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前朗读策略单词

朗读教学指导策略与方法
1个回答2024-02-12 18:20

朗读教学指导策略与方法如下:

一、适时范读,指导朗读

教师的范读是铺路的石子,织网的梭子。叶圣陶先生曾说:“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范读,是一种最直接的引导。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读不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的深层情感。

二、找准读点,指导朗读

“读点”应紧扣教学的目标、重难点,精心选择。

1.体现主题处。找准文中最能体现主题、最能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词句作为“读点”,让学生在深层朗读中品语体情,领会文章的主旨,受到强烈的情感熏陶。

2.疑难问题处。一些文中有学生难以理解的语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多用心读,设计理解这些语句的巧妙策略。

3.写法精妙处。课文中一些语段写得精彩,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进入内心,指导朗读

通过反复研读人物语言,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学生感觉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其言出于我之口,其意出于吾之心”,那么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已十分到位,教师无须再考问。如学生在读《半截蜡烛》时就可采用研读人物语言,揣摩人物性格,扮演人物角色的方法,达到理解人物、培养语感的目的。

四、传授技巧,指导朗读

有人把带有感情的朗读称为“美读”。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一些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轻重、缓急,停顿、语气等。因此,教师备课时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的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如读“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一句中,要读得叮当有声,错落有致,读出语言的韵味,读出语言的音乐美。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哪些常用的教学策略
1个回答2024-01-23 15:32

常用的教学策略有:

1、主动参与的教学策略

主动参与教学策略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策略。教师应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动机,指导学生参与教学的方法,保证学生参与教学的全面性,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意见等。

2、“探究一发现”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链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事物现象的探索研究,获得该事物现象的本质及关于现象间规律性联系的知识,发展智力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的教学策略。

3、案例引入法。在开始某一个章节的讲绝指解之前,可以先讲一个案例来导入课程内容,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在学习的时候更加主动积极,这是大多数老师都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并唤配学生主动思考课程内容提供学习效率。

4、故事引申法。在上课之前先讲一段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小故事,然后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一般来说故事引申法比较适用于人文社科类的教学,也是不少管理学类的老师比较喜欢使用的一种教学策略。

5、情景教学法。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带到特定的教学场地,进行实地的情景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对某一方面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提高教学效果。

课外阅读指导有哪些策略
1个回答2024-02-01 15:57

先快速浏览题目,抓住几个题目中重复最多的信息,那个通常就是主题。

如果题干是否定的,先看选项,再带着问题进入文章中阅读。

如果题干是肯定的,不要看选项,因为容易被误导,快速进入文章相关地方寻找答案。

一般来说,不要咬文嚼字,只是通过题干中的主要信息定位到原文,进而寻出答案。

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1个回答2024-03-01 22:10
(1)确定教育宗旨; (2)组建开发行动队伍; (3)确立主题; (4)营造民主开放的环境; (5)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一体化。
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1个回答2024-03-03 03:38


(1)确定教育宗旨;

(2)组建开发行动队伍;

(3)确立主题;

(4)营造民主开放的环境;

(5)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一体化。

远程教育的听课策略
1个回答2024-03-08 01:06
不需要的,

远程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将课程传送给校园外的一处或多处学生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则是指通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像)以及包括实时和非实时在内的计算机技术把课程传送到校园外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internet)的迅猛发展,使远程教育的手段有了质的飞跃,成为高新技术条件下的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兼容面授、函授和自学等传统教学形式,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的教育方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问题
1个回答2022-10-06 06:34
??、、、
朗读策略的核心概念?
1个回答2023-08-19 16:23
1.掌握朗诵内容。通过阅读,分析作品,了解作品说的是什么;感受作品,使文字在心中“活”起来。
2.确定朗诵目的。在充分了解作品的内容、结构的基础上,确定朗诵目的以及实现朗诵目的的方法。
3.分清朗诵对象。根据朗诵对象,做到有的放矢,同朗诵对象进行交流,以达到听读双方感情交融。
4.掌握表达方法。朗诵的表达方法,是实现朗诵目的的重要手段。要善于发挥记忆联想和再造想象的能力,增强有声语言表达的强烈感染力。
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
3个回答2023-05-03 22:47
教学策略作为教学方案的总的抽象描述,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方案。
  1.训练与练习策略

