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英语作文引用谚语格式

引用谚语造句说明事物的特点?
1个回答2024-02-27 08:28

一、表达上有特点的谚语 :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

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稳当。

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二、表达上有特点的歇后语 :

八十岁学吹打——上气不接下气

八月十五的月亮——光明正大

半夜三更放大炮—— 一鸣惊人

抱住木炭亲嘴——碰一鼻子黑

冰糖煮黄莲——同甘共苦

沸水锅里煮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染坊的常客--好色之徒

汽车坏了方向盘--横冲直撞

穷寡妇赶集——要人没人,要钱没钱

耗子掉水缸——时髦(湿毛)

韩湘子吹笛——不同凡响

黄泥巴掉进裤裆里——不是事(屎)也是事(屎)

黄狗头上出角——尽出洋(羊)相

黄鼠狼觅食——见机(鸡)行事

<<第一场雪>>课文中引用" , "这句谚语进一步说明 .
1个回答2024-02-05 05:09
1.汉语家园

[板块说明]

本板块由《第一场雪》《橡树》《虎猫对饮》三篇文章构成。分别以美丽的景色

、生动的故事为载体,向我们展现了谚语、成语、歇后语的无限语言魅力。学生

不仅是在欣赏优美的语言文字,解读曲折、丰富的故事,更是在感受、欣赏我们

汉语中最为宝贵的语言财富。本板块的教学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进一步了解谚语、成语、歇后语,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运用

,让谚语、成语、歇后语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大放异彩。

谚语、成语、歇后语的学习是本板块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着谚语

、成语、歇后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设学生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

环境中,感受谚语、成语、歇后语这三种不同形式的语言特点,体会表达效果,

加深对它们的了解。不能偏离这一重点,更不能脱离课文,为学谚语而学谚语,

要把课文内容与谚语、成语、歇后语的学习恰当地结合起来。并通过课后拓展与

运用,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积累,学以致用。

1-1 第一场雪

教材分析

《第一场雪》选自著名作家峻青的《秋色赋》,原题为《瑞雪图》。课文描绘了

胶东半岛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喜悦和兴奋之情。这种欣

喜之情既蕴涵在对雪中、雪后景色的描写上,也直接通过联想表达出来。

从题目上看,第一场雪强调了“第一”,就本课来说,这的的确确是入冬以来的

第一场雪,但在作者的内心深处,这是国家战胜三年自然灾害,走出困境的第一

个信号。1960~1962年,正是我国遭受自然灾害时期,当时棉粮歉收,人们多么

希望能有个好收成啊。1962年冬天,当作者在胶东半岛看到入冬以来第一场大雪

时,联想到“瑞雪兆丰年”,想到了光明前景,充满了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和希

望,所以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篇散文《第一场雪》。表达

了作者热爱自然景色、关心农业生产、向往来年丰收的喜悦之情。

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全文可分为“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

联想”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写下雪前的天气变化,重点写了“

昨天”一天的天气变化。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下雪时的景色。第三部分(第

4、5自然段)写雪后景象。第四部分(第6、7自然段)写作者的联想。

文章描写细致,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写雪景分三个层次:雪前--雪中--雪

后。写雪前,分别从清早、中午、黄昏写出大雪降临之前的天气变化;写雪中,

从白天写到夜晚,描写出大雪纷飞的景象。作者对下雪时的景象描写得格外细致

,先写“看雪”,再写“听雪”,说明了雪“下得很大”。看到的,如“鹅毛般

的”“地上一会儿就白了”。听到的,如“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偶尔

咯吱一声响,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从所见、所闻两方面写出了自己的感

受。雪后的景象,是全文的重点内容。作者由面到点,由景到人,细腻地描述了

大雪初晴的美丽景色。全文在写法上做到了抓住特征,有条有理,粗细有致,情

景交融,描绘出了一幅明丽生动的山村雪景图。“嗬!好大的雪啊!”表现了人

们见到美丽雪景时喜悦、兴奋的心情。“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是总

写雪后美景,接着作者写了三个细节:银条儿、雪球、雪末儿。“毛茸茸”“亮

晶晶”“蓬松松”“沉甸甸”“玉屑似的”这些词语不仅写出了它们的样子、光

泽,还写出了轻重感受。字里行间,都蕴涵着作者对雪的喜爱和喜悦心情。如“

那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把树枝上的积雪震落下来”,“这场大雪十分及时,一定

会给明年的小麦带来丰收”,“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等。作者充

分地把自己对这场大雪的喜悦和赞美,融进了对美丽雪景的描绘之中,做到生动

优美,情景交融。

引用“谚语”是本篇课文的一大特点。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固定的语句,

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

章的表现力。选用本篇课文,就是想通过学生对文中两个谚语的理解,感受谚语

的魅力,认识到谚语是汉语中的瑰宝,激发学生学习、积累、运用谚语的兴趣。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

