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家一个中国古代拾金不昧的故事,主要是讲做了好事却没领取奖金是错误的。谁知道?

2024-01-05 05:01

主要是孔子和他的弟子,还是别的什么的。 国家规定了道德约束,凡是做了好事的人都可以领取一份奖励。有个人做了好事但是却没有领取奖励,说不用了。回去后他的师傅责骂他,干嘛不领取,如果你不领取就没有这种制度了,下次有人也会因为不好意思或各种原因不领取奖励,这样这种好的制度就保持不了了,即使你不需要那个奖励也不要辜负他人的好意。 讲的是这个意思,有谁知道啊,拜托了!
1个回答
《子贡赎人》,出自《吕氏春秋·察微篇》。

编辑本段

原文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鲁人必多拯溺者。

鲁国的法律规定,如果鲁国人在外国沦为奴隶,有人出钱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子贡有一次赎了一个在外国沦为奴隶的鲁国人,回来后拒绝了国家赔偿给他的赎金。孔子说:“端木赐(子贡的名字),你这样做就不对了。你开了一个坏的先例,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你收回国家抵偿你的赎金,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你不拿国家抵偿的赎金,就破坏了鲁国的那条代偿赎金的好法律。”



子贡是最有钱的孔门弟子,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所以他在商业营运中周游列国,有机会也有经济实力赎出在外国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也正因为他有经济实力,所以他能够拒绝国家把他付出的赎金还给他。更由于他是孔子的学生,受到了孔子的道德感化,所以他才会拒绝收回代偿的赎金。他大概以为孔子会表扬他,不料孔子认为,子贡误解了自己的道德思想。



孔子认为,大多数人没有子贡这么巨大的财力,无法不在乎这笔赎金,因为如果白白付出这笔赎金,他自己的生活就可能受到重大影响。而如果不能取回自己代付的赎金,那么即便看到鲁国人在外国沦为奴隶,有机会救同胞出火坑,大多数人也会放弃为本国同胞赎身。



甚至于,即便有人有这个经济实力,不仅有机会,而且有能力付出赎金而不影响自己的生活,但由于并非所有的人都有如此之高的道德水准,因此他也会因为付出赎金后无法收回,而放弃为本国同胞赎身。



子贡也许会说,别人没有我的财力,或者有财力而不肯白白地损失赎金,他们完全可以从国库中取回赎金,不必像我这样拒绝的。我的拒绝收回赎金,应该不至于使他们放弃做这样的好事吧?



子贡可谓鼠目寸光,反对儒家的庄子说“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说的正是这些孔门后学──很可能包括与庄子几乎完全同时的孟子。事实上,鲁国那条代偿赎金的法律,立意极好,它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只要有机会,就可以惠而不费地做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即便你的财力连预付赎金都做不到,也应该去设法借来赎金为同胞赎身,因为你不损失任何东西,只需要付出同情心。道德的目的并不是要任何人去做损己利人的重大牺牲,而是乐于做无损于己但却有利于人的好事。
相关问答
拾金不昧学生奖状模板
1个回答2024-02-16 22:32
嘉许奖 ***班级**人在*年*月*日拾金不昧,诚实可嘉。 特颁发奖状,以彰懿行。 **学校**校长 ...
全文
拾金不昧学生奖状模板?
1个回答2024-01-22 00:29
嘉许奖 ***班级**人在*年*月*日拾金不昧,诚实可嘉。 特颁发奖状,以彰懿行。 **学校**校长 *年*月*日
是失物招领还是拾物招领?不要一错再错。
1个回答2023-07-25 05:40
是“失物招领”。 “招领逗磨”是一种公告文体,名词性质,“失物”作为“招领”的限制词,相当于定语。 失物招领:关于遗失物品的招领公告。 而“拾物招领”(拾到物品招人领取山悔斗)可以作为一句话成立,但不...
全文
关与拾金不昧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21 06:09
秀才何岳,自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200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
全文
拾金不昧的经过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2-01 21:19
前因加上后果,不但而且,就这几句。列句 1 别人掉的东西,被我捡到,没有索取回报,交换给别人,或者派出所,这是前因后果 2 在捡起的时候要描述一下当时身边的环境和自己的当时的心情,没有为财物而起恻隐之...
全文
关于拾金不昧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18:17
秀才何岳,自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200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
全文
拾金不昧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1-29 19:52
1、 拾金不昧事迹   有一位秀才何岳,字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200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
全文
拾金不昧的真实故事?
1个回答2024-03-05 01:40
过去有个人,捡到一个金元宝交给一个衙门,昧没有占为已有的意思,后来就叫拾金不昧。
《拾金不昧》古代故事
1个回答2024-04-23 21:23
原文: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
全文
热门问答