  这是一种比较机械的接受学习策略。由于学习的最终结果是记忆感知材料,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需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教学中教师只须示范做什么并提供练习,而学生只需记忆学习内容,并不需要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活动,因此基本上是属于机械记忆的策略。

  训练与练习策略的模式如下:提供示范→巩固练习→反馈迁移

  训练与练习策略尽管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容易导致死背硬记,但是作为一种在教学中比较常用的策略,对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2.演绎策略

  演绎策略也是基于接受学习而设计的策略,但这种接受学习是奥苏伯尔所提倡的意义接受学习而非机械学习。由于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某种形式的抽象观念——概念或概括)到特殊(得出特定的结论),因此,运用演绎策略设计课堂教学,须考虑学生是否已掌握了成为推理过程起点的物理概念,及他们能否通过观察将现象与概念联系起来。

  演绎策略的模式如下:提出物理概念(原理) →进行演绎推理→实验(例)验证→概括得出结论

  演绎策略是一种教学效率较高的教学策略,由于省略了学生用来探究、发现的时间,因此在单位时间内可以容纳较多的信息。但与此同时,正是由于这种策略设计的教学强调概念之间的关系,教学基本上是讲解式的,因而学生的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这一点看,演绎策略对于发展学生的远迁移能力不利,而有助于近迁移能力的发展。

  3.归纳策略

  归纳策略是由教师展示定律和定理的发现过程,因此,归纳策略既具有发现策略对过程学习的特点,又具有接受学习的讲解特点,故也称为“思考性讲解”。较演绎策略而言,运用归纳策略学生能够从教师那里获取概念或定理的发现过程——由于归纳推理是从特殊(个别的事物)到一般(概念和原理),因而教师必须向学生呈现形成概念和定理的过程——故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归纳策略的模式如下:演示(或列举)个别实例→进行归纳推理→实验(例)验证→概括得出结论

  归纳策略是一种能够达到多种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首先,归纳策略是概念教学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对物理事实的观察和思考,对概念形成的来龙去脉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必然会从本质上理解和把握它;其次,归纳策略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有效方式,由于课堂上大多数教学活动是采用实物演示或实例说明,而多样化的活动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同时,与演绎策略相比,归纳策略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的程度更高。相对于演绎策略而言,归纳策略是比较费时的。

  4.启发式教学策略

  孔子的启发式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孔子的启发式有更深刻的认知心理学基础,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更有利于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启发式教学策略的基本思想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倡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获取知识,是以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论为理论基础的,是唯物辩证法在教学上有具体应用。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准备→诱发→释疑→转化→应用

  5.探究策略

  探究策略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即在研究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他们的探索能力,获得理解客观世界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以此为武器,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课堂有效交流的策略有哪些?
1个回答2022-12-26 08:40

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有:

1、提问和情景相契合: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能够起到引导教学方向、揭示教学内容、推动教学发展的作用。

2、提问和思维相契合:教师提问要看准时机,适时提问是一种高水平的教学艺术。如果把学生的思维活动比作一潭水,教师的提问就如同向潭中投石。

3、提问与追问相契合:课堂提问是设疑、激疑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往、互动的外显形式。

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类型:

1、复述型问题:这类问题常用“是什么”“怎么样”一类文字引出,一般能直接从教学内容中找到答案。从思考的角度讲,这类问题着重于语言上的理解。

2、演绎型问题:这类问题是已经抽象出某种概念,要求答出具体表现,把概念具体化,常用"表现在哪"一类问题引出。

3、概括型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生从已有的事实中抽象出概念。比如说在给学生讲完故事后,提问"从······中看出······的句式引出,由于概括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类问题的就显得非常重要。

4、分析性问题:分析性问题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采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由表到里地思考问题,这类问题往往“为什么”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