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鱼藻的小说

求沈鱼藻的《旧梦1913》
1个回答2022-04-01 09:36
《旧梦1937》有一本
沈发藻的人物生平
1个回答2024-03-17 15:33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工兵科、陆军大学正则班第九期毕业。1925年9月军校毕业后任第1师中下级军官。1928年11月考入陆大第9期学习。1930年12月出任国民政府警卫师第1旅3团中校营长。1931年6月警卫师扩编为警卫军,升任警卫第1师2旅4团上校团长。1932年1月警1师2旅4团改称第87师261旅522团,任上校团长。1933年1月调任第87师补充团上校团长。8月补充团改称第36师108旅215团,任上校团长。1934年2月调升第87师259旅(旅辖两团)少将旅长兼福建闽南保安分处处长。1935年5月11日叙任陆军工兵上校。

鱼和水藻 成语
1个回答2024-02-11 07:58
答:鱼贯而入。
解释:像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贯:古代穿钱的绳索(把方孔钱穿在绳子上,每一千个为一贯;鱼贯:就是把鱼成串地穿在一起。所以不可能是一拥而入)。
出处: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三国志·魏志·邓艾传》
小雅,鱼藻之什--之什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18 10:27

国风诗篇,按国别加以编排。雅颂诗篇的编排,则以,以每组篇首的篇名为组名。

如小雅从鹿鸣到鱼丽十篇,就称为鹿鸣之什。大雅从文王到文王有声十篇,就称之为文王什。周颂从清庙到思文十篇,就称为清庙之什。

十篇以上带有零数的诗篇,不另立篇什,就编排在最后一组篇什内。

如小雅从鱼藻到何草不黄有十四篇诗,瓠叶以后四篇就编排在鱼藻篇什之内。……

这种以十篇为组的编排方式,也许有其翻检阅读的便利,从篇什与篇什之间,篇与篇之间看,也许或有某些相似相近之处。

,“某某之什” 编排的不确定性。伍、什是中国古代的计数单位,在这里只是数词变成名词。 “某某之什”,即某某等十篇诗。?相似的有古代军队中的什长,即十夫之长。

  猜想现存的诗经是先秦形成,在汉代或更晚编辑的,故版本较多,“某某之什”所含篇章有变化。

鱼藻轩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1-17 10:48
鱼藻轩这个轩名颇有文化,源于《诗经·鱼藻》:“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大戴礼记》所引的《逸诗》也有“鱼在在藻,厥志在饵,鲜民之生矣,不如死之久矣。”为此轩题名的不知为何人,似乎从一开始就有所暗示:在若干年以后会有一个著名文人,在这里用生命创就了一个流芳百年的故事。反观王国维,他选在这里自沉也绝非偶然,一定是蓄思良久,寓意深远。1927年阴历五月初三,这位忧国忧民、忧君忧父的国学大师来到鱼藻轩,拖着一条长辫,毅然决然地投入昆明湖,留下的遗言是:“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什么鱼吃藻类
3个回答2023-01-31 13:30

常见的吃藻类的鱼,按照吃藻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类:

1、刮食类,如清道夫鱼、小精灵鱼、胡子、金苔鼠等,其特征是嘴有吸盘,可吸在缸壁上刮食藻。

2、啃食类,如小猴飞狐、一线飞狐等,其特征是可以咬断丝状的藻。

3、舔食类,如黑玛丽等,时不时也会用嘴舔食一些藻。

拓展资料 

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主要水生,无维管束,能进行光合作用。体型大小各异,小至长1微米的单细胞的鞭毛藻,大至长达60公尺的大型褐藻。一些权威专家继续将藻类归入植物或植物样生物,但藻类没有真正的根、茎、叶,也没有维管束。这点与苔藓植物(bryophyte)相同。

元青花鱼藻纹特点?
1个回答2024-01-29 11:59

莲池鱼藻纹盘是元青花典型器物,青花浓厚处的黑色铁锈斑沉入胎骨,用手指触摸,铁斑处内凹,迎光斜视泛“锡光”。瓷器盘底足砂底无釉,足边微泛火石红。

藻类—小鱼—大鱼—鳄鱼是一条食物链吗?
1个回答2024-02-04 19:25
是。捕食性食物链以植物为基础,后者捕食前者。藻类是植物,小鱼,大鱼,鳄鱼是消费者。食物链一词是英国动物生态学家埃尔顿(C.S.Eiton)于1927年首次提出的。生态系统中贮存于并枣睁有机物岩神中的化学能在生态系统中层层传导,通俗地讲,是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就像一条链子一绝岁样,一环扣一环,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鱼塘绿藻怎么除
2个回答2022-11-09 23:00

适当加大换水量,池塘下风处局部杀藻(如漂白粉等),然后用有机酸解毒,氧化改底配合增氧,晴天上午解毒后培养超能芽孢菌种抑制有害藻,然后配合超能EM菌种肥水培养有益藻。

沈鱼的人物简介
1个回答2024-01-29 04:19

沈鱼(1976— ),男,网名“后”。本名沈俊美,福建漳州诏安县人。199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
1998年开始写作。2003年创办硬骸堂网站,编辑《硬骸网刊》。现暂居广州花都。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