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摘缨相声

熄灯摘缨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26 09:26

熄灯摘缨的典故讲的是君王和妃子一起与众将喝酒,有一位将士酒后昏了头脑,一阵风把灯完全吹灭以后,他乘机非礼了妃子,机智的妃子并没有慌张,而是摘下了将士头上的红缨,事后直接向君王说明情况。

但是君王和相国讨论以后,并没有做出处罚的措施,反而是让全部将士摘下红缨,继续把酒言欢。后来妃子因为这件事自缢身亡,君王依旧面不改色。做错事的将士便来承认错误,君王劝告这位将士好好努力为国立功。

典故指典制和掌故。《辞海》、《辞源》为“典故”一词立了两个义项:一是典故一词的古义,与现代汉语所说的“故实”有些相当,指古代的典章制度、旧事旧例。

现在所讲的典故当然用的是典故的今义。典故的今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作“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辞海》、《辞源》的释法与此有类,说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楚庄王绝缨典故介绍楚庄王绝缨有什么启示
1个回答2024-01-22 03:52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有次宴请群臣,直喝到天都黑了,就点上蜡烛接着喝,这时蜡烛突然灭了,有个大臣喝高了,就趁黑灯瞎火的当口调戏这位美人,这样美人一伸手把这个人的帽缨扯下来了。美人摸黑跑到楚庄王那儿对他说:“刚才蜡烛灭后,有人调戏我,我把他的帽缨弄下来了,你赶紧命人点灯,一看就知道是谁了。”楚庄王说:“是我让他们喝酒的,醉后失礼是人之常情,怎么能为了要显示妇人的贞洁而使臣子受辱呢?!”
楚庄王绝缨的作品原文
1个回答2024-02-07 08:03

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曰:“今者烛皮培缺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趣火来上,视绝缨者燃辩。”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中答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懽。”群臣百有余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懽而罢。居三年,晋与楚战,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奋,首却敌,卒得胜之,庄王怪而问曰:“寡人德薄,又未尝异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对曰:“臣当死,往者醉失礼,王隐忍不加诛也;臣终不敢以荫蔽之德而不显报王也,常愿肝脑涂地,用颈血湔敌久矣,臣乃夜绝缨者。”遂败晋军,楚得以强,此有阴德者必有阳报也。

楚王绝缨出自哪啊
1个回答2022-09-22 00:25
这个典故源于汉代刘向的《说苑.复恩》。
楚王绝缨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1个回答2024-01-23 00:29

楚王绝缨告诉了我们不是非要滔滔不绝才能显出自己的本事,平时不露声色,是为长远观察问题,蓄积力量,不但能够正确地预见未来,更能够掌握适当时机。

【楚庄王绝缨】

楚庄王绝缨是一个出自《说苑》的故事。

《说苑》中收录的是各类春秋战国至汉朝这之间的一些逸闻轶事。主要记叙了诸子的一些言行,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带有一定的哲学性。

说有一次楚咐袭纳庄王宴请群臣,和大臣们一起喝酒。正当大家都喝得尽兴的时候,蜡烛却在这个时候灭了,趁着四下无光,有个大臣就拉扯了一位美人的衣服。美人于是就撤下了这个人的帽缨,就告诉楚庄王说,刚才蜡烛熄灭之后有人拉扯我的衣服,我把他的帽缨给扯了下来,你赶快把灯点上,看看是谁的帽缨给扯断了。

但是楚庄王却没有发怒,却说是我让他们喝酒,有人酒后失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怎么为了要妇人的贞洁而侮辱我自己的臣子呢。之后楚庄王还说,今天和我一起喝酒的,如果不把帽缨给扯断了就是不尽兴。于是大臣们就纷纷把自己的帽缨给扯断了,最后灯亮起来之后尽兴而归。

三年之后楚国和晋国交战,楚军中有一位非常迅猛的将士,楚军和晋军打了五场战争,这个将士五次都重载最前面。于是楚庄禅衡王就问他,我又没有什么优待该你,你为什么打仗的时候这么奋不顾身?这位将士说,其实我有死罪,三年之前在宴会上被扯断帽缨的人是我,但是大王您却没有治我的罪,您这是庇佑了我,所以我要在战场上报答您。最后楚国打败晋国,逐步走上了强衡没盛大国之路。

楚庄王绝缨宴是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2-20 16:31
故事的详情为:楚庄王有一次宴请群臣,命令自己宠爱的美人来倒酒劝酒,正当大家都喝得酣畅淋漓之时,忽然蜡烛熄灭了,宴席中有一个臣子趁机拉扯了这位美人的衣服,这位美人也随手撕掉了他的帽带,于是她便将此事告诉了楚庄王,催他快点点蜡烛抓这个臣子。楚庄王思之再三,告诉群臣都把自己的帽带扯断,不扯断不能够尽兴。群臣扯断帽带后才点燃蜡烛。于是这场宴席尽欢而散。后来在一次围攻郑国的战役中,有一人冲锋陷阵,五次交兵五次立功,因而大获全胜,楚庄王得知后问他的姓名,他说他就是那天被美人扯断帽带的人。此事表现了楚庄王的大度,突出了这位臣子的知恩图报。
楚王绝缨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3-12-06 12:54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楚庄王的绝缨之宴是怎么来的?
2个回答2022-12-15 15:38
一次楚庄王宴请大臣的时候,大风吹灭了当时的蜡烛,而一位大臣就趁机轻薄了许姫,在拉扯中许姫扯下那人的缨带,许姬到楚庄王告状,希望点亮蜡烛后查看众人的帽缨,楚庄王却大声的说,今天我高兴,大家就把帽缨脱掉,尽情狂欢。
楚庄王绝缨的引申
1个回答2024-02-01 22:51

对歼喊自己爱妃的诉求,楚庄王却令群御镇臣绝缨,这时为什么?
(1)楚庄王认为“绝缨者”之失,是由氏拆野于自己赐酒使醉;
(2)人主群臣尽情欢乐,现在有人酒后失礼有情可原;
(3)如果为了这件事诛杀功臣,将会使爱国将士感到心寒;
(4)也是楚庄王爱惜人才的表现。

熄灯摘缨的典故讲的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2-17 15:09

熄灯摘缨的典故讲的是君王和妃子一起与众将喝酒,有一位将士酒后昏了头脑,一阵风把灯完全吹灭以后,他乘机非礼了妃子,机智的妃子并没有慌张,而是摘下了将士头上的红缨,事后直接向君王说明情况。

但是君王和相国讨论以后,并没有做出处罚的措施,反而是让全部将士摘下红缨,继续把酒言欢。后来妃子因为这件事自缢身亡,君王依旧面不改色。做错事的将士便来承认错误,君王劝告这位将士好好努力为国立功。

典故指典制和掌故。《辞海》、《辞源》为“典故”一词立了两个义项:一是典故一词的古义,与现代汉语所说的“故实”有些相当,指古代的典章制度、旧事旧例。

现在所讲的典故当然用的是典故的今义。典故的今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作“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辞海》、《辞源》的释法与此有类,说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