年枕着馒头睡”的同时,了解谚语的特点,借助课后题向外拓展,以达到学生自

觉主动学习谚语、积累谚语,并初步把谚语运用到生活、学习中的目的。

本篇课文的教学要求,一是让学生通过本课两则谚语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谚语

的知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拓展;二是引导学生抓住作者描写雪景的

重点语句,体会雪后的壮美,以及作者所表现出来的喜悦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4自然段。

3.了解作者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4. 品读文中生动的词语和句子,感受作者对第一场雪的喜爱和兴奋之情。

5.了解有关谚语的知识。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或有关雪景的图片和录像资料。

2.简单搜集有关自然灾害时期的资料和峻青的资料。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1)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会写的字都是6个。教学时要注意强调“谚”“屑”“

骤”“掷”的读音。“谚”是四声,不要读成二声。“屑”不要读成“xu?琛薄?

“骤”是翘舌音。“掷”读“zh?臁保?荒芏脸伞皕h?镴g”。

(2)会写的6个字,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自学。

(3)在书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字的各个部分所占的不同比例。如“罩、屑

”的结构特点,书写时要紧凑、匀称。“胶、谚、馒”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

得左窄右宽。“掷”字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所占比例要相当。

2.朗读指导

(1)为生动形象地描绘雪景,作者在遣词造句上十分注重运用叠词。例如:“大

雪整整下了一夜”,“整整”(AA)强调雪下的时间长;“不久就只见鹅毛般的

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

、亮晶晶的银条儿”,“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句子中“

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ABB)绘形绘声地描写出了雪后景色的美丽

形态和灿烂夺目的光彩;“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大街上的积雪有一

尺多深,脚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簌簌”(AA)“咯吱咯吱”(ABAB

)等词描摹了雪花下落以及人们踏雪时发出的响声。这些叠词巧妙地运用,为描

绘雪景、渲染气氛、抒发情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学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

朗读或背诵加以体会和欣赏。如描写雪大的词句,可以朗读得慢一点儿,重一点

儿,突出雪花的大,下的时间长;描写雪后美景的词句,可以把叠词读得轻柔一

些,突出雪景的美丽、可爱;描写孩子们活动的词句,可以读得轻快一点儿,突

出孩子们此时此刻欢快的心情。

(2)文章语言生动,在描写景色的字里行间都蕴涵着作者喜悦的心情。这是本文

的情感基调。在朗读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慢慢体会。

3.阅读教学

(1)教学本课,可以由谚语开始,激发学生了解谚语、阅读课文的兴趣。上课伊

始,教师可以出示:“瑞雪兆丰年”,让学生理解这句谚语的意思。由此揭示课

题,让学生借助课件、图片或者以往的生活经验,谈谈下雪时的动人情景。再进

行讨论,这篇课文以“第一场雪”做题目,与“一场雪”有什么不同?在充分理

解文题的基础上,先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内容,再抓住重点段落

,仔细体会、感悟。如可以抓住文中描写最美的雪中、雪后两段重点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采用“读-思-议-读”的方法教学本课。因为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

