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100种语言中,根据这些特点,教师怎么对待幼儿?

2023-05-17 20:22

3个回答
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有意想象初步发展 幼儿期儿童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小班儿童表现得尤其突出。 (一)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 幼儿想象的产生常是由外界刺激物直接引起,想象不指向于一定目的,仅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 小班儿童无论在游戏、绘画还是做泥工等活动前,不知道自己将要创造出什么形象,他们只是在行动中任意摆弄物体,或画出线条图形,而且随时自发地改变物体的状态或改画其他图形。当物体有了实际的变化或看到自己画出的图形时,才引起幼儿头脑中出现新形象。例如,在活动之前问小班儿童:“你想玩什么?”“你想画什么?”他总是望着你直摇头,如果你在他面前拿出一个听诊器,他就讲“我要做医生”。如果看到周围小朋友在画气球,他就讲“我画气球”。当你交给他一团泥,问他想做什么,他只知道接过泥高兴地玩起来,而不知道怎么回答,直到搓成个长条或扁圆体时,才会大声地叫喊起来:“面条!”“饼子!”要他们想好玩什么再取玩具,想好画什么再动手作画是极困难的。 小班儿童事先无一定的想象目的,他们以想象过程为满足。对有兴趣的内容愿反复进行想象。例如,画图画时,在一张画纸上,可以重复地画着一个个物体的图形,直到所有空白的地方都给画上了才满足。在听故事时,有趣形象的情节在脑中引起生动的想象,感到极大的愉快,于是不管教师已经将故事讲完,还要求再讲,哪怕是重复地讲同一内容也乐意听。 (二)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在正确的教育下,幼儿可以在想象之前先提出一定的目的,但他们往往不能为达到预定的目的而坚持行动,常常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改变主题。例如,幼儿正在用积木建造“大桥”,忽然看到别的孩子拿了一些塑料小动物来,他便想象起动物园,而想玩“动物园”的游戏,于是立即推倒“大桥”的建筑,搭起“动物园”来。 幼儿也受本身因素的影响而改变想象的主题。例如,幼儿愿意当“医生”,所以玩“医院”游戏时,忽而又想当“老师”,于是改变主题,而改玩“幼儿园”游戏。角色不稳定,影响主题不稳定。 绘画也如此,画娃娃的孩子,当看到邻座的小朋友画了个“小兔”很好玩,他也会改变主题,翻过纸来改画小兔。或者原先画着娃娃,忽然想起小兔,便改变主题画小兔了。 (三)想象过程常常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幼儿的情绪常常能够引起某种想象过程,或者改变想象的方向。例如,一个小朋友画了一朵小红花,很高兴,要求教师来看,适逢教师在指导别的小朋友作画,没有及时去看,顿时,这个小朋友洋洋得意的情绪受到了影响,很不高兴,过了一会儿,等教师走到他跟前时,只见画纸上的小红花已被粗黑线条涂没了。当教师询问他时,他冷冷地说:“已经送掉了。”又如,“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是以小鸡都被老鹰抓走而告终的,可是幼儿同情被抓去的小鸡,于是就产生了这样的想象:大公鸡和老母鸡赶来,把老鹰啄死,最后小鸡被救回来了。 在幼儿园教育的影响下,随着幼儿言语的发展,到了中班、大班,特别是大班,有意想象逐渐发展起来。他们能够按着成人的要求、方向进行想象活动,想象有了预定的主题。如在游戏时可以先商定玩什么,然后再根据主题确定角色的分配和游戏的规则,对周围的玩具和游戏材料,也能根据游戏的需要灵活地选择使用。画画时,也能够预先想好要画的内容。想象的主题也趋于稳定,例如编故事时,可以不离题地一直编下去直到全部编完。他们已不满足于想象的过程,而是使想象服从于一定的目的。达到了目的,想象活动才结束。自然,与年长儿童相比,幼儿想象的有意性仅是初步的。 二、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在幼儿期,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表现为,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想象的内容基本上重现一些生活中的经验或作品中所描述的情节。例如,幼儿在“幼儿园游戏”中扮演的教师,常常是重现他班上的教师的模样。在“家庭游戏”中扮演父母,就是重现自己父母的举止。在自编故事时,往往把自己的行为作为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加以描述,或者仅是模仿以往听过的故事情节而已。小班儿童甚至在玩具和游戏材料的使用上都缺乏灵活性。例如,喂娃娃吃饭,必须有玩具小匙子;“洗手”得跑到自来水龙头下,否则就认为不像。 到了中班、大班,尽管儿童仍以再造想象为主,但较之小班儿童想象的灵活性有所增加,他们可以不受具体实物的限制。例如,喂娃娃吃饭,有玩具小匙子固然可以使用,没有小匙子时,他们会用冰棒棍、笔、长形积木,甚至徒手做喂饭的动作。“洗手”也不需要在水龙头下,只要在洗手动作的前后假装开关龙头即可。 随着幼儿言语的发展和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在幼儿的再造想象中,出现了一些创造性的因素。
孩子的100种语言中,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应该对每个孩子的语言特点进行总结和分类,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呢,更能把握孩子的思想变化,便于沟通。
孩子的100种语言啊,我们在写的过程当中可以保护和发现孩子的好奇心。
相关问答
幼儿教师如何根据幼儿感觉和知觉发
1个回答2024-02-24 17:03
幼儿教师应按照幼儿感觉和知觉发展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1)适应现象。感觉会因刺激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这种现象叫适应现象。在幼儿园教学中,幼儿园各班活动室应有通风换气设施和制度,以保证空气清新...
全文
根据诗经编写幼儿诗
1个回答2024-01-30 17:08
《诗经》虽好,但年代久远、篇幅较多、内容宽泛,可择喜欢的经典篇章进行背诵。例如,《关雎》、《桃夭》、《蒹葭》、《击鼓》、《氓》、《采薇》、《硕鼠》等等。《诗经》现存305篇,分《风》、《雅》、《...
全文
如何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活动的反思
1个回答2024-02-09 07:17
首先自己要去了解幼儿的心里和他们的思维模式!
幼儿园分班是根据什么分的
1个回答2024-01-25 17:12
幼儿园分班是根据小孩儿年龄,小,中,大班,一个班差不多30人左右,一个老师,两个保育员。 一般幼儿园的分班都是以年龄段来分,比如三岁到四岁就会是分到小班,四岁到五岁就是分到中班,五岁到六岁就是分到...
全文
如何根据《幼儿园指南》要求促进幼儿发展?
1个回答2024-03-16 18:09
一、实施与指导的基本标准 1. 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幼儿的知识准备,活动前的场地、器材的置备与布置, 熟悉活动计划,做好活动前幼儿及场地的安全、卫生工作。 2. 教师的情绪、语调和态度等...
全文
幼儿大脑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来安排一日活动?
1个回答2024-02-24 03:35
根据人脑的结构、皮质类型和作用的不同,科学家提出了大脑的三位一体学说.脑有三个部分,即爬行脑、哺乳脑和新皮层.这三个部分一个套着一个,在进化的阶梯上一个比一个晚地分化出来.在形态上,后者把前者包容起来...
全文
如何根据幼儿的特点开展体育活动
1个回答2023-09-28 20:10
怎么样的毅力站起来?
幼儿判断的根据主要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4-24 07:06
感觉!幼儿判断的根据主要是其自身的感知,因为孩子都是感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