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25课课文英语

六年级的25课《古代寓言两则》讲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2-16 20:55
是人教版的吗?
英语精通六年级上册第25课翻译
1个回答2022-09-27 08:25
加油,奥利给!!!!
六年级上册第25课《挑柴》有感
1个回答2024-01-29 19:09
   星期五,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25课《挑柴》。这是乔传藻写的一篇回忆散文。文中记叙了“我”第一次挑柴的经历:“我”一家刚搬来峨山不久。峨山的小伙伴邀“我”一起去砍柴。刚开始“我”觉得很新鲜。但后来,遥远的路途令“我”脚脖子发麻,大汗淋漓。伙伴们却很开心,丝毫没有累的感觉。到了山场,“我”自己终于砍下了一枝枯树枝,但已经累趴下了。捆好了柴走下山来,准备吃饭时却发现兜里的干粮早已不知去向。回家的路上由于“我”经常停下歇息,一个小伙伴提议“我”扔掉一些柴。可“我”认为如果把柴扔了,自己还算什么男子汉?后来“我”终于将一担柴一点不少地挑回了峨山城。从挑柴的经历中“我”感悟到了:“人生的担子不管多重,咬紧牙,挺住!”     学完了课文我理解了,人这一辈子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不管是什么样的责任,是重的还是轻的?是作为母亲的责任,还是作为儿女的责任?我们都应该把这份责任履行到底。    人生就像挑柴,自己的事情只能自己做,别人帮不了你,因为每个人的肩上都有一副担子。你可以在中途扔下一部分或者全部,但是扔下就意味着半途而废,还谈什么成功呢?你也可以咬紧牙坚持,把这担柴一根不少地挑回家,那样你就获得了成功。生活也是这样,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轻言放弃,这才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我想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个道理。
部编版六年级25课好的故事最后一段的含义?
1个回答2024-04-13 18:42
部编版六年级25课《好的故事》最后一自然段:“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句中“昏沉的夜”象征是现实社会,当时的社会现实是黑暗的,劳苦大众无法得到美好的生活。“我总记得”说明“我”一直没有放弃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说书人课文25字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4-04-12 23:21

一个城市的说书人穷困潦倒 ,凄然死去的故事。饱含作者对其深深的感情 。

五年级25课人教版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4-01-26 12:23
给我分啊...我来告诉你吧..七律长征的主要内容是:
红军不怕长征途中无数的艰难险阻,只把它们当作平平常常的事。五岭的山路虽然弯弯曲曲、连绵不断,但在红军眼里就想腾起的细小的浪花。乌蒙山虽然气势宏伟,但在红军眼里,却像滚动的小泥丸。金沙江的水拍打着两岸的悬崖绝壁,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只横着一座铁索桥,使人看后心惊胆寒。更让红军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白雪皑皑,红军过后,个个喜笑颜开!
25课好的故事多音字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20 02:51

拼 音 zhe zhuó zháo zhāo
部 首 目 笔 画 11 五 行 金 繁 体 着 五 笔 UDHF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zhe ]
1.表示动作的持续:他打~红旗在前面走。他们正谈~话呢。

2.表示状态的持续:大门敞~。茶几上放~一瓶花。

3.用在动词或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后面,加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你听~。步子大~点儿。快~点儿写。手可要轻~点儿。

4.加在某些动词后面,使变成介词:顺~。沿~。朝~。照~。为~。

[ zhuó ]
1.穿(衣):穿~。吃~不尽。

2.接触;挨上:附~。~陆。不~边际。

3.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着在别的物体上:~笔。~眼。~手。~色。~墨。不~痕迹。

4.着落:寻找无~。

5.公文用语,表示命令的口气悉氏告:~即施行。

[ zháo ]
1.接触;挨上:上不~天,核陪下不~地。

2.感受;受到:~风。~凉。

3.燃烧,也指灯发光(跟“灭”相对):炉子~得很旺。天黑了,路灯都~了。

4.用在动词后,表示已经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睡~了。打~了。猜~了。

5.入睡:一上床就~了。

[ zhāo ]
1.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叫一着:高~儿。支~儿。睁明

2.同“招3”

4.放;搁进去:~点儿盐。

5.用于应答,表示同意:这话~哇!。~,咱们就这么办!
25课讲了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2-29 03:30
25课讲的什么我不知道,不过你肯定是一个粗心的宝宝!哪个科目哪个年级的什么教材的第二十五课,你一概没说,尴尬至极。
希望你补充题目说明重新发问
25课的海报的画
1个回答2024-02-25 09:59
你上网找仙企鹅的图片
新教材人教版5年级第25课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1-21 20:25
是七律 长征吗?反正我们学的是这个。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排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wei1 yi2):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这首诗和《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都是在长征取得胜利时所作。



〔五岭逶迤(wēiyí威移)腾细浪〕大庾(yǔ宇)、骑田、萌渚(zhǔ煮)、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逶迤”)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福建、江西出发,沿这四省边境的五岭山道,越过敌人封锁线,向西进军。“腾细浪”是说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在红军眼中只像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山绵延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气势雄伟(“磅礴”),在红军看来也只像滚动着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金沙江,即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县之间的一段。江的两岸,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云崖”)。中央红军在云南省禄劝县西北的绞车渡(又称绞平渡)渡过金沙江的时候,是一九三五年五月,所以说“云崖暖”。



本句“水拍”原作“浪拍”。作者自注:“水拍:改浪拍。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如此改的。他说不要一篇内有两个浪字,是可以的。”《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发表时已改为“水拍”。



〔大渡桥横铁索寒〕大渡河源出青海、四川两省交界处的果洛山。两岸都是高山峻岭,水势陡急,曲折流至四川省乐山县,入岷江。桥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在四川省泸定县,形势险要。桥长约三十丈左右,用十三根铁索组成,上铺木板。中央红军在一九三五年五月下旬到达泸定桥,当时桥板已被敌人拆掉,红军先头部队的英雄战士在对岸敌人的炮火中攀缘着桥的铁索冲了过去,夺得此桥。



〔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于四川、甘肃两省边境。岷山的南支和北支,有几十座山峰海拔超过四千五百米,山顶终年积雪,称为大雪山。



〔三军〕古时军队曾有分中、上、下或中、左、右三军的,以后泛指整个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