散文,情溢言表,在流畅、动人的景物描写中寄予情思,而这种情思,正是需要

学生掌握的重点。所以,通过课堂上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紧扣重点词、句细嚼慢

咽,细细品读,做到读中感悟,悟中生情,情中入境。当学生充分理解文章的主

要内容之后,再揭示本篇课文的写作背景,这样,层层递进,步步加深,学生就

会充分深入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谓水到渠成。

(2)课文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主要写雪后的景象,是全文的重点。这部分
<<第一场雪>>课文中引用" , "这句谚语进一步说明 .
1个回答2024-01-29 11:21
1.汉语家园
[板块说明]
本板块由《第一场雪》《橡树》《虎猫对饮》三篇文章构成。分别以美丽的景色
、生动的故事为载体,向我们展现了谚语、成语、歇后语的无限语言魅力。学生
不仅是在欣赏优美的语言文字,解读曲折、丰富的故事,更是在感受、欣赏我们
汉语中最为宝贵的语言财富。本板块的教学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进一步了解谚语、成语、歇后语,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运用
,让谚语、成语、歇后语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大放异彩。
谚语、成语、歇后语的学习是本板块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着谚语
、成语、歇后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设学生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
环境中,感受谚语、成语、歇后语这三种不同形式的语言特点,体会表达效果,
加深对它们的了解。不能偏离这一重点,更不能脱离课文,为学谚语而学谚语,
要把课文内容与谚语、成语、歇后语的学习恰当地结合起来。并通过课后拓展与
运用,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积累,学以致用。
1—1 第一场雪
教材分析
《第一场雪》选自著名作家峻青的《秋色赋》,原题为《瑞雪图》。课文描绘了
胶东半岛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喜悦和兴奋之情。这种欣
喜之情既蕴涵在对雪中、雪后景色的描写上,也直接通过联想表达出来。
从题目上看,第一场雪强调了“第一”,就本课来说,这的的确确是入冬以来的
第一场雪,但在作者的内心深处,这是国家战胜三年自然灾害,走出困境的第一
个信号。1960~1962年,正是我国遭受自然灾害时期,当时棉粮歉收,人们多么
希望能有个好收成啊。1962年冬天,当作者在胶东半岛看到入冬以来第一场大雪
时,联想到“瑞雪兆丰年”,想到了光明前景,充满了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和希
望,所以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篇散文《第一场雪》。表达
了作者热爱自然景色、关心农业生产、向往来年丰收的喜悦之情。
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全文可分为“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
联想”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写下雪前的天气变化,重点写了“
昨天”一天的天气变化。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下雪时的景色。第三部分(第
4、5自然段)写雪后景象。第四部分(第6、7自然段)写作者的联想。
文章描写细致,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写雪景分三个层次:雪前——雪中——雪
后。写雪前,分别从清早、中午、黄昏写出大雪降临之前的天气变化;写雪中,
从白天写到夜晚,描写出大雪纷飞的景象。作者对下雪时的景象描写得格外细致
,先写“看雪”,再写“听雪”,说明了雪“下得很大”。看到的,如“鹅毛般
的”“地上一会儿就白了”。听到的,如“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偶尔
咯吱一声响,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从所见、所闻两方面写出了自己的感
受。雪后的景象,是全文的重点内容。作者由面到点,由景到人,细腻地描述了
大雪初晴的美丽景色。全文在写法上做到了抓住特征,有条有理,粗细有致,情
景交融,描绘出了一幅明丽生动的山村雪景图。“嗬!好大的雪啊!”表现了人
们见到美丽雪景时喜悦、兴奋的心情。“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是总
写雪后美景,接着作者写了三个细节:银条儿、雪球、雪末儿。“毛茸茸”“亮
晶晶”“蓬松松”“沉甸甸”“玉屑似的”这些词语不仅写出了它们的样子、光
泽,还写出了轻重感受。字里行间,都蕴涵着作者对雪的喜爱和喜悦心情。如“
那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把树枝上的积雪震落下来”,“这场大雪十分及时,一定
会给明年的小麦带来丰收”,“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等。作者充
分地把自己对这场大雪的喜悦和赞美,融进了对美丽雪景的描绘之中,做到生动
优美,情景交融。
引用“谚语”是本篇课文的一大特点。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固定的语句,
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
章的表现力。选用本篇课文,就是想通过学生对文中两个谚语的理解,感受谚语
的魅力,认识到谚语是汉语中的瑰宝,激发学生学习、积累、运用谚语的兴趣。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
年枕着馒头睡”的同时,了解谚语的特点,借助课后题向外拓展,以达到学生自
觉主动学习谚语、积累谚语,并初步把谚语运用到生活、学习中的目的。
本篇课文的教学要求,一是让学生通过本课两则谚语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谚语
的知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拓展;二是引导学生抓住作者描写雪景的
重点语句,体会雪后的壮美,以及作者所表现出来的喜悦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4自然段。
3.了解作者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4.   品读文中生动的词语和句子,感受作者对第一场雪的喜爱和兴奋之情。
5.了解有关谚语的知识。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或有关雪景的图片和录像资料。
2.简单搜集有关自然灾害时期的资料和峻青的资料。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1)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会写的字都是6个。教学时要注意强调“谚”“屑”“
骤”“掷”的读音。“谚”是四声,不要读成二声。“屑”不要读成“xu?琛薄?
“骤”是翘舌音。“掷”读“zh?臁保?荒芏脸伞皕h?鑞g”。
(2)会写的6个字,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自学。
(3)在书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字的各个部分所占的不同比例。如“罩、屑
”的结构特点,书写时要紧凑、匀称。“胶、谚、馒”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
得左窄右宽。“掷”字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所占比例要相当。
2.朗读指导
(1)为生动形象地描绘雪景,作者在遣词造句上十分注重运用叠词。例如:“大
雪整整下了一夜”,“整整”(AA)强调雪下的时间长;“不久就只见鹅毛般的
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
、亮晶晶的银条儿”,“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句子中“
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ABB)绘形绘声地描写出了雪后景色的美丽
形态和灿烂夺目的光彩;“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大街上的积雪有一
尺多深,脚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簌簌”(AA)“咯吱咯吱”(ABAB
)等词描摹了雪花下落以及人们踏雪时发出的响声。这些叠词巧妙地运用,为描
绘雪景、渲染气氛、抒发情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学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
朗读或背诵加以体会和欣赏。如描写雪大的词句,可以朗读得慢一点儿,重一点
儿,突出雪花的大,下的时间长;描写雪后美景的词句,可以把叠词读得轻柔一
些,突出雪景的美丽、可爱;描写孩子们活动的词句,可以读得轻快一点儿,突
出孩子们此时此刻欢快的心情。
(2)文章语言生动,在描写景色的字里行间都蕴涵着作者喜悦的心情。这是本文
的情感基调。在朗读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慢慢体会。
3.阅读教学
(1)教学本课,可以由谚语开始,激发学生了解谚语、阅读课文的兴趣。上课伊
始,教师可以出示:“瑞雪兆丰年”,让学生理解这句谚语的意思。由此揭示课
题,让学生借助课件、图片或者以往的生活经验,谈谈下雪时的动人情景。再进
行讨论,这篇课文以“第一场雪”做题目,与“一场雪”有什么不同?在充分理
解文题的基础上,先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内容,再抓住重点段落
,仔细体会、感悟。如可以抓住文中描写最美的雪中、雪后两段重点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采用“读—思—议—读”的方法教学本课。因为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
散文,情溢言表,在流畅、动人的景物描写中寄予情思,而这种情思,正是需要
学生掌握的重点。所以,通过课堂上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紧扣重点词、句细嚼慢
咽,细细品读,做到读中感悟,悟中生情,情中入境。当学生充分理解文章的主
要内容之后,再揭示本篇课文的写作背景,这样,层层递进,步步加深,学生就
会充分深入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谓水到渠成。
(2)课文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主要写雪后的景象,是全文的重点。这部分
邹穆公引用周人的谚语
1个回答2024-02-15 22:28
 邹穆公和孟子为同时代人,其在位时间大约为公元前382―330年之间。他是邾娄(后为邹)国除邾文公籧篨之外最为时人及后人称颂的英明君主。

