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县的历史沿革

2024-03-19 00:54

1个回答

殷周时代,境内已有先民繁衍生息。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划侯官县西部置古田县(别名玉田),历属福州、长乐府、福州路、福州府、闽海道、第三区、第二区。
唐开成年间(836至840年),析古田县东之地合宁川添置感德场(属宁德县)。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至端拱元年(988年)古田县县治(县政府所在地)迁至水口外,历代均在翠屏山南玉屏镇。(1958年因建古田溪水电站,县城属水库淹没区,乃迁县治距旧城西南9千米的罗华乡庄洋里另建新城镇,2004年撤镇改设街道)。
至清初,县境范围东至罗源南唐上里界120里,西至建安南才里界120里,南至闽清岩山界50里,北至政和均竹坑界150里,东南至侯官三仓石春界100里,西南至南平长安南里界110里,东北至宁德石棠隔界200里。西北至政和上庄界200里。东西广283里,南北袤550里。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划县北13都之地置屏南县,古田县北至屏南县界70里。民国时期,县境范围东至罗源县界90千米,西至南平县界55千米,南至闽清县界50千米,北至屏南县界35千米。东西长195千米,南北袤85千米,古田县总面积2450平方千米。
民国二十年(1931年)行保甲制,初设区,后改乡、镇,属第二行政督察区。解放后始属南平专区,划8区,辖5镇13乡。
1949年6月14日古田解放,成立县人民民主政府,将县以下15个乡(镇)改设为民主乡(镇)公所,沿用保甲制,成立行政村,实行乡(镇)保甲制。同年7月,撤民主乡(镇)公所,设14个区公所(原西溪乡并入凤埔区)。8月,缩编为7个区公所,即一区城区、二区平湖、三区凤都、四区局下、五区谷口、六区沂洋、七区鹤塘。9月,县人民民主政府改称县人民政府,12月,区公所改称区人民政府。
1950年5月,进行整编,废除保甲,实行区乡村制。区人民政府进行调整,第四(局下)区撤销,并入第一(城关)区,并从第六(永安)区划出部分辖区成立新四区,增设第八(杉洋)区。同时,增设89乡和9个街。一区城关局下,区委会设在城关,辖城内9个街道,城郊10个乡;二区平湖、凤埔,区委会设在平湖,辖13个乡;三区凤都、桃溪,区委会设在凤都,辖9个乡;四区横洋、泮洋,区委会设在横洋,辖10个乡;五区黄田、谷口,区委会设在谷口,辖11个乡;六区永安、北墩,区委会设在永安,辖11个乡;七区鹤塘、卓洋,区委会设在鹤塘,辖13个乡;八区杉洋、大甲,区委会设在杉洋,辖12个乡。是年11月,区人民政府改称区公所。
1952年6月,增设第九(卓洋)、第十(凤埔)、第十一(局下)3个区公所,析全县为11个区公所。1955年9月,以驻地命名,11个区公所即城关、平湖、凤都、横洋、谷口、永安、鹤塘、杉洋、卓洋、凤埔、局下区公所。1952年12月,城关区公所改称城关镇人民委员会。1956年2月,撤销凤都、凤埔区公所,9月撤销卓洋区公所,古田县为7个区公所和1个镇人民委员会。
1958年国家建古田溪水库,治所淹没,迁至距旧城西南9公里的罗华乡庄洋里另建新城镇。新城东至宁德市133公里,东南距省会福州市114公里。
1958年10月,实行人民公社化,撤区并社,古田县建立8个人民公社。1959~1965年先后增设5个人民公社和1个城关镇,镇辖街居委会,社辖生产大队。建瓯小禄划归凤都公社。
1963年改属闽侯专区。
1964年屏南银场塔山划入平湖公社。此后古田境域无大变更。
1970年划归宁德地区。
1982年,古田县有13个公社,1个城关镇,261个生产大队,5个居委会,1490个自然村、片村及农点。
1990年,古田县境四至最南在水口镇汶潭,最北是凤埔乡石塔山,最西在黄田镇村里,最东为大甲张毗源;东依宁德县、罗源县,西连南平市、建瓯县,北邻屏南县,南界闽清、闽侯县。东西宽82千米,南北长66千米。总面积2385.2平方千米。
2000年至2003年,古田县辖8个镇、7个乡,272个村委会、10个居委会:新城镇、平湖镇、大桥镇、黄田镇、水口镇、鹤塘镇、杉洋镇、凤都镇、大甲镇、松吉乡、吉巷乡、湖滨乡、泮洋乡、凤埔乡、卓洋乡。
2004年4月5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撤销古田县新城镇、松吉乡、湖滨乡设立城东街道办事处、城西街道办事处。
2013年5月2日,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撤销古田县大甲乡,设立大甲镇。

