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人教版听力

高尔基《童年》故事情节
1个回答2024-07-21 06:12
  1、故事情节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家。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一天,阿廖沙出于好奇,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阿廖沙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阿廖沙的外祖母是最疼爱他的,而外祖父则与之相反,他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惩罚人。
  后来,外祖父迁居了,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开始,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后来母亲的再婚,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丈夫打。由于和后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其他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 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2、原文简介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3、作品影响
  《童年》是一本独特的自传。它不像大多数自传那样,以一个主人公为形象创造出一幅肖像来。它更多地像一幅长卷斑斓的油画,复原了一个时代,一个家庭里的一段生活。这段生活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主人公。无论是美的,还是丑的,都同时站在读者面前,冲击着读者的心灵。《童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在俄苏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具有不可比拟的艺术的价值。
香港守护生命的故事节目里面的医术真的可以医好病人吗?
1个回答2024-07-21 06:07
因为拍戏过程有医生指导,因此有一定程度的真实性,但是因为演戏的关系,因此必然有轻微的虚假成分。因此里面的医术是可信的,但是如果全部模仿,不是百分之百能治好病人
越是平常不生病的人生病越难治吗?
1个回答2024-07-21 06:06
常年不发次烧,那么可能免疫系统有点问题,得病就容易是大病。爱锻炼爱保养的人,武林高手,不得病很正常啊。
追求快乐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7-21 06:04

把任何不快乐的事想的开一些,看的淡一点。每天就很快乐。

青海名小吃介绍
1个回答2024-07-21 06:02
干 板 鱼:青海句顺口溜:贵德梨享堂瓜湟源干板鱼夸点假青海省盛产湟鱼其体肥肉嫩味鲜远近驰名湟鱼剖内脏洗净杂质按摆列滚烫石板或沙滩晒干即干板鱼干板鱼经水泡软肉质柔韧烹制风味别具佳肴市面售干板蒸鱼泡透干板鱼用葱末、食盐、蒜泥、胡椒、辣椒、花椒等佐料粉末加入面粉调糊状涂抹洗净干板鱼蒸熟由于干鱼软化佐料渗入肉待蒸气弥漫、香味扑鼻取连鱼肉带面块起食用辛辣鲜美芳香口

羊 肠 面:羊肠面西宁区见种风味吃羊肠主料 并伴热汤切面共食做羊肠管洗净肠壁油剔剥装入葱、姜、花椒、精盐等佐料糊状豆面粉扎口煮熟并煮羊肠汤内投入已煮熟萝卜丁、葱蒜丁混合梢汤食先喝口热羊肠汤切豆面肠寸段碗 再吃碗梢汤浇面条羊肠面汤色淡黄肠段洁净肥肠粉白面条金黄葱末浮萝卜丁沉碗肠段细脆馅软面条悠爽口夏吃凉 冬吃热实属实惠吃

牛 肉 干:五香牛肉干青海解放新产品行销内外市场颇消费者评牛肉干仅招待贵宾品且馈赠亲 朋友礼物既便于携带宜于期存放供家宴或旅游途食用五香牛肉干主要原料青海高原特产新鲜耗牛肉制鲜肉剔除筋皮净肉加白水煮熟再切厘米、宽厘米、厚半厘米块加入花椒粉、咖喱粉、味精、料酒、糖、盐等佐料干炒再烘干、装袋由于制作考究品色鲜营养丰富既保持耗牛肉风味香气浓郁滋味鲜美久吃腻等特点近青海客旅游者争购青海牛肉干做种青海乡土特色食品使青海牛肉干更加名声震
感冒时怎么得的
1个回答2024-07-21 06:02

有两种情况,一是病毒性,传染的,二是受风着凉,

考古有什么用处呢?
1个回答2024-07-21 06:01

考古工作的咐早目的不止是挖掘发现古文物并保护起来。还有很多其他的目的,其中一些主要的目的如下:

了解历史:通过考古发掘,我们可以了解历史上的文化、宗教、科技、生活方式、城市规划等信息。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考古发现古代城市的建筑风格,从而了解该城市的文化特色。

研究人类演化:考古工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演化历程。例如,通过考古发掘,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类使用的工具和技术,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衡渗雀

保护文化遗产:考古工作还可以帮助保护文化遗产。例如,通过考古发掘,我们可以找到古代城市的遗址,并进行保护和修复。

提喊森高公众对历史的兴趣:考古工作可以提高公众对历史的兴趣和了解。通过将考古成果呈现给公众,他们可以了解历史上的文化、人物、事件等信息。

以上是考古工作的一些主要目的,希望可以帮助您了解考古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一字千金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7-21 05:59
典故一: 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作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他不惜巨资,把作为人质的异人立为秦国国君。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成了进退百官的权威,朝中的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吕不韦也知道他的政治资望太浅,人们可能在私下议论,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但怎样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时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吕不韦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召集门客进行商议。 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大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 有人说:“我们知道孔子的名声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先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 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 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于是“一字千金”的佳话便留传至今。 典故二: 南北朝时,梁朝有个叫钟峻的人。他写了一部评论诗歌的著作,名为《诗品》。在书中他写道:“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意思是好的文章一字不能多,也不能少。每个字的作用价值一千两黄金。这是来产战国末期一个故事。 课文翻译: 在那时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把不如他们当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 典故三: 西安碑林内有块《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件隔代合写一碑的奇事: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竟然写了200年后的唐朝文章!不少行家验看了碑上的每一字,确是王羲之的手笔;诵念碑文内容,也确是唐太宗为玄奘和尚撰写的《圣教序》。 怪事自有根由,这座《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玄奘和尚从印度带回的佛经,由他精心译成后,请唐太宗作序文,再加上太子李治作述记及玄奘的谢表,通称《三藏圣教序碑》。此碑立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当时朝廷要把它用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字体来刻碑。长安洪福寺高僧怀仁知道此事后,感到是佛教界的光荣,因此,下决心承担此任。经过怀仁和尚到处寻觅,终于按序文把王羲之的字一个一个地搜集起来,成了这块王羲之字体的《圣教序碑》。 传说怀仁在集字过程中,有几个字怎么也找不到,不得已奏请朝廷贴出告示,谁献出碑文中急需的一个字,赏一千金。这就是“一字千金”的来由,也是文坛上的佳话。后人把此碑的拓本称作《千金贴》。
陕西曲艺名人?
1个回答2024-07-21 05:58

陕西曲艺名人现在是相声人苗阜、王声,九十年代是独角戏王木犊。

活着的意义
1个回答2024-07-21 05:56
无论在现世感到多么的无奈,渺小,不公,压抑,你最后都会得到一个平等归宿,即死亡。那些被仰望的,富可敌国的,光芒万丈的人……结局终归都是会一样的。

我们无论做什么,惊天动地也好,默默无闻也好,人活着,其实就像是在沙滩上做沙雕;有的人捏了一座泰姬陵,你只划了一条线;你觉得羞愧吗,不会的,浪花一来,沙滩就又都平了。

这就是我们活着的写照。

然而生命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愿意还是憎恨,最主要是要对生命负责想想自己的快乐成就只是因为我们有了生命才有这些, 所以善待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