  邹穆公 不以粟食鹅

  邹穆公①有令,食凫雁②者必以粃③,毋敢以粟。于是,仓无粃而求易于民,二石粟而易一石粃。吏以请曰:“粟食雁,为无费也。今求粃于民,二石粟而易一石粃,以粃食雁,则费甚矣。请以粟食之。”公曰:“去!非而④所知也。夫百姓煦牛⑤而耕,曝背⑥而耘,苦勤而不敢惰者,岂为鸟兽也哉?粟米,人之上食也,奈何其以养鸟也,且汝知小计而不知大会⑦。周谚曰:‘囊漏贮中’,而独勿闻欤?夫君者,民之父母也。取仓之粟移之与民,此非吾粟?鸟苟食邹之粃,不害邹之粟而已。粟之在仓与其在民,于吾何择?”邹民闻之,皆知其私积之与公家为一体也。 ——《新书·春秋》

  注释

  注:①邹穆公,即邾穆公。邹国即邾国,在今山东邹城东南。曹姓,周封子爵国,为鲁附庸,后为楚国所灭。②凫雁,鹅。③粃,谷皮、粟皮。④而,尔。⑤煦,恩惠,格外照顾。煦牛,《新序·刺奢》作“饱牛”。⑥曝背,原为以背晒太阳取暖,引申为烈日之下光着背脊。⑦会,统计,核算。
  编辑本段
  释文

  :邹穆公下了命令,饲养鹅的人,一定要用粃作饲料,不可用粟。粮仓里供给公家喂鹅的粃,于是断缺了,便向民间去换取,二石粟才换来一石粃。管理粮仓的官吏向穆公请示,说:“用粟喂鹅,不用花钱(粮仓里能供应)。现在向农民去收购粃,要二石粟才换一石粃。再拿粃饲鹅,耗费太大了。请求仍以粟喂食。”穆公说:“这,你就不明白了。百姓把牛喂饱而耕地,而自己却在烈日下光着脊背锄地,耐苦勤劳,不敢有点怠惰,难道是为了鸟兽劳累的吗?粟米,这是上等的食粮,怎么可以拿它来喂鹅。这是你只会打小算盘而不懂得大盘算了。周人有句俗话说:‘盛粮食的袋子漏了,也都是漏在仓里。’难道你没有听说过?做一国之主,应是百姓生活的依靠。拿仓里的粟去换百姓的粃,难道就不是我们自己的粟了?只不过鹅吃的是邹国的粃,没有糟蹋邹国的粟子。粟子贮存在粮仓里跟收藏在百姓家中,对我来说有什么可以选择的?”邹国的百姓听了,都懂得了各家的藏粮和政府的储存完全是一回事呀!
引用名人的名言做题记的格式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0 09:35

