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清源相声

唐朝历史,清源郡、清源县的来历?
1个回答2022-12-25 23:36
唐朝圣历二年(699年)划莆田县西部设清源县,属武荣州(今泉州市)。
唐朝天宝元年(742年)泉州(景云二年,即公元711年改武荣州为泉州)改称清源郡。因郡县同名,将清源县改称仙游县。
清源县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5-14 16:52

春秋战国时期属越国地;秦时属闽中郡;汉武帝至三国时属会稽郡、建安郡;晋时属晋安郡;南北朝时为梁所属,隶属南安郡;唐圣历二年(699年),析莆田县西部地设清源县,历属武荣州、泉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仙游县,历属闽泉州、南唐清源军;宋代,历属清源军、平海军、兴化军和兴安州;元代属兴化路;明、清两代属兴化府;民国时期,历属福建南路、厦门道、兴泉省和第四行政督察区。1949年8月25日,仙游解放后,历属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奇迹专区、奇迹地区、闽侯专区、闽侯地区和莆田地区等,现属莆田市辖。1949年8月25日仙游解放后,历属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奇迹专区、奇迹地区、闽侯专区、闽侯地区,1970年后,隶属莆田地区;1983年9月至今,隶属莆田市。

清溪河的历史渊源
1个回答2024-03-12 07:41

早在4000多年前,人类刚刚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就有一支西戎游牧部落在清溪河两岸定居。这里四面环山,气候温暖,山林茂密,青草丰盛,河水清甜,河岸两旁的川台地又可以耕种稻黍,确实是一块理想的生息之地。古西戎部落伐清溪两岸林木建屋烧薪,采清溪河底的青石制具作器,勤劳地创造着中华史前文明的代表作品之一齐家文化。清溪河上游罗家坡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见证了他们的聪明和智慧。清溪河文明,是黄河文明、渭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统治阶级锐意西进,不断拓疆开土,逐步征服“渭首狄、豸原 、邽、冀、襄”等西戎诸小国。自秦之后,清溪河流域为中原统治阶级进行有效管理。生产逐步发展,经济逐步繁荣。至汉代,清溪河流域已相当富庶。从毛家店至白家川长约500米的地带上,有大量汉代文化层。清溪河两岸的罗家坡、张家坪、甄家山、白家川有不少汉代墓葬,墓室讲究,葬品丰富,绝非普通百姓所有。充分说明,在汉代,清溪河流域的劳动人民已创造了大量自给之外的剩余物质,供富豪和地主阶级奢侈享用。
小小清溪河,正因为拥有这些光辉灿烂的历史,养育这里的人民达四、五千年之久,堪与整个中华文明同龄,因而显得不同寻常。

清朝史为什么叫《清史稿》而不叫《清史》?
2个回答2023-02-19 05:13
没有最后成书
一直是一个未定的版本
什么本清源
1个回答2024-02-24 15:55
正本清源
拼音: zhèng běn qīng yuán
近义词: 端本正源、正本澄源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解释: 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清源:从源头上清理。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出处: 《晋书·武帝纪》:“思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于置胤树嫡,非所先务。”
例子: ~的工作是艰巨复杂的,必须下大力气抓好。
清明节源于介子推的传说,介子推有什么故事吗?
1个回答2024-02-24 07:48

介子推的故事。春秋时晋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重耳得知后感激涕零。晋文公即位后封赏群臣时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则不慕名利隐居绵山

重耳追悔莫及,火烧绵山以寻找,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当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柳树竟然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以寒食后一天为清明。  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清明节已经超出节气的意义,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握耐涵。

各地都发展出了不同习俗,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扫墓源自商朝,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从唐朝开始段搜春,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扫墓时首先要整修坟墓,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

这种仪式,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亡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古人认为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祸福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培墓是极为重要的祭奠仪式.

扩展资料

扫墓祭祀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春祭大节,与春祭相对应的是重阳节的秋祭。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春祭的扫墓祭祖习俗在先秦以漏备前就有了,由于先秦时期南北风俗各异,有些地方扫墓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

先秦时代北方中原一带扫墓主要在寒食节与寒衣节,到唐宋后清明扫墓才开始在全国范围盛行。清明节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上古四时祭仪中春季祭祀宗庙的大礼称为春礿(后为春祠)之礼。唐代是各地墓祭风俗融合时期,沿袭清明墓祭风俗,并扩大到整个社会。

从《礼经》的记载看,古代北方中原并没有清明上墓祭扫的例规,到了唐朝时清明上墓祭扫已成风气,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据宋《梦粱录》记载:每到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清明前后的扫墓活动常成为社会全体亲身参与的事,数日内郊野间人群往来不绝,规模极盛。在宋元时期,清明节已融汇了寒食与上巳两个节日习俗,并相传至今。

清明节的故事和来源五十字或三十字。
1个回答2024-02-12 16:20

清明节由来:

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节气是上古干支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廿四个特定节令之一,这一时节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扩展资料:

清明节历史悠久,源于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春秋二祭,古已有之。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产生提供了前决条件,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节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清明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融汇了寒食与上巳两个节日习俗的清明节,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的禁火冷食风俗与上巳郊游等习俗活动相融合定型的传统节日。

与正本清源联用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22 15:47
正本清源 → 源清流清 → 清清楚楚 → 楚璧隋珍 → 珍禽异兽 → 兽聚鸟散 →专 散发抽簪属 → 簪盍良朋 → 朋党之争 → 争长竞短 → 短兵接战 → 战争贩子 → 子为父隐 → 隐隐约约 → 约定俗成 → 成何体统 → 统一口径 → 径行直遂 → 遂心满意 → 意气高昂 → 昂然而入 → 入不支出 → 出以公心 → 心里有底 → 底死谩生 → 生动活泼 → 泼妇骂街 → 街坊四邻 → 邻女詈人 → 人五人六 → 六臂三头 → 头会箕敛 →
1.来源于寓言故事的?? 2.来源于历史事实的??
1个回答2024-01-22 02:45
来自历史事实的: 三顾茅庐 闻鸡起舞 狐假虎威 两袖清风 五十步笑百步 赔了夫人又折兵 解铃还须系铃人



其余来自寓言故事
“讲史”是如何起源的?
1个回答2024-02-25 11:35

讲史,亦称平话,篇幅较长,专讲历代兴亡的历史故事,“也是很受市民阶层欢迎的伎艺。“讲史”渊源于唐代民间讲说的历史故事。北宋时“讲史”伎艺已趋于成熟。《东京梦华录》里就记载了许多讲史伎艺的专业艺人,有“说三分”专家霍四究,说“五代史”专家尹常卖。目前已知的北宋讲史科目有《汉书》、《五代史》、《三国志》等,特别是说三国故事更深受群众的欢迎。南宋时“讲史”更加兴盛,艺人更多,题材也更为广泛。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