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课堂是一种教学方法,将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的顺序颠倒。
1. 课堂学习变为课后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在课堂上进行知识讲解和示范,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而在反转课堂中,学生在课堂上先进行预习,通过自主学习、观看教学视频或阅读材料等获取基础知识。
2. 课后学习变为课堂应用
在反转课堂中,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将之前课后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3. 强调学生主动学习
反转课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调整学习进度,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反转课堂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互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反转课堂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1.个性化学习
反转课堂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安排。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方式进行预习和复习,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和交流互动,学生更容易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3.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反转课堂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合作和讨论,可以提高他们的沟通、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翻转课堂的基本教学模式有如下:
所谓翻转课堂,主要是“翻转”了传统的教学流程,采用“课前学习+课堂探究”的形式,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
翻转课堂,以问题为导向,设计出新的课堂流程:课前自学,自学尝试;课上互动,点拨释疑;概括提炼,形成结论;过关练习,及时反馈;学会思维,纳入系统。
翻转课堂是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关注学习过程,重视学习方法习得,显性化难点疑点,为课堂动态生成做好铺垫,增加了互动参与度,减少了合作的边缘化,以学习情感体验,促核心素养落实。
翻转课堂重在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用于师生互动,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老师会及时捕捉信息,形成解决方案,从而促进教学相长。
翻转课堂采用“问题解决”学习方式和师生有效互动为主基调,打破了传统课堂的“人灌”+“机灌”的“混合灌”教学。
翻转课堂借助于信息技术平台上的优势,一定会有发展的空间。但也不一定是灵丹妙药,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通过目标定学,学案导学,微课助学,组内互学,点拨扩学,练习固学,达标测学,反馈悟学等各要素的灵活组合,相互诱导,都需要教师做中学,感中悟。
翻转课堂从宏观上对传统课堂的“课上教授+课下作业”基本范式进行了翻转,多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学环境、教学流程、学习方式以及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其中,教师由教授者变为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究者;
教学环境由教室变为教室、多媒体及网络平台;教学流程由课上教授+课下作业变为课前学习+课堂探究;学习方式有群体共同学习变为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评价方式由纸质测试为主变为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互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