一般题记的格式是在题目下面写上一句话,后面再加上破折号,写上题记两个字。一般作为题记的文字是比较优美的,但是要求一般比较精炼,不宜很长,富有哲理性的,而且一定要关于题目内容,其实题记可以算作一个吸引人眼球的点题。

1.题记:指旧名胜古迹或有纪念性的文物等着文抒怀。亦指所著之文;指写在文章正文前或题目下的文字;指古人在各处名胜地题写的文字。如各地的摩崖石刻,亦可称摩崖题记。

2.作用:是文章标题之下,正文之前的一段文字。其内容或简要点题,或揭示主旨,或交待背景,或渲染气氛。

引用名人名言作为题记格式咋写啊
1个回答2024-04-17 01:03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 根
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浜投痰纳嗤贰?——弗莱格
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加菲劳
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B.V
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 ——笛卡儿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洛 克
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日·法拉兹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
贝勒斯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普列汉诺夫

*勤奋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意大利)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列宾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真心英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雨果

**励志名句**
01、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02、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03、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04、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05、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06、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07、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08、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09、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10、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11、人生伟业的建立 ,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12、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13、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14、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15、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16、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17、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18、如果寒暄只是打个招呼就了事的话,那与猴子的呼叫声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正确的寒暄必须在短短一句话中明显地表露出你对他的关怀。
19、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20、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引用式开头
1个回答2024-03-02 02:21

作文开头技巧——运用修辞法和引用开头法

引用名言的格式?
1个回答2024-03-16 14:30

题记引用名人名言的格式:

一般题记的格式是在题目下面写上一句话,后面再加上破折号,写上题记两个字。一般作为题记的文字是比较优美的,但是要求一般比较精炼,不宜很长,富有哲理性的,而且一定要关于题目内容,其实题记可以算作一个吸引人眼球的点题。

也就是开头空两格开始写题记的内容,写完后另起一行靠右写——题记

范例1:

《生活需要你》

(空两格)生命是场幻觉,可是我需要你!

(空格至右边)——题记

范例2:

《那一刻,我原谅了离别》

(空两格)离别只是为了下一次更美好的相遇。(同一排空几格)——题记

题记一行满了必须在下一排写“——题记”

题记有三种意思,1、指旧名胜古迹或有纪念性的文物等着文抒怀。亦指所著之文。2、指写在文章题目下面、正文之前的文字。指示或凸现文章的主旨及情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常常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写作文巧妙地拟写题记,就像树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使作品锦上添花。3、指古人在各处名胜地题写的文字。如各地的摩崖石刻,亦可称摩崖题记。

110

引用名人的名言做题记的格式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5-07 07:00

一般题记的格式是在题目下面写上一句话,后面再加上破折号,写上题记两个字。

一般作为题记的文字是比较优美的,但是要求一般比较精炼,不宜很长,富有哲理性的,而且一定要关于题目内容,其实题记可以算作一个吸引人眼球的点题。题记:指旧名胜古迹或有纪念性的文物等着文抒怀。亦指所著之文;指写在文章正文前或题目下的文字;指古人在各处名胜地题写的文字。如各地的摩崖石刻,亦可称摩崖题记。作用:是文章标题之下,正文之前的一段文字。其内容或简要点题,或揭示主旨,或交待背景,或渲染气氛。

引用名人名言作为题记格式咋写啊
1个回答2024-06-01 09:05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 根
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浜投痰纳嗤贰?——弗莱格
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加菲劳
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B.V
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 ——笛卡儿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洛 克
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日·法拉兹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
贝勒斯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普列汉诺夫

*勤奋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意大利)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列宾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真心英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雨果

**励志名句**
01、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02、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03、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04、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05、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06、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07、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08、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09、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10、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11、人生伟业的建立 ,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12、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13、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14、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15、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16、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17、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18、如果寒暄只是打个招呼就了事的话,那与猴子的呼叫声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正确的寒暄必须在短短一句话中明显地表露出你对他的关怀。
19、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20、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