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是否被改动

一个人能否改变?他说自己改变了是否是真的?
1个回答2024-06-30 21:33
我肯定的回答你:一个人是可以改变的,但是需要时间,需要经历许多许多事情。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可以使一个莽撞青涩的少年变得沉稳老练,可以使两个萍水相逢的人变为无话不谈的知己;也可以使两个原本有着纯洁友谊的人彼此渐行渐远,使两个曾经爱得死去活来的人变得行同陌路。

一个人的性格的确很难改变。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如何处理事情,但二者毕竟不能划等号。喜新厌旧是许多男人尤其是年轻男人的通病。从‘我和他刚在一起的时候,他伤害过我,他并不想负责任出了问题只是逃避,让我一个人承担痛苦,而且也有过看见别的女孩儿就冷淡我的时候’也印证了这一点。而且从这里不难看出,最初他对你的爱充其量不过是凭着不负责任的热情,当时的他非常地不够男人。但是毕竟那只是过去的他。现在他也许真地改变了,也正如你所言:经历了很多风雨,他终于变了,懂事体贴有道德感和责任感。经历了很多事情以后,他变得成熟,变得不再意气用事、遇事三思而后行了。

从‘终于忍受不了要离开但内心总固执的认为那不是真正的他,他还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可以看出,你也许很爱他并且爱得很深,也许是没有勇气离开只想迁就于他再静观一段时间,我不知道当时的想法是否只是你的一厢情愿,但是你的做法让我不禁又想起了 ‘女人啊,你有个名字叫懦弱!’这句话。记住如果真地有再次背叛你的一天,自己一定要坚决和义无反顾,不留任何余地。

选择伴侣意味着一辈子,的确马虎不得。从你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你现在的犹豫和担心更多缘于当初所深受的伤害。他是否真地已经改变不能全凭他个人所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他的话语可以骗的了你,但眼睛不能。这需要你时刻用你的慧眼去留心观察。

其实婚后的幸福需要两个人共同营造。要尊重他而且要特别注意给他面子,尤其在众目睽睽或大庭广众之下。偷看手机短信或无端地盘问只会让事情背道而驰。与其这样疑神疑鬼,不如花费一些时间去多关心他或是忙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提高和充实自己。

可以再给他一次机会,记住,仅仅是一次,而且前提是如果你还爱他。我想强调的是:自己在经济上一定要独立。经济上不独立常常使得对方在行事时明目张胆和肆无忌惮,往往是许多悲剧产生的直接根源。

最后,祝你快乐、幸福!
你能否写出《将进酒》中所用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18 11:43


“会须一饮三百杯”来自《世说新语·文学》:“郑玄在马融门下”刘孝标注引《郑玄别传》:“袁绍辟玄,及去,饯之城东。欲玄必醉,会者三百馀人,皆离席奉觞,自旦及莫,度玄饮三百馀杯,而温克之容,终日无怠。”马融和他的学生郑玄都是汉末大儒,但马融气量小。郑玄被袁绍征召时,马融怕学生的成就超过自己,请杀手在半路杀郑玄。送别郑玄时,叫学生们每人敬酒三杯,想把郑玄灌醉,方便刺客下手。不料郑玄酒量很大,从早到晚,一共喝了三百杯酒都没醉。后谓痛饮为一饮三百杯。

“千金裘”,出自《史记》;

“与君歌一曲”来自鲍照诗“为君歌一曲”。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这两句,是明用典故之处。陈王,是指曹魏时期的著名诗人曹植,他曾被封为陈王。平乐,是观名,故址在今河南洛阳。曹植有《名都篇》,其中有“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两句。另外,诗中“烹羊宰牛”一句,也是出自曹植诗:“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逢“怀才不遇”之际,于是对酒诗情,挥洒个淋漓尽致。诗人的情感与文思在这一刻如同狂风暴雨势不可挡。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只有金樽美酒。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听音乐是否可以改变人的性格?
1个回答2024-03-15 12:30
如果是单纯满足于旋律的人,心情很容易改变

性格这种东西不好说,但如果投入于某种音乐的话在他人看来可能会改变很多。

改善心境倒是真的。
形容一个男人改不了花天酒地的诗句
1个回答2023-05-07 16:16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大学生创业,开酒吧,是否可行呢?
1个回答2024-03-08 23:20

对于你这个问题,我紧表达我个人观点。

大学刚毕业就想开酒吧创业我不否定也不会肯定,毕竟世上无绝对。做什么什么事情都要因人而异。以下为个人观点:

1.个人经济情况,家里提供或者个人手账户有多余资金,可以接受血本无归。另外千万不要手无分文去借。

2.大学期间有没有这方面经验,对酒吧管理有过研究。如果没有建议去了解一下。毕竟酒吧开起来之后需要你自己管理。

3.地理位置,这个事关重要。光顾的人多了才不会铩羽而归。

以上紧个人观点,谢谢。

改否定句怎么改
1个回答2022-09-25 05:12
怎么改?就和1+1=2一样简单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这个电影是否改编字小说??
1个回答2024-01-20 14:11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耶稣”的科幻传奇Wednesday 发布于:2007-12-10 23:15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The Man from Earth ”,改编自著名科幻作家Jerome Bixby的同名作品。Jerome Bixby的科幻作品“It's a Good Life”入选“世界前100部最受欢迎的科幻短篇小说”,他的其他很多作品都被改编成影视作品。Jerome Bixby于1998年去世,而“The Man from Earth ”可算作是他的遗作。







“The Man from Earth ”是关于一个在地球上生存了14000年的“不死人”的故事。在上个世纪60年代,Jerome Bixby便有了这样的一个原始构想。在他编剧的《星际旅行:原初系列》(Star Trek: The Original Series)第三季第19集“Requiem for Methuselah”中,“企业号”的船员就遇到了一个“不死人”,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常常以赫赫有名的人物出现,象亚历山大和达芬奇。







而到了“The Man from Earth ”,Jerome Bixby将他的原始构想加以丰富、提炼。主角作为一个“穴居人”诞生,从此他就不会死亡,甚至不会衰老。他穿越了山川河流,也穿越了漫漫的历史长河,他不断的学习、适应,他学会了如何融入新的环境,也适应了一次次的离开。然后孤单的重复。一个“不死”、“不朽”的人,最终指向耶稣,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必然。在这里不多说有关宗教方面的东西,在影片(小说)中,当然主要是作者的思想的体现,但其中各个不同的角色也体现了各种不同的观念。





引入大家都熟知的历史,加上各具特色的“荒谬”成分(科幻),作为新的背景和舞台,是科幻等一些作品常用的一种方式,将熟悉的、亲切的、肯定的东西“异化”,形成全新的吸引人的一种新鲜感。“The Man from Earth ”中的“The Man”,不仅是“耶稣”,还是著名岩洞壁画作者的同伴,还是凡高的邻居有一幅凡高的真迹。这些不仅增加作品的趣味性,还参与到印证主角身份的过程中起到推动情节的作用。有些类似的,比如前几年火暴的《达芬奇密码》。







“The Man from Earth ”的精彩,其实不仅在于它对历史的回顾或重塑,还在于回顾或重塑的方式;不仅在于主角的传奇,更在于由各个角色互相问答、争论、怀疑、猜测一起“完成”这个传奇。





影片非常“简陋”,一间木屋的内外便是全部场景,几个人的对话就是主要情节。约翰·奥德曼,不会变老不会死去的他在这个地方已经待了十年,又是他该离开的时候了。大学里的同事来为他送行,到他家里小聚。一开始,他的沉默、他的欲言又止就带来一股很强烈的孤独感。面对同事朋友的关心和疑惑,他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





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讲,不管内容是什么,总难免枯燥。于是就有他的同事朋友的参与。他们都是大学的教授(还有一个学生),身份各不相同,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有着丰富的知识和见解;他们性格也各不相同。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态度,来看待、分析、接受约翰,一起来完成对约翰的传奇的叙述。他们中有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或人类学家?),心理学家,还有一个可爱的“老顽童”似的生物学家,一个身为虔诚基督徒的美术教授,一个看着年轻简单实际却很敏感的女大学生,还有此刻心绪复杂的他的恋人。

其中最精彩也最重要的人物,在我看来就是那个心理学家了。他的突然出现,他的异常激动,他的爱人去世的影响,他的离去又折返,他的心理学家的身份,他对约翰坚定、强烈的怀疑,他对“父亲”这一身份的敏感和阴影,他和约翰真正关系,直到他最后的死亡,一波三折,多重的暗示、呼应,让人惊讶的悬念,最后还能带给活了14000多年的约翰新的体验感受,作者对这个人物的设置实在是太妙了,让人佩服。







虽然没看过原著,但相信影片和小说相比不会有太大变动。虽然“简陋”,但有精彩扎实的“内容”的支撑,可看和耐看性都很不错。当然作为电影,“The Man from Earth ”可以诟病的地方不少.
把我是一个好孩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1个回答2024-01-26 16:07
把我是一个好孩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1、我不是一个不好的孩子。
2、我不能不是一个好孩子。
3、我不会不是一个好孩子
听了这个故事,在场的人都受感动。改为否定句
1个回答2024-01-23 18:00
听了这个故事,在场的人都受感动。

改为否定句:

听了这个故事,在场的人没有不被感动。

听了这个故事,在场没有没被感动的人。

听了这个故事,在场没有不感动的人。
你会不会讲故事?改为肯定句和否定句。急急急
1个回答2024-01-26 00:38
肯定句;你会讲故事。
否定句;你不会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