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镇的历史文化

2024-02-20 20:54

1个回答

2014年,龙门镇对癞子锣鼓、梁平抬儿调、跳端公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整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开办癞子锣鼓培训班培养传承人,梁平傩戏和梁平孝歌被成功申报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癞子锣鼓
癞子锣鼓是重庆市梁平县境内流传的一种汉族民间器乐。在梁平,前人有“蜀人朝山,锣鼓喧天”之说。
历年来,梁山癞子锣鼓与当地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每逢节日盛会、开业庆典、生日礼仪、婚丧嫁娶等,人们总爱用梁山锣鼓来渲染气氛。一年一度的梁山锣鼓迎春抢彩已成为当地代代相传的民俗习惯。此外,还可根据人们生产劳动、生活的需要,即兴在乡村院坝、田间地头进行演奏娱乐。
2006年5月20日,梁平癞子锣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梁平抬儿调
梁平抬儿调又称抬工号子,因抬工俗称抬脚儿,故又名抬脚儿调儿,是流传于重庆市梁平县域内的一种汉族民间音乐形式,由当地的抬工号子发展演变而来,距今至少有数百年的历史。
抬工组合,有2人抬、4人抬、6人抬、8人抬、16人、32人、48人抬、64人和128人抬等。所抬货物视重量配备相应人数,人均负重在50-80公斤,头杠和尾杠负重能力高些,一般在100-200公斤,128人抬的组合能抬5吨左右的重物。抬工技术要求很高,抬肩,起步十分讲究,头杠和尾杠作为领杠人,既要力气大,也要桩子稳,才能全面指挥全体抬工。人越多,场面越惊险,表演越精彩,越显示出整个队伍的技能。
2008年,文化部正式公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梁平抬儿调入选。

相关问答
田镇镇的历史名人
1个回答2024-03-16 20:08
山东省高苑(今高青)田镇镇谢家仓人,起义失败殉国。1646年11月山东人民在谢迁领导下,占领淄川城,处决大汉奸孙之獬,起义军坚持了三年,被残酷镇压,给满清统治者沉重打击,也呼应了南方的抗清力量。 ...
全文
新安镇的历史文化
1个回答2024-03-03 21:50
新安镇是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早在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到了5000年前,这里形成较大部落。东周时期,是钟吾子封地,曰“钟吾国”。清道光、咸丰年间,新安镇曾鼎盛一时,城廓沿河而筑,主...
全文
和平镇的历史文化
1个回答2024-03-08 03:14
和平镇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早在六千多年的原始社会,就有先民栖息、劳作。春秋时,和平属吴国管辖;秦、汉时,和平属吴郡乌程县,晋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和平属长城县,唐五代之后一直属于长兴...
全文
马集镇的历史文化
1个回答2024-03-17 05:24
沧海横流,历史巨变,为马集留下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鹤鸡庵庙会、武忠祠、马公府成为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嘉靖年间的《寿州志》的记载开始,在镇南七里的鹤鸡庵庙前,每年农历二月十九都隆重的举行热闹的庙会。...
全文
平乐古镇的历史文化?
1个回答2024-04-10 13:44
平乐古镇,古称“平落”,史前蜀王开明氏时期,平落四面环山的绿色小盆地即因修水利、兴农桑而起聚落而得名。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蔡·蒙履平,和夷底绩。”将穿镇而过的白沫江用飞沙堰分为“内江”...
全文
西集镇的历史文化
1个回答2024-04-30 08:30
两千年白驹过隙 经历过盛世繁华的千帆竞发 也经历过金戈铁马战火频仍 如今她意气风发 成长为一片充满希望的东方绿谷。 历史记载:“……潞河为万国朝宗之地,四海九州岁致百货,千樯万艘,辐辏云集,商贾行旅梯...
全文
太平镇的历史文化
1个回答2024-03-02 21:43
太平镇是广州市从化区辖镇。在县境最南部。据说北宋初赵匡胤派兵南下,平定岭南至此,从此太平无事,故名。 1950年属第三区,1958年成立 太平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诗山镇的历史名人
1个回答2024-03-07 14:42
欧阳詹(759--800),字行周,据国史《旧唐书》、《新唐书》、《八闽通志》、《福建通志》和《泉州府志》人物传第一页记载:欧阳詹奇迹潘湖人 ,出生于奇迹潘湖欧厝,曾寓居于诗山地区的芹山读书,曾随母...
全文
平乐古镇的历史文化
1个回答2024-03-07 04:08
平乐古镇,古称“平落”,史前蜀王开明氏时期,平落四面环山的绿色小盆地即因修水利、兴农桑而起聚落而得名。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蔡·蒙履平,和夷底绩。”将穿镇而过的白沫江用飞沙堰分为“内江...
全文
新场镇的历史人物
1个回答2024-03-17 15:12
朱国盛(明万历年间人),字敬韬,新场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01年)进士,历官太常寺卿。画山水得宋米南宫子朱友仁笔意,董文敏题其画云:“敬韬作朱虎儿墨戏不减高尚书,阅此欲焚吾砚。”期推许如此。为纪念...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