,诗经。猜四字成语
1个回答2024-03-02 14:00
四书五经:【基本解释】: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拼音读法】:sì shū wǔ jīng

【使用举例】:君子是只读~,做八股,非常规矩的。(鲁迅《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

【成语出处】:汉·班固《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宋·朱熹著有《四书集注》。
求婚礼司仪的串词。
1个回答2024-05-16 22:25
婚礼仪式



目前许多新人大多采用饭店行礼方式般喜宴上仪式下:

1、典礼开始(奏乐同时鸣炮)

2、男女来宾、主婚人、介绍人、证婚人及亲人入席

3、男女傧相引新郎新娘入席

4、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

5、新郎、新娘行结婚礼相对三鞠躬

6、新郎、新娘交换信物

7、证婚人致祝词

8、来宾致贺词

9、主婚人致谢词

10、新郎、新娘谢介绍人、主婚人、证婚人鞠躬

11、男女傧相引新郎、新娘入洞房

12、礼成、奏乐



下列6步经常形成婚礼仪式基础:

1、介绍--新人讲叙恋爱经过

2、朗诵--婚姻劝勉或讲道时长辈总要叮咛几句

3、放弃仪式--女方父亲把照顾女儿权力交给女儿丈夫

4、誓约--论……都我妻子论……

5、戒指仪式--戒指代表着无休止爱代表着诺言

6、签名--婚礼仪式结束时由新娘和新郎及证人签名

婚礼司仪主持策划之(供参考)



18:00开始



各位亲朋好友: 各位女士、各位小姐、各位先生: 晚上好风和日丽、天地之合喜庆日子里我们相聚里隆重庆典( )先生与( )小姐禧结良缘 今天我十分荣幸地接受新郎新娘重托步入神圣而庄重婚礼殿堂对新人担任婚礼司仪 (奏婚礼进行曲)



场景:

1、全体来宾掌声响起花童撒花引路新郎新娘宾相陪同下缓缓步入殿堂

2、群少男少女簇拥喷出五颜六色飘带向天空抛出纷纷玫瑰花蕊



各位亲朋好友:

灯火辉煌、热闹非凡婚礼殿堂我想缘份把对钟爱生新人结合得甜甜蜜蜜天地把对心心相印夫妻融合得恩恩爱爱美满幸福



现请新郎新娘向父母献花(大家掌声再次响起)



18:18现请证婚人作证婚词 (掌声)

18:22现请新郎、新娘双方代表致主婚词 (掌声)

18:28现请来宾代表致贺词 (掌声)

18:32现请新郎新娘致答谢词 (掌声)



各位来宾:

现激动人心圣洁庄严时刻来了新郎新娘交换结婚戒指象征着们纯洁心永远相印美满幸福(掌声)



18:35现请新郎新娘互敬交杯美酒象征着们俩永远甜甜蜜蜜恩恩爱爱爱河永恒(开香槟酒新娘新郎互敬美酒)



18:37现由新郎和新娘共切百年好合蛋糕



18:38各位来宾让我们祈祷让我们祝福让我们举起手酒杯共同祝福对龙凤新人新婚愉快、白头偕老、永结同心 (掌声并大家共同起说声:干杯) 各位来宾现请新郎新娘入席(掌声有请)
文明礼仪主持人串词
1个回答2024-03-11 15:27
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国家,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学会做人"、"知书达礼"的教育,并通过开展以"文明礼仪进社区"的教育活动,促使文明礼仪规范落到实处,人人争当文明学生,形成文明礼貌之风,是创建学习化社区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讲文明、懂礼仪

随着人类的发展,反映人类进步状态的文明也一同发展,并显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水平。但不论在哪一区域和哪一阶段,构成文明有机系统的基本要素都是不可少的,现代人要懂礼仪、讲文明。

1.讲文明

在人类和人类文明史上,..........

2.说礼仪

"礼仪"是"礼"和"仪"两个词的合成词,它们虽有联系却有着不同的概念。"礼"的含义比较丰富,其跨度和差异也比较大........

3.讲文明懂礼仪

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常常会给他一些评语:"这个人素质高,有风度";"这个人有教养,谈吐文雅";"..........

平时最重要的文明礼仪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个人礼仪

...................

...................

...................



3.交际礼仪用语

交际是一门艺术,要讲究礼仪,不同的场合都要注意礼貌用语。

初次见面应说:幸会;看望别人应说:拜访;等候别人应说:恭候。

请人勿送应用:留步;对方来信应称:惠书;麻烦别人应说:打扰。

请人帮忙应说:烦请;求给方便应说:借光;托人办事应说:拜托。

请人指教应说:请教;他认指点应称:赐教;请人解答应用:请问。

赞人见解应用:高见;归还原物应说:奉还;求人原谅应说:包涵。

欢迎顾客应叫:光顾;老人年龄应叫:高寿;好久不见应说:久违。

客人来到应用:光临;中途先走应说:失陪;与人分别应说:告辞。

赠送作品应用:雅正。

4.社交"十不要"

(1)不要到忙于事业的人家去串门,即便有事必须去,也应在办妥后及早告退;也不要失约或做不速之客。

(2)不要为..........

............

............

............

(10)不要不辞而别;离开时,应向主人告辞,表示谢意。

5.有教养者十大特征

================================================================

从“5.有教养者十大特征”开始就没了,后半部分的呢??

谁有完整的发给我。
礼仪礼貌故事
1个回答2024-01-10 05:50
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杨时、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