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一英语学案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到初中所有的音乐书上个歌曲名字!越全越好!
1个回答2024-01-22 13:58
一年级:
第一单元《小手拉小手》
1、唱:《我们一起来唱歌》、《玩具进行曲》、《传、传、传》
2、听:《玩具兵进行曲》
3、动:《请你跟我这样做》、走各种图形、音乐游戏《传、传、传》

第二单元《听,谁在唱歌》
1、听:《听,谁在唱歌》
2、唱:《动物说话》
3、动:跟着音乐学一学做一做

第三单元《快乐的一天》
唱:你早 上学歌 亚克西,巴郎
听:嘎嘎小鸭子 跳绳 拍皮球 可爱的家
动:我的创造①②③

第四单元《花儿朵朵》
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我爱北京天安门》
2、唱《国旗国旗真美丽》《娃哈哈》《多快乐》
3、动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第五单元 秋天的歌
唱:《小树叶》、《红叶》

第六单元 森林里的故事
1、唱 《小猴子》《可爱的蓝精灵》《劳动歌》《猜一猜》
2、听 《尤开迪》《小猴子》《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
3、动 跟随《尤开迪》的音乐跳舞

第七单元 八音盒响叮咚
听:《小花鼓》《京剧锣鼓》《鸭子拌嘴》和《老虎磨牙》片段
唱:《小鼓响咚咚》

第八单元 新年老人走来了
唱 :《堆雪人》、《龙咚锵》、《蓝鸟》
听 :《雪花飞舞》、《放鞭炮》、《新年好》、《叔伯新年好》
动 :《堆雪人》、《听一听动一动》、《祝福送给你》、《新年音乐会》

二年级:

第一单元 好朋友
唱:《拍手唱歌笑呵呵》《大白象》《一对好朋友》《西伦达》
听:《小象》《口哨与小狗》

第三单元 时钟滴答
唱:《时钟滴答》《两只懒乌鸦》 《时间像小马车》
听:《在钟表店里》《钟》

第四单元 队旗飘飘
唱:《共产儿童团歌》《我是小鼓手》
听:《少年先锋队队歌》《快乐的节日》《红领巾之歌》

第五单元 唱吧跳吧
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哈里罗》
听:《法朗多尔舞曲》《快乐的罗嗦》《节日舞曲》

第六单元 到郊外去
1、唱:《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听:《出发》《放风筝》

第七单元 劳动最光荣
唱:《风车依呀呀》《理发师》
听:《狩猎波尔卡》《森林中的铁匠》《猴子蒸糕》

第八单元 进行曲
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第一段歌词和《小号手之歌》《米老鼠进行曲》
听:《土耳其进行曲》《进行曲》《出旗》

三年级:

唱:《拍拍 踏踏》《乃约乃》《划船》《好孩子要诚实》《鹅大哥》《牧羊女》《周爷爷的衬衣》《祖国,祖国我爱你》《新年好》《咱们从小讲礼貌》《春天来了》《彝家娃娃真幸福》《快乐的歌唱家》《两只小鸟》《大风车》

听:《猜调》《紫竹调》《嘎达梅林》《快乐的童年》《陀螺》《跳绳》《骑竹马》《捉迷藏》《可怜的秋香》《嘀哩嘀哩》《牧童短笛》《摇蓝曲》《山童》《浏阳河》《放鞭炮》《新年好》《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一仗打的漂亮》《烈士墓前》《落水天》、《对鸟》、《崔咚崔》《圆舞曲》《红蜻蜓》《丰收之歌》

四年级:
唱:《灯》《白 鸽》《童心是小鸟》《共产儿童团歌》《小事情》《绿叶》《小伞花》 《折纸船》《只要妈妈露笑脸》《我们的田野》《小拜年》《春来了》《小事情》

听:《小事情》《小牧民》《小步舞曲》(巴赫) 《在钟表店》《老虎磨牙》《欢乐的夜晚》《闪烁的小星》《打酸枣》、《对花》《战台风》 《樱花》《鳟鱼》 《摇篮曲》(舒伯特)
《十面埋伏》《山村来了售货员》

五年级:
唱:《种太阳》 《盼红军》《牧童》《掀起你的盖头来》《拔根芦柴花》《美丽的黄昏》《拾稻穗的小姑娘》《蝈蝈蝈》《我们美丽的祖国》《我若是小小鸟》《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凤阳花鼓》《春雨蒙蒙的下》《亲爱的回声》《天地之间的歌》

听:《码头调》《咱们工人有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八路军进行曲》《母亲教我的歌》《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梦幻曲》《那不勒斯舞曲》《日落》《三十里铺》《抗敌歌》《卡农歌》《小小的船》《小宝宝睡着了》《沂蒙山小调》《霍拉舞曲》《雷鸣电闪波尔卡》《水草舞》、《喷泉》《黄杨扁担》 《斑鸠调》《良宵》《故乡的亲人》

