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英语作文范文袁隆平

袁隆平英语作文 袁隆平英语作文范文欣赏
1个回答2023-11-25 09:22
1、英文:

Yuan Longping is known as Chinas “father of hybrid rice”。 Its said that in China, we eat depending on “Two Ping” ---- Deng Xiaoping, who made the policy of System of Production Responsibility, & Yuan Longping, who invented hybrid rice. Yuan Longping, who was born in September, 1930, graduated from Agriculture Department in Southwest Agricultural Institute.

He has been working on agriculture education & the research into hybrid rice since he left the institute. In the 1960s, when China was suffering serious famine, he came up with the idea of hybrid rice, which has a high yield. Ten years later, he succeeded in inventing a new species that produced a 20 percent higher yield than common types of rice. Yuan devoted himself to the research into agriculture, & was honored by UNESCO & FAO. Although he is 70 years old, he is still working on the research into agriculture.

2、中文翻译:

袁隆平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这是说,在中国,我们吃饭靠“两平”----邓XX,谁制定了生产责任制政策与袁隆平,谁发明了杂交水稻。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

自离开研究所以来,他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和杂交水稻研究。在上世纪60年代,当中国遭受了严重的饥荒,他提出了杂交水稻的思想,具有较高的产量。十年后,他成功地发明了一种新品种,其产量比普通水稻高出20%。袁隆平致力于农业研究,并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的尊敬。虽然他70岁了,但他仍在从事农业研究。
写英文介绍袁隆平的范文?
1个回答2023-11-26 07:01
介绍袁隆平英语作⽂范⽂(精选7篇)

  ⽆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家⼀定都接触过作⽂吧,作⽂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和⾮限时作⽂。你所见过的.作⽂是什么样的呢?下⾯是⼩编为⼤家整理的介绍袁隆平英语作⽂范⽂,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介绍袁隆平英语作⽂篇1

  Yuan Longping is known as Chinas “father of hybrid rice”.Its said that in China, we eat depending on “Two Ping” --Deng Xiaoping, who made the policy of System of Production Responsibility, Yuan Longping, who invented hybrid rice. Yuan Longping, who was born in September, 1930, graduated from Agriculture Department in Southwest Agricultural Institute.

  He has been working on agriculture education the research into hybrid rice since he left the institute. In the 1960s, when China was suffering serious famine, he came up with the idea of hybrid rice, which has a high yield. Ten years later, he succeeded in inventing a new species that produced a 20 percent higher yield than common types of rice. Yuan devoted himself to the research into agriculture, was honored by UNESCO FAO. Although he is 70 years old, he is still working on the research into agriculture.
缅怀袁隆,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2-18 20:27

今天十四亿中国人吃饱,袁老为我们做出巨大贡献,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杂交水稻!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袁隆平院士以他对于中国和世界贡献使他无愧于科技伟人称号!

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送别袁隆平院士!!!

一路走好!

《袁隆平传》‖袁隆平的少年岁月
1个回答2023-11-24 03:59
前不久备课搜索素材时,需要用到袁隆平爷爷相关的视频资料,印象很深刻,那天在办公室,一边看着关于袁老的各种视频,一边感动的眼泪直流。

对于袁隆平这样的英雄人物,家喻户晓,值得每一位国人骄傲和学习,也是从那天晚上起,突然萌生一个想法,想要读读袁老的人生自传,了解一下这位英雄的一生。

所以马上买了这本《袁隆平传》,迫不及待想要跟随这位伟人的人生轨迹,认识他。

01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于协和医院,按袁氏家族字辈,袁隆平为“隆”字辈,因出生地为“北平”,父亲为其取名隆平。袁隆平在兄弟中排名老二,家人为他取小名“二毛”。

在家人眼里,袁隆平和其他孩子一样,调皮捣蛋,喜欢做很多不着调的事情,难免惹得父亲母亲气不过,偶尔挨打也是有的。

袁隆平出生在动荡年代,跟随父母前前后后辗转了许多地方,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是,无论深处哪里,他的父母都极力给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袁隆平的母亲从小接受西方礼仪和文化艺术教育,贤惠善良,善良慈祥,讲的一口流利的英语,懂得在孩子不同的阶段充分锻炼孩子的智慧。

袁隆平也说,自己之所以能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很大原因是母亲在他英语启蒙时,给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母亲的为人处世,品性也深刻的影响了他。

02

中学时代的袁隆平,勤思好学,善于思考,在他的脑海里,总是装着十万个为什么。

一次数学课上,老师讲到“有理数”时,当老师提到有理数中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负数乘负数得正数时,他很好奇又不解的问老师,为什么负数乘负数就能得出正数呢,老师也被他问着了,而这个问题,他也一直没有找到答案。