相关问答
东海县的历史沿革是怎样的?
1个回答2024-02-28 12:02
东海县一带地域,在夏、商时属徐州,周代属兖州,春秋战国时期相继郯子、鲁和楚。秦朝始设朐县,先属薛郡,后属郯郡。汉立东海郡时,朐县属东海郡,三国时魏改东海郡为东海国。南北朝时宋明帝泰始七年(471),在...
全文
开县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03 23:34
开县古属梁州之域。西周,属庸国。东周春秋时期,属巴国。 秦、汉属巴郡朐忍县地。东汉建安二十一年(216年),蜀先主划朐忍西部地置汉丰县,以汉土丰盛为名。 属益州固陵郡。 南北朝,刘宋(420—479...
全文
马关县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1 23:22
马关县境,旧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在此生息。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马关属益州牂牁郡进桑县;东汉时改属进乘县。 三国蜀汉建兴三年 (公元225年)3月,属兴古郡进乘县。 西晋永嘉四年(310...
全文
武强县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3 02:12
春秋时期,武强县属晋国。 战国时期,武强县先属燕,后属赵。 秦时武强县地属巨鹿郡。 西汉高祖六年,夫疥为武隧侯,南部为武强侯国。汉文帝二年,改为武隧县。 新莽时期,武强县改名为桓隧县。 东汉时,...
全文
海门县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5-14 11:00
海门 公元前,长江大量泥沙沉积于长江口,形成大小不等的沙洲,大约经过800多个春秋,至唐末,出现东洲和布洲两大沙洲及成群小沙洲,沙洲渐次连片。至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建县,县治设于东洲镇,名...
全文
花县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31 05:39
今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原称花县。 花都(原花县)境域,汉朝属番禺管辖,隋朝属南海县辖,宋以后分属番禺、南海县辖。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 年)取南海、番禺两县部份区域置县,因县城近花山,定名“...
全文
黑水县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5-06 11:16
黑水古为冉马龙地域,秦、汉为蚕陵县地。 蜀汉于黑水境北置平康县;后以蚕陵、平康两县领其地。 北周分属通轨、江源、左封、广年四县。 隋初四县属汶山郡。隋末以平康、左封两县领之。 唐武德元年(618年...
全文
平乐县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7 13:44
平乐县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人在此繁衍生息。 秦属桂林郡地,汉属苍梧郡富川、荔浦二县地。 三国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 由富川县分置平乐县,以今县城北平乐溪(乐水)取名,县治在今附城乡糖榨村...
全文
红安县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27 23:26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由麻城、黄冈、黄陂三县析置黄安县。 1927年爆发了黄麻起义。 1931年12月23日,红四方面军在黄安军民配合下,攻克黄安县城。鄂豫皖中央分局为了纪念黄安战役的伟大胜...
全文
文水县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5-01 20:50
据从文水县上贤、西峪口出土的石器及穴居房屋等考证,远在新石器时代,文水县就有人类定居。文水旧县志载:文水为古冀并之域,在唐虞时为冀州辖地;尧为唐候时都平陶(文水县平陶村)。后为并州辖地。文水之名由...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