六年级:
唱:《我爱米兰》《热爱地球妈妈》《小放牛》《土拨鼠》《蜗牛与黄鹂鸟》《雪绒花》《读书郎》《我们把祖国爱在心上》《愉快的梦》《蓝色的雅得朗》《小鸟,小鸟》《校园里的小白杨》《愉快的春游多么好》《在老师身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雪橇》《数九寒天下大雪》《小曲好唱口难开》《致爱丽》《欢乐颂》《月光曲》《荫中鸟》《Do-Re-Mi》《孤独的牧羊人》《步步高》《春到沂河》《鹅妈妈》《绿藤儿爬满小窗口》《胡桃夹子组曲》《晓风之舞》

七年级:
第一单元《与你同行》
第二单元《龙的传人》
第三单元《故乡的云》
第四单元《茉莉芬芳》
第五单元《奥林匹克风》
第六单元《欢乐颂》
苏教版初一上学期音乐书的第一首歌叫什么?
1个回答2022-09-02 21:16
好像是希望与你同行
谁有《苏州园林》教案 的答案?急急急急
1个回答2022-09-02 16:18
是哪个版的啊
冀教版初二数学和苏教版初二数学哪个难?
1个回答2023-01-28 02:16
苏教版的难一些。
苏州的哪个初中好
1个回答2023-01-16 06:00
苏州一中,田家炳也不错
苏教版初一下学期英语课本上的语法重点
1个回答2022-05-18 00:07
看初中英语语法大全
苏轼文案?
1个回答2024-01-20 22:10

关于苏轼的名句大全

(一)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二)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苏轼《一树梨花压海棠》

(三)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四)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 / 冬景》

(五)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苏轼《蝶恋花·春景》

(六)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苏轼《琴诗》

(七)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苏州园林教案
1个回答2024-02-20 13:11
  教学建议

  一、思路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重点是段落和层次)比较清楚。通常分为三部分: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详细说明对象;结尾总结说明对象。《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开头两段总说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它们的共同特征。第三至九段分说苏州园林的具体特征,其中第三至六段分说始终紧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并分别对应第二段总说中的四个"讲究",第七至九段分说,从细部紧扣苏州园林的特征。这样写,脉络分明,结构严谨,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一般的说明建筑物的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集中一处的建筑实体,采用空间顺序来说明,就能层次清晰,主次分明及这一篇写的蜚声中外的苏州园林,几十个园林分散在城内各处,最著名的也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四大名园,如果他用空间顺序,一定会说得琐碎而沉闷。作者采用了一个巧妙的结构方法,先由分到总:从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由心裁修建成的各个不同的园林中抓住一个共同点;然后由总而分,写出了这个共同点表现在苏州园林物景中的各个侧面。这样,文章没有具体提到一个苏州园林的名字。却把苏州所有的园林都写到了。

  二、说明顺序

  说明文,可以综合运用几种说明顺序,使说明的内容更加条理化。如《苏州园林》一文,先从整体上说明苏州园林处处入画,后从各部分介绍如何处处入画;先概括写“四个讲究”,后具体介绍这“四个讲究”;先说的这“四个讲究”是主要的,然后再说花墙廊子等次要的。因此这篇文章综合运用了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几种说明顺序,极有条理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这一特征。

  三、表达特点

  本篇在表达上有两大“优势”。一是构思缜密,脉络清楚。先总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对景物布置分类剖析;先作鸟瞰式的叙述,后作局部景物的详细说明和生动勾勒,前后提挈,互相照应,构成一个严谨的整体。二是说明准确,叙述生动。对苏州园林的个性特色略而不提,而是异中求同,经过比较归纳,准确地抓住了各个园林建筑的共同特点,并以精练的语言加以说明,既有提纲挈领式的概括,又有条分缕析式的叙述。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说明物景时,时间上纵观一年四季变化,空间上俯瞰各园的各个角落,既不说明观察的特定时间,也看不出有特定的观察点,好象中国画中的透视画法一样。这样写便于更全面地介绍苏州园林,突出苏州园林的总体形象。

  四、虚实结合的写法

  一般地说,说明文是为了让人了解物景的实形、实态,多是写实的。《苏州园林》却是将虚写和实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将客观物体和主观感受融为一体。写池沼两岸的石头、花草,写池沼中的睡莲和金鱼,处处实写,又处处入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是实写,接下去的“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则是一笔虚写,使读者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

  作者为什么采用实写虚写相结合的手法,且把虚写放在显眼的位置呢?这是因为,苏州园林本身就是虚实结合的。这种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增加了景色的层次,增添了景致的美,作者说明这种特点时也就采取了相应的方法,在物景的实写中渗入虚写的画意。独特的写作方法,是适应写作对象的特点应运而生的。