学习物理时,他因为没有机会与爱因斯坦讨论《相对论》而深感可惜,他崇拜爱因斯坦,原本不喜欢接受采访的他,因为看了爱因斯坦不修边幅的照片后,自信的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一次,袁隆平因为溺水得到了别人的救助,他就励志要学会游泳,像救了自己的那个人一样,穿行于江河之中,强身健体又可以在危机时刻帮助到他人。

谁曾想,多年后他自己的事业,科研其实也都与水有关,也是从那个时候起,袁隆平就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03

和其他很多人一样,袁隆平高中毕业时,在选择就读大学和专业时,父母望子成龙,他们希望袁隆平选择南京重点大学,读理工科。

可袁隆平有自己的想法,尤其受到电影《摩登时代》的影响,他向往卓别林随手摘窗外的水果,直接从牛奶身上挤牛奶喝的美好生活,便毅然选择了学农。

父母也曾打趣地说,这下可真的是望子成“农”了,不过父母也尊重他的选择,并给予了他超越袁家祖辈,成为新型农民的厚望。
袁隆平是怎样的一个人?
3个回答2023-11-18 15:18

如果说袁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这个称号,这样宣传基本可行。但是如果说袁隆平解决十三亿人的粮食问题,那完全就是胡说八道了。按照袁隆平本人的说法,他的杂交水稻从1976年推广到2006年,在全国共累计推广种植56亿亩,增加产量共计5200多亿斤。如果按照这种说法(在媒体上的几种说法并不一致),就是平均每年增加170多亿斤。这个数字只占200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9800亿斤)的1.7%左右。怎样解决中国人吃饭的?!
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相比非杂交水稻能提高多少产量?搞杂交水稻的专家给出的说法是10~20%(注意这是搞杂交水稻专家的说法),我国现水稻种殖面积中有50~60%是杂交水稻,水稻产量占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35~40%,三个数字乘起来,20%*50%*40%=4%,增产粮食不超过4%,数字不少,但绝对不敢说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
袁隆平为什么会让普通民众觉得他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问题?他的宣传资料中有一句’平均亩产由70年代的280公斤提高至90年代的430公斤“,将水稻产量提高的功劳全部据为己有。70年代从国外引进十三条大尿素生产装置,各地也开办各种小化肥厂,使我国化肥产量有了大幅提高,对长期使用有机肥的土地初次使用,粮食产量(不只水稻哦)可提高20~40%,至八0年,我国粮食产量同1969年的21000万吨提高至32000万吨,此时杂交水稻推广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0%,10%杂交水稻种殖面积能解决国人吃饭问题?!从70年代至90年代,我国的玉米和小麦亩产也大幅提高,这些农作物亩产提高的关键是化肥的普及使用和良种的采用,当然还有水利设施发挥的作用。

袁隆平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3-11-14 03:45
1、爱提问的学生

1942年初秋,袁隆平从重庆市龙门浩小学毕业,进入复兴初级中学。在学习中,袁隆平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思索,爱提问。一节数学课上,讲“有理数”这一章。老师讲了一条乘法的重要法则:同号相乘的数取“+”号,并把绝对值相乘。

老师进一步解释说:“这就是说,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袁隆平边听边想,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这好理解;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就发问:“老师,负数乘负数,为什么得正数?”

袁隆平尽管没有从老师的回答中得到满意的答案,但却使他对这些抽象难懂的概念产生了兴趣,增强了逻辑思维能力。这些留在心中的疑惑,实际上是袁隆平思维发展和心灵成长的标志。他开始对抽象的概念发生兴趣,开动脑筋进行思索,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2、游泳夺冠

1947年6月,湖北省举办全省体育运动会。袁隆平非常喜爱游泳,便向体育老师报名,要求参加预选。老师朝他打量一番后,摇摇头说:“你个子太小,体力不够,不行!”他心里不服气,心想:自己从8岁开始,在随父母逃难的途中,就是走水路来重庆的,一天不小心,在船上被四弟隆德推下了水,险些被淹死,幸亏被一位老船工救上船来,才保住了性命。

从此自己下决心要学会游泳,今后能遇难救人。学会后他也很想在正式比赛的场合去试一试。

预赛的那天早晨,由周老师带队,10多个初选上的同学每人骑一辆自行车,奔向比赛的游泳场,袁隆平也偷偷地跳上最后一位同学的自行车后架上同行。待到达预赛场地时,周老师发现了他,便笑着对他说:你既然来了,也就试试看吧!

结果,出乎大家意料,他竟在汉口的预选赛中获得100米和400米自由式两个第一名,而其他同学都名落孙山。接下来,袁隆平又夺得了湖北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回母校时,袁隆平受到热烈欢迎,同学们在校门口把他抬起来,使劲地往上抛了多次。

3、立志学农

高中毕业以后,报考哪一所大学呢?这个问题成了袁隆平全家争论的焦点。当时,在南京政府侨务委员会事务科任科长的父亲袁兴烈希望袁隆平报考南京的重点大学,日后学成,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

19岁的袁隆平,已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他想:第一,父亲要自己报考南京的重点大学,是希望自己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对此,袁隆平毫无兴趣。第二,想赴重庆求学。抗日时期的“陪都文化”,对他有很大的吸引力;8个春秋的山城生活,使他有着深厚的感情。

第三,在小学阶段,一次参观园艺场时,他对生气勃勃的花、草、果、木和大自然春华秋实的变化规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到这些,他直截了当地对父母亲说:“还是让我报考农学院吧!”

善良的母亲讲出了自己的想法:“隆平,爸爸的意见你还要认真考虑。当然最后还得由你自己作主!”颇具民主思想的父亲,熟悉隆平的个性,既然儿子立志学农,他也不好再提反对意见了。袁隆平就这样义无返顾地报考并考取了四川重庆相辉学院的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

4、服从分配

1953年夏,4年的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袁隆平和其他同学一样,面临着毕业分配的选择。7月下旬,学校在礼堂举行分配动员大会,向毕业生发出号召:服从统一分配,到农村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袁隆平和每一个毕业生一样,面临着一场考验,思想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他希望自己能留在重庆搞科研工作。但是,祖国急需大批有专业知识的知识分子到基层去,到农村去推广农业技术,急需大批有专业知识的青年奔赴教学岗位,教书育人,把知识传播给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他想:自己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自己亲眼看到新中国刚刚成立,百业待举,百废待兴。国家在有许许多多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拿出了不少的钱来修建校舍、培养大学生。4年大学生活中,老师们花费了多少心血传授知识,培养自己。

想到这些,袁隆平矛盾的心情、痛苦的思想豁然开朗。思想通了,袁隆平向学校递交了服从统一分配的决心书。在学校的统一分配下,袁隆平拿着分配通知,来到湖南省农业厅报到了,接着就被派遣到偏僻的湘西雪峰山麓的湖南省安江农教书。

5、俄语教师

1953年8月,袁隆平告别母校西南农学院,走进了安江农校的校园,开始了长达18个春秋的教学生涯。来校第一个学期,因缺少俄语教师,学校分配他到文史教研组教俄语。性格随和的袁隆平,尽管专业不对口,但他服从学校安排,愉快地当上了俄语教师。

他认为这是自己教学生涯的开端,必须开好这个端。他不因为学校缺乏俄语教师而“滥竽充数”,而把它看成为一次学习的好机会。不备好课,他从不走上讲台。从教俄文字母发音第一堂课起,就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大家反映新来的俄语教师“板书清晰,发音准确,口齿清楚,重点突出,形象生动”。

为了激发同学们学外语的兴趣,他采取课内师生之间用俄语回答简短提问,课外教唱俄语歌曲,与苏联同类学校同学通信等多种形式,来丰富教学内容,巩固课堂所学单词和语法,收到良好效果。连原来对外语不感兴趣的同学,也提高了兴趣,进步很快。

为了教学和科研,他不仅努力学习俄语,而且刻苦自学英语,不断提高听、写、阅读水平。通过长期坚持,他可不带字典阅读英、俄外文杂志和资料,是全校第一个外语过关的专业教师。他经常以现身说法来启发教育学生,要刻苦学好外语,多掌握一门外语,就等于多打开一扇获取知识的窗户,可以学到更多更广的科学知识
袁隆平的事迹
1个回答2023-11-27 10:57

袁隆平事迹如下:

袁隆平,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人。大学学农的袁隆平因亲身经历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饥荒,让他不满足于在农业学校当了一名教师,于是转向研究杂交水稻。半个多世纪以来,袁隆平将“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个人梦想与“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几十年来他披星戴月,寒来暑往,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产量增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荣膺“国家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等多项国家顶尖荣誉。

按理说,袁隆平专注水稻研究已几十年,早已功成名就,荣誉无数,完全可以光荣退休,安享余年,享受天伦之乐。然而,他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为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这让我又想起2008年。