  五、教学步骤安排建议

  第一步,可用比较法,在与一般的运用空间顺序说明的说明文的比较中使学生明白物景说明文的空间顺序和总分顺序两种结构方式。第二步,用图表法进行结构分析。在划中心句和分段的基础上,掌握《苏州园林》的总分顺序结构。第三步,用点睛法读析第二部分(主体段)的各节,学习文章的语言艺术。第四步,用仿写法作文,学习物景说明文的总分结构技巧。

  六、语感训练教学建议

  语感训练不仅要感知语言所描绘的形象,在脑海中形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主体画面,而且要学生体会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意境情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为学生设置特定情景,并使他们进入其中角色,这样他们才会动心动情。运用电教手段就可以实现这一要求。如在教《苏州园林》一课时,不仅让学生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让他们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为此,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刘正海老师播放了有关“苏州园林”的录相和课文录音,让学生边看边听,同时要求他们把自己假想成一名游客,畅游在其中。这样录相中的优美画面和轻快的音乐,加上抑扬顿挫的朗读,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那种如诗如画的境界,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的优美,从而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理解。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引子:用比较的方法导入课文,解题激发学习的兴趣。认读:朗读课文,认字解词,熟悉课文内容。疏导: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作家的写作意图,懂得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时间要延续到下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引子

  〔预习:看图片(或做成演示课件),看课文,让学生对苏州园林有所了解。〕

  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图片介绍了哪些园林?

  学生先口述后,教师明确。

  再回答第二个问题:说说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

  二、认读。

  1.结合“思虑和练习”四,教师给予朗读指导,要求“读音清晰,速度适当,语调舒缓,特别是一些关键性的说明语句,更要注意读清楚,”以同桌为互助组,进行朗读练习。然后由几位学生示范朗读或听录音。

  2.在朗读课文的同时,把需要认读的字和理解的词提出来。教师随即板书归类或出示小黑板。

  三、疏导。

  问: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

  明确:“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指导学生将重要的句子划出,重要的词加黑,养成自学的习惯。〕

  开头写总的印象,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

  明确了写作意图,接着就该弄清文章的布局。

  第一步:用一个短语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二步:综合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掌握贯串全文的脉络。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弄清文章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思考和练习,做几项练习,扣住基础知识,提高理解词义的能力和掌握几种语言表达的方法。最后一个环节是写作。不要简单地让学生做一个现成的题目,而应进行意在锻炼思维的有针对性的训练。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三步:弄清总写与分说之间的内在联系。

  问: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那样明确,但作者为什么在句子中加上一个状语似乎呢?岂不矛盾?

  老师明确后,学生讨论。

  问:第七到第九自然段是第三段的后半部分,它与前半部分,与第二段的关键句在结构上的联系怎样?

  学生口述后,老师明确。
苏东坡对联故事答案
1个回答2024-03-10 23:15
  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北宋文学家。诗、文、词、书法都有极高的成就,传世楹联也不少。   一次,苏东坡与二友去九江赶考,因遇发大水,耽搁时日,迟到了。考官禁不住软磨硬泡,便出一上联刁难:   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个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   苏东坡沉思片刻,对出了下联:   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   考官……   一日,苏东坡陪高丽(现朝鲜)使者出游,一路谈兴甚健,苏东坡夸口说我国妇孺村老皆能对联。使者遂叫路旁一老翁,指远处一宝塔,吟出上联:   独塔巍巍,七级四面八方   老翁听后连连摆手而去。使者笑问东坡:“这……”   苏东坡笑道“此翁已对出。”   使者问:“联在哪?”苏东坡说:此翁是用哑谜相对的,一只手摆了摆,意思就是:   只手摆摆,五指三长两短   使者与东坡相视大笑。   据传,广东岭南有人出联,无人对得出,便把联语刻在石碑上:   半边山,半边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苏东坡到了此地,有人引他到碑前,请苏东坡对。东坡一看,问道:“一块碑,只一行字?只一句上联?”说罢转身就走。于是,当地人说苏东坡也对不出。到清代,四川才子李调元(1734-?曾任广东学政)也到了此地,当地人也把他引到碑前,并把苏东坡到此地的情景告诉李,请李属对。李说:“苏东坡已对出了,何须再对!”众人大惊。李调元说,苏东坡的下联是:   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空   不过,苏东坡真有对不出的。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虽欣赏苏东坡的才学,但又对东坡恃才傲物不满,于是出联为难。这一天,他们游览了镇江的金山、银山、玉山后,王安石出一联曰:   铁瓮城西,金山银山三宝地。   镇江,古名“铁瓮城”,苏东坡寻思数日,终未对出,至今仍为无对绝联。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