当时已近七十岁的袁隆平在回应有关他落选中科院院士话题时曾说过一句话:“我没当上院士,还是说明我水平不够,所以我今后还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但是有一点,我努力并不是为了当院士,当时我的态度是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这些年来,袁隆平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即使耄耋之年,他依然选择坚守在农业科研一线,每天戴着一顶草帽,卷着两只裤腿,在烈日下、在稻田里不分日夜地忙碌着,继续为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梦想不懈奋斗、

辛勤耕耘。这些年来袁隆平以解决世界的粮食问题为己任,在不断追求的路上,服务了百姓,也成就了自己。可以说,袁隆平用自己不懈的努力。

不仅向世人诠释了一个农民科学家对粮食问题的理解,而且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更用其自身的实践,让我们懂得人生的意义就在不断的追求。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里,每个人都想要仰望星空,灿烂的星河也确实令人向往,但若不脚踏实地,锲而不舍,怎么能到达那些看似不可攀的高处呢?

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以袁隆平院士为榜样,始终坚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精神,并融于岗位、融于日常,以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敬业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担当,答好人生每一道考卷,走好自己事业追梦路。

袁隆平的几个孙子是谁?
1个回答2023-11-28 07:46

袁友晴;袁友清;袁友明

在一部纪录片中,袁隆平首次曝光了三个孙女:袁友晴、袁友清、袁友明。三个小女孩俨如邻家的小妹妹,穿衣打扮十分朴素,举止言行十分得体。

袁隆平,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在一部纪录片中,袁隆平首次曝光了三个孙女:袁友晴、袁友清、袁友明。三个小女孩俨如邻家的小妹妹,穿衣打扮十分朴素,举止言行十分得体。

三个小姑娘说,上学的时候不知道爷爷有这么厉害,当别人问爷爷是做什么的时候,因为每天看爷爷看天气预报,所以说爷爷是看天气预报的,直到后来在课本上学到了介绍爷爷的课文,才知道爷爷原来这么厉害。在采访中,三个孙女还说:长大后我们也要成为像爷爷那样的人。一个有梦想,并愿意为之去努力奋斗,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人。好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于润物无声处感染人、滋养人。

简单的几句话,就透露出了成长的环境,袁隆平包括家里其他成年人从来不会把他的成就当成炫耀的标准,而是当成一种普通的职业,想来正是因为没有功利心,一直秉持着严谨的态度,才会一步步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

袁隆平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3-11-26 15:28
袁隆平奋斗的故事
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八十几岁高龄的他仍然活跃在科研场上,为我国的水稻研究事业做着贡献。袁隆平的励志故事充满了奋斗和坚持的色彩,不畏艰难,知难而进是袁隆平院士做科研一贯的原则。“一颗种子改变世界”是对袁隆平所作贡献最好的诠释。这个励志故事从袁隆平年轻的时候开始讲起。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那时国家实行毕业分配政策,袁隆平被分到穷乡僻壤的安江农业学校当教师,负责教三门课。然而就在这个落后的湖南乡下,袁隆平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18年岁月——这些日子里,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做农业科研,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那个年代的人都深受饥饿的折磨。1960年,严重的大饥荒像蝗虫般掠过中华大地,饿殍遍野,惨不忍睹。袁隆平内心的壮志被激发起来了,他发誓,一定要研究出一种高产的水稻,让自己的同胞吃饱!当时,科学家都认定水稻杂交没有优势,可是倔强的袁隆平不认输,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无数次实验、无数次失败,都没有使他气馁。天才都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有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样走在实验田里,突然发现一株特殊的稻穗,袁隆平在惊喜之下,继续潜心研究。终于,在1973年,袁隆平在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袁隆平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3-11-23 10:53

袁隆平的故事如下:

1949年8月,19岁的袁隆平高中毕业,他决定离开南京,立志回重庆去读农学院。到了西南农学院,他更是过得自在,期间只有一次辉煌:救过一个人。他编的考分歌谣在班上流传:“三分好,三分好;不贪黑,不起早;不留级,不补考。”

1953年8月毕业,全班同学都被分到了全国各地,最远的是到新疆去研究哈密瓜。袁隆平到湖南省农业厅报到后,就坐着烧木炭的汽车一路颠簸,到了离黔阳县城安江镇4公里外的安江农校。

这一呆,就是16年。这个从大城市来的年轻老师上的课让学生喜欢。“他上课上得好,下课还跟学生玩,”当年的学生回忆说,“他不讲究那么多,黑板写满了,他把手一缩,抓起袖子就擦。”

科研成就

